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草堂电站可研 - 复制.doc_第1页
城口草堂电站可研 - 复制.doc_第2页
城口草堂电站可研 - 复制.doc_第3页
城口草堂电站可研 - 复制.doc_第4页
城口草堂电站可研 - 复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绪言绪言 城口城口简介简介 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城口县地理位置 位于大巴山南麓 ,处在川、陕、渝三省(市)交界处,位于重庆市东北边缘,东经 1 0815至 10916、北纬 3137至 3212之间,东邻陕西省镇坪县、 平利县、西接万源市、白 沙工农区、南临 开县、巫溪县,北界陕西省 紫阳县、岚皋县。该县总面积 3286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24233 公顷。 城口县辖 7 个镇、17 个乡:葛城镇、巴山镇、坪坝镇、庙坝镇、明通镇、修齐镇、高观 镇、高燕乡、龙田乡、北屏乡、高楠乡、左岚乡、沿河乡、双河乡、蓼子乡、鸡鸣乡、咸 宜乡、周溪乡、明中乡、治平乡、岚天乡、厚坪乡、河鱼乡、东安乡。 庙坝镇:管辖原庙坝镇、罗江乡,辖12 个村委会、 1 个社区居委会,面积 158.5 平方 千米,总人口 1.24 万人。镇政府驻庙坝。 产产业业 工工业业现现状状 县境主要企业有煤厂、水泥厂、锰粉厂、钡粉厂、锰铁合金厂、茶厂、漆厂、 酒厂、糖厂等。 城口县是重庆市所辖资源大县之一,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锰、钡、 煤、铅、锌、白云岩、大理石、古生物化石等二十多个矿种。其中,锰、钡、煤是县内矿产资源开 发具代表性的主要矿种。 城口矿产资源的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城口锰矿主要分布于城口磷锰矿带,包括城口高燕、 大渡溪、修齐三个锰矿区及明月、沱溪河两个磷锰矿点。累计探明锰矿资源量达 2568.67 万吨,其 中高燕锰矿为全国五大锰矿床之一。自 1977 年建立第一家锰加工企业城口县锰粉厂以来,现 已形成了冶金、化工两大类共七个品种的锰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原矿、焙烧矿、富锰渣、 磷铁、电炉锰铁等冶金产品和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锰粉等化工原料产品。近年来,城口县锰矿 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年产锰矿石 100 万吨的矿山开采能力。城口钡矿俗称巴山钡城矿带,主要 分布在巴山钡矿、左岚钡矿、高楠钡矿、后裕钡矿、大河坝钡矿五个矿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 省地质局 205 地质队发现巴山钡矿以来,累计探明资源储量 6877.4 万吨,位居亚洲之首。自 1981 年开发利用以来,开发程度较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还不具有规模。2005 年度钡矿开采能力为 20 万吨/年。城口煤矿主要分布于我县修齐、庙坝、蓼子、明通、鸡鸣、咸宜、河鱼、北屏、厚坪、 明中等镇乡,虽然煤矿资源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但含煤层位众多,据预测煤矿资源量约为 1.5 亿吨。 我县的煤矿开发起步较晚,开发利用还未形成规模,尚处于技改阶段。目前全县共有煤矿矿井 20 个,设计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2005 年度产煤量 15 万吨。城口瓦板岩主要分布在我县左岚、巴山、 高楠、龙田、黄溪、北屏、岚天、双河、高观、渭河、河鱼、东安等镇乡,以带状分布为主,相对 集中分布面积达 140km2,在我县的 11 个地层单元均有产出,预测资源量在 1000 万 m3 以上。城 口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城口县周溪、明通、蓼子、明中、坪坝、高燕、葛城、东安等镇乡,各矿点矿 体延伸长 520km,矿层厚 77.5337.96m,预测资源量在 1.2 亿吨以上。古生物化石又名生物碎屑灰 岩,商品别名“海宝玉”。县域内资源分布广,品种甚多,矿石质地好、花纹美丽、色泽古朴典雅。 主要分布于修齐、厚坪、蓼子等镇乡,预测资源量约束 5000 万米 3。其它矿产如白云岩、铅锌矿、 钒钼矿等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没形成矿产地,目前还不具备开发利用的条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我县已加强了这些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 城口资源勘查步伐有待加快。目前全县正在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共 17 个。其中商业性煤 矿勘查项目 12 个、国家投资煤矿勘查项目 3 个、钡矿 2 个、白云岩 1 个(商业性勘查项目) ;另有 钒矿和锰矿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各 1 个。 城口矿业经济是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 年全县锰、煤、钡三矿实现产值 5.02 亿元 (其中锰矿 4.26 亿元、钡矿 0.50 亿元、煤矿 0.26 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60%以上,实现工 业增加值 1.62 亿元,占全县 gdp 的 16%,三矿提供的财政收入达 7900 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79 %。矿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正在科学 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调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以促进 县域经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水资源水资源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缘,幅员面积 3286 平方公里。境内溪河密布,有大小溪河 779 条,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45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13 条,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1 条。任河、前河贯穿全县东西,是我县两大主流。 降水量 2005 年,全县年平均降水深 1389 毫米,比上年增加 14.1%,属多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 年,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 30.3073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 地下水资源量 2005 年,我县地下水资源量为 6.3207 亿立方米,其中任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4.1509 亿立 方米;前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2.0498 亿立方米;其它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0.12 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2005 年,我县水资源总量为 30.3073 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 922.3 毫米。地表水资源量 30.3073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6.3207 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 6.3207 亿立方米,平均产水系 数 66.4。 农农林林业业经经济济城口位于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 丰富。城口农业以玉米、洋芋、水稻为主。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1%,境内有天然林 285.9 万亩, 各类草场 133 万亩,各类植物 3800 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97 种。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 城口建立了国家级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县境内林特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生漆、茶叶、核桃、板栗、薯芋、猕猴桃、薇菜、竹笋等农副 土特产品,以及杜仲、天麻、黄连、党参等中药材。核桃、板栗常年产量分别在 600 万公斤以上, 2001 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城口大木漆、茶叶、中药材素称“三秀”,其中 大木漆常年收购量在 3000 担左右;城口茶叶富锌富硒,“鸡鸣寺院茶”清代即为贡品,2002 年获 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各类中药材达 500 余种,是重庆市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县。城口 野生蕈菌资源独一无二,现有食用菌、药用菌、食药兼用菌达到 60 余种,其中珍稀食用、食药兼 用菌 16 种,珍稀药用菌 5 种,是中国蕈菌种质资源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城口野生天然山野菜以 其独特的风味,富含维生素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远销东南亚各国,在日 本国中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全县以薯芋、玉米、土豆、杜仲等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化工产业,以茶叶、核桃、猕猴桃、 薇菜、竹笋、菌类等农副产品开发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竹木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林产品加工 业,以地道中药材为主的药材加工正在蓬勃发展,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旅旅游游 风景旅游区有 黄安坝、九重山、青龙峡、两扇门、 龙潭河等。 土特产品:城口的生漆、 茶叶、药材享誉中外,素称 “三秀之乡“。大木漆以 “漆质薄、干燥快、抓力强、色泽好 “名列 中国五大名漆之首,出口日本、西欧、东南亚等地。年产生漆2000 担以上,质量列全国第 一、产量排全国第二。茶叶有12 个品种,年产茶叶 100 万斤以上。鸡鸣寺茶,清代系贡品 ,现已恢复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中药材近500 个品种,其中杜仲、厚朴、黄柏常年产量8 00 担以上;天麻 30 担,黄莲 30 担,麝香 20 公斤。清同治年间由法国传教士引种的 荆豆, 属全国独有,含特殊的植物血胶精,能代替抗h 血清凝结血液,进行血型鉴定。国家2 级 保护动物:千河鱼。 城口草堂电站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任河流域坪坝支流小双河河段,距城口县城约 40km,电站坝址区隶属于庙坝镇天堡村八组、九组,厂房区隶属于城口县庙坝镇天堡 村五组。大坝和厂区附近均有公路通过,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草堂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水利工程。主要由店子坪、小中河拦水低坝、发电引水 隧洞、压力前池、压力钢管、电站等部分组成,电站装机为 800kw+1000kw。 对于单机容量的选择,结合当地的实际,根据水电200136 号文,为改善农民 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促使农村现代化建设,所以对于单机容量的选 择考虑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选择 1 台 800kw 和 1 台 1000kw 装机。 1 台 800kw 的装机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装机容量。两工程结合起来实施, 可以节约投资。 小双河流域为任河支流,发源于城口县庙坝镇北部及西北部地区,流域总体流向 为南西向西北,于巴山镇岔溪口汇入任河。 城口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交通、能源、城镇公用设施和工业、三产业落后的影 响,原有经济总体水平低,随着近两年基础设施和县境内外交通的大力建设,产业结 构的调整,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口县长远经济发展规划中, 把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当地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城口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锰矿储量达 2094 万 t,质量稳定,含磷量较低;钡 矿资源以品位高、储量大而为世界罕见,此处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硫铁矿资源。城 口工业经济主要以锰、钡、煤为主的矿产品开采加工。而锰矿、钡矿等矿产资源为主 的开采、加工都是高消耗产业,由于城口县电力供应紧张,无法对锰、钡矿进行深加 工,多为粗加工单一产品,资源浪费较大,由此制约了城口工业的发展,同时其它产 业深加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电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电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制 约城口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大,从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优势出发, 迫切需要开发建设水电工程。草堂电站资源优势明显,建设条件优越,兴建草堂电站 可以满足周边工业用电的需求,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使城口县 日益紧张的电力供应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而迫切的。 草堂电站的前期工作始于 2007 年 9 月。在城口县水利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城口 县鸿源水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收集了工 程所涉及的流域水文、气象、城口县社会经济、电力现状等方面的资料;开展了库、 坝址、厂区测量和地质勘察工作,完成了坝址和工程区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地 质调查和地质测绘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开发任务和开发规模、坝址、坝型选 择、主要建筑的布置、工程施工、投资估算、经济评价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初 步分析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按水利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于 2009 年 12 月完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水文水文 1.2.11.2.1 流域概况流域概况 任河是长江流域支流汉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8 2210916,北纬 31423212之间。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高望镇望乡村的飞龙洞, 由东向西流经高望、修齐坝、城口县城,经坪坝镇岔溪口入万源县境,在陕西省紫阳 县毛坝关转向,由南往北经高滩、瓦房店等地于紫阳县西南汇入汉江。干流全长 185km,流域面积 7810km2,其中城口境内主河流长 131km,流域面积 2356km2,河流 平均坡降 9.6。 任河流域地处大巴山北台缘褶皱带。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夹灰黑色凝灰岩页岩,凝灰质砾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板岩、碳质页 岩夹灰岩;三迭系灰岩、砾岩、砂岩夹页岩及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层等。任河流域森林 覆盖率约 17.1%,草山草坡植被覆盖率约 27%,但由于山高坡陡,遇大暴雨时,部分 地区常有泥石流现象发生,是流域汛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小双河流域为任河支流,发源于城口县庙坝镇北部及西北部地区,流域总体流向 为南西向西北,于巴山镇岔溪口汇入任河,邻近流域为前河流域。 草堂电站拦水坝位于小双河支沟天堡村的店子坪、小中河,控制流域集水面积 15.2km2,主河道长为 1.52km,河道平均比降分别为 126。 草堂电站厂房位于庙坝镇天堡村的小双河左岸,小双河是任河支流庙坝河段的一 条小支流。 小双河流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多, 雨季长。冬季在极地大陆干冷气团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冬干天气,有时延至春初。 只有春末夏初温暖的海洋气团带来大量水气时,才有大量降水产生,盛夏时副热带高 压西伸北进,也往往影响这一带,形成连晴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但若降水,也常会 形成大暴雨。秋季副高退出本区,极峰南旋,受山脉阻挡,处于半静止状态,冷暖气 团交汇又形成秋雨绵绵。一年四季降水多,冬有冰雪,夏有干旱,最多降水常出现在 510 月,流域内降水大致由南向北减少。 小双河流域地处大巴山暴雨区偏南处,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属于北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气温 13.8,极端最高气温 39.3,极端最低气温-13.2,多年平均无霜期 234d,常年平均 日照时数 1534h。多年平均降水量 1238mm,最大月降水量 566.2mm,最小月降水量 0.6 mm。多年平均蒸发量 888mm,最大月蒸发量 231.0mm,最小月蒸发量 24.1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最小为 5%。最多风向 ne,最大风速 19m/s。 参考依据邻近流域前河为州河的东源,属嘉陵江流域渠江支流,处于重庆市城口 县境内的前河流域,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083010900,北纬 313031 50之间,呈东西向展布,地理上北东面与城口县的厚坪乡、高燕乡、庙坝镇接壤, 西南面与四川省宣汉县接壤,南面与开县接壤,东南面与巫溪县接壤。 前河干流较长,发源于城口县明中乡的光头山,经明中、桃园、蓼子乡、在周溪 乡出城口县,进入宣汉境内,流经鸡唱、河口、渡口、土黄、等 13 个乡镇,在宣汉城 东江口与后河合为一川,汇入州河,然后蜿蜒流向西南,经宣汉城南门、西北、东林、 洋烈至千丘旁入达县境,由东北向西南经达县罗江乡红梁村,穿过达县市和达县的罗 江、河市、渡市等乡、镇,于木头乡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县的农乐、汇东、汇南等 乡,在三汇镇与巴河相汇,进入渠江干流。前河干流全长 145km,控制流域面积 2754km2,河床平均比降 2.3。其中:城口县境内前河干流总长 53.8km,控制流域面 积 761.83km2。在靠近宣汉境接纳汉昌河和周溪河后进入宣汉县境内。汉昌河干流全长 28.4km,控制流域面积 233.53km2。 前河流域上游位于城口县境内,由东向西,支流小而多,呈长条型,主要支流有 大洞子河、小南溪、大南溪。流域中游水系发育,呈扇形展开,小支流多,主要左岸 有寒溪河、苍溪沟、张家河,右岸有小桥沟、长堰溪、鱼岔溪等;流域下游支流发育, 主要有左岸汉昌河(又名燕子河)汇入,右岸有周溪河汇入。流域地势东高西低,群 山环抱,河谷深切,滩多流急,海拔 6002680m。东边有光头山(海拔 2685m),西面 与宣汉相接(海拔 1562m2463m),北倚旗杆山、柳家梁(海拔 2006m 2456m), 南倚九重岩、雪包山 (海拔 2214m2522m)。前河在城口境内主河道长 53.8km,河道 平均坡降为 27.14。 流域内人烟稀少,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在 65左右。但由于地势陡峭以及近年 人类活动加剧,汛期遇暴雨洪水时,水土流失现象仍较为严重。 流域地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受地质构造作用,域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地形 起伏变化较大,相对高差高达 1000m 以上,最高点为河流源头的光头山,海拔 2685m,最低点周溪河汇入口,海拔 600m,为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并具有成层 性特征,即有成片的平坝展现在不同高程的夷平面上。流域出露地层以古生界的奥陶 系、寒武系为主,山脉走向受地质构造线方向的控制,高程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地势 东北高、西南低。流域岩石主要以灰岩、砾岩为主,土壤为红棕紫泥、山地黄褐土、 山地黄棕壤等。流域内以畜牧、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旱作物,有少量水田,主要 种植有洋芋、玉米等。流域内交通条件较好,有公路通过。 拟建蓼子电站为前河干流梯级电站开发的第三级,电站坝址位于已建小桥沟电站 下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238km2,主河道长 38.2km,河道平均比降 29.3。电站厂址 位于前河右岸支沟长堰溪沟口以下约 500m 处,距坝址约 6.2km,厂址以上控制流域面 积 305km2,主河道长 44.4km,河道平均比降 16.8。前河流域水系及蓼子电站地理位 置示意图见附图 2-1。 1.2.21.2.2 水文基本资料水文基本资料 小双河河段在天堡村处无水文、气象资料。但在任河干流上有大竹河水文站,在 任河流域上游还有城口气象站,以及东安、河渔、高观、榆坪、庙坝、坪坝等六个雨 量站。临近流域有大宁河巫溪、汤溪河盐渠、东里河温泉、前河土黄等水文站。由于 工程河段位于任河上游支流流域,紧邻前河流域上游蓼子电站,其地质地形地貌及水文 特征相似, 径流补给来源、下垫面情况及水文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选 取前河土黄干流水文站为本次水文计算的依据站,并借鉴蓼子电站水文计算成果,土黄 水文站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土黄乡,是前河干流的控制站之一,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08 13、北纬 3136。该站于 1958 年 8 月由四川省水文总站设立,集水面积为 1309km2,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等。该站河段顺直长度约 400m,河面宽低水 35m, 高水 wei120m,河底系卵石组成,有冲淤影响,下游有连续浅滩和弯道。 土黄水文站为国家正规水文站,19591987 观测资料由四川省水文局整编后交长 办审查汇编刊印,19882007 年有整编成果。经复查,测站断面有冲淤变化,但基本 稳定,测站控制良好。水位资料未发现高程系统问题,水位观测能反映洪水变化过程, 无缺漏现象。流量测验以流速仪为主,且测次多,所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依据较多实 测点据,曲线较单一,无缺测年份。每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幅度很小。该站水位、 流量测验及整编按规范进行,其资料质量较好,绝大多数年份观测水位幅度较高,资 料可用于本阶段设计。 大竹河、七里扁两水文站均属国家正规水文站,水位、流量测验及整编按规范进行, 其资料可靠度较高,绝大多数年份观测水位幅度较高,所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依据较 多,实测点据,曲线较单一,缺测年份依据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合理。两站资 料可用于本阶段设计参,考主要以干流大竹河水文站为参证站。 。 1.2.31.2.3 径流径流 草堂电站位于大竹河上游的坪坝、庙坝河上,工程河段无水文站,但下游有大竹 河中游控制站大竹河和七里扁水文站。依据大竹河站 1958 年 8 月1961 年 12 月的流 量资料和 1958 年 8 月1967 年 12 月的水位资料,本阶段对大竹河站径流系列进行了 插补延长。首先依据大竹河站 1967 年实测水位、流量资料点绘 zq 曲线,插补出大 竹河站 1967 年 17 月的日平均流量。再点绘七里扁站与大竹河站 1967 年日平均流量 相关线,插补出大竹河站 1959 年1966 年日平均流量,与大竹河站 1967 年2002 年 流量共组成 44 年径流系列(水文年)。成果见表 1.2-1。 表表 1.2-1 大竹河站年、时段设计径流成果表大竹河站年、时段设计径流成果表 设计径流(m3/s) 项目 多年平均 流量(m3/s) cvcs/cv p=10%p=20%p=50%p=80%p=90% 水文年68.10.402.510588.763.644.937.4 4-10 月99.70.432.515713292.263.352.0 11-次年 3 月23.30.422.536.430.721.615.012.4 大竹河站实测短系列(1967 年 4 月2003 年 3 月)多年平均流量为 67.5m3/s,插补 延长后的长系列(1959 年 4 月2003 年 3 月)多年平均流量为 68.1 m3/s,两者相差仅 0.88%。根据大竹河站 44 年径流系列分析,系列中包括了丰、平、枯水年三年组,其 中,1963 年 4 月1964 年 3 月、1979 年 4 月1984 年 3 月基本为丰水年组;1969 年 4 月1973 年 3 月(除 71 年 4 月72 年 3 月为丰水年)、1976 年 4 月1978 年 3 月、 1994 年 4 月2003 年 3 月(除 2000 年 4 月2001 年 3 月为丰水年)基本为枯水年组。 其余年份丰、枯交替,大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有 19 年,小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有 25 年。又据年径流累进平均曲线看出,逆时序累进平均,当系列长度达到 38 年以上时, 其均值变幅明显变小,在 3%以内。综上所述,插补延长后的大竹河站径流系列有一定 的代表性。 小双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是融雪和地下水。径流和降雨在年内变化大体 一致,每年 3 月气温逐渐回升,径流随气温和融雪而变化,径流逐渐增多。410 月为 丰水期,是降雨量最丰沛的时期。11 月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径流亦少。12 月次年 2 月是稳定退水期,径流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据任河大竹河站 1959 年 4 月2003 年 3 月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 68.1m3/s, 折合年水量 21.84 亿 m3,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25.7l(s.km2)。径流年内分配不均。410 月径流占年径流的 85.6%,11 月次年 3 月占 14.4%,其中最枯的 1、2 月仅占 3.23%。 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均流量 136m3/s(1980 年 4 月1981 年 3 月),为最小年 均流量 28.6 m3/s(1999 年 4 月2000 年 3 月)的 4.8 倍。 草堂电站所在的小双河属任河的二级支流,与大竹河站以上的任河流域在自然地 理、气象、水文特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属同一径流分区,因此,采用水文比拟法转 换大竹河站径流系列到设计流域。草堂电站朱家坝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 25.2km2,大竹 河站控制流域面积为 2651 km2,面积比修正系数为 0.0240。由于电站所在流域与大竹 河站较近,多年平均降水量采用大竹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据此推求出朱家坝坝址处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5156 万 m3。 枢纽设计年、时段径流计算,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采用 p-型曲线适 线确定统计参数,其统计参数及设计年、时段径流成果见表 1.2-2。 表表 1.2-2 草堂电站工程设计径流成果表草堂电站工程设计径流成果表 设计径流量(m3/s) 项目 多年平 均径流 量(m3/s) cvcs/cv p=10%p=20%p=50%p=80%p=90% 水文年1.6330.432.5082.1291.5281.0780.895 410 月2.3910.4333.7693.1522.2061.5171.26 坝址 11次年3 月 0.560.4230.8750.7340.5180.360.301 1.2.41.2.4 洪水洪水 小双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流域洪水完全受暴雨的制约。洪水季节性变化与暴 雨季节性变化一致,每年 410 月为汛期,较大洪水多发生在 69 月,而年最大洪水 多发生在 7、8 月。 小双河属山区性河流,流域与河道的坡度均较大,汇流快,洪水过程具有峰高量 大,陡涨陡落,历时过程较短的特点。从干流大竹河站实测资料看,单峰洪水较多, 复峰洪水较少,峰形尖瘦,单峰过程一般 25 天,复峰过程一般 610 天。据大竹河 站 19672003 年资料统计,年最大洪水最早出现在 5 月 2 日(1996 年),最晚出现在 10 月 2 日(1975 年)绝大多数发生在 69 月,尤以 7 月、9 月出现最多。各月发生频次见 表 1.2-3。 表表 1.2-3 大竹河站年最大流量各月出现频次表大竹河站年最大流量各月出现频次表 项目月5678910年 发生次数471167136 占总数的%9.0918.225.018.218.29.09100 量级(m3/s)764238022203240 10803620 10703980 15203360 2800 小双河流域以前未进行历史洪水调查。为草堂电站可研设计需要,我院会同城口 县水利农机局于 2009 年 11 月,对小双河流域坝、厂址河段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及测 量。调查到的大洪水年份有 1963 年和 1984 年。 根据水电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sl252-2000) ,该工程 枢纽部分属等 5 级建筑物,电站厂房为等 5 级建筑物,拦水坝级别为 5 级,按规 范要求推算 p=3.33%的设计洪水和 p=1%的校核洪水。电站厂房按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设计,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根据大竹河站 19592003 年共 44 年洪峰流量系列并加入历史洪水进行频率计算, 用 p-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求得大竹河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1.2-4。按面积比 0.67 次方移至草堂电站草堂电站店子坪、小中河坝址和草堂电站草堂电站小双河左岸岸边拙贱坡厂址, 见表 1.2-5。 表表 1.2-4 大竹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大竹河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设计流量(m3/s) 均值cvcs/cv p=0.1%p=0.2%p=1.0%p=2.0%p=3.33% p=5.0%p=10%p=20% 22500.422.566006170514046704320403035202960 表表 1.2-5 草堂电站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草堂电站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p(%)0.10.21.02.03.335.01020 qp(m3/s)542506422383355331289243 表表 1.2-6 草堂电站草堂电站小双河厂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厂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p(%)0.10.21.02.03.335.01020 qp(m3/s)169.9158.8132.3120.2111.2103.790.676.2 各分期以年最大值选样,用数学期望公式 p=m/(n+1)100%计算经验频率,以 p- 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各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1.2-7。 大竹河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大竹河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 1.2-7 单位:m3/s 统计参数p(%) 分期项目 均值cvcs/cv25102050 3 月1211.502.571147531117145.8 4-10 月22500.422.546701030352029602090 11 月1751.602.5109071345523859.5 12 月次年 2 月46.80.952.518113610370.931.3 11 月次年 3 月2181.502.5128085556130782.5 将各分期频率曲线点绘在一张图上,相邻分期频率曲线使用部分无交叉现象,成 果合理。 枯水期流量基本处于退水期,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与流域面积的直接关系密切。 而 3 月、410 月、11 月、11次年 3 月分期内的最大流量除与集水面积关系密切外, 还增加了降雨和暴雨中心不固定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分期最大流量在随面积变化的 同时非线性影响增大。因此,12 月次年 2 月以厂、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与大竹河站控 制流域面积比的一次方,3 月、11 月次年 3 月以面积比的 0.67 次方,将大竹河站分 期设计洪水推算到工程河段。主汛期(4 月10 月)设计洪水采用厂、坝址工程推算的设 计洪水。成果见表 1.2-8,1.2-9。 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坝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 1.2-8 单位:m3/s p(%) 项目分期 25102050 3 月坝址58.3538.9825.5214.033.76 410 月坝址383.26330.73288.88242.92171.52 11 月坝址89.4558.5137.3419.534.88 12 月次年 2 月坝址4.343.262.471.700.75 11 月次年 3 月坝址105.0570.1746.0425.196.77 巴山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巴山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 1.2-9 单位:m3/s p(%) 项目分期 25102050 3 月坝址18.312.28.04.41.2 410 月坝址120.2103.790.676.253.8 11 月坝址28.118.411.76.11.5 12 月次年 2 月坝址0.770.580.440.300.13 11 月次年 3 月坝址32.922.014.47.92.1 1.2.51.2.5 河流泥沙河流泥沙 草堂水电枢纽坝址以上集水区岩性以灰岩为主。流域植被条件较好,泥沙来源主 要为岩石风化和地表侵蚀。流域内降雨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238mm,气候特征为 雨季长,洪旱交替出现。雨季表土在坡面汇流的侵蚀作用下,成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 源。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等值线图,查得坝址以上流域 重心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 680 t/km2,综合两者成果,设计流域采用悬移质输 沙模数 648 t/km2。由此计算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 4.51 万 t。 根据流域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草堂水电枢纽坝址处推移质 输沙量按悬移质输沙量的 15%计算,则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 0.67 万 t。 1.2.61.2.6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草堂电站工程厂址河段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本阶段采用水力学公式推算各断面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中、低水部分以实测水面线为控制,高水部分以历史调查洪水控 制,糙率按实地踏勘了解的河段地形、河床组成、植被等情况,结合天然河道糙率 表选用。由于厂址所在龙王沟河段属于河底为砾石、卵石和间有孤石的山区河流 , 取其糙率正常值为 n=0.04。靠近厂址上游河段高程为 614.8m 起算至厂址出水面高程为 556.2m 止,该段河流长 1150m,求得其坡降为 i=0.05。 取巴山厂址上游 27.4m 处河流断面推求其水位流量关系。采用试算图解法和 查图法求解。厂址区三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11.2m3/s,从曲线查得:当 q=111.2 m3/s 时, h=2.3m。 1.3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1.3.11.3.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拟建重庆市城口县草堂电站位于城口县境内任河流域二支流小双河河段,位于城 口县城西侧,距城口县城约 30km,草堂电站拦水坝坝址位于小双河支沟天堡村的店子 坪、小中河,草堂电站厂房位于庙坝镇天堡村的小双河左岸拙贱坡,引水渠、引水隧 洞穿过庙坝镇天堡村八组、九组,压力前池建于窝屎梁,坝址与厂房附近均有城达老 公路和进煤厂简易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草堂水电站装机容量 800kw+1000kw,属于小型水电工程项目,水利枢纽主要由 拦水坝、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钢管与电站厂房组成,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为 5 级。 拦水坝位于位于庙坝镇天堡村的店子坪、小中河两处,坝高 7.510.5m,为块 石混凝土重力式低坝,引水渠为窄深式明渠,引水隧洞为城门洞型无压隧洞,总长 1368.5m;压力钢管采用露天明敷型式,总长 329.76m;压力前池采用开敞式混凝土结 构;电站厂房机组间距 9.5m,厂房总长度 36.3m,主厂房宽度 13.2m。 1.3.21.3.2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工作区属溶蚀侵蚀高中山地形,地貌特征受地质构造、岩性和岩溶的控制尤为明 显,山峦起伏,峡高谷狭,地形复杂。工作区总体地势 w 高 e 低,最高点位于庙坝镇 梆梆梁牛角槽,山顶高程 2471m,最低点位于城口县庙坝镇天堡村五组拙贱坡小双河 河底,高程 780m,相对高差 1691m。小双河总体由 w 向 e 径流,小双河草堂电站引 用水上游两条支流由 s 向 n 径流,小双河下游由 ew 向 sn 径流。 区内河谷形态以峡谷地貌为主,两侧岸坡总体坡度一般在 40 度以上,山脊走向多 与构造线近于一致,滩多、水急、河道弯曲,水面一般宽 1030m,河谷断面大多呈 v 型,局部宽谷河段呈 u 型与箱形。阶地零星发育,河漫滩沿河谷两侧断续分布。阶 地主要为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高出河床 24m。 3.2.2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 工程区属于川东鄂西分层区,沉积一套古中生界之碳酸盐岩建造,现将工程区地 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寒武系() (1)寒武系中统覃家庙群(2qn) 砖红色泥岩、泥质白云岩夹浅灰黄色白云岩及绿色泥岩,厚 226m。 (2)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3sh ) 上部为厚层白云岩夹层部砾岩,下部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厚 254280m。 2、奥陶系(o) (1)奥陶系下统(o1) 白云岩、生物结晶灰岩、扁豆状灰岩与页岩互层,厚 65174m。 (2)奥陶系中统(o2) 泥质灰岩、瘤状灰岩夹页岩,厚 17.581m。 (3)奥陶系上统(o3) 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及碳质页岩,下部为瘤状灰岩,厚 1645m。 3、志留系(s) 页岩、粉砂岩、硅质岩互层,中部为夹生物灰岩透镜体,与奥陶系灰岩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厚 728948m。 4、第四系(q) (1)冲洪积物(qal+pl) 岩性以砾卵石、漂石为主,含少量砂,厚 115m,在较宽阔的沟谷中厚度较大, 窄谷中厚度较小。上部零星分布有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 (2)残坡积物(qdl+el) 粉质粘土夹碎石、角砾,主要分布于岸坡缓坡地带。 (3)崩坡积物(qcol+dl) 主要由块碎石夹粉质粘土组成,厚 125m,多分布于陡坡段坡脚部位。 (4)泥石流堆积物(q sef) 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夹砾石、卵石、碎石、角砾组成,成份较混杂,具一定分 选性,局部有胶结,主要分布于宽大冲沟沟口部位,往往与洪积扇物质混杂在一起。 3.2.3 地质构造、地震及区域稳定性地质构造、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3.2.3.1 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巴山弧中段构造区(见图 3.1) ,构造线呈 n5070w 向展布。区域 构造表现为向 sw 突出的弧形褶皱带,褶皱紧密程度与断裂密度往 sw 减弱,梆梆 梁猫儿背复向斜近核部。 梆梆梁猫儿背复向斜(18):轴部位于龙头嘴至西家岩一线。轴向 280295,东端在穿心店附近发生偏转,为倒转向斜。核部出露嘉陵江组地层, 两翼为大冶组和中二叠统地层。向斜核部挤压十分紧密。南翼为倒转翼,倾角 6585;北翼属正常翼,倾角 4570。位于右岸至西溪河间分水岭山脉线一带。 蒙蒙溪扭压断裂:位于前河左岸燕麦坝小桥一带,为浅表断裂,断裂带长约 27km,断裂走向 n5560w,倾向 ne,倾角 7080,断裂带宽度 18m,主要 为压碎岩,局部分布有断层泥与糜棱岩,为逆冲断层。 3.2.3.2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工程区自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的间歇性隆升为主,区内及邻区未发现 新的断裂及活动性断裂,区内最大、最主要的断裂城巴大断裂为构造单元、槽台及 一级地层区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挽近期以来未活动,地壳稳定性好。 区内历史地震分布零散,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或成带性,活动频度、强度均不高。 据历史记载,1200 年以来,在本区外围 150km 范围之内共发生过 11 次地震,最强的 一次地震为公元 788 年 3 月 8 日安康东南 6.5 级地震,震中距本区 100 余 km,其余地 震均小于 5.5 级,震中均在 50km 以外,本区属于弱地震活动区(见图 3.2) 。 据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和含水岩组特征,区内地下水类 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 区内未见大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采空与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工 程区范围内亦未见膨胀性岩土、湿陷性岩土、红粘土、软土等分布,不良地质现象不 发育。 1.3.41.3.4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本电站拦水坝设计坝高仅 7.510.5m,库区范围极小,拦水低坝上游约 25m 即 为库区范围。 水库区河谷深切,呈“v”或“u”字型,为一峡谷型水库,地势西高东低,两岸 山峰高程在 1300 以上,为中高山区。河流大致由西南流向东北,河床水流湍急,河底 多见崩落的大块石与冲洪积漂石,水面宽 830m。两岸山体雄厚,两侧边坡基本对称, 边坡坡度较陡,两岸自然边坡坡度一般 40以上,近河岸边为缓坡,山体中上部形成 陡坡与陡崖地形。库区阶地不发育,第四系覆盖层薄,植被较茂密。 库区范围内未发现较大规模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库区地表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砾卵石与含砾粘性土,厚 0.53m,较为松散, 下伏基岩岩性为)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3sh )白云岩夹层部砾岩,奥陶系下统 (o1)白云岩、灰岩,属于较软岩,弱风化。 库区内构造不发育,无深大断裂通过,地表测绘时只发现少数斜交岩层的节理、 裂隙发育,并以中、陡倾角居多,缓倾角不发育,延伸长度一般小于 10 米,裂面平直、 光滑,断续分布,大部无充填,较紧闭。 拟建电站坝址以上库区山体雄厚,根据地表地质调查,结合 1:1 万地形图分析, 库区山峰在 15002500m 之间,无单薄分水岭、低矮垭口分布,库区出露岩石主要为) 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3sh )白云岩夹层部砾岩,奥陶系下统(o1)白云岩、灰岩, 岩层结合紧密,岩层为弱微透水层。库区大的断裂构造不发育,库区未发现贯通库 外的断裂构造。 库区内所出露的泉水点均高于库区的正常河水位,冲沟源头远高于正常挡水位, 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赋存于裂隙中基岩裂隙水,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高于正常 挡水位,地下水向库区汇集。 综上所述,该水库具备蓄水地质条件,不存在向邻谷渗漏问题。 由于库区规模很小,库区浸没范围内无居民,无重要的工业设施、矿产地。在正 常挡水位情况下不会对当地居民和农作物造成影响。因此水库浸没影响极小。 1.3.51.3.5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拟选坝址位于位于庙坝镇天堡村的店子坪、小中河两处,拦水坝坝高 7.5 10.5m,坝型为埋石砼重力坝,工程地质条件相类似。 店子坪有上、下两处坝址供比选,均位于河河床,上下坝距离 15m,坝址区河谷 较狭窄,两岸成不对称“u”型。右岸坡陡,坡度 5575,坡面上基岩大面积裸露, 考虑冲刷和对吊桥影响,初步确定上游坝址,坝址左岸坡较缓,坡度 3550,坡脚 被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坡表为荒地和耕地,现有通往煤厂的和拟建乡村公路也紧邻 河谷左岸修建,河床及山坡上大部分基岩裸露。 小中河坝址选择店子坪坝址供和引水高程工程控制,通过两处坝址选址综合与协 调,坝址选址区河谷狭窄,两岸成对称“”型。坡陡较陡,坡度 6570,坡面上 基岩被第四系崩坡积物覆盖,坡脚被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坡表为荒地,现没有通往 公路只有乡村小路,河床及山坡上基岩无裸露。 河流在坝址区走向为 n4555w,河床最宽处 30 米, ,河床最窄处 8 米, 为上坝址所在地,河谷水位高约 952.8 米;较窄处约 15 米,为下坝址所在地,河谷水 位高约 959.3 米。 坝址区分布地层主要是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3sh ) 、奥陶系下统(o1)与第四 系(q4) 。 坝址区无大的区域性大断层通过,小断层、挤压破碎带亦不发育,属单斜地层, 岩层 3060,岩体中节理较发育,以产状为 se15570一组陡倾角节理为主, 节理裂隙宽 0.51mm,延伸长 25m,密度 26 条/ m,缓倾角裂隙不发育。两处坝 址均无强卸荷带,最大卸荷带深度约 47m。 坝址区基岩岩性主要为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奥陶系下统、白云岩、碳质页岩、 灰岩浅变质,岩性较坚硬较软。勘察成果表明,坝址区强、弱、微风化均有分布。 店子坪、小中河两河床为坝址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区内地表地下水的汇流通道。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 积物冲洪积、崩坡积、坡积层中,形成上层滞水与潜水,动态变化大,受季节变化影 响明显。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层理中,其分布与富水性主要受节理发育程度 影响,水量一般较贫乏。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 向河床排泄。 坝址区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层属强透水层,第四系崩坡积碎石土、含碎石粉质粘 土属中等透水层,强风化基岩属弱透水层,弱微风化基岩属微极微透水层。弱风化 基岩顶板即为相对隔水层顶板。 据区域地下水资料,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据水质分析报告 ph 值 7.96,为 弱碱性水;侵蚀性 co2 为 0mgl-1,综合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坝基岩土第 1 层为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砾石,松散,该层上坝址处厚 0 0.6m,下坝址处厚 0.50.8m。 坝基岩土第 2 层为层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块石土,具中高压缩性,稍密, 主要由粉质粘土与碎块石组成,土石比 5:5,该层分布于坝址右岸近岸坡脚部位,上 坝址处厚 3m,上坝址处厚 3.4m。 坝基岩土第 3 层为2 层弱风化碳质板岩,岩体完整程度属完整程度较差级,属较 软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级别为 c类。该层厚 0.83m。 坝基岩土第 4 层为3 层微风化碳质板岩,岩体完整程度属完整程度较差级,属较 软岩,风化裂隙少量发育,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级别为 c类。该层未揭穿,分布 稳定。 本坝设计为埋石砼重力坝,坝高小于 50m,按有关规范要求,其相对隔水层透水 率界限值为 5lu。 坝址处相对隔水层顶板即为2 层弱风化碳质板岩顶板,坝基相对隔水层埋深较浅, 埋深 00.8m,不存在坝基渗漏问题。 综合分析认为,坝址处地层构造相对简单,岩性比较均一,岩体相对完整,基岩 板状层理倾角较陡,裂隙均为陡倾裂隙,无有利于坝基滑移的边界条件组合,判断无 浅层或深层滑动的可能性,坝前岩体抗冲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