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导学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提能/ 自主学习课两条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三个核心: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三个关键词:“市场”“政府”“计划”。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样走,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许多主张,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对此,应当采用归纳法全面掌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分析归纳时,既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也要注意国内外的层面。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培优好题 2016全国卷,主观题第40题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以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解题示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答题限定语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救济方式的异同。(回答“目的”要上高度,因为二者均属于国家行为;“异同”为两方面内容,归纳时切忌漏点)答题提示语概括(语言精练,体现思维升华);指出(需概括比较,从对比中寻找“异同”)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1共同目的2.方式的异同(1)明清:关键语句获取信息“依赖于政府财政”以政府为主导明设“养济院”、清设“栖流所”国家设置救济机构“明律规定”“清代的法律规定”法律保障,政府主导“灾荒老人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救济方式因人群而异“社会救济是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2)英国:关键语句获取信息“教养院”“贫民习艺所”国家设置救济机构“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法律保障,政府主导在家接受救济,寄养,教养院救济方式因人群而异“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救济和惩戒并行第三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答题限定语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首先要调动教材“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内容,然后形成条目再作对比)答题提示语指出(即“概括归纳”,注意从措施内容上总结)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材料虽未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作阐释,但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措施为思考提供了方向,从而减少了思维偏差。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这些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阅卷者说本题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结合,主要立意是通过中外救济制度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宏现角度审视历史的相似点,以加深对人类整体文明的理解。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需要概括提炼材料信息,相同方式的回答中“促进政权认同”难以答出,这是在答出“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基础之上的发展答案。本题第(2)问旨在让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属于教材知识的灵活迁移。从所学版本教材来看,岳麓版教材表述更加详尽,不会出现大的出入。本题暗含另外一种立意,即济危扶困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通过中英救济制度的比较,揭示出近代英国济贫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被救济者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这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而中国的济贫制度则具有向贫穷的忠孝之士倾斜的特色,呈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由此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高考命题从不迎合热点,但也从不回避热点,本题也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精准扶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