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总结一》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教育史总结一》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教育史总结一》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教育史总结一》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教育史总结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十七讲 总结,通过系统讲授与学习,初步把握了“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与系统,初步掌握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与“中国近代教育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列宁说:“为了解决社会科学上的问题,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历史的联系。”列宁还说过:“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中国教育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实际的发展历史,一方面是教育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教育实际,包括历代的文教政策、措施,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社会上的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潮及其流派,它的发展则是客观教育史实、教育活动在理论上的反映。,一、古代部分 (一)教育实际,从教育实际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文教政策是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在教育上的直接反映,是统治阶级教育的直接体现,它依靠国家的权力决定学校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历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服从于历代的文教政策的要求和需要。文教政策占主导地位,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则处于从属地位。文教政策好像“主体”,教育制度与选士制度好像“两翼”。,1、历代文教政策有它自己发展的基本线索,其主要的环节就是秦皇、汉武文教政策的鲜明演变。汉武帝在教育上转而采用儒家的主张,重新肯定教育在育才与化民两方面的作用,把教育作为巩固“大一统”的重要工具。,“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符合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的,整个封建时代的诸皇朝,也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没有什么根本的大变动。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环节,再注意唐宋以后历代文教政策的修改与补充,那么历代文教政策发展演变这条基本线索也就清楚了。,2、教育制度包括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制度。西周官学有国学、乡学,有大学、小学,其特点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私学,使学校教育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使学校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这是对西周官学的否定,这是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教育的又一次分离。,汉代太学吸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丰富经验,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复兴汉代太学教育的传统,同时继承魏晋以来的教育制度,全面地加以发展,使学校教育达到了新的高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因此汉唐官学就是我国古代官学发展这条链子中的主要环节。,3、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为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私人讲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古代各皇朝的官学时兴时废,或有名无实,私学一直肩负着传授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它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唐宋以后私学沿着向基层推广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学和蒙学,大量编印普及性的蒙学课本,“三、百、千、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4、宋以后科举和官学教育趋于形式化,造成了人才的危机。理学家们为了宣传推广理学思想,另辟蹊径,利用印版书籍的流行,效法佛教禅林寺院讲经形式,自行创办书院,摆脱科举或者官学的束缚,复启自由讲学之风。由修心养性发展到评论时政。书院多是理学家讲学的场所,是某一学派的学术基地,书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明显区别于官学。,书院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德、德性,书院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以自学为基础。教师知道主要采用答疑方式。书院出现语录、讲义、学规等。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自由讲学自不免受到限制和打击,但书院的兴起,毕竟使学风有所改变,又一次出现学派的争鸣,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基地和新的模式。,5、古代的选士制度,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西周的选士,从属于学校教育,且未制度化。西汉的选士固定化、制度化,且与教育制度并行。选拔权力掌握在地方官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官人法”,反映了门阀士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但是选举缺乏客观的标准。,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是历代选士制度合乎逻辑的发展,吸取了历代选士制度的优点,重考试、凭资材,把我国选士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学校教育从属于科举,选材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一致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科举考什么,学校教育也跟着注重什么,这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二)教育理论 1、先秦阶段:,可以说是从孔子开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亦是私人教学的创始人。儒原是一种以“相礼”为业的人,有多方面的知识,儒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学。孔子的教育理论,包括扩大教育对象;从人的成长和社会国家两方面估价了教育作用;确定“修己治人”的教育目的;重新整理“教学计划”与教材;道德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关于教师方面的思想等。,孟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存养扩充、求放心”;荀子从“性恶论”出发,人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长迁不返”。孟子着重论证了教育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教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关于教学,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求”。二人的学说殊途同归。,大学、学记是先秦时代丰富得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得总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教继志等。,大学提出“三纲领”、“八条目”,提出了儒家关于大学道德教育的三任务“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以道德观念德认识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以日本松下电器商学院为例 “明明德”: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 “亲民”:至诚无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止于至善”:为实现尽善尽美的目标而努力。,日本松下电器商学院商业道德课课程:论语孟子孝经大学 儒墨道法各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人性论及教育作用等三个问题上有明显的异同,反映了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对后世教育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2、汉唐阶段,董仲舒是有远见的思想家,他根据当时时代的要求,把先秦的原始儒学加工改造,建立了新儒学,经汉武帝钦定,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这个新儒学理论的指导下,董仲舒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采纳。它不仅直接成为汉武帝的文教政策,基本上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教政策。,汉唐的教育主要内容是经学。教育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今文经学,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