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合集课题11. 宇青山不老12. 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教师点明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讲一位81岁老人创造奇迹的事情,学生急于了解这一切,所以能专心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教学( )分钟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课件3】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 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课件4】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理解“了不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2)反馈,共同评议。第2自然段的教学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教学第一段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第3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引导学生重点把握:“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板书:艰苦)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向学生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里要求的。 出示重点词语,加深理解课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抓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读懂“县志”记载的事实,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了解得更深。这一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了解到晋西北恶劣的大环境之后,再来引导学生看看老人面临的小环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老人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全部了解,才能使我们看到一位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老人。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板书内容青山不老大环境 恶劣小环境 艰苦无私奉献 课堂作业新设计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大树 ( )的波光 ( )的狂风 ( )的环境 ( )的设想 ( )的波浪二、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丁冬丁冬()三、读句子,做练习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作:_逆:_擎:_坠:_(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四、内容梳理(课文回放)。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word表格版)课题文言文二则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2.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3.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2.学生读,谈体会。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课前安排学生朗读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可以增加积累,学到积累古诗的一种方法按主题归类,另外,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友情主题,为学习课文做铺垫。新课教学( )分钟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6.点名读,齐读。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板书:死 绝弦)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读课文,感知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文本,探究“知音”。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出示俞伯牙悼念锺子期的一首短歌,教师配乐朗诵。学生从歌词中可以感受到俞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切怀念,对“知音”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4.师生分角色读。5.引导背诵。课堂作业新设计1、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1. 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 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 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2、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巍巍乎若太山。 2.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 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答案】一、1.A 2.B 3.D 4.C 2、 1.像大山一样高峻。 2.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上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出示戴嵩和斗牛图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画家和作品的地位,为下一步表现牧童的大胆行为蓄势,能更好地表现中心。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 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板书:杜处士 好 锦囊玉轴) 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 上海市徐汇区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年病历书写与病案首页填写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北林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进修试题资料库以及答案
- 全民健身保障课件
- 知识题库-锅炉检修(热机)安规考试题及答案
- 车载诊断通讯协议ISO13400标准中文解析
- 北蔡商业广场招商手册
- 全屋定制电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医院课件:《老年综合评估》
- 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江苏无锡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2-2024)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课件
- 化工厂班组员工安全活动
- 酒店客房验收工程项目检查表
- 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文档
-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 《英语句子成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