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_第1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_第2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_第3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_第4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和第12课桥教案设计合集课题11. 宇故宫博物院12. 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课件2】(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 2.平面示意图)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出示规模宏大的故宫图片,解说故宫的重要地位,创设出一种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课文张本蓄势。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出示:【课件3】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 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一)检查指导任务一、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2)阅读材料三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出示:【课件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2) 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出示:【课件5】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D.重建(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 台基 外观 内装 位置和功用 重建)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A.规模宏大壮丽: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B.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C.布局统一: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要的材料。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二)课堂总结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板书内容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由南向北景点介绍: (1)台基 太和殿 (2)外观 内装 (3)位置和功用 (4)重建课堂作业新设计1、 把词语补充完整。( )珑奇巧 横( )东西 雄伟壮( ) 烟雾( )绕亭台楼( ) 井然有( ) 和( )统一 青松( )柏2、 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1)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 工整 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2)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 三座大殿(耸立 矗立 挺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惊喜 吃惊)。三、按要求写句子。1. 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缩句) 2.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1) 改为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 【答案】1、 玲 贯 丽 缭 阁 序 谐 翠 二、(1)完整(2)精美(3)矗立(4)惊叹三、1.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2.(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教学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成功之处: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设计(word表格版)课题桥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 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词语: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2) 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描述事件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新课教学( )分钟3、 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交流句子带给学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大。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5】(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po xio shn yn li tn sh y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 )地喊( )的脸( )的人们沙哑地( ) 痛苦地(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山洪_ 着,像一群_ 的野马,从山谷里_ ,_ 。2.老汉_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_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3.村庄惊醒了。人们_ ,却一脚踩进_ 。是谁_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_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答案】一、咆哮 呻吟 流淌 沙哑二、( 受惊)的野马(惊慌 )地喊( 清瘦)的脸(乱哄哄 )的人们沙哑地(喊话 ) 痛苦地( 呻吟)三、1.咆哮 受惊 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2.清瘦 乱哄哄 3.翻身下床 水里 惊慌 你拥我挤 洪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课件7】1、 咆哮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哑 废弃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新课教学( )分钟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课件8】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板书: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板书: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4.出示【课件9】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2.教师指导:(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板书: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4、 重回题目,解决难点1. 出示:【课件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 学生汇报。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板书:桥)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1 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 生相互交流。 3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 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1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 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 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 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在凸显人物精神的环节设计读一读、说一说的步骤,旨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升华感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重回题目,挖掘题目的深意,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欣赏到题目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语言和环境描写的语句,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比喻、拟人句的表现力,感受语言描写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进一步体会老汉的品质。让学生找出除语言和环境描写之外的描写方法,就是想让学生注意到描写人物时要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入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 (学生写一段话)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板书内容桥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老汉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课堂作业新设计1、 辨字组词。咆( ) 淌( ) 呻( ) 舔( ) 废( )泡( ) 倘( ) 伸( ) 添( ) 泼( )2、 缩写下面的句子。 1.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3.瓢泼似的雨水淌在老汉那清瘦的脸上。 三、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一句中体会出来。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