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班别 座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所有细胞均能发生有丝分裂,但只有原始生殖细胞才能发生减数分裂B. 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C. 人通过有丝分裂保证个体各组织细胞遗传物质稳定D.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次数与DNA复制次数均不同2. 细胞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化一般是可逆的B. 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C.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D. 分化的细胞呈现出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稳定性变化3. 下列实验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有 ( )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核移植获得的组装细胞培育出小鲤鲫移核鱼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用悬浮培养的单个胡萝卜细胞培养成可育的植株A. B. C. D. 4. 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X射线照射 煤焦油的刺激 温度过高 细胞失水肿瘤病毒的侵入 紫外线的照射A. B. C. D. 5. 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 B. C. D. 6. 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 32、16、64、64B. 32、8、32、64C. 16、8、32、32D. 16、0、32、327.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A. B. C. D. 8. 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A. 大肠杆菌B. 人C. 小麦D. 玉米9.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概率为( )A. 1/4 B. 1/8 C. 1/16 D. 3/110. 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A. 受精卵B. 洋葱根尖C. 菠菜幼叶D. 蝗虫的精巢11.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C. 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12. 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13. 下列基因型中,表示纯合子的是()A. yyrrB. YyRrC. yyRrD. YYRr14.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兔的白毛与卷毛B. 毛桃与甜桃C. 鸡的光腿与长腿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15.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16.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17.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A. 10/16 B. 6/16 C. 9/16 D. 3/161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 B. C. D. 19. 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 雌配子:雄配子=1:1B. 雌配子:雄配子=1:3C. A雌配子:a雄配子=1:1D.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20.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21.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 B. C. D. 22.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 23. 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A.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B.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 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D. 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24. 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A. 只含有15N B. 只含有14NC. 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D. 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25. 右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C.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D. 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给3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未选、错选给0分。26. 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F1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B. aabbC. AaBbD. aaBB27. 如图是某一伴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根据此图可推出( ) A.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B.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C. -2携带致病基因D. -3是杂合体28.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时()A.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B. 边解旋边复制,有利于DNA复制和转录同时进行C. 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有利于两条链的解开D. 半保留复制,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9. 某基因片段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基因片段的碱基对之间是以氢键相连B. 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C. 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 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A+T的量始终等于C+G的量30. 下列关于基因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为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B.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C. 基因是一段具有功能的核糖体RNA序列D. 基因决定了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35.0分)31. (11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真核细胞该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_。(2)B表示_过程。图中a、b、c、d一般具有_(相同不同)的遗传物质。若a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3)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如上图的D过程,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膜表面的_减少所致。(4)对人体来说,在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无积极意义的是_。(5)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这与C过程中的细胞内_活性降低有关。C过程中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是_、_。(答其中两项即可)(6)癌症的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抑制DNA的复制,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期。32. (12分)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形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_定律。(2)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黄色圆粒),_(绿色圆粒)。(3)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_。(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5)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_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_。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_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_。33. (12分)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 (2)本实验需要进行搅拌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_,离心的目的是_。 (3)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 部分噬菌体_。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 (4)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部位分别是_(填数字编号) (5)赫尔希、蔡斯实验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20182019学年三水实验中学高一第三学段考试生物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25小题,共5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CDAAABDB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BBADCCDAC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5小题,共15.0分)题号2627282930答案ACBDACDABCAB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35.0分)31.(11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1)有丝分裂 (2)细胞分化 相同 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答“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3)糖蛋白 (4)D (5)酪氨酸酶(或答“酶”也给分)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取两项给分) (6)间(或答“S”也给分)32. (12分,每空1分)(1)分离定律 (2)YyRr yyRr (3)1/4 (4)1:1 3:1(5)YyRR或YyRrYyRR 黄圆:绿圆=1:1YyRr 4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33.(12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1)大肠杆菌 不含有(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2分)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2分)(3)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4)(2分) (5)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2分)20182019学年三水实验中学高一第三学段考试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内容,掌握并理解减数分裂概念、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过程和有丝分裂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A.人体不是所有细胞均能发生有丝分裂,如红细胞、精子、卵细胞等均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中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故只有原始生殖细胞才能发生减数分裂,A错误;B.人是二倍体生物,人的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都有同源染色体。人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含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了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人体生命起源于一个细胞(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故有丝分裂保证个体各组织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C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A.细胞分化会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正确;C.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并且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C正确;D.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正确。故选A。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要求考生识记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实例进行判断;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解答】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单倍体植株,这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正确;将转基因向日葵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正确;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虽然培养出了皮肤,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错误;将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培育成鲤鲫移核鱼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正确;种子培育出植株繁殖后代,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错误;用单个胡萝卜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解:X射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正确; 煤焦油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正确; 温度过高不会引起细胞癌变,错误; 细胞失水不会引起细胞癌变,错误; 肿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正确; 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正确。 故选:C。本题是对致癌因子的考查,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能会使细胞中的DNA分子损伤,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本题的知识点是致癌因子,对于不同类致癌因子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答】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要长得多。按照图示的方向,图中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故错误;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故错误;甲 甲的过程顺序是从分裂期到分裂间期,故错误,正确。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6.【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16对32条染色体因此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32、16、64、64 故选:A 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解答】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正确;制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所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错误;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正确;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正确; B、人是高等动物,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错误; C、小麦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C错误; D、玉米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及使用范围,明确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9.【答案】B【解析】略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体细胞主要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蝗虫的精巢是产生精细胞的部位,产生精细胞所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能够观察到四分体。【解答】A.受精卵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A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B错误;C.菠菜幼叶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C错误;D.蝗虫的精巢能够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而减数分裂过程有四分体行为,D正确。故选D。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解答】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体现的是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根据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可知,当时出现的3:1是新的问题,B正确;C.子一代 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是对实验验证时的结果,C错误;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既知的事实,D错误。故选B。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A.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结合染色体颜色可知,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正确;B.乙细胞和丙细胞所代表的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4条,因此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C.甲、丙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含有两4个染色体组, C错误;D.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13.【答案】A【解析】解:A、yyrr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A正确; B、YyRr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所以是杂合子,B错误; C、yyRr中一对基因纯合一对杂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 D、YYRr中一对基因纯合一对杂合,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A。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 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纯合子的概念以及判断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简单14.【答案】D【解析】解:A、兔的白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毛桃与甜桃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鸡的光腿与长腿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答案】D【解析】解: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能根据概念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理解性状分离就是亲本1种(性状)子代2种或多种(性状)的现象16.【答案】B【解析】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判断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两种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7.【答案】B【解析】解:P:AABBaabbF1的基因型均为AaBbF2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和aaB_属于重组个体,占 故选: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F2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而计算出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1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过程。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答案】D【解析】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故选:D。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Aa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识记减数分裂的结果,明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结果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伴性遗传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解答】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有可能是相同基因,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答案】D【解析】解:F1是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错误; 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是1:1:1:1,正确; 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都是4种,比例是1:1:1:1,正确; 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三种,比例是1:2:1,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错误; 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4种,比例是1:1:1:1,正确。 综上所述,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故选:D。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比例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行判断本题的知识点是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侧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掌握程度2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A.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A正确;B.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其儿子不一定患此病,B错误;C.祖母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父亲不一定患病,因此孙女不一定患此病,C错误;D.外祖父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但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外孙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故选A。24.【答案】C【解析】解: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让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都是以含15N标记的D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所以得到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故选:C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5.【答案】A【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结构特点,能准确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特别是,要求考生明确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否则会导致误选。分析题图:图示DNA分子部分结构,其中是磷酸、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胞嘧啶)、不是脱氧核苷酸(但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是氢键、是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解答】 A.虽然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是脱氧核苷酸,其磷酸与其他两部分分别位于两个核苷酸上,A错误;B.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B正确;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D.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26.【答案】A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F1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综上所述,AC正确,BD错误。故选AC。27.【答案】BD【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和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及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及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的能力。由题意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中既有男患者,也有女患者,因此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解答】A.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3是女患者,其父亲-2必定是患者,因此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B.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正确;C.该病是显性遗传病,-2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3是女患者,从父亲那里获得一条不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因此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BD。28.【答案】ACD【解析】解: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A正确;B、DNA复制与转录不能同时进行,B错误;C、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则含有的氢键数目少,消耗的能量少,因而有利于两条链的解开,C正确;D、以原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故选:ACD。DNA分子的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1)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方式的场所、时期、条件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9.【答案】AB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考查对DNA结构的理解。理解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以氢键相连,A正确;B.根据DNA分子中两条单链间碱基互补配对,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腺嘌呤数量为400=60个,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3=180个,B正确;C.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D.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A+T的量不一定等于C+G的量,D错误。故选ABC。30.【答案】ABD【解析】解:A、基因为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A正确; B、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基因决定了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功能,D正确。 故选:ABD。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1.【答案】(1)有丝分裂 (2)细胞分化;相同;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答“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糖蛋白 (4)D(5)酪氨酸酶(或答“酶”也给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取两项给分) (6)间(或答“S”也给分)【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生命历程及其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