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08-31 颁布
  • 2017-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886.2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复配膨松剂.pdf_第1页
GB1886.2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复配膨松剂.pdf_第2页
GB1886.2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复配膨松剂.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2 4 5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复配膨松剂2 0 1 6 - 0 8 - 3 1发布2 0 1 7 - 0 1 -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1 8 8 6.2 4 5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2 5 5 9 1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复合膨松剂 。本标准与G B2 5 5 9 12 0 1 0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复配膨松剂” ;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修改了标准的技术要求; 将产品分为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的复配膨松剂和未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的复配膨松剂; 删除了细度的指标; 修改了硝酸不溶物含量、 砷含量和p H的检验方法。G B1 8 8 6.2 4 5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复配膨松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G B2 7 6 0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配膨松剂( 又称为泡打粉、 发泡粉、 发酵粉) 。2 技术要求2.1 基本要求2.1.1 复配膨松剂应符合G B2 6 6 8 72 0 1 1中4.1.1、4.1.2、4.1.3和4.1.4的规定。2.1.2 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 如硫酸铝钾、 硫酸铝铵) 的复配膨松剂中的铝含量应符合标识, 检验方法见附录D。2.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白色状态粉末取适量试样置于5 0 m L烧杯中, 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2.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 标准状态下) / (m L/g)3 5.0附录A中A.3加热减量,w/%3.0附录A中A.4硝酸不溶物,w/%2.0附录A中A.5p H(1 0g/L溶液)5.09.0附录A中A.6砷(A s) / (m g/k g)2.0G B5 0 0 9.7 6重金属( 以P b计) / (m g/k g)2 0附录A中A.7G B1 8 8 6.2 4 52 0 1 62 3 标识添加了含铝食品添加剂( 如硫酸铝钾、 硫酸铝铵) 的复配膨松剂产品应在包装标识上标示产品的铝(A l) 含量, 未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 如硫酸铝钾、 硫酸铝铵) 的复配膨松剂产品可在包装上标识“ 未添加铝” 。G B1 8 8 6.2 4 52 0 1 63 附 录 A检 验 方 法A.1 警示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 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中规定的三级水。本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和制品,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 B/T6 0 1、G B/T6 0 2、G B/T6 0 3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A.3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盐酸溶液:1+2。A.3.1.2 置换溶液: 称取1 0 0g氯化钠, 置于烧杯中, 加入3 5 0m L水使之溶解, 再加1g碳酸氢钠和2滴甲基橙指示液, 滴加盐酸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A.3.2 仪器和设备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测定装置见图A.1。G B1 8 8 6.2 4 52 0 1 64 单位为毫米 说明:1 气体发生用圆底烧瓶;2 水浴;3 滴液漏斗;4 冷凝管;5 三通阀;6 有外套的气体量管;7 水准瓶;8 温度计;9 胶塞;1 0 胶管。图A.1 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测定装置A.3.3 分析步骤按图A.1所示连接装置的各部分。旋转三通阀5, 使装置通大气, 升降水准瓶7, 以移动内部的置换溶液, 调准气体量管6的刻度至零点。将冷凝管4通冷却水, 旋转三通阀5, 使冷凝管4与气体量管6连通。取下气体发生用圆底瓶1, 加入1 0 0m L水, 并将用软纸包裹的约1g试样, 精确至0.0 0 02g。投入气体发生用圆底瓶1中, 迅速将烧瓶连接好, 置于7 5 的水浴中加热, 降低水准瓶7, 由滴液漏斗3加入2 0m L盐酸溶液, 立即关闭滴液漏斗的阀, 不断缓慢振摇气体发生瓶。3m i n后, 适当调节水准瓶7的位置,当气体量管6和水准瓶7的液面取得平衡时, 读取液面刻度V1(m L) 和温度计8的读数, 同时测定大气压力。根据附录B和附录C查出大气压及蒸汽压的校正值。按上述步骤做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 其他操作及加入试剂的种类和量( 标准滴定溶液除外) 与测定试验相同。A.3.4 结果计算二氧化碳气体发生量以标准状态下每克试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w1计, 单位为毫升每克(m L/g) ,按式(A.1) 计算:w1=(V1-V2)(P1-P2)1 0 1.3m12 7 32 7 3+t(A.1)G B1 8 8 6.2 4 52 0 1 65 式中:V1 测定试样时气体量管液面刻度值, 单位为毫升(m L) ;V2 空白试验时气体量管液面刻度值, 单位为毫升(m L) ;P1 测定时的校正后的大气压, 单位为千帕(k P a) ;P2 t时水的校正后的蒸汽压, 单位为千帕(k P a) ;m1 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t 测定时的温度计读数, 单位为摄氏度() ;1 0 1.3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 单位为千帕(k P a) ;2 7 3 标准状态下的温度, 单位为开氏度(K)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3m L/g。A.4 加热减量的测定A.4.1 仪器和设备A.4.1.1 电热恒温干燥箱: 温度能控制为1 0 52。A.4.1.2 称量瓶:5 0mm3 0mm。A.4.2 分析步骤称取约5g试样, 精确至0.0 0 02g, 置于已在1 0 52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 移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 在6 02下加热2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 称量。A.4.3 结果计算加热减量的质量分数w2, 按式(A.2) 计算:w2=m2-m3m41 0 0%(A.2) 式中:m2 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 单位为克(g) ;m3 干燥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 单位为克(g) ;m4 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A.5 硝酸不溶物的测定A.5.1 试剂和材料硝酸溶液:1+9。A.5.2 仪器和设备高温炉: 温度能控制为5 5 02 5。A.5.3 分析步骤称取约5g试样, 精确至0.0 1g, 置于2 5 0m L烧杯中, 缓慢加入3 0m L约5 0 的水, 振摇混合G B1 8 8 6.2 4 52 0 1 66 5m i n后, 过滤不溶物, 用约5 0无二氧化碳的水充分洗涤不溶物。然后用玻璃棒在滤纸底部戳一个小孔, 用胶头滴管将4 0m L硝酸溶液将不溶物完全洗入另一个2 5 0m L烧杯中, 加热煮沸1m i n, 趁热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 用沸水冲洗至洗液不显酸性为止(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不显红色) 。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移入已在5 5 02 5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瓷坩埚中, 在电炉上炭化, 于5 5 02 5的高温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A.5.4 结果计算硝酸不溶物的质量分数w3, 按式(A.3) 计算:w3=m5-m6m71 0 0%(A.3) 式中:m5 灼烧后坩埚连同残渣的质量, 单位为克(g) ;m6 坩埚的质量, 单位为克(g) ;m7 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A.6 p H(1 0g/L溶液) 的测定A.6.1 仪器和设备p H计: 精度0.0 2。A.6.2 分析步骤称取1.0 0g 0.0 1g试样置于2 5 0m L烧杯中, 加入1 0 0m L水, 充分搅匀后, 盖上表面皿, 置于沸水浴中加热保温1 0m i n, 冷却至室温按G B/T2 3 7 6 9的规定测定其p H。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A.7 重金属( 以P b计) 的测定A.7.1 试剂和材料A.7.1.1 硫酸。A.7.1.2 硝酸。A.7.1.3 盐酸羟胺。A.7.1.4 盐酸溶液:1+1。A.7.1.5 氨水溶液:1+3。A.7.1.6 乙酸铵缓冲溶液: 称取2 5.0g乙酸铵溶于2 5m L水中, 加4 5m L盐酸溶液, 用盐酸溶液或氨水溶液调节p H至3.5, 稀释至1 0 0m L。A.7.1.7 硫化氢饱和溶液: 将硫化氢气体通入无二氧化碳的水中至饱和为止。此溶液临用前配制。A.7.1.8 铅标准溶液:1m L溶液含铅(P b)0.0 1m g。用移液管移取1m L按G B/T6 0 2配制的铅标准溶液, 置于1 0 0m L容量瓶中, 加(1+1 9 9) 硝酸溶液至刻度, 摇匀。G B1 8 8 6.2 4 52 0 1 67 A.7.2 仪器和设备A.7.2.1 石英坩埚(5 0m L) 或硬质玻璃蒸发皿(1 0 0m L) : 所有坩埚、 玻璃器皿使用前需以硝酸溶液(1+5)浸泡过夜, 用水反复冲洗, 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A.7.2.2 纳氏比色管:5 0m L。A.7.2.3 高温炉: 温度能控制为5 5 02 5。A.7.3 分析步骤称取1.0 0g 0.0 1g试样, 置于石英坩埚或硬质玻璃器皿中, 加适量硫酸浸润试样后进行灰化, 小火至试样碳化后, 加1m L硝酸和2滴硫酸, 小心加热, 直到白色烟雾挥尽, 移入高温炉中, 于5 5 0 2 5灰化完全。取出冷却, 用盐酸溶液湿润残渣, 于水浴上慢慢蒸发至干。用一滴盐酸溶液湿润残渣,并加1 0m L水, 于水浴上再次加热2m i n。将溶液过滤于5 0m L比色管中, 洗涤, 用氨水溶液调节p H约为3( 用精密p H试纸检验) 。加入0.5g盐酸羟胺,5m L乙酸铵缓冲溶液, 摇匀。加入1 0m L硫化氢饱和溶液, 加水至刻度, 摇匀。放置1 0m i n后,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 所呈颜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 用移液管移取2.0 0m L铅标准溶液置于比色管中, 加水至总体积约2 5m L,以下按“ 用氨水调节p H值约为3” 起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G B1 8 8 6.2 4 52 0 1 68 附 录 B气压计读数的校正 气压计的读数应先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校正, 然后从气压计读数中减去表B.1所给的校正值。表B.1 气压计读数的温度校正室温/气压计读数/h P a9 2 59 5 09 7 510 0 010 2 510 5 010 7 511 0 01 01.5 11.5 51.5 91.6 31.6 71.7 11.7 51.7 91 11.6 61.7 01.7 51.7 91.8 41.8 81.9 31.9 71 21.8 11.8 61.9 01.9 52.0 02.0 52.1 02.1 51 31.9 62.0 12.0 62.1 22.1 72.2 22.2 82.3 31 42.1 12.1 62.2 22.2 82.3 42.3 92.4 52.5 11 52.2 62.3 22.3 82.4 42.5 02.5 62.6 32.6 91 62.4 12.4 72.5 42.6 02.6 72.7 32.8 02.8 71 72.5 62.6 32.7 02.7 72.8 32.9 02.9 73.0 41 82.7 12.7 82.8 52.9 33.0 03.0 73.1 53.2 21 92.8 62.9 33.0 13.0 93.1 73.2 53.3 23.4 02 03.0 13.0 93.1 73.2 53.3 33.4 23.5 03.5 82 13.1 63.2 43.3 33.4 13.5 03.5 93.6 73.7 62 23.3 13.4 03.4 93.5 83.6 73.7 63.8 53.9 42 33.4 63.5 53.6 53.7 43.8 33.9 34.0 24.1 22 43.6 13.7 13.8 13.9 04.0 04.1 04.2 04.2 92 53.7 63.8 63.9 64.0 64.1 74.2 74.3 74.4 72 63.9 14.0 14.1 24.2 34.3 34.4 44.5 54.6 62 74.0 64.1 74.2 84.3 94.5 04.6 14.7 24.8 32 84.2 14.3 24.4 44.5 54.6 64.7 84.8 95.0 12 94.3 64.4 74.5 94.7 14.8 34.9 55.0 75.1 93 04.5 14.6 34.7 54.8 75.0 05.1 25.2 45.3 73 14.6 64.7 94.9 15.0 45.1 65.2 95.4 15.5 43 24.8 14.9 45.0 75.2 05.3 35.4 65.5 95.7 23 34.9 65.0 95.2 35.3 65.4 95.6 35.7 65.9 03 45.1 15.2 55.3 85.5 25.6 65.8 05.9 46.0 73 55.2 65.4 05.5 45.6 85.8 25.9 76.1 16.2 5G B1 8 8 6.2 4 52 0 1 69 附 录 C水的饱和蒸汽压表(05 0) 水的饱和蒸汽压(05 0) 见表C.1。表C.1 水的饱和蒸汽压(05 0)温度/压强/P a温度/压强/P a06 1 0.5 12 633 6 1.2 216 5 7.3 12 735 6 5.2 127 0 5.3 12 837 7 9.8 737 5 8.6 42 940 0 5.2 048 1 3.3 13 042 4 2.5 358 7 1.9 73 144 9 3.1 869 3 4.6 43 247 5 4.5 1710 0 1.3 03 350 3 0.5 0810 7 3.3 03 453 1 9.8 2911 4 7.9 63 556 2 3.8 11 012 2 7.9 63 659 4 1.1 41 113 1 1.9 63 762 7 5.7 91 214 0 2.6 23 866 1 9.7 81 314 9 7.2 83 969 9 1.7 71 415 9 8.6 14 073 7 5.7 51 517 0 5.2 74 177 7 8.4 11 618 1 7.2 74 281 9 9.7 31 719 3 7.2 74 386 3 9.7 11 820 6 3.9 34 491 0 1.0 31 921 9 7.2 64 595 8 3.6 82 023 3 8.5 94 61 00 8 6.3 32 124 8 6.5 84 71 06 1 2.9 82 226 4 6.5 84 81 11 6 0.9 62 328 0 9.2 44 91 17 3 5.6 12 429 8 3.9 05 01 23 3 4.2 62 531 6 7.8 9G B1 8 8 6.2 4 52 0 1 61 0 附 录 D铝含量的测定方法D.1 铝含量的测定D.1.1 方法提要试样中的铝与已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反应, 生成络合物。在p H=6时,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用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1.2 试剂和溶液D.1.2.1 盐酸溶液:1+1。D.1.2.2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 H=6。D.1.2.3 氨水溶液:1+1。D.1.2.4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c(Z n C l2)=0.0 2m o l/L。D.1.2.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 D T A) 溶液:c(E D T A)=0.0 5m o l/L。D.1.2.6 二甲酚橙指示剂: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