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T.ppt_第1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T.ppt_第2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T.ppt_第3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T.ppt_第4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诗作主旨、创作本意,基础,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诗作意象、意境、情感,提升,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共鸣,因声求气:,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神。,“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因声求气,诗句的节 拍,五言诗的节拍: “23、212、221”。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 222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1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四言诗的节拍:“2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歌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因声求气,1、古汉语四声:平、上(shng) 、去、入 2、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平声和仄声: A 平声:阴平,阳平。 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 B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如:“忍” 为上声,“禁”为去声。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平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韵脚是指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一般要相应延长。,韵脚,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5,律诗各联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近体诗: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律诗、绝句。,律诗,吟咏诗韵:,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 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音顿疏密对比。音尾长短对比。 音高抑扬对比。音量轻重对比。 音速徐疾对比,3、语调的高低变化,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1)平调() 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庄严、严肃、悲痛、冷淡、沉重、思索等感情。 (2)升调() 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表示疑问、反诘、号召、兴奋、惊讶等感情。 (3)降调() 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表示坚决、赞扬、祝愿,请求沉痛、惭愧等感情。 (4)曲调() 句子语势有低高低的曲折变化,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意外、讽刺等感情。,4、音量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 “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如“深” “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