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河南中考语文预测,解决两个问题: 考什么? 怎么考? 考题回顾,探究规律 解密中考,明确考点,河南中考语文试卷,试卷内容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构成。 卷面需阅读的文字5300字左右,做答需书写2200字左右。,中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及分值,一、积累与运用 考题包括:书写、拼音、字形、解词、标点符号、修改病句、词句填空、调整语序、得体语句、拟写广告标语、了解作家作品、读图写话、图文转换、实际运用、古诗文默写、材料理解等。 最基本的: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语言表达和文化常识、背诵默写等。,积累与运用题型及分值,必考知识点: 1. 字词积累(字音、字形) 2.文学名著和文化常识 3. 古诗文积累(名句默写) 4. 语言的运用(读材料答题等),1.字词积累,课标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易考: 形近字读音、多音字读音、易读错音 常用词书写、易错词书写、成语书写 考查形式:选择、简写,音形辨析复习策略: 1、积累多音多义字。如 “炮”字,在“如法炮制”中念po,其它情形中念po;“肖”在姓氏中读xio,其他通读xio。 2、关注形声字,辨别读音。如,肓盲 瞠膛 3、归类形近字。如,炙灸、“戌戍戊戎戒”、“已巳己” 4、关注错别字,分析误写原因: 同音误写,如:克服刻苦 欧洲殴打海鸥 形似误写,如:已经巳时自己 粟米板栗 混字义而误写,如:略(掠)夺 以(已)经 串(穿)插 随意增减笔画而误写, 如:步 武 染,字形分析示例,例:请你通过分析字形,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豕(sh):猪。 (答案:“家” 由“宀”和“豕”构成。“宀”是房子,“豕”是猪,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例: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字作解说。(2006河南) 比:“比”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两个并列的人挨得很近。“比”,最初的意思是并列。如:比邻。 采: 。,练:根据解说,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_ B . _藏 C. _山涉水 D. 张灯_彩 A霄,“雨”(雨字头儿),与雨或雪有关;宵,“内”(宝盖儿),与房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霄”。 B贮,“贝”(贝字旁儿),与财物有关;伫,“亻”(单人旁儿),与人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贮”。 C跋,“足”(足字旁儿),与脚有关;拔,“扌”(提手旁儿),与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跋”。 D节,“艹”(草字头儿),与植物有关;结,“纟”(绞丝旁儿),与丝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节”。,( 答案: D ),练: 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 功 悟 _ _,(答案示例 :“怒”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悟”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有所悟。),2.文学名著及文学常识,必考点: 课标篇目、教材篇目、经典著作 重要作家、古代文体、诗词流派 考查形式:选择、填空、简述、评价 重点难点:作品作者,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姓名、性格,阅读感受 新考点:与原作结合更紧密,加大难度 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文学名著“课程标准”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诗歌散文作品:朝花夕拾繁星春水; 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古诗文积累,古诗文名句默写,以课标所推荐的50篇目为基础。 特别注意的句子: 巧用修辞、寓含哲理、 情景交融、鞭策激励,4.语言的实际运用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 仿写、变换句式 提炼、概括语段信息 图文转换 对联 标语 口语交际,语言表达运用 例:观察下面的两幅图,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你的感受,要求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60字。,答案示例:这两幅图中的手,是志愿者奉献爱心的手,是中华儿女紧握在一起为中国加油的手。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为社会奉献爱心,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量。,二、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阅读 2 说明文阅读 3. 议论文阅读,1.概括内容 2.品味语言 3.描写方法及作用 4.修辞手法及作用 5.补写内容 6.关键语句(包括标题)的含义 7.结构的作用 8.人物形象分析 9.阅读批注、资料卡片 10.拓展延伸,记 叙 文 阅 读,考查的知识点,重点题型: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赏析语句;说说表达效果。)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文中画线句(或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7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技巧),应试方法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推动情节的发展; (2)概括文章内容、点明主旨; (3)新颖形象,吸引读者; (4)语意双关,具有的象征意义; 个别标题有预示人物或故事结局的作用。 注意: 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再分析其作用;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效果) 解释词语、根据文意明确其表达效果。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或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修辞: 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 排比 比喻 拟人 反复 反问 设问 对偶 夸张,某文段(或语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开头: 引出下文; 照应文章标题;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中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在结尾: 总结全文; 揭示全文主旨; 照应前文; 照应标题; 引人深思。 (注意: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看结构,看内容,强调其与人物、与事件、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的作用: 在开头: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点题、引出下文等。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呼应标题等。 (2)内容上的作用: 在开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概括全文,引出下文;在中间或结尾画龙点睛、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作用: 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举例分析、结合事例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常用的写作手法: 象征、想象、对比、衬托(反衬)、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等。,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技巧)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概括语段、事件、中心的应试技巧: 概括语段的方法: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 概括事件:“人”“在情况下”“做事”“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的标题;(2)参照文章的结尾;(3)归纳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般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思想(精神、品质、感情)。,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某处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展示了性格,表现了精神品质等。,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谈看法说感悟这类开放性试题,要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发表见解,就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评析;要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逆主旨而行。,说明文阅读 考查知识点: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说明顺序 6.关键语句的含义、作用 7.链接材料的探究,概括选文(或某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 应对策略: (1)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 (2)给文章拟标题,要简明、新颖、概括,一般为说明的对象或内容。 (3)段意概括:找中心句;不用疑问代词;结合标点准确提炼。,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概述其形成过程等 应对策略: (1)下定义,用“什么是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 (3)筛选常用的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很重要,一般是一句一意。,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下定义:用严密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的本质特点。 (2)举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力。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 (4)作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6)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7)列图表:更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作引用:引用故事、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明效果;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更丰富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书写要准确、全面。答说明方法的作用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具体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5)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6)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这”之类的词语,一般指的就是这个代词前面最近的那句话的内容。(有时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 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找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 应对技巧:先要答不能删去,然后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议论文阅读 考查的知识点: 1.中心论点的把握 2.论据的选择 3.论证思路的梳理 4.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 5.论证过程的理解和表述 6.议论语言的严密性,考查的重点难点及答题思路: (1)概括中心论点 题目即论点/论点在开头/论点在结尾 (2)补充论据 补充事实论据/补充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议论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先解词(写出了),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论点准确把握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表述的特点:形式上是完整的陈述句;是明确的判断;无修辞无疑问。 (2)找准论点: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找文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有关“论据”的答题: (1)判断论据的类别 (2)分析论据的作用(论据证明论点;要注意论据所在的位置。) (3)补写论据 (补写事实论据,在陈述事实时,要尽量模仿文中已有论据的形式,或用概括事实的格式“何人+办何事+论点要素”。),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用这个事例生动地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道理论证:引用 的名言或格言等,充分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明确了二者在方面的区别。),以故事或名言开头的作用 强调了;可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议论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 写出了;可当论据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形象性、说服力。,三、古诗文阅读 重点把握50篇!,近年古文阅读和诗词赏析涉及:,文言文的考查重点: 1.解释字词:通假字、异义字、活用字 2.翻译句子:主旨句、特殊句、写景句 3.理解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思想、主要写法、写作意图、现实意义、所受启发。 4.对比阅读 针对课文重点,细小内容拓展。,解释词语的含义 以教材注释中的实词为主,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文言句子的翻译(用现代汉语写文意) 易考关键语句;易考特殊句式;易考流传至今仍有意义的名句;大多可参照课下注释。 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一般用直译法,辅以意译法;注意关键词语,力求逐字落实。,文言文阅读 2012年关注 送东阳马生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马说 爱莲说 曹刿论战 三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陋室铭 记承天寺夜游 孔子语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诗词阅读赏析考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2景物的特点、写作手法及作用; 3使用的典故及其作用; 4名句(哲理、用典、场景、抒情、用字传神的名句)赏析等 简洁地说,诗歌的赏析需要把握诗中的景、诗中的事、诗中的情、诗中的典(故),赏析诗句的角度 1.内容:哲理、画面感 2.手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移情于物、直抒胸臆、运用典故、触景生情 3.修辞:比喻、拟人、对偶 4.炼字: 某个字写出了什么 要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诗词往往表现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边塞征战、咏史怀古、思人念情、山水田园风情;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确定诗词内容的思路: (1)注意诗歌的题目,从内容上分类;(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4)注意典故和神话。 理解诗词内容的思路: 1、理解典型细节;2、关注全诗结构;3、注意表达角度;4、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风格,有的放矢 诗词作品的风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 浪漫主义: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现实细腻地描写,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作家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旷达豪放;李清照:凄清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含蓄;李白:浪漫飘逸;杜甫:沉郁顿挫;陶渊明:恬淡闲静;王维:清新优美;李贺:雄浑奇特;王昌龄:雄壮豪迈。 作品的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常见的鉴赏术语: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声绘色、动静结合、赋比兴、炼字、夸张、对仗、用典、含蓄。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评价主旨:言简意丰、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眼。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琅琅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浅显、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雄劲、舒缓、深厚。,四、 作文 河南省中考作文满分50分,占试卷分值的41.7 (内容、结构、语言、创新)。 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完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好文章应该是:有文采,有思想,近四年作文试题,作文材料考虑“我”。 现在的命题基本上是在以学生为圆心、以学生的生活(所见、所闻、所为、所思、所感)为半径的范围内,考生写熟悉的人和事,力求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聚焦写“我” 记述“我”的成长,展现“我”的特长,叙述“我”的爱好,显示“我”的情商,表白“我”的追求,描绘“我”的想象,抒发“我”的感悟,表达“我”的思想,作文的立意与构思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主要观点), 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题意的要求。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新的观念、见解、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立意示例:生活因 而精彩,选材1. 友情、乡情;因为有了“情”而使生活更绚丽多彩。 选材2. 得到师长的鼓励;鼓励使我们鼓足勇气,充满自信,为生活增添光彩。 选材3. 训练中拼搏的故事;拼搏是良师益友,有了拼搏,生活才如此精彩。 选材4. 父爱、母爱的故事。亲情之爱,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根据材料,自己确定主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联系实际,不少于600字。,立意训练,耶酥训导弟子的话“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这句话点破了故事的寓意,揭示了小事与大事的关系,可以确立“小事与大事”这一话题。,“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这一句,说明彼得不愿意干小事的原因是懒得弯腰,由此可以确立第二个话题:“懒惰”。,从耶酥角度来看,他高瞻远瞩,不是简单粗暴地强制彼得捡起马蹄铁,而是让彼得自己去承受 “懒得弯腰”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搬迁安置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试题(含答案)
- 租赁合同纠纷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城市生态修复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政府决策支持报告
- 2025年宠物市场细分需求研究报告:宠物美容培训与宠物行业人才创新分析
- 2025年汽车行业供应链韧性评估与供应链风险管理咨询项目经验总结方案实施报告
- 2025年文化娱乐行业消费者消费习惯与市场细分研究报告001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康复与康复康复服务产业链发展预测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环保效益与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前景困境与对策报告
- 钢材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范本
- 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考试真题(附答案)
- JJF 2258-2025关联法天然气发热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 华润集团标识管理办法
- 20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科创板开户测试题及答案
- 田野之声: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调查报告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 治安防范培训课件
- DB3203-T 1080-2025 城市道路路名牌设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