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4页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制度:主要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2)特点 商朝是 色彩浓厚的王朝。 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神权,商王,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对 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概念:在保证 强大的条件下,将 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3)内容 核心: 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 对象:分封以 为主,还包括 、姻亲、原来的附属国。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交纳贡赋 。,被征服,周王室,亲族,周王,同姓亲族,功臣,定期朝觐,(4)作用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的等级序列。,天下共主,“周王诸侯卿大夫士”,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 。 解决贵族之间在 、财产和 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 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特点 核心(即最大特点): 继承制。 确立了严格的 体系,大小宗关系是 的。 既是 关系,也是 关系。,统治秩序,权力,土地,政治关系,嫡长子,大宗、小宗,相对,家族等级,政治隶属,(4)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强化以 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4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表示 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 必不可少的工具。,“世卿世禄”,宗族,大宗,等级,宗法分封制度,(4)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强化以 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4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表示 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 必不可少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背景:秦朝的统一 (1)春秋战国时期: 制度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结束了 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特征:权力的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内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 ”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职权 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处于既 又牵制的状态。有利于防止朝臣独揽朝政,军国大权由 一人掌握。,宗法、分封,割据混战,高度集中,家天下,配合,皇帝,(3)地方制度:郡县制 做法:地方政权机构共分 两级,并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 的控制。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 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 。 4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 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郡、县,地方,官吏,法律,贵族分封制,基本原则,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史料一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春秋左氏传僖公 史料二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白虎通义德论,1史料一探究的是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意是:让亲戚子弟率领族人到各地建立武装的据点,以此为依托控制各个地区,并从而形成拱卫宗周的态势。这就是分封制。,【答案】 A,【提示】 宗法制。特点:血缘宗亲、等级分明,族权与政权密切结合。,2史料二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制度?其特点是什么?,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史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 “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徒民五十万人戌五岭,与越杂处。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1史料一信息体现了皇帝制度怎样的特征?并说明其本质。,【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是新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方法之一,要证明秦实行郡县制度,除了史料二之外,还要什么证据?,【提示】 实物:秦朝典籍或印章等;其它史学著作中的相关论述等 。,【突破提示】 图示法,【突破归纳】 1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或功臣;等级森严;受封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权利),但要对上一级尽一系列义务;诸侯国为西周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2宗法制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基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3)共同作用: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是以宗族观念巩固了这个等级秩序。它们共同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提示】 关键词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早期”概念的时间范围:上限国家形成;下限秦统一以前。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这个时期是我国从原始血缘部落时代向封建专制时代的过渡时期,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色彩,以此为切口,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突破归纳】 1带有浓厚的原始封建色彩,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王位世袭制,形成家天下局面;分封制、宗法制将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局面;礼乐制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维系工具。 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巩固奴隶主政权。 4具有专制色彩,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突破提示】 概念诠释法 明确中央集权的概念,从这一概念出发可以深刻理解其特点,进而从制度创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专制统治等方面辩证分析其影响。,【突破归纳】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3)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2影响 (1)积极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利用史实支撑法解答选择题 【内涵释义】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选择题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 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 【解答策略】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典题突破】 (2012沈阳月考)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思路展示】,(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A项错在有效控制,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答案】 C,2011年高考对这一知识考查的不多,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学科热点地位仍不可轻视。备考时重点关注以下角度: 1知识角度: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以及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等。分封制的对象、内容、影响以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辩证关系。 2史观角度:由于宗法制和分封制与社会生活结合的紧密性,命题专家便可从真切的社会遗存或民间的史料着手,渗透对社会史观的考查。 3史料角度:对宗法制的考查可能会设置新颖史料,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现实的情感价值观,其史料主要表现在祭祖类上,如家谱、家族牌匾等等。 4热点角度:宗法制显著的血缘宗法色彩容易唤起人们追念先祖、心向团圆的内心情感,这有利于家庭的亲睦和社会的和谐,同时对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有深远意义。 5区域历史角度:山东世称“齐鲁”,这得名于西周在山东封立的两个重要诸侯国鲁国和齐国。 (1)春秋时,分封制遭到破坏。经过管仲改革,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恒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战国时,田氏代齐。 (2)鲁国是西周初年有影响的诸侯国,是当时保持西周典制最完备的诸侯国。,(2012浙江五校联考)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 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分封前期有利于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特别是诸侯权力过大的弊端,容易引起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因此说法不准确。排除选项中带的选项。 【答案】 B,(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制的内容,从而考查学生从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答案】 D,本考点在2011年高考中虽未命制选择题,但是浙江文综卷则以材料题的形式对其进行了考查,这表明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备考时关注以下角度: 1知识角度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都是重要考查点,尤其对郡县制度的认识更是高频考点。 (2)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认识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即权力的高度集中。 2史料角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相关史料浩繁,既有当时的图文记载、实物遗迹、官方文献等第一手史料,又有后人的研究著作、文学评论、人物传记等第二手史料。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广泛阅读,注意积累,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尽量避免考试时面对新史料手足无措的情形。同时渗透对史证意识的考查。 3热点角度: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人治”特色。对其考查有助于启迪我们对民主法制建设和国家统一的思考。 4区域历史角度:秦统一后,在山东设齐郡、琅邪郡、东海郡等。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先后五次出巡,其中三次到山东。,(2012临沂月考)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臣责。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 B C D 【解析】 从时代性上可以判断说法不准确。从材料中“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的信息可以判断准确。不准确。 【答案】 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2太原调研)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大的贵族势力 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解析】 考查分封制这一知识点。题干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答案】 A,2(2012成都调研)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解析】 材料中“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的信息可以说明A项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答案】 A,3(2012南京调研)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解析】 材料中的“元子”应该是指嫡长子,这一制度指的是宗法分封制,进而判断B项准确。通过史实可以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由此排除C、D项。,【答案】 B,4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 解答的关键是材料中“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一信息,也就是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而实行封建的官僚体制。,【答案】 C,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设郡和县,郡守和县令(县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地方行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答案】 C,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