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寿与天齐、得道成仙,道教长生不老的基本信仰,道教基本概况,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信仰人数众多,在历史上也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道教长生不死、得道升仙的信仰理论系统经常为人间妄想长生不死永葆统治的帝王所推崇,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也总是利用道教为其统治服务,由此道教长期得到帝王的扶持,其在中国的影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所不包,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神仙体系繁杂:陶弘景在其真灵位业图中将3000余名神仙一一排序,可见道教神仙之繁多,道教基本神仙体系,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玉帝:昊天玉皇大帝(众神之神天) 四域:紫微大帝、勾陈大帝、长生大帝、后土娘娘 诸星曜神:,斗姆元君:北斗众星之母,接引众生。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禄存星君,文曲星君,廉贞星君,武曲星君,破军星君 九曜星君,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诸星曜神,琼台女神,王母娘娘:女仙领袖,理宇宙之阴气,养育天地 碧霞元君:泰山女神,掌管人间善恶,普济群生 妈祖娘娘:中华海神,保护航运,尊称天妃天后 九天玄女,百花仙子,送子娘娘,慈航真人,三霄娘娘,骊山老母,紫虚元君,眼光娘娘,文化之神,文昌帝君:掌管功名利禄,护佑文风昌盛; 大魁星君:司职考试功名,庇护独占鳌头; 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文天祥,刘基; 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 诸子圣人:孙子,墨子,鲁班,邹衍,荀子,韩非子,董仲舒,颜廷利,韩愈,包拯,朱熹,王阳明,忠武战神,玄天真武大帝:道教战神之首,涤荡宇内妖魔,明朝保护神 雷声普化天尊:雷祖,统领雷部诸将,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协天关圣帝君:神武善战,协天护国,扶正保民,驱邪除恶 护法四帅:赵玄坛,关帝君,马灵官,温元帅 王灵官:道教第一护法神;二郎神,托塔天王,哪吒太子 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水神,火神 中华名将:伍子胥,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张飞,秦琼,尉迟恭,岳飞,徐达,戚继光,吉祥之神,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八仙: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钟离权,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 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石敢当,喜神,月老,彭祖,麻姑,医药之神,医神华佗,药王孙思邈,保生大帝吴夲;十大神医: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 行业祖师:金属业李老君、金融界赵公明、戏曲界李隆基、纺织业黄道婆、豆腐坊刘安,“道教”基本信仰,“道”神仙只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才是其信仰的核心,道教的一切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无不发端于此。“道”“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是造化天地万物的本始,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最终依据。这个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因修而得,只要人们肯认真修道,就能使刀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以后,便会与道同久,长生久视,成为神仙。”(道教史385),“道”与“长生”,如此看来,无论神仙信仰也好,求道问道也好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长生成仙,其最大作用也在于长生成仙。释名释长幼内解释“仙”为:“老而不死曰仙。”可见长生与升仙其实是一回事,长生不老才是修道之人的最终追求,人们信仰神仙正是由于其长生不死。道教的各种修炼法术包括修炼内丹、服食丹药、导引之术都为长生不老这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长生不老”之起始 “肉体不死”,长生不老虽是道教最基本的信仰与目标,其出现时间却远远早于道教成立。 道教初创于东汉末年,而长生不死的概念则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长生不死这一概念最初为人们所信奉所追捧是以“肉体不死”为依托的。华夏族在这一时期经历过礼崩乐坏统治动荡社会基石重建的过程,思想领域更是经历了大风暴。在中国的传统信仰中,很早就有了鬼神信仰,相信灵魂不死,逝去的仙人会守护后世,但随着诸侯兴起、礼崩乐坏,祖先鬼神崇拜在现世世界越来越受人怀疑。鬼神信仰不仅虚幻,在现实生活中效用更是微小。礼记檀弓中说“惟祭祀之礼,主人自尽耳,岂知神之所饗?亦以主人有斋敬之心也”。说明时人对于自商周以来便是重中之重的祭祀已开始产生怀疑,“鬼神究竟吃什么,他们会不会食用祭祀的物品”随着这些怀疑,鬼神偶像一步步坍塌。祖先“灵魂不死”既收到质疑“肉体不死”便应运而生。,时人追求长生之景象,封建帝王对于长生不老永葆统治的梦想自古至今从没有消亡过,“肉体不死”这一渴求最初即形成于统治者的思维中。左传昭公二十年云“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至战国后期,燕齐之地流传着许多海上仙山的传说,战国至秦汉的帝王们热衷于求神访仙,以求得长生不死。例如,秦始皇就曾派方士出海为其求仙丹,又如汉武帝晚年酷好神仙方式之术,甚至曾“尊方士李少军为文成将军”(中国道教发展史略17)。由于规模甚大次数又多,西汉时期,甚至出现了专述仙人事迹的列仙传。由此随着肉体不死的强烈渴求,比较完整的神仙系统也随之建立。神仙信仰的形成最初就是长生不老这一梦想的具现。,“长生不老”信仰在东汉的发展,在长生信仰的不断发展完善下,到东汉末年道教创立之时,关于“长生成仙”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套思想体系的组成内容包括神学色彩浓厚的宇宙生成和存在学说、灵魂不死学说、神灵主宰一切的学说以及如何获得长生成仙的修炼理论等等。”(道教长生成仙说的几个发展阶段)。,道教发展“长生”理论所做的工作,为强调长生之可贵,道教首先做的工作是强调死亡之可怕。如太平经有云:“天地执行,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已死亡之可怕凸显生之美好,劝导人们追求长生。这一时期长生已不是人间帝王或个别人士的自发性追求,而成为一种为宗教人士利用引诱人们信奉某一宗教的立教之本。 在这一时期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葛洪就认为“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由火不居矣。”,道教与佛教,长生不死即是“肉体不死”这一情况自东晋起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起因在于佛教的传入。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由于其远优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思想理论体系,迅速取代道教的地位,至东晋时期达于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佛教在这一时期之繁盛。在与佛教进行的教权争夺中,“道教开始大幅度的吸取佛家之说,以组建自家教义体系。佛家的三界、五道、轮回、因果、天堂地狱、劫灾等说,或被原封不动的搬进道经,或略加改造而成为道教的东西。”(道教生死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云“众生死时,形灭而神移,皆缘其生时所作罪福,至彼五道之处。何谓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地狱之道,四者恶鬼之道,五者畜生之道。”(五道) “天地败而复成,众生死而复生,无有穷已。”(轮回),在“长生不死”这一观点上,道教也由前期的“肉体不死”变为与佛教超脱生死及其相似的“与道合真”。“长生不死”这一概念在道教徒看来或许又由肉体不死变为了灵魂不死,只不过从前只在乎祖先是否不死的人类现在只在乎自己是否灵魂永存。,“外丹”与“内丹”,至唐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完善以及李唐王朝的大力扶持,道教开始盛行于世。同时儒释道三家也于唐代开始融合。另一方面,“魏晋以来的炼服外丹以达肉体成仙、举形升虚的说法在实践中逐渐显露了其虚假性。不仅肉体成仙之人在世上一个也没有,相反地因服食外丹而中毒身亡者却不乏其人,如唐代有几个皇帝都因服丹而死。”(道教长生成仙说的几个发展阶段)长生不老这一自古便有的梦想濒临破灭,想放弃却并不容易,于是人们另辟蹊径“一些思想家们主张以修炼身心为要而对炼服外丹表示冷落,甚至指责服丹的危害。内丹学说在唐代悄然而兴”。 如钟吕丹道即是“内丹”派中及其重要的一派 “至宋代而成为一种强大的潮流并取代了外丹成仙之说;宋末元初,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革新派便从根本上革新了道教长生成仙说的内容”。,钟吕丹道,道教教派,兴起于隋唐,是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倡导的,在道教又称内丹修炼术,即以自身为“炉鼎”,以人体内“精、炁qi、神”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通过胎息、导引、行炁、存想等内养方术,可以使精、炁、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圣胎”就叫神丹,或称为内丹。 内丹道由隋代青霞子苏元朗首开其说,既而有刘知古,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彭晓,陈抟等发明道要,于是内丹道经典道书纷纷出现,如崔希范的入药镜,张元德的丹论诀旨心鉴,陶植的陶真人内丹赋,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刘知古日月玄枢篇,还阳子大还丹金虎白龙论,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董师元龙虎元旨,钟离权的灵宝毕法、云房三十九章,吕洞宾的直指大丹歌、指玄篇,钟离又授吕“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诀”等,形成钟吕金丹道,至北宋张伯端著悟真篇阐明其道后,内丹道在道教更为盛行,成为道教徒最奥妙、最隐密的修仙之法。,全真道“先性后命”,宋末元初,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革新派便从根本上革新了道教长生成仙说的内容 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全面吸收儒释道各教理论,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为道教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在性命论方面则承袭了唐末五代产生的钟吕丹道派“性命双修”的思想,主张性命之长生与否在于心性,“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性与命相互联系,相依相生。王重阳立教十五论言“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认为性、命为修行之根本,于修道一途缺一不可方可求其生命之增长之无穷。,内丹南宗“先命后性”,内丹南宗与全真道都源于钟吕丹道,但其性命论为“先命后性”,更加重视长生之道,正因如此南宗总结出一整套内丹修炼方法,大约包括辨识阴阳、与道合真、习练药物等。 道教内丹学南宗创始于北宋张伯端,其最初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南五祖)。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悟真篇 、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南宗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理念,认为修炼内丹,即修炼“性、命”(性命双修),而且认为儒、佛、道三教是同源一理,以道禅结合、摄禅释性、先命后性独树一家之学。主张“混俗和光”、“大隐混俗”,不提倡出家。元代中后期原来流传于北方的全真道与南方内丹派的结合,内丹学南宗的教派也被划分在道教全真道。与原来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内丹学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南宗从张楠开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并撰有多种雷法著作。 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白玉蟾开始建立的教派既是丹法派亦是雷法派。明朝以后,南北两宗多有相互融合。 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及白玉蟾(“南五祖”),若再加上张伯端的弟子刘永年和白玉蟾的弟子彭鹤林,则被奉为“南七真”,“长生不老”的新发展,“长生不老”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共同投资合同协议
- 小区维修维护合同协议
- 砂场劳务合同协议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课件
- 旋转风车美术创意课件
-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
- 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应急管理与响应
- 水温对全身皮肤的影响
- 如何评估房地产专业人士的素质与能力
- 秋冬肌肤护理季节性敏感肌防御指南
- 金店装修施工方案
- 2024年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冷却塔维修施工方案
- 航天发射场智能化-深度研究
- 信息时代背景下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研究
- 旅游业员工工资保障措施建议
- 班组长、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表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教育79课件
-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2019版)
- 2025年江苏省江宁城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