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1 1 1 8 0 C3 0 香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6 3 4 6 2 010 康复训练器械股四头肌训练椅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t r a i n i n gi n s t r u m e n t Q u a d r i c e p st r a i n i n gc h a i r 2 0 11 0 1 1 4 发布2 0 11 0 5 0 1 实施 宰瞀鳃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 1 1 刖昌G B T2 6 3 4 6 2 0 1 0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1 4 8 ) 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州市钱琛康复器材有限公司、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亚玲、樊金成、戴东、樊正桃、于娟娟、杨炳如、张红涛、施可为。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康复训练器械股四头肌训练椅 G B T2 6 3 4 6 2 0 1 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股四头肌训练椅的术语和定义、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 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股四头肌主动运动训练和膝关节被动牵引训练中使用的股四头肌训练椅( 以下简称: 训练椅)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T9 9 6 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股四头肌训练椅q u a d r i c e p st r a i n i n gc h a i r 以训练者小腿的伸、屈为动力,驱动加在小腿上的负载对股四头肌进行抗阻力主动运动训练和膝关 节被动牵引训练的器械。 3 2 配重式股四头肌训练椅 c o u n t e r w e i g l l tq u a d r i c e p st r a i n i n gc h a i r 以配重块形式施加载荷的训练椅。 3 3 气动式股四头肌训练椅p n e u m a t i cq u a d r i c e p st r a i n i n gc h a i r 以气动形式施加载荷的训练椅。 3 4 扶手a n I l r e s t 使用中支撑训练者手臂的部件。 3 5 手柄 h a d l e 使用中训练者手握持的部件。 3 6 辅助手柄 嬲s i s t a c eh a n d l e 康复训练时,辅助人员协助训练者调节载荷的把手。 4 型号 4 1 训练椅型号由企业或商标代号、产品代号、规格代号和设计改型代号组成。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6 3 4 6 2 0 1 0口一口一口一口号代号4 2 企业或商标代号用企业或商标中二个或三个汉字的汉语拼音首位大写字母表示。4 3 产品代号用名称中汉字“股四头”的汉语拼音首位大写字母“G s T ”表示。4 4 规格代号按尺寸大小或使用对象划分,用英文单词首位大写字母表示。4 5 设计改型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设计改型代号为1 时可省略。4 6 型号编制示例:牌成人型第三次改型设计的训练椅,其产品代号为一G S T - A 一3 。5 要求5 1 基本参数要求基本参数见表1 。各部件名称及结构见图1 。表1 基本参数名称成人型儿童型座面高度m m6 0 。7 0 04 0 0 5 5 0座面宽度m m5 0 0 6 0 04 0 0 5 5 0座面深度m m4 5 0 5 5 03 5 0 4 5 0升降支架调节范围m mO 15 0O 8 0小腿托调节范围m m0 4 7 00 2 8 0小腿支架摆动角度( 。)1 2 0手柄直径m m3 0 4 5座位额定载荷k g1 5 01 0 0靠背平放时额定载荷k g7 55 0配重质量( k g 块)1 、2 、51 、2配重总质量k g2 01 2气动阻力调节范围k gO 2 0O 1 2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分 G B T2 6 3 4 6 2 010 图1 股四头肌训练椅结构图 5 2 一般要求 5 2 1 训练椅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各零部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 2 2 各零部件应装配齐全,对位准确,牢固可靠。 5 2 3 正常使用中,使用者可触及的区域不应产生被剪切、挤压的现象。 5 2 4 所有可触及的管端应有管塞或其他防护件封住。 5 2 5 固定带应使用方便、固定可靠。 5 2 6 配重块存放时应有固定装置,使用时应有锁止装置。其装置应易于操作,锁定可靠。 5 ,3 调节装置 5 3 1 调节装置在调节范围内应方便调节,固定可靠。 5 3 2 小腿支架在表1 规定的摆动范围内,应摆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5 3 3 座椅靠背在直立与水平位置转换时应调节方便、固定可靠。 5 4 外观质量 5 4 1 可触及的表面不应有毛刺、尖角、锐边和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损坏衣服的缺陷。 5 4 2 焊接件焊缝表面应均匀平整,不应有漏焊、虚焊、焊瘤、夹渣、裂缝和烧穿飞溅物等缺陷。 5 4 3 镀( 涂) 层件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滑平整,不应有诺底、起泡、脱落、开裂、流挂、桔皮和明显的擦 伤、碰伤等缺陷。 5 4 4 座垫、靠背等各种软包填充物应充盈饱满,缝边应牢固规整,外表面不应有皱褶、褪色、跳线和破 损等缺陷。 5 5 强度要求 5 5 1 椅座静载强度 按6 。3 。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各零部件不应产生裂纹、开焊和断裂等现象。 3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6 3 4 6 2 0 1 05 5 2 靠背静载强度5 5 2 1 按6 3 4 1 规定的方法进行靠背水平位置静载强度试验时,各零部件不应产生裂纹、开焊和断裂等现象。靠背加载变形量不应大于2 5 ;卸载后,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1 5 ,靠背调节功能正常。5 5 2 2 按6 3 4 2 规定的方法进行靠背直立位置静载强度试验后,各零部件不应产生裂纹、开焊和断裂等现象。变形量不应大于1 5 。5 5 3 扶手强度按6 3 5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扶手无任何裂纹、开焊和断裂等损坏。5 5 4 手柄强度按6 ,3 6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手柄无任何裂纹、开焊和断裂等损坏。5 5 5 固定带强度按6 3 7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固定带应固定牢固,且无任何断裂等损坏。5 5 6 疲劳强度按6 3 8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各零部件不应产生裂纹、开焊和断裂等现象。5 6 稳定性5 6 1前倾、后倾和侧倾稳定性要求分别按6 4 1 、6 4 2 和6 4 3 的方法做前倾、后倾和侧倾稳定性试验时,训练椅应不发生倾翻。5 6 2 着地平稳性正常使用中,训练椅应着地平稳,无晃动和移位现象。其底座支撑部位或任一支脚离地间隙不大于2m m 。6 试验方法6 1 试验条件6 、。1 除非另有说明,全部试验应在1 5 3 5 的环境温度下进行。6 ,1 2 除非另有说明,全部试验应在可调节件调至最不利状态下进行。6 1 3 除非另有说明,施加载荷应精确到士2 ,施力位置尺寸测量应精确到1m m 。6 2 一般检验6 2 1 对训练椅的一般要求、调节、外观及无数据要求的项目,采用目测、手感、试用等方法确定。6 2 2 基本尺寸采用钢卷尺、钢直尺和角度尺测量,尺寸精确到lm m 、角度精确到1 。6 2 3 配重质量用衡器测量,精确到0 o lk g 。6 3 强度试验6 3 1 加载要求静载强度试验时,加力速度应尽量缓慢,确保附加动载荷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疲劳试验时,加力速度应尽量缓慢,避免产生冲击。除非另有说明,全部垂直施加的力值均包含加载垫的重量。6 3 2 试验附件6 3 。2 。1 座面加载垫直径3 5 0m m 的刚性件,底面平整光滑,其边沿倒圆半径为1 2m m ,如图z 所示。6 3 2 2 小型座面加载垫直径2 0 0m m 的刚性件,其加载表面为球面,球面曲率半径为3 0 0m m ,边沿倒圆半径为1 2m m ,如图3 所示。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图2 座面加载垫 图4 椅背加载垫 6 3 2 3 椅背加载垫 G B T2 6 3 4 6 2 0 1 0 图3 小型座面加载垫 一 图5 扶手加载垫 长2 5 0m m 、宽2 0 0m m 的剐性件,其加载表面为弧面,弧面的曲率半径为4 5 0m m ,其四周边沿倒 圆半径为1 2m m ,如图4 所示。 6 3 2 4 扶手加载垫 直径为1 0 0m m 的刚性件,其加载面平整光滑,其边沿倒圆半径为l zm m ,如图5 所示。 6 3 2 5 挡块 用来防止试件移动,但不能限制试件倾翻的装置,其高度不大于1 2m m 。如因试件结构特殊,允许 用较高的尺寸,但其最大高度应以刚好能防止试件移动为宜。 6 3 3 椅座静载试验 在椅座中心通过座面加载垫垂直施加2o o oN 的静载荷,保持5m i n ,如图6 所示。卸载后应符合 5 5 ,l 的要求。 图6 椅座静载试验示意图 椅座 图7 靠背水平位置静载试验示意图 参 白爵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6 3 4 6 2 0 1 06 3 4 靠背静载试验6 3 4 1靠背水平位置静载试验调节训练椅靠背成水平位置,测量靠背顶端至最近支点的水平距离z ,和靠背顶端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在椅座中心通过座面加载垫垂直施加16 0 0N 的平衡载荷,然后,在靠背中心通过椅背加载垫垂直施加2 0 0N 的静载荷,测量靠背顶端到地面的距离 ,。再垂直施加5 5 0N 的静载荷,保持5m i n 后测量上述部位的距离 z ,计算加载变形量( ,一 z ) ,全部卸载后测量上述部位的距离 。,计算其永久变形量( 。) z ,如图7 所示。试验后应符合5 5 2 1 要求。6 3 4 2 靠背直立位置静载试验将挡块挡在后椅腿后侧,在椅座中心通过椅座加载垫垂直施加16 0 0N 的平衡载荷,在靠背纵向对称轴线与座面交点向上3 0 0m m 处,通过加载垫沿与靠背垂直方向施加7 5 0N 的静载荷,保持5m i n 后全部卸载,测量靠背的相对位移d ,计算永久变形量d 。如图8 所示。试验后应符合5 5 2 2 的要求。圈8 靠背直立位置静载试验示意图图9 扶手侧向静载试验示意图6 3 5 扶手静载试验6 3 5 1 扶手侧向静载试验通过扶手加载垫,在两侧扶手上最易损坏部位向外施加6 0 0N 的力,如图9 所示,保持5m i n 。卸载后应符合5 5 3 的要求。6 3 5 2 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试验遥过扶手加载垫,在扶手上最易损坏部位垂直向下施加9 0 0N 静载荷,如图1 0 所示,保持5m i n 。卸载后应符合5 5 3 的要求。如果施加载荷时训练椅发生倾翻,应在不加载的扶手一侧椅座上,放置适量平衡载荷,以防止训练椅倾翻。6 3 6 手柄强度试验将挡块挡在前椅腿前侧,在椅座中心通过椅座加载垫垂直施加16 0 0N 的平衡载荷,在手柄最易损坏部位水平施加6 0 0N 静载荷,如图1 1 所示,保持5m i n 。卸载后应符合5 5 4 的要求。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6 3 4 6 2 010 图1 0 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试验示意图 图1 1手柄强度试验示意图 6 3 7 固定带强度试验 将小腿固定带搭接后,对其施加2 0 0N 垂直载荷,保持5m i n ,卸载后应符合5 5 5 的要求。 将身体固定带搭接后,对其施加7 5 0 N 垂直载荷,保持5m i n ,卸载后应符合5 5 5 的要求。 6 3 8 座面疲劳强度试验 通过座面加载垫,将9 5 0N 的力垂直向下重复施加在椅座中心处,避免产生冲击,如图1 2 所示,加 载频率不大于1H z ,循环次数1 0 00 0 0 次。卸载后应符合5 5 6 的要求。 图1 2 座面疲劳强度试验示意图 6 4 稳定性试验 6 4 1 前倾试验 图1 3 前倾稳定性试验示意图 将训练椅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挡块挡在前椅腿前侧,通过小型座面加载垫在椅面纵向对称轴距离前 沿5 0m m 部位垂直施加7 5 0N 的力,再从加载垫接触椅面的部位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5 0N 的力,如 图1 3 所示。试验后应符合5 6 1 的要求( 加载垫施加在试件的加力部位时,不应限制试件的自由倾 翻) 。 6 4 2 后倾试验 将训练椅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挡块挡在后椅腿后侧,通过小型座面加载垫,在椅面纵向对称轴线上 与椅背垂直对称轴相交点1 7 5m m 处垂直向下施加7 5 0N 的力,然后在椅背中心线上与椅面中心线相 交点3 0 0m m 处,沿水平方向向后施加1 7 0N 的力,如图1 4 所示。试验后应符合5 6 1 的要求。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T2 6 3 4 6 2 0 1 0图1 4 后倾稳定性试验示意图图1 5 侧倾稳定性试验示意图6 4 3 侧倾试验将训练椅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挡块挡在训练椅一侧二椅腿的外侧,在离椅面纵向对称轴一侧1 0 0m m 与离座面后沿1 7 5m m 2 5 0m m 范围内的任何相交点,通过小型座面加载垫垂直向下施加2 5 0N 的力,再通过扶手加载垫,在扶手上最不稳定的部位垂直向下施加3 5 0N 的力,然后在扶手垂直力加载部位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5 0N 的力,如图1 5 所示。试验后应符合5 6 1 的要求。6 4 4 着地平稳性将训练椅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靠背处于直立位置,用塞规测量其底座支撑部位或一支脚离地高度,试验后应符合5 6 2 的要求。7 检验规则7 1 检验分类7 1 1 出厂检验7 1 1 1每批产晶均应经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依据本标准进行出厂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方能出厂。7 1 1 2 出厂检验项目至少包括5 1 、5 2 、5 3 和5 4 的内容。7 1 2 型式检验7 1 2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 成批生产后,产品质量定期检查时;d )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e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f ) 合同规定等。7 1 2 2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7 2 抽样和判定规则7 2 1 样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