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1页
高考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2页
高考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3页
高考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4页
高考世界近现代史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总体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形成。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经济发展状况特征,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的侵略;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斗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征:,史实:,史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工人的组织性加强 以合法斗争为主;以经济斗争为主要目标 第二国际建立并逐步滑向机会主义的泥潭; 列宁主义诞生。,特征,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的诞生。,亚洲的觉醒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非洲主要是反帝性质的民族战争。,史实,特征,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1. 背景:,殖民扩张的加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870年以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理论,市场,2. 主要成就:,(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4)化学工业的建立,最为显著的成就,(卡尔本茨),(贝尔、马可尼),(诺贝尔),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同时进行,新技术和新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3. 特点:,(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3)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诞生了列宁主义,4. 影响:,(4)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5)加剧了资本主义列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二、垄断组织的形成:,背景,(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企业竞争加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 (2)少数较大企业间,就产量、价格和市场范围等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概况,(1)过程:生产规模集中、资本高度集中,(2)形式:流通领域有卡特尔、辛迪加等;深入生产领域的有托拉斯等组织,(3)时间: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新兴工业最先出现垄断组织),生产 资本,高度集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帝国主义,(1)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它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了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4. 影响:,(4)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5)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小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 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呈现不同的特点,概况,表现: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重工业为主导),1.美国,特点:“托拉斯帝国主义”,原因:见书。,(2)垄断组织的推动,2. 概况:,表现: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速度仅次于美国 (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特点:“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原因:见书106。,2.德国,表现:除造船业和金融业外,工业被美、德赶超 (资本输出仍占世界第一 ),特点:“殖民帝国主义”,原因:,3.英国,传统工业部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依赖殖民地的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获得巨额利润,资本家将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表现:19世纪末工业发展降到世界第四,特点:“高利贷帝国主义”,原因:见P107。,4.法国,表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是落后的 农业国,特点:“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原因:,5.俄国,1861年改革的完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封建势力强大,沙皇权力至高无上,资金缺乏,依赖外国特别是法国的贷款,阻碍因素,表现: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特点:“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原因,6.日本,明治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向外侵略扩张,提供了必的资金和原料 学习西方列强,大力发展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有利因素,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国内资源严重不足 农业落后,不利因素,所以日本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而不是通过经济手段同他国竞争,日本天皇政府发展军国主义,制定“大陆政策” (征服朝鲜为征服中国的第一步),6.日本,对外侵略,背景,史实,侵朝鲜,1876年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门户 1894年通过甲午战争增强控制朝鲜的势力 1905年日俄战争获胜,变朝鲜为实际殖民地 1910年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侵中国,甲午战争,两半社会大大加深,日俄战争:,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且市场狭窄、资源匮乏,缺乏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二、列强对世界的瓜分:,1. 概况:,(1)亚洲:(见P109110),(2)非洲,19世纪晚期,除埃塞俄比亚外几乎被瓜分完毕,(3)拉美,英美等殖民势力加紧独立后拉美的渗透,使许多拉美国家成为英美的经济附庸,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构成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经济体系:世界市场的形成 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2)三个阶段:,美国对拉美的侵略政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标志),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最终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打破相对孤立状态,逐渐成为整体,开始殖民扩张,夺取海外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定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 工业革命,第二次 工业革命,革命、改革 统治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评价:,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概念: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在它的统治下,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其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亚洲的觉醒:,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概况,(2)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3)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2)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07年的义兵运动),(4)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外因),(内因),亚洲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的觉醒,(提拉克、孟买),政治方面: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特点,意义,亚洲革 命风暴,亚洲觉醒,旧式农民战争,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封建王公或农民领导,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亚洲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武装反抗、政治改良、政治罢工等,武装反抗,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1. 背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加剧,2. 特点: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3. 突出事件,(1)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1882年的阿阿拉比领导,(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号召“圣战”,坚持20年,(3)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18941896年孟尼 利克二世、胜利,1.背景:,(1)政治上,形成大地主专制独裁的“考迪罗”体制,(2)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3)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保持着传统的影响,(1)1910年推翻迪亚斯统治,(2)美国出兵干涉,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4)外交上,列强进行经济和军事侵略,(3)1917年颁布新宪法,2.突出事例: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方面:列宁主义的诞生,历史条件,(1)19世纪7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壮大并成为独立政治力量,标志,(4)20世纪初,列宁做了大量关于建党的准备工作,(3)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2)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大会的主要内容:制定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一、背景:,1.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进一步加剧,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激化基本矛盾有英德、俄奥、法德三对,3.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二、过程:,(实质),(协约国、同盟国),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战、两个集团、三个阶段、四大战役),三、影响:,1.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2.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 打垮了俄、德、奥匈、奥斯曼等帝国,4. 英、法、意遭到削弱,5. 美日力量增强,6.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改变了国际格局,危害,同盟国,焦点 巴尔干,协约国,大 战 爆 发,英法俄 参战,德奥参战,塞、比、意、日加入协约国,德奥同盟国,塞尔维亚虽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不能改变整个战争,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性质,战争越出欧洲范围,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导火线,7月,小结: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面前,英法的情况类似, 紧随英国退居第四位,所致原因是:,1. 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2. 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3. 普法战争中被迫割地赔款,妨碍了经济发展,4. 垄断资本家将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且国外远多于国内,高利贷帝国主义,1. 没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英国相似原因:,2. 大量资本输出国外,英: 不愿,法: 不能,英:海外投资,法:国外信贷,1.(02全国25)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由国家主导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 B C D 2(03天津25)19世纪末,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抵制英货 B没有兴建新兴工业企业 C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 D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两者都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前者缺乏新的斗争纲领,后者是为资本主义前途而斗争。前者的领导力量为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后者多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前者反对的侵略势力是殖民主义,后者反对的是帝国主义。 A、 B、 C、 D、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不平衡性,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B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 C人民是否支持 D社会思想意识的差异,(1)从背景上看,是帝国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引起的;同时大部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并有所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从性质和类型上看,总体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阶段。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的国家仍以旧式农民战争为主,如朝鲜和非洲 。 (3)从过程方式上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如中国和墨西哥;有和平方式的政治总罢工如印度;也有暴力的武装斗争,如义和团和马赫迪起义。 (4)从结果看总体失败,但取得一定成果,如中国和墨西哥。 超越:领导,纲领,力量,结果都比亚洲风暴有显著提高。,1.总体看待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早期:(1)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