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与应用.pdf_第1页
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与应用.pdf_第2页
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与应用.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 = 6 2 2 o o 7 ,V o L 2 8 N o 7 2 囊品 磷究与开发 营 养 健 康 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与应用 石艳宾。 王祥河。 何雨青, 赵琼 (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 天津 3 0 0 4 6 2 ) 摘要: 重点介绍了改性大豆磷脂的特性和降血脂、 增强免疫力、 抗氧化、 抗衰老等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豆磷脂; 改性; 功能; 应用 S I UD Y 0 U CI I1 0 A D AI LI CA1 1 0N 0 THE M0DI f I ED S 0YBEAN P H0S PHAL I P ) S H I Y a n b i n , WA N G X i a n g - h e , H E Y u - q i n g , Z H A O Q i o n g ( T i a n j i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d u s t ri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46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hi g h l i g h t s o f t h e mo d i fi e d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we r e i t s s p e c i a l i t y , f u n c t i o n a l e h a r a e -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I t s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we r e d e s c e n d i n g h y p o l i p i d e mi c , e n - h a n c i n g i mmu n i t y , a n t i -o x i d a t i o n , a n t i -a g i n g Ke y wo r d s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mo d i fic a t i o n ; f u n c t i o n ; a p p l i c a t i o n 大豆磷脂是从大豆生产大豆油的油脚中提取出来 的产物, 在大豆中的含量为 1 2 3 2 , 是多元醇与脂 肪酸及其衍生物酯化而形成的弱极性化合物。大豆磷 脂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 , 具有乳化作用, 因此在一定 程度上可促进油脂的消化吸收,同时也可补充一定量 的胆碱。 大豆磷脂是在大豆油精炼中产生的副产物, 生 理功能独特且廉价易得 , 被世界各国列为安全的、 天然 食品添加剂( 膨松剂、 抗氧化剂、 改 良剂和强化剂 ) , 广 泛用于食品、 医药、 饲料及化妆品等行业_ l 1 。但是 , 由于 天然磷脂分子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双键,在空气中易 氧化, 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 为了克服天然磷脂的这一 缺陷, 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主要是 通过改性方式对磷脂产品进行改造。通过改性的大豆 磷脂充分地利用 了其本身的乳化性 、 润湿性 、 分散性、 粘度调整等功能特性, 提高应用领域, 并为磷脂的精深 加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回 。 I 改性大豆磷脂 大豆磷脂是由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 肌醇、磷脂丝氨酸等几种磷脂组成的一种多功能天然 原料,外观为淡黄色至浅棕色粉末或半透明粘稠状液 态物质, 稍带有大豆腥味 , 部分溶于水 , 溶于苯 、 氯仿 、 作者简介: 石艳宾( 1 9 7 7 一 ) , 女( 汉) , 硕士, 研究方向: 功能性食品。 乙醚、 石油醚, 难溶于丙酮和醋酸酯【 l I s 1 。由于天然磷脂 分子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双键 , 在空气中易氧化 , 影响 了它的使用效果 , 而且它水溶性不好, 亲水亲油平衡值 较低 , 亲水性差 ,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通过改性的大豆磷脂 , 提高亲水亲油平衡值 , 提高大 豆磷脂的性能。磷脂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改性 、 化 学改性和酶改性 。 改性磷脂的独特结构提高了大豆 磷脂乳化性 、 润湿性、 分散性、 粘度调整等性质。这些 性质决定了改性大豆磷脂食 品、 医药 、 化工等行业有 广 泛 的应用嘲 。 2 改性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 2 1 促进和改善脂肪的吸收与利用的功能 改性大豆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和分散性, 能 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并清除部分沉积物,将进 入动物小肠内的脂肪进一步分散 ,增大脂肪与肠粘膜 的接触面积,促进小肠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 收, 同时改善脂肪的消化、 吸收、 转运和利用 , 改善血液 供氧循环 , 还能修复肝细胞, 促进肝细胞再生【2 I 。 2 2 增强免疫功能 改性大豆磷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它可 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同时, 改性磷脂中含有的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可有 效地调节花生四烯酸、 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生成, 维普资讯 营 养 健 康 硪究筠瓣麓 2 o o 7 V o L 2 8 N o 12 提高抗体生成和减轻炎症反应, 减少肝中酮体的蓄积, 从而提高了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嘲 。 2 - 3 降血脂作用 改性大豆磷脂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进 血液循环、 改善血清质 , 清除过氧化物 , 使血液中的胆 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 ,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 留时间。而且, 还可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 防止由胆 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操作 ,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有显 著的作用 。 2 4 保护和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 改生 大豆磷脂含有丰富的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 胺、 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等成分, 具有降低血脂、 预防脂肪肝、 提高记忆力、 延缓衰老及抗氧化等功能 , 是 一 种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 脂对脂肪具有较强的亲合能力, 它可以结合动物体内的 脂肪, 并以磷脂的形式由肝脏通过血液循环代谢。如果 人体内缺乏胆碱, 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和肝细胞间大量 堆积, 堆积的脂肪不但 占据了很大空间, 还会影响肝细 胞正常 的生理 功能 , 甚 至导致肝细胞发炎肿胀 、 阻碍血 液流通, 造成肝细胞的死亡。 同时, 改性大豆磷脂还可以 增强肝脏对营养的合成, 并具有解毒的作用 。 2 5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改性大豆磷脂可螯合金属离子和灭活自由基 , 不 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被氧化 ,具有抗氧化功 能。同时, 改性大豆磷脂能够抗衰老 , 是因为磷脂具有 保护和修复细胞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溶解和清除某些 过氧化脂质 , 活化脑细胞 , 调节改善 内分泌体系 , 从而 延缓衰老的过程 。 3 改性大豆磷脂在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 3 1 乳化剂 改性 大豆磷 脂的乳化性 能可 以改 良油脂 的性状 。 将改性磷脂和高融点油脂混合,可以制成融点范围为 2 5 7 5的油脂 , 具有 良好的起酥性 , 而且贮藏稳定 性极佳。 改性磷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 可以 增大面团体积及其均一性和起酥性 ,并能延长食品的 保存期。 改性磷脂与鸡蛋蛋白、 乳清蛋白、 酪蛋白、 大豆 蛋白、 小麦蛋白或明胶结合形成的磷脂蛋白复合物, 具 有足够的乳化能力, 加入油脂后, 形成一种适合于制作 海绵蛋糕的乳状液,因其能改善蛋糕表面的油滑现象 而经常被采用。另外 , 还可作为饮料、 奶油等中的乳化 剂 , 增强溶质的溶解性及分散性 1 0 1 。 3 2 抗 氧化剂 改性大豆磷脂具有 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改性磷脂 l 63 = I 用于巧克力制品, 具有降低粘度 、 抗氧化等功能 ; 用于 烘焙食品具有提高产品的包水性 ,还具有增加蛋糕糖 霜质地及伸展性改善面团品质及抗老化延长食品的保 鲜期等作用唧 。 3 _ 3 抗菌剂 改性磷脂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能。 真菌类 , 特别是耐 热的子囊真菌容易引起食品腐败 ,这类问题可在杀菌 前加入微量改性磷脂而得到明显改善。 更多的食品中, 用含有改性大豆磷脂的添加剂作为食品的表面抗菌涂 层, 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用含 6 2 5碱金属盐、 碱 土金属盐和无机铵盐和 0 O l 3 0 0改性大豆磷脂 制成的抗菌化合物, 贮藏性能稳定 , 抗菌效果好【 l o l 。 3 4 营养强化剂 改性大豆磷脂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 不仅具有 乳化、 分散 、 起泡 、 降低粘度、 保持水分 、 同蛋白质及淀 粉结合等各种功能, 而且还由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 肪酸、 胆碱等营养成分 , 是一种纯天然的高营养强化 剂。改性大豆磷脂的表面活性能乳化脂类 , 促进小肠 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并且在人体肌肉生 长、 神经系统发育和抗氧化等方面也发挥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 is 。 4展 望 改性大豆磷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有 着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 因此, 应用在食品行业 中具 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我 国是世界大 豆生 产的主产 国,居世界第三位每年约有 5万 t 的大豆磷脂生产能 力而目前资源利用不足 l 0 ,而且主要用于食品、 饲 料添加剂 , 少量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和其他工业。 在改性 产品方 面 , 多为化学 改性磷脂产 品 , 酶改性 产品还处于 实验研究阶段 , 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 , 进一步提高改性大豆磷脂的性能, 使其资源 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 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齐文娟 , 岳红卫 , 王伟 大豆磷脂的理化特性及其开发与应用 J 1 中国油脂 , 2 0 0 5 , 3 0 ( 8 ) : 3 5 3 7 2 冯云生, 赵富全, 赵欣 大豆改性磷脂的特性和应用 J 1 大豆加工, 1 9 9 8 ( 3 ) : 2 4 2 5 3 赵淑敏, 谭红梅 , 葛红霞, 等 大豆磷脂及其应用 J 1 大豆通报, 2 0 0 6 , 8 0 ( 1 ) : 3 9 4 2 4 王利, 焦发道 大豆磷脂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J 1 _ 黑龙江八一农垦 大学学报 , 2 0 0 2 , 1 4 ( 3 ) : 8 O 一 8 4 5 Ma r k u s L , P e r t e r B I U P A C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t r i m s t u d y o f a me t h o d t o d e t e c t o r g e n c t i c a i l mo d i fi e d s o y b e a n and m s i z e i n d r i e d p o w e r J 维普资讯 - = = = = J 6 2 o o 7 V o L 2 8 ,N o , 12 瑟 究蓠辩 综 述 反胶束技术萃取植物蛋白 和油脂的研究进展 姜崇斌 , 陈复生 (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2 ) 摘要: 介绍了反胶束萃取技术萃取植物蛋白和油脂的原理和特点, 并对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 了全面、 系 统地论述, 对今后反胶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预测。 关键词: 反胶束; 植物蛋白; 同时分离; 油脂 THE S ,I UDY OF EXTRACTI ON U VEGE I lAT I ON PROTEI N AND Ul L US I NG REVERS E MI CEL L ES J I A NG C h o n g b i n , C HE N F u - s h e n g ( H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 He n a n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p r i n c i p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r e v e r s e mi c e l l e s me t h o d t o e x t r a c t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p r o t e i n a n d o i l wi l l b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e s s a y At l a s t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t e n d e n c y o f t h e l a t t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f u t u r e i s p r e d i c t e d 。 Ke y wo r d s:r e v e r s e mi c e l l e s ;v e g e t a t i o n p r o t e i n;s i mu l t a n e o u s e x t r a c t i o n; o i l 反胶束萃取技术是 2 O 世纪 7 O 年代末期出现的一 种新的生化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 机溶剂中形成反胶束而分离蛋白和油脂。传统制取和 分离植物蛋白和油脂的工艺采用分步进行,即先经过 压榨或浸出方法将油脂提取出来,蛋白质保留在饼或 粕中, 饼或粕中的蛋白质需进一步提取分离。 与传统制 取和分离植物蛋白和油脂的工艺相比,此技术具有工 艺简单、 蛋白质变性程度小、 萃取的同时可以进行改性 等优点。本文就近年来反胶束技术分离植物蛋白和油 脂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基金项 目: 国家教育部 科学技术 重点资助项 目( 2 0 5 0 9 4 ) ; 河 南省杰 出人才创新基金项 目( 0 5 2 1 0 0 0 5 0 0 0 ) 作者简介: 姜崇斌( 1 9 8 4 一 ) , 男( 汉 )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食品资 源开发与利用 。 1 反胶束萃取原理及体系表征参数 1 。 1 基本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水基( 极性头) 和疏水基( 非 极性尾) 两部分组成。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水里 , 并使 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 ( C r i t i c a l Mi c e l l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C M C ) 时, 表面潘l生 剂在水溶液中聚集到一起而形成 聚集体, 称为正常胶束。 表面潘l生 剂的排列方向是亲水基 向外, 与水接触, 疏水基向内, 形成一个非极 生 核心。 将表 面活性剂溶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并使其浓度超过临 界胶束浓度 , 则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聚集体 , 这种聚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