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4页
DLT770-2001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s 2 7. 1 0 0 k45 备案号 :9 3 7 0 - 2 0 0 1 k i 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 / t 7 7 0一 2 0 0 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 通 用 技 术 条 件 g e n e r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而 c rop roc e s s o r - b ase d t r a n s f o r me r p r o t e c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 2 0 0 1 一1 0 一 0 8发布2 0 0 2 一 0 2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 布 n1 . / t 7 7 0 - 2 0 0 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z 引用标准 , , 1 3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二2 a 试验方法 , , 。 s 5 检验规则 , 1 0 6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 一1 1 7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 通用技术条件 dl/ t 7 7 0 - 2 0 0 1 g e n e r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m i c r o p r o c e s s o r - b a s e d t r a n s f o r me r p r o t e c t i o n e q u ip me n t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 ( 以下简称 “ 装置” )的基本技术要求、技术参数、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变电所内 变压器和发电 厂内 联络变压器微 机保护装置,并 作为装置的开发、 设计、 制 造、试验和应用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 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1 9 1 -2 0 0 0 包装储运图 示标志 g 日 / t 2 4 2 3 . 1 -1 9 8 9 电工电 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 : 低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2 -1 9 8 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 高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9 -1 9 8 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 b : 设备用恒定湿热 试验方法 g b / t 2 8 8 7 -2 0 0 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 / t 3 0 4 7 . 4 -1 9 8 6 高度进制为4 4 . 4 5 二 插箱、 插件的 基本尺寸系 列 g b / i 7 2 6 1 -1 9 8 7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 b / t 9 3 6 1 -1 9 8 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 b / i 1 1 2 8 7 -2 0 0 0 电气继电器第 2 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 第一篇: 振动试验( 正弦)(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1 - 1 : 1 9 8 8 ) g b / t 1 4 5 3 7 -1 9 9 3 量度继电 器和 保护装置的冲击和 碰撞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1 - 2 : 1 9 8 8 ) g b / i 1 4 5 9 8 . 9 -1 9 9 5 电 气继电 器第2 2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3 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3 : 1 9 8 9 ) g b / t 1 4 5 9 8 . 1 0 -1 9 %电气继电器 第2 2 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4 篇: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4 : 1 9 9 2 ) g b / t 1 1 4 5 9 8 . 1 3 -1 9 9 8 量度继电 器和保护装置的电 气干扰试验 第1 部分: 1 m h z 脉冲群干扰试验 ( e q v i e c 6 0 2 5 5 - 2 2 - 1 :1 9 8 8 ) g b / t 1 1 4 5 9 8 . 1 4 -1 9 9 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2 部分: 静电 放电 试验 中 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 经济贸易委员会2 0 0 1 - 1 0 - 0 8 批准2 0 0 2 - 0 2 - 0 1 实施 di 叮7 7 0 - 一 2 0 0 1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2 : 1 9 9 6 ) g b 1 6 8 3 6 -1 9 9 7 量度继电 器和 保护 装置安 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3 技术要求 3 . 1 正常工 作大 气条件 a ) 环境温度:一 5 一+ 4 0 1 ; ;一 1 0 一+ 5 5 c; b )相对湿度: 5 %- 9 5 % ( 装置内部既不应凝露, 也不应结冰) ; c ) 大气压力: 8 6 k p a -1 0 6 k p a ; 7 0 k p a - - 1 0 6 k p a . 3 . 2 正常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 1 5 一+ 3 5 c; b )相对湿度:4 5 %一7 5 %; c )大气压力: 8 6 k p a - - 1 0 6 0a o 3 . 3 仲裁试验的 标准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2 0 士2 c; b )相 对湿 度 : 4 5 %一 7 5 %; c )大气压力: 8 6 k p a - 1 0 6 k p a o 3 . 4 储存、 运输极限环 境温度 装置的储存、运输极限的环境温度 一2 5 一+7 0 0 c,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应出现 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正常后, 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本规程3 . 8 , 3 . 9 , 3 . 1 0 的规定。 3 . 5 周围环境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不允许有超过本规程 3 . 1 6 要求的 振动源 存在, 无超过3 . 1 2 规定的电 气干扰存在。有防御雨、 雪、风、沙、 尘埃及防静电措 施。场地应符合 b / i 9 3 6 1 -1 9 8 8中b类安全要求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 :b/c 2 8 8 7 -2 0 0 0中4 . 4 的要求口 3 . 6 直流电源 a )额定电压: 2 2 0 v , 1 1 0 v; b ) 允许偏差:一 2 0 %一+ 1 0 %; c )纹波系数: 不大于5 %0 3 . 7 主 要技术参数 3 . 7 . 1 额定参数: a ) 交流电 压: 1 0 0 v , 1 0 0 刀3 v ; b )交流电流: 1 a , 5 a ; c ) 频率: 5 0 h z . 3 . 7 . 2 功率消耗: a )交流电流回路: 当额定电流为5 a时, 每相不大于1 v a ; 当额定电流为1 a时, 每相不大于0 . 5 v a ; b )交流电压回路:当为额定电压时,每相不大于 1 v a ; c )直流电源回路: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3 . 7 . 3 过载能力: a )交流电流回路:2 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1 0 倍额定电流,允许 l o s ; 4 0 倍额定电流,允许 i s ; 6 )交流电压回路: 1 . 2 倍额定电 压, 连续工作; dl/ r 7 7 0 - 2 0 0 1 1 . 4 倍额定电压,允许 l o s ; 装置经过上 述要求的过载后, 应无绝缘损坏, 并能符合本规程3 . 1 0 , 3 . 1 1 的 要求。 3 . 7 . 4测量元件的准确度: a )整 定允许误差:士 2 . 5 %、士 5 %; b )温度变差:在工作环境范围内相对于 2 0 士2 时,不超过 士 2 . 5 % o 3 . 8 整套装置的主要功能 3 . 8 . 1 装置应具有完整性、 独立性、 成套性。在成套装置内应含有被保护设备所必需的保护功能。 3 . 8 . 2 非电气量保护宜独立于电 气量保护,瞬时出口 或经装置延时后出口, 装置应反映其信号。 3 . 8 . 3 装置中不同 种类保护应设置方便的 投人和 退出功能。 3 . 8 . 4 装置应具有必要的参数监视功能。 3 . 8 . 5 装置 应具有必要的自 动检测功能。当 装置自 检出 元器件损坏时, 应能发出异常信号或信息, 而 装置不应误跳闸。 3 . 8 . 6 装置应具有自 复位功能, 当软件工作不正常时, 应能自 动复位, 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 应 能发出异常信号或信息,而 装置 不应误动。 3 . 8 . 7 装置每一个独 立逆变稳压电源的输人应具有独立的保险功能, 并设有失电 报警。 3 . 8 . 8 装置应记录必要的信息 ( 如故障波形数据) ,并通过接口 送出;信息不应丢失并可重复输出, 故障信息内容主要用于判别装置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 动作 是否正常。 3 . 8 . 9 装置的所有引出端子不允许与装置的c p u及 a / d的工作电源系统有直接电气联系。针对不同 回路,应分别采用光电祸合、继电器转接、带屏蔽层的变压器磁祸合等隔离措施。 3 . 8 . 1 0 装置的实时时钟及主要动作信号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 在电 源恢复正常后能重 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3 . 8 . 1 1 装置应具有 自动对时功能。 3 . 9 各种 保护功能的主要技术要求 装置的保护配置与被保护的设备有关,但所选择的单个保护应能达到下面的性能指标。其中未规定 部分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 3 . 9 . 1 相间差动 保护: a )具有防止励磁涌流引起误动的功能; b ) 用于3 3 0 k v , 5 0 0 k v主变压器保护时, 还必须 具有防止过励 磁引 起误动的功能; c ) 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性; d )具有严重内部故障下的差动速断功能; e )具有 a断线判别功能,并能选择闭锁差动或不闭锁差动且都能报警,但不闭锁差动速断; f )差动速断动作时间 ( 1 . 5 倍整定值)不大于2 0 m s ; 9 )过励磁、 励磁涌流未达到制动值时, 差动动 作时间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3 0 m s ; h )整定值允许误差土 5 % 或士 0 . 0 2 1 n ( i n = 7 a二 次额定电流, 下同) 。 3 . 9 . 2 零 序 差动 保护: a )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征; b ) 具有t a断线判别功能, 并能选择闭 锁差动或不闭 锁差动 且都能报警, 但不闭锁差动速断; c )差动动作时间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3 0 m s ; d )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 3 . 9 . 3分侧差动: a )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征; b )具有7 a断 线判别功能, 并能选择闭锁差动或不闭锁差动且都能报警, 但不闭 锁差动速断; c ) 差动动作时间 ( 2 倍整定值)不大于3 0 m s ; dl / f 7 7 0 - 2 0 0 1 d )整定 值允许误差士 5 %。 3 . 9 . 4 定时限 过励磁保护: a )定时限分段至少分两段,以 便和 变压器过励磁 特性近似匹配; b ) 过励磁倍数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2 . 5 ; c )返回系数不小于0 . 9 5 ; d )固有延时 ( 1 . 2倍整定值)不大于 4 0 m s ; e ) 装置适用频率范围4 5 h z - - 5 5 h z o 3 . 9 . 5反时限过励磁保护: a )反时限特性应能整定,以便和变压器过励磁特性相匹配; b ) 长延时应能整定到1 0 0 0 s ; c ) 整段特 性应由信号告 警段、反时限动作段、 速断段等三部分组成; d )过励磁倍数整定值允许误差 土 2 . 5 %; e ) 返回系 数不小于0 . 9 5 ; f )信号段、速断段固有延时 (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 9 )反时限延时允许误差由 企业标准规定; h )装置适用频率范围4 5 h z - - 5 5 h z o 3 . 9 . 6阻抗保护: a ) 在t v断线和电压切换时不误动; b )在系统振荡时靠延时躲避误动; c )具有偏移特性时,正反向阻抗均可分别整定 ; d )阻 抗整 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1 f 1 ; e )返回 系数不大于1 . 1 ; f )固有延时 ( 0 . 7 倍整定值)不大于 4 0 ms o 3 . 9 . 7 复合电 压闭 锁过流方向 保护: a )电压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1 v ,负序电压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1 v ,电流整定值允 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知; b ) 方向 元件最小动 作电 压不大于1 v ,动 作边界允许误差士 3 0 ; c ) 返回系数: 电流、 负序电压不小于0 . 9 , 欠电 压不大于1 . 1 ; d )固 有延时:电 流、 负 序电压1 . 2 倍整定值、 欠电压0 . 8 倍整定值, 正方向 时, 不大于4 0 m s ; e )具有t v断线报警功能。 3 . 9 . 8 负序过流方向保护: a )电流整定 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方向元件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1 v,最小动作电流不大于 0 . 1 倍额定电流; c ) 返回系 数:电流 不小于0 . 9 ; d )固有延时: 电流1 . 2 倍整定值, 正方向时,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9 零序过流方向保护: a ) 电 流 整 定 值 允 许 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方向元件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 1 v,最小动作电流不大于0 . 1倍额定电流,动作边界允许误差 士3 ; c )返回系数: 电流不小于0 . 9 ; d )固有延时:电流 1 . 2倍整定值,正方向时,不大于 4 0 ms o 3 . 9 . 1 0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a )电压整定值允许误差土5 %或士0 . 1 v,负序电压整定值允许误差 士 5 %或士0 . 1 v,电流整定值允 d l/ 1 7 7 0 - 2 0 0 1 许差士 5 % 或士 0 . 0 2 i n ; b )返回系数: 电流、 负序电 压不小于0 . 9 、 欠电压不大于1 . 1 ; c )固 有延时:电流、负 序电压1 . 2 倍整定值、欠电压0 . 8 倍整定值时, 不大于4 0 m s ; d )具有t v断线报誓功能。 3 . 9 . n低电 压闭锁过流保护: a )电 压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1 v ,电 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土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电流不小于 0 . 9 ,欠电压不大于 1 . 1 ; c )固 有延时:电流1 . 2 倍整定值、 欠电压0 . 8 倍整定值时, 不大于4 0 m s ; d )具有 t v断线报警功能。 3 . 9 . 1 2过流 保护: a )电流整 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i n ; b )返回系数:不小于0 . 9 ; c )固有延时: 电流1 . 2 倍整定值时, 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1 3 过负荷 保护: a )电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或士 0 . 0 2 1 n ; b ) 返回 系数: 0 . 9 - 0 . 9 5 ; c )固有延时: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1 4 负序过流保护: a )电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不小于0 . 9 ; c )固有延时: 1 . 2 倍整定 值时, 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1 5 零序过流保护: a )电 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不小于0 . 9 ; c )固 有延时: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1 6 间隙过流保护: a )电流 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不小于 0 . 9 ; c )固有延时:1 . 2倍整定值时,不大于 4 0 m s o 3 . 9 . 1 7 零序过电 压保护: a )电压 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1 v ; b )返回系数:不小于 0 . 9 ; c )固有 延时: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o d )零序电压输人回路可承受工频3 0 0 v 1 0 s 的过电压。 3 . 9 . 1 8 过负 荷闭 锁调压: a )电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0 . 9 - - 0 . 9 5 ; c )固有延时:电流 1 . 2倍整定值,不大于 4 0 m s o 3 . 9 . 1 9 冷却器电流启动: a )电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或士 0 . 0 2 1 n ; b )返回系数 : 0 . 8 5 - - 0 . 9 ; c )固有延时: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o 3 . 9 . 2 0 断路器失灵启动: dl/ 1 7 7 0 - 2 0 0 1 a ) 电 流 整 定 值 允 许 误 差士 5 % 或士 。 . 0 2 1 n ; b ) 返回系 数: 0 . 9 - 0 . 9 5 ; 。 )固 有延时: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 d )返回时间不大于 4 0 ms o 3 . 9 . 2 1 断 路器非全相保护: a )负序电流或零序电流整定值允许误差士 5 % 或士 0 . 0 2 i n ; b ) 返回 系数:不 小于0 . 9 ; c )固 有延时: 1 . 2 倍整定值, 不大于4 0 m s ; d ) 通过反映断 路器非全相运行的 辅助触点启动。 3 . 1 0 绝缘性能 3 . 1 0 . 1 绝 缘电阻: a )按g b / t 7 2 6 1 -1 9 8 7 中2 0 . 3 试验部位, 分别用直流开路电 压为2 5 0 v或5 0 0 v的兆欧表测量其 绝缘电阻值。 b ) 在试验的 标准 大气条件下, 不同额定电压等级的各回 路绝缘电 阻应符合表 1 中的 规定值。 表 1 回路绝缘电阻规定值 额定绝缘电 压 u ; v 绝缘电阻要求 ) mo u镇6 02 0( 用2 5 0 v兆欧表) u; 6 0 2 0( 用5 0 0 v兆欧表) 3 . 1 0 . 2 介质强度: a )在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 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 0 h z 、时间 1 m i n 的介质强度试验而无击穿闪 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如需要时也可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为规定交流电压试验值的 1 . 4 倍。 b ) 试验电 压值按表2 进行选择。 表 2 试验电压规定值v 被试回路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一地 6 0- 2 5 02 0 0 0 直流输人回路一地 6 0一 2 5 0 2 0 0 0 交流输入回路一地 6 0 -2 5 0 2 0 0 0 信号和报警输出触点一地 6 0- 2 5 0 2 0 0 0 无电气连续的各回路之间 6 0 -2 5 02 0 0 0 整机带电部分一地 0 - 6 05 0 0 c )试 验过程中, 任意被试回 路施加电 压时, 其余回 路应等电 位互联接地。 3 . 1 0 . 3冲击电压 :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 装置的电源输入回路、交流输人电路、 输出触点回 路对地,以及回 路之间, 应能承受1 . 2 / 5 0 t 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开路试验电压5 k v, 装置应无绝缘 损坏。 3 . 1 1 耐湿热性能 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 dl/ 1 7 7 0 - 2 0 0 1 3 . 1 1 . 1 恒定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 b / 1 2 4 2 3 . 9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温度为十 4 0 士 2 1 r , 相对湿度为 ( 9 3 士 3 ) %, 试验持续时间为4 8 h , 在试验结束前2 h 内, 根据本规程3 . 1 0 . 1 的要求, 测量各导电回路对外露 非带电 金属部位及外壳之间、 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 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 5 m n , 介质强度不低 于3 . 1 0 . 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幅值的7 5 %0 3 . 1 1 . 2 交变 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7 2 6 1 -1 9 8 7 第 2 1 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 +4 0 士2 r-,相对湿 度为 ( 9 3 13 ) %,试验为 2 个周期,每一周期历时 2 4 h ,在试验结束前 2 h内,根据 3 . 1 0 . 1的要求,测 量 各导电回 路对外露非带电导电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 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1 . 5 ms 2 ,介质强度不低于3 . 1 0 . 2 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 5 %. 3 . 1 2 抗电气干扰 性能 3 . 1 2 . 1承受辐射电磁场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4 5 9 8 . 9 -1 9 9 5 中4 . 1 . 1 规定的 严酷等级为el 级的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试验 期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 . 5 规定的要 求。 注:此项试验由供需双方约定。 3 . 1 2 . 2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4 5 9 8 . 1 0 -1 9 %中4 . 1 规定的 严酷等级为hi 级的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试验期 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 应符 合该标准中4 . 6 规 定的要求。 3 . 1 2 . 3 承受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4 5 9 8 . 1 3 -1 9 9 8 中3 . 1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lu 级的1 m h z 和l 0 0 k h z 脉冲 群干 扰试验, 试验期间 及试验后的 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3 . 4 规定的 要求。 3 . 1 2 . 4 承受静电 放电干 扰的能 力: 装置应能承受g b / 1 1 4 5 9 8 . 1 4 -1 9 9 8 中4 .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 级的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试验期 间及试验后的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 . 6规定的要求。 3 . 1 3直流电源影响 a ) 在试验的 标准大 气条件下, 3 . 6 b )中 规定参数为选定的 极限条件 ( 其余为额定值) , 装置应可靠 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 3 . 8 , 3 . 9的规定。 b )将输人直流电源正负极颠倒,装置应无损坏 ,并在恢复极性后能正常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本 规程 3 . 8 , 3 . 9的规定。 c ) 装置突然加上电源、 突然断电、电源电 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不应误动作和误发信 号。 d )按g b / t 7 2 6 1 -1 9 8 7 第1 5 章的规定, 进行辅助激励量直流中断响应试验, 中断时间由 企业标 准 规定, 试验期间装置应正常工作。 3 . 1 4 静态 模拟、 动态模拟 装置应能进行静态模拟、 动态模拟试验。 在各种故障类型下, 装置动作应正确, 信号指示应正常, 其性能应符合本规程3 . 8 的规定。 3 . 1 5 连续 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 厂前进行常温1 0 0 h( 或+ 4 0 -c , 7 2 h ) 连续通电 试验。各项性能及参数 符合本 规程 3 . 8 , 3 . 9的规定。 3 . 1 机械 性能 3 . 1 6 . 1 振动 ( 正弦) : 3 . 1 6 . 1 . 1 装置应能承受g b / 1 1 1 2 8 7 -2 0 0 0中3 . 3 . 2 规定的 严酷等级为工 级的 振动耐久能力 试验。 3 . 1 6 . 1 . 2 装置应能承受g b / 1 1 1 2 8 7 -2 0 0 0 中3 . 3 . 1 规定的 严酷等级为工 级的 振动响应能力 试验。 di门 一 7 7 口卜 -2 0 0 1 3 . 1 6 . 2 冲 击 3 . 1 6 . 2 . 1 装置应能承 受g b / t 1 4 5 3 7 -9 3 中4 . 2 .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工 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试验。 3 . 1 6 . 2 . 2 装置 应能承 受 ; b / t 1 4 5 3 7 -9 3 中4 . 2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工 级的冲击响应能力试验。 3 . 1 6 . 3 碰撞: 装置 应能承受“ b / t 1 4 5 3 7 -9 3 中4 . 3 .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 级的碰撞试验。 3 . 1 7 结构和外观 3 . 1 7 . 1 装置机箱应为 金属机箱, 机 箱前面宜有透明面罩, 其尺寸应符合g b / t 3 0 4 7 . 4 的 规定。 3 . 1 7 . 2 装置机箱应采用必要的防静电及防电磁辐射干扰的措施。 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 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 3 . 1 7 . 3 装置应有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 应符合g b 1 6 8 3 6 -1 9 9 7 中5 . 7 . 5 , 5 . 7 . 6 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 . 1 试验条件 4 . 1 . 1 除另有规定外, 各项试 验均在本规程3 . 2 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4 . 1 . 2 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 . 2 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试验 根据本规程3 . 8 , 3 . 9 的要求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其试验方法。 4 . 2 . 1 基本功能试验: a )各种原理保护的定值; b ) 各种原理保护动作时间特性; c )各种原理保护动作特性; d )逻辑回路及其联合动作正确性检查。 4 . 2 . 2 微机保护的其他功能及技术要求试验: a )硬件系统自检; b ) 硬件系统时 钟校核; c ) 通信及信息输出功能; d ) 开关量输人输出回 路检查; e )数据采集系统的精确度和线性度范围。 4 . 2 . 3 装置静态、动态模拟试验: 装置通过4 . 2 . 1 , 4 . 2 . 2 的 各项试验后,必要时 在电力系统静态或动态模拟系统上进行整组保护试 验, 考核保护性能。进行如下项目 的故障模拟: a )变 压器内部各种短路、 端部各种短路、 并经过渡电 阻的 短路; b )各种运行情况下投切变压器; c ) 外部故障 及外部 故障切除; d ) t a断线,t v断线; e )断 路器失灵; f )断路器非全相; 9 )过励磁; h ) 系统振荡并伴随故障; i ) 区外故障转化为区内 故障。 4 . 3 温度试验 根据本规程第 3 . 1 a )项的要求 ,按 g日 / t 7 2 6 1 -1 9 8 7中第 1 2章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按第 1 3 章的规定进行高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 ,装置的性能应符合 3 . 7 . 4 , 3 . 8 , dl/ f 7 7 0 - 2 0 0 1 39 的要求。 4 . 4 温度储存试验 装置不包装, 不施加激励量, 根据本规程3 . 4的 要求, 先按g b / t 2 4 2 3 . 1 -1 9 8 9 中第9 章的规定 进行低温储存试验, 在一 2 5 时持续时间为1 6 h , 在室温下恢复2 h 后, 再按g b / 1 2 4 2 3 . 2 -1 9 8 9 中 第 8 章的规定进行高温储存试验,在+7 0 时持续时间为 1 6 h ,在室温下恢复2 h 后,施加激励量进行电器 性能检测, 装置的 性能应符合3 . 4 的规定。 4 . 5 功率消 耗 根据 3 . 7 . 2的要求,按 g b / t 7 2 6 1 -1 9 8 7中第 1 0章的规定和方法进行。 4 . 6 过载能力试 验 根据3 . 7 . 3 的要求, 按g b / 1 7 2 6 1 -1 9 8 7 中第2 3 章的 规定和方法进行。 4 . 7 绝缘试验 根据3 . 1 0 绝缘性能要求, 按g b / f 7 2 6 1 -1 9 8 7中 第2 0 章的 规定和方法,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量 和介质强度及冲击电压试验。 4 . 8 耐湿热性能试验 根据3 . 1 1 的要求, 按( : b / i 2 4 2 3 . 9 或g b / 1 7 2 6 1 -1 9 8 7 中第2 1 章的 规定和 方法进行。 4 . 9 抗电 气干扰性能试验 4 . 9 . 1 辐射电 磁场干扰试验: 根据3 . 1 2 . 1 的 要求,按g b / 1 1 4 5 9 8 . 9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辐射电 磁场干扰试验。 4, . 2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3 . 1 2 . 2 的 要求, 按g b / 1 1 4 5 9 8 . 1 0 的 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 快速瞬变千扰试验。 4 . 9 . 3 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3 . 1 2 . 3 的 要求, 按g b / 1 1 4 5 9 8 . 1 3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脉冲 群干扰试验。 4 . 9 . 4 静电放电 干扰试验; 根据3 . 1 2 . 4 的 要求, 按g b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