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kevin.ppt_第1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kevin.ppt_第2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kevin.ppt_第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kevin.ppt_第4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kevin.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目标】,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后:,2、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传统旗袍在改进创新后流行起来,长袍马褂,西装传入,西装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孙中山设计出中西结合的中山装,3、现代服饰的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列宁装和连衣裙等苏式服饰,中山装和军装流行,颜色单调,逐渐与世界接轨,从封闭走向开放,二、中西餐并存,1、传统四大菜系:,鲁、粤、川、苏、徽、闽、湘、浙,2、西餐的传入:,鸦片战争后,三、居室建筑的演进,四合院,中西合璧,完全欧化,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俗,古代:,近代:,新中国后:,2、社交礼仪,礼仪:,称谓:,跪拜、作揖向点头、鞠躬、握手转变,“老爷”、“大人”转变为“先生”、“同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俗繁琐,清末民初,开始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由。婚俗也删繁就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3、其他风尚的变化,(1)“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后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2)历法、节日,辛亥革命以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五、近代以来影响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1、近代中国被迫开放,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2、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 (买办、商人、洋行职员、留学生),4、政府的相关政策法令的颁布和推行。,5、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五、近代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特点和影响:,1、特点:,(1)由通商口岸向内地渗透。 (2)中西社会习俗在冲突中融合,中西合璧。 (3)不同习俗和不同地区的变化速度不一致。 (4)社会习俗的变迁与重大政治运动关系密切。,(1)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和文明生活方式的传入,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 (2)白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带有被动性和不平等性,从而带有半殖民地色彩。,2、影响:,清代男女服饰,男子穿长袍马褂,近代西装传入中国,中山装,服装设计师孙中山,近代中国服饰变革,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旗袍,传 统 旗 袍,民国初旗袍,传统旗袍,改良旗袍,三十年代上海女性,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装革履,民国时期的一家人,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衣服都以蓝灰色为主调,被称为“蓝色的海洋”。,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干部装,列宁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70年代先是中苏交恶,毛泽东指出准备打仗,局势一触即发,报家卫国成为人们的梦想。那个时代的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南方饮食,北方饮食,变化:西餐。,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男子留辫,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缠足:,放足,传统社交礼仪,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见面礼: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1、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B,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C,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一重大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 护法运动,C,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A,5. 从晚清的长袍马褂至西装革履,从六七十年代“祖国江山一片蓝”到今天的五彩缤纷,服装的变化反映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想观念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A. B. C. D,A,6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