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8单元 明治维新,专题八 明治维新 一、背景 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危机 自然经济解体 社会矛盾激化 必要性 列强侵略 倒幕运动可能性,改革的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具体说来就是 政治: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外:摆脱外来压迫。,明治维新的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改革政治体制(相对滞后),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坚实基础,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立宪政体,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明治维新的内容,教育改革,介绍西学,重视传播,社会习俗,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明治维新的内容,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的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影响: 使日本由封建落后国家变成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对外: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挑起二战),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 (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 英国和法国: 美国: 俄国和日本: 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独立战争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民族统一运动,日本的由来,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大和统一九州四岛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868 镰仓、室町、德川,由武士阶层掌握实 权的军事封建国家,茶道 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新干线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巨大发展,Sony PCGGT3/K笔记本电脑摄像机 这明明是部笔记本电脑,可是屏幕转180以后,就变成一部数码摄像机。这是Sony公司的新产品,不但屏幕可转动,摄像机镜头也能够上下调整。,明治时期,欧美的讽刺漫画传到日本,自此,现代人所熟悉的漫画开始在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生根发芽”。二战后,被日本人尊称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登上漫画舞台,为日本漫画绘上了清新亮丽的一笔。,传统与时尚,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发展,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德川幕府的统治,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朝廷设京都,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将军: 政治上掌握实权,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京都(今) 名义首脑、无实权,江户(今东京) 掌握实权,藩主 全国各地200多,将军、大名的家兵 幕府的统治基础,将军与大名的家臣。武士从将军或大名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属于职业军人,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基础。,日本武士,将军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这就是“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VS,欧洲骑士,都是极端崇尚武力的阶层 都有一定社会地位 都为封建统治服务,京都(今) 名义首脑、无实权,江户(今东京) 掌握实权,藩主 全国各地200多,将军、大名的家兵 幕府的统治基础,贱 民,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政治统治 2、对外政策: 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内容: 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 消极:却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政治统治 2、对外政策 3、社会状况: 经济缓慢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日本纺织工场图,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政治统治 2、对外政策 3、社会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矛盾尖锐,冲击封建统治 农民起义、工商业者不满、一些中下级武士反抗 (1837 大盐平八郎起义动摇统治根基),一、德川幕府的统治:,政治上:封建等级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外交上: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二、黑船事件:,1853年,浦贺港,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派领事,佩里登陆图(1853年),惊 破 太 平 梦,几 只 蒸 汽 船,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外患:1853黑船事件,各国签约 (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政治上:封建等级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外交上: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1、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危机加剧(消极) (1)日本国门被打开,主权遭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灾难 (表现),a、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自然经 济解体),工人失业 b、列强大量套购日本黄金,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经济混乱,(3)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被迫起义,反封建的斗争空前高涨,民族危机,社会危机,2、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1)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2)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3)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4)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倒幕运动和明治 政府的成立,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第 2 课,井伊直弼是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辅佐将军政务的最高官职)。 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樱田门事件,武士为什么要刺杀井伊直弼?,内忧外患,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焦点。,面对这些危机,日本的出路何在?,一、尊王攘夷,一)原因:,根源:黑船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二)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三)口号:,“尊王攘夷”,四)参与者:,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六)局限:,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七)结果:,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五)内容:,内刺卖国贼,外袭外国人 奇兵队,尊王攘夷倒幕派志士,长州藩士出身。1857年师事吉田松阴。1862年他到中国上海,目睹英法殖民主义者侵略暴行和太平天国的英勇事迹。1863年炮击下关外国军舰时,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任总督。1864年四国舰队炮击下关时,他作为藩正使出面签约和约,后因藩内保守势力抬头,遂逃往筑前。回藩后,高杉晋作在下关举兵,夺取藩政领导权,指挥藩兵与幕府军作战,曾大败幕府军。1867年4月在下关病死。,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一)原因,失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尊王攘夷运动,幕府统治,二)领导,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三)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州、萨摩、土佐,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是由武士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大政奉还图,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四)大政奉还,倒幕派实力壮大,与英国联系密切,获天皇支持,幕府征长失败实力削弱,为保住实际权利以退为进,假意“大政奉还”,1、 原因,2、影响,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三、戊辰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后, 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必须推翻幕府,大政奉还,幕府,(2)、直接原因:,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 ”,1868,辞官纳地,2、目的,彻底打跨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3、过程,鸟羽、伏见战役,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4、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三、戊辰战争,1、原因,二)目的,彻底打跨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三)过程,鸟羽、伏见战役,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四)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明治天皇(18521912),日本天皇(18671912),名睦仁,孝明天皇次子,1867年即位,次年改元明治,自京都迁都东京。当时,日本发生维新运动,1868年初明治天皇发出“王政复古”号令,推翻江户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并颁布帝国宪法,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对外,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1904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吞并朝鲜。明治天皇在位时,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道路。,东京 (江户),迁都,1869年,京都,问题探讨(一),试分析倒幕运动胜利的原因?,倒幕派走向联合,实力强大; 豪农富商及部分大名积极参加; 利用天皇名义,舆论倾向倒幕派一方;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主观:,客观:,幕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 农民市民起义暴动,严重动摇幕府统治基础; 西方列强基本中立; 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问题探讨(二),尊王攘夷与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根据地都是西南强藩,不同,前者重在攘夷,失败; 后者重在倒幕,胜利。,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课堂小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中下级武士,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 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武装倒幕,根本原因: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前提倒幕运动,第三课 明治维新,富国强兵,日本,殖产兴业,中央集权,文明开化,世界強國,废除 不平等条约,六大目标,一、改革目的:,巩固新政权; 摆脱民族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二、含义:,明治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旧封建体制,建立新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三、改革措施,1、政治:废除旧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3、文化:“文明开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推翻了幕府统治,历史潮流 力量对比 政策措施 改革者素质 国际环境,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19世纪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发展,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领导,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市场: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资本:国内 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 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外侵,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内容: (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 (2)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特点: (1)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三、主要措施废除旧体制,1)加强中央集权: A、措施: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1871年, “废藩置县”,废除进行管理; 将大名迁居东京 B、作用: 封建割据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东 京,京 都,大 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废 藩 置 县,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四 民 平 等,想一想: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废 除 武 士 特 权,带刀者斩,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A、措施: 取消大名和改称平民;宣布“四民平等”; 公债补偿 B、作用:,A、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社会体制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提供自由劳动力 D、华族和士族利用公债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日本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缓和的社会关系、自由劳动力、一定的资本),市场、商品经济,改革币制(金本位纸币),、示范奠基出现兴办资本主义的浪潮; B、世纪年代,初步实现工业化. C、少数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日资本主义特征),“殖产兴业” A.政府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创办“样板”企业; B、投资基础建设; C、大力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提高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土地改革: 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征收土地税(地价3),发展新经济,作 用,内 容,项目,三、主要措施发展新经济,A、提供人才; B、封建色彩浓厚。,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文部省、三级教育体制、义务教育、教学内容),出现崇洋媚外不良倾向,在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倡导“文明开化”,作 用,内 容,项目,三、主要措施倡导“文明开化”,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 人才,购进先进武器,建立军工 企业,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加紧向外侵略,接受武士道教育,军队只 向天皇负责,加强国防力量,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 武士特权,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作 用,内 容,项目,三、主要措施建立新军队,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日本人是没有姓的。 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出于编订户籍、征税的需要,命令国民必须起姓。这才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 “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都有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的。 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地税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有何规定?产生了何影响? 地税改革后,地税征收的依据和标准分别是什么?向谁征收?征收的形式如何?这一政策产生何影响? 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地税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有何规定?产生了何影响?,土地制度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地税改革后,地税征收的依据和标准分别是什么?向谁征收?征收的形式如何?这一政策产生何影响?,依据:土地价格;标准:3%; 对象:土地所有者。 形式:货币 影响: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请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殖产兴业”,材料:“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材料: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措施和内外目的分别是什么?,措施:义务兵役制;常备军; 目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哪一年?日本为什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西用”、“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不甘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进行了划时代的明治维新,9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无情的检验了这两场几乎同时代的自强运动。回眸甲午风云,悲愤之余我们不禁沉思:明治维新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阅读课本分析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发展状况如何?课本又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农民: (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 (3)明治领导:,负担沉重,暴动,自由民权运动:议会、君主立宪、减税、废约,政治变革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2、过程,1885 内阁制 伊藤博文 1889 日本帝国宪法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伊藤博文主持,3、内容,(1)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实质天皇专制;国民享有一定权力,(2)议会设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有财产年龄限制,权力很有限),(3)设立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和枢密院(天皇最高顾问,实际上国家最高决策机关),4、评价,(1)具有浓厚封建性(天皇) (2)是历史进步(人民权利,国家体制) (3)巩固日本近代天皇制(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日本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异同?,相同点:形式上.,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背景,(1)国际: (2)国内:,19C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清政府忙于镇压起义,明治政府加紧改革发展资本主义,2、表现,(1)经济: (2)军事: (3)外交:,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工业体系、重工业),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不断加强,20世纪初废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国际环境相对宽松,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背景,(1)对外扩张野心由来已久(大陆政策),(2)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3)市场狭小,资源不足,2、表现,(1)侵略朝鲜 (2)侵略中国,A、1876年江华条约; B、90年代末朝鲜实际上沦为日殖民地,A、1879年吞并琉球,变为冲绳县 B、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C、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讨论:,四、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图一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伊藤 博文, ,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明治维新元老。,(4),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材料阅读: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3000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此后,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迅速发 展。 教材,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文化: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图四 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的情景,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给邻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总体评价明治维新,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加快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影响: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国家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3、局限性:,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留下了百年发展的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软实力,这是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战后的日本还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百年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内给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 2003年,小城横须贺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就是那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充斥着悲剧奇迹屈服的历史 大国崛起,谈谈“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 提示: 一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查房如何写得有针对性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复杂数据预处理实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理工大学《幼儿歌曲即兴伴奏与弹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质量质控标准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形与影像》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现代环境工程仪器分析方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视觉传达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广厦学院《移动社交广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教师职业素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大学《建筑结构概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 华为性格测试攻略
- 幼儿园“1530”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 GB/T 21720-2022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 GB/T 9119-2010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 GB/T 4851-1998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试验方法
- 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笔记之三国法
- 线路工程施工质量三级自检报告(范文)
- 广东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备案表【模板】
- 税务自查(稽查)报告模板(参考)
- 外科学课件-尿石症与泌尿系梗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