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传感器和弹性模量的测量2013.8.28.ppt_第1页
压力传感器和弹性模量的测量2013.8.28.ppt_第2页
压力传感器和弹性模量的测量2013.8.28.ppt_第3页
压力传感器和弹性模量的测量2013.8.28.ppt_第4页
压力传感器和弹性模量的测量2013.8.2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 特性及应用,1.了解和研究压力传感器的特性及其应用。 2.理解非平衡电桥电路原理。 3.设计电子称原理。,实 验 目 的, 应变 物体在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工 作 原 理, 弹性应变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其尺寸和形状的应变。, 应变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的现象。 结构特征:通常由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例如:一根金属电阻丝,在其未受力时,原始电阻值为:,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A,电阻率因材料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影响而改变了,从而引起电阻值变化量为 :,电阻相对变化量:,如何理解应变效应?,金属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测 量 电 路,1、非平衡电桥,由图可知,电桥输出电压U0为:,当电桥平衡时,Uo=0,则有:,非平衡电桥原理,当横梁受到载荷F的作用时,R1和R3 增大, R2和R4 减小,如图所示,电桥不平衡,则U0为:,有载荷的非平衡电桥,假设R1=R2=R3=R4R,则有,2、电阻的变化与电 压的关系,3、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S 静态特性:在静载荷(F)作用下,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输入的力与传感器输出电压(U0)之间的线性关系(即U=a+bF)。 灵敏度:传感器在静态工作条件下单位压力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称为静态灵敏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这实际上就是传感器静态特性曲线(UF曲线)上某点的斜率。,注意:本实验要求选择E=5V和E=10V两种电压条件下,测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曲线。,线性灵敏度特性曲线,给出设计思路,确定实验步骤,并列出原始数据表格。 2. 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检验,给出输出电压与重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作图法求出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S。 3. 利用上述实验原理设计一款电子称,称量塑料盒(有盖和无盖)时的重量。,实 验 步 骤,液压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实 验 目 的,了解弹性模量的物理概念,掌握其测量原理和方法。 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的方法。,1、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定义:在弹性限度内,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和扭曲等)和所产生的相应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特点: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方法有关。 测量方法:拉伸法、梁的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等,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定弹性模量。,实 验 原 理,2、钢丝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设钢丝的原长为L,横截面积为S,当在长度方向施加外力F时,其伸长(或缩短)L 。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F/S(正应力)与金属丝的相对伸长L/L(线应变)成正比,即,3、钢丝弹性模量的测量,测量装置示意图,测量原理:利用光杠杆放大原理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光杠杆放大原理示意图,上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E弹性模量;F施加的外力;L钢丝的长度;D调节反射镜到标尺的距离;d钢丝的直径(在钢丝上6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b光杠杆后足尖A到两前足尖BC连线的垂直距离。,测量公式:,实验装置示意图,实 验 装 置,实 验 内 容,1. 调整杨氏弹性模量仪的支架底角螺旋H,使支架铅直。 2.调节光杠杆装置。 (1)粗调 :调整两平面镜与望远镜在同一高度。 调整两平面镜的倾角及望远镜方位,使得从望远镜上方看去,能在光杠杆反射镜中看到调节反射镜像中直尺的像。 (2)细调 3. 测量 打开电源,待显示器出现“0.000”后用液压加力盒调节螺旋杆缓慢加力,数显拉力从10kg开始,每加1kg记录一次标尺读数,共测10或12组数据;将液压螺旋调节杆旋至最外,即数显拉力指示为“0.000”附近后,关闭电源;测量: D 调节反射镜到标尺的距离 L 钢丝原长 b 光杠杆腿长 d 钢丝直径(测6次),注 意 事 项,调好光杠杆和镜尺组构成的光路后,在测量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