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二)1(2019德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9分)双调水仙子咏竹马谦斋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注】渭川: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子。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抓住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长个性进行阐发,表达作者对竹子的赞赏。B“花开”句运用凤凰喜欢竹子的典故,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用凤凰的高贵烘托竹子的高洁。这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表现手法一致。C“文湖州”句借文湖州画竹,表明文与可是竹子的知音,也是我的知音,委婉表达对竹子的喜爱。D作者是在咏竹,又不止于咏竹,更是借竹抒发孤芳自赏之意,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DD项,“孤芳自赏之意”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不当,作者借咏竹表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2)赏析“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这三句的妙处。(6分)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竹子不同时候的姿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赋予竹子鲜明的人格色彩,营造了空灵飘逸意境;进一步抒发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深化了诗歌主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018自贡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9分)江边晚望刘秉忠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千古周郎馀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注】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C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 D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BB项,“羡慕之意”“赞美”错,“馀事业”是说周瑜功业还没有完成,“谩英雄”是说曹操也算不上真正的英雄。(2)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首句用“白”“青”“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3分)第二句用一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或:意象色彩鲜明,构成绚丽苍茫的意境;动静结合)(3分)3(2019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B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C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DD项,“意象绚丽丰富”错,应是语言毫无雕饰,用平常语写出不平常的意境。(2)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答案: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情景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4(2019佛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雨过偶书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熙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是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霈然:雨量充足貌。岁功:一年的收成。枕簟:竹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C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D这首诗语带双关,托物言志,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作者的另一首诗登飞来峰也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CC项,第六句写的是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符合王安石自请外放的淡然豁达。“心境的落寞”理解有误。(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尾联诗句字面上写浮云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写出浮云明白进退之趣。(2分)“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似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表达出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2分)“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2分)5(2019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鹖(h)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A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答案:由近及远写景,层次分明。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运用叠词,有韵律美。运用反衬,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每点2分)6(2019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发商水道中陈与义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注】陈与义(10901138):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檀公:指刘宋征北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兵,致魏军深入。杜甫有“干戈浩莽莽”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迫以及不得不离开的伤感。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C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2)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2分)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2分)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2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五陵:五陵原,距长安四十公里处。汉高祖刘邦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后汉朝四任皇帝也竞相效仿,共建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与长陵,共称五陵。(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景象,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B首联中的“五陵”与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所指地名是一致的。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于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D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莫愁”在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对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CC项,“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诗句描写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沉溺于酒食声色,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辞旨较为含蓄。(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解析:最后一联,诗人宕开一笔,“今日乱离俱是梦”,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十分感伤。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难以挽回。不管是从哪种艺术手法分析,都可看出诗人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感伤。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以景结情(或“象征”)的手法。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今日的离乱,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接下来写景,水流无已,此恨绵绵(“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全诗自始至终无一句直写离情别绪,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这与颔联说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D“盘根”喻难办之事, “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BB项, “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同情与安慰。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鼓励(期望):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9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寒山: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字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B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对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C“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古诗中不乏其例。D春夜闻笛中一、二句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D D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为实景;后两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为虚景。(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两首诗都是羁旅思乡诗。不同之处是,李白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李益诗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李益诗中后两句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了思归之情。(2分)不同点:李益诗比李白诗感情更复杂。具体感情有:对大雁北归的自由的羡慕,诗人想归而不得归的愁怨。(2分)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重回仕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管理中的用户安全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班级风气与学习氛围计划
- 如何做好仓库的事故分析计划
- 基础知识软件设计师必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成都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4年古蔺县古蔺县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甘肃金昌招聘公益性岗位笔试真题
- 2025届青海省七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精益创业与技术创新的融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江苏省淮安洪泽县联考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DB35_T 88-2022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
- 《航空专业英语》课件维修专业基础英语R1
- 【课件】第17课实验与多元——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张沟煤矿打钻着火事故概述
- 孔子练精神聪明不忘开心方_医心方卷二十六引_金匮录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欧宾电梯货梯电气原理图
- 政务服务顾客意见簿(竖)[2]
- Module-9-Unit-1-could-I-ask-if-youve-metioned-this-to-her
-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图谱
- NJB-2综合监测仪说明书
- 残魄点穴术(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