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 理 学,王瑞明 W,第二章 认知过程,一、注意 二、感觉 三、知觉 四、记忆 五、想象 六、思维,什么是注意,一、注意,“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 (荀子解蔽),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1.选择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方向性)“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2.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稳定性)“聚精会神”,注意的种类,一、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从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发展 1岁左右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中学高年级才占主要地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一、注意,注意的广度,1、定义:也称为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彼此间整体性越强,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就小 2) 个体的注意任务与知识经验:注意活动的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小,反之就大;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对这一方面注意的范围就越广阔 3)人的注意范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3、继时广度:即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它也同样受到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个人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注意的稳定性,1.定义: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专心致志” 2.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注意的起伏 2)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它是指注意的对象和行为有所变化时,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 3.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有关 人的注意稳定性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4.分心(又称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指向和集中的客体,而指向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客体的现象。,注意的分配,1、定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眼观六路” 吉他自弹自唱 2、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 3、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其中有一种是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和关系也很重要 4、人的注意分配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注意的转移,1、定义: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 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注意中心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 3、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1)原来注意对象的强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人的注意转移,除存在着个体差异外,还存在着年龄差异,注意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加强意志锻练,培养抗干扰的能力,防止疲劳,注意品质的训练,一、注意,注意稳定性的训练,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注意,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教学方法多样,引发有益的无意注意,注意学生状态,贴近学生生活,注意规律的应用,一、注意,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培养间接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合理地组织活动,培养意志力,注意规律的应用,一、注意,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二、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视力 (一)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二)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又叫最小可觉差(jnd); 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外部感觉,感觉名称 感 受 器 适宜刺激 视 觉 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光(电磁波刺激) 听 觉 内耳耳蜗科蒂氏器中的 声(机械刺激) 毛细胞 嗅 觉 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 气体(挥发性物质) 味 觉 舌头味蕾中的味细胞 液体(水溶性物质) 温觉 温点 热 肤 冷觉 皮肤、粘膜中的 冷点 冷 觉 触觉 游离神经末梢 压点 压力(机械刺激) 痛觉 痛点 伤害性刺激,内部感觉,感觉名称 感 受 器 适宜刺激 平衡感觉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毛细胞 身体的位置变化和 旋转信息 运动感觉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身体运动和肌肉关节 位置变化 机体感觉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饥、渴、痛,常见的视觉现象,(一)视觉适应 (二)视觉后象 (三)颜色的心理效应,(一)视觉适应,1、暗适应 2、明适应,1、暗适应研究,人眼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的应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迈尔斯曾经特制一种红色护目镜,戴上这种红色护目镜后既能使视锥细胞在明暗视场中都有较高的感受性。 一些暗室用红灯照明,也是运用同样的道理。,2、明适应研究,明适应(或亮适应)是指在光亮中视觉感受性很快下降的过程。 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 遇上强光刺激,人们会保护性地闭上眼睛,或戴上太阳镜,使眼睛逐渐适应光照水平的变化。,(二)视觉后象,刺激物对视觉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视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的现象。,请注视如下的图形30秒钟,不要眨眼。开始!,张国荣的脸,具体方法如下: 1.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1530秒钟! (不要看整个图片,而是只看那中间的4个点) 2. 然后朝自己身边的墙壁看(白色的墙) 3. 看的同时快速眨几下眼睛,到底是什么东西?,1. 注视图案中心20秒 2. 非常专心 3. 手放在桌上 4. 20秒后目光移至手背? (注意看手部的变化),(三)颜色的心理效应:冷暖感,红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故又称暖色。 蓝色等产生阴冷的感觉,故又称冷色。 研究显示不同的个人对于特殊的颜色的反应,其特征具有显著的共同之处。暖色调(红、橙和黄)通常被认为是欢乐的、积极的、刺激的和兴奋的,而冷色调(青、蓝、紫)则暗示着宁静、冷淡、镇定和肃穆的。,常见的听觉现象,(一)噪音的危害 (二)音乐的心理效应 (三)听觉适应,人们通过听觉可获得由声音所传递的各式各样的信息。 但是声音也给人们带来烦恼,例如噪音。当然,噪音能引起多大的烦恼,既取决于声音的性质,也取决于听者的主观态度。,(一)噪音的危害,噪音不是直接引起精神病的原因,但能促发或恶化精神病。最近的研究表明,接触噪音与精神病发病率之间缺乏直接联系,但在那些非常厌烦噪音的人中,精神病发病率机会大大增多。 噪音能分散注意力:如当一个不熟悉的噪音突然发生时,或熟悉的噪音突然停止时,就会导致分散注意力而使作业能力下降。,(一)噪音的危害,由于噪音能分散注意力,就可能对需要记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脑力劳动作业能力产生不良影响,而对仅需进行计数的作业影响不大,有时可能有益。 噪音能使智力程度高者的作业能力下降,而对智力中等者无不良影响,甚至可使其作业能力稍稍增强。 间断性噪音刺激时,能使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下降和错误增多。对需要迅速准确作出判断的警觉活动作业(如监视自动化生产),影响很大。 由于嘈杂的噪音,尤其是突然发生或停止的高强度噪声,常常导致错误和事故发生率增高。,(一)噪音的危害,(二)音乐的心理效应,音乐主要通过物理、生化和心理三种作用影响人体。 具有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的声音,振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时,胃收缩、肠蠕动、肌肉收缩与舒张、心脏和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从而改善了各器官的紊乱状态,可以解除疾患、促进康复。 当优美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时,会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和乙酰胆碱等,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加强新陈代谢等。 音乐的美学形象能对人产生明显影响,其心理效应将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紧张,提高自我治愈机会。,心理学专家认为,节奏强烈的摇滚乐象吸毒一样,会产生某种心理激情和无拘无束感,使许多人产生了推东西、砸东西或者打人的愿望,而且会慢慢上瘾,甚至毁掉自己的个性。,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二)音乐的心理效应,美国芝特纳医学研究中心曾对两万名摇滚舞的参加者作过调查,证明疯狂的音响和节奏能破坏心脏和血管正常运动的节律,使心脏受到损害。时代周刊也曾报道,那种带有尖锐声响和刺激性节奏的“滚石乐”、迪斯科音乐,对人的植物神经、判断力以及行为都产生很大影响,使人的脉搏跳动和呼吸速度明显加快。时间一久,就会引起身体的病态反应,例如血管病变,肠胃溃疡,心肌梗塞,严重的甚至引起神经错乱,导致自杀或杀人。,(三)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适应的研究方法:响度平衡法 以一定声强(如80分贝)的纯音作用于左耳,用另一频率相同但声级可变的声音同时作用于右耳,使两者等响(对一个正常听者,两者平衡的声级可能相等)。然后,将右耳的声音停止,让左耳继续听3分钟,在这一适应期后,重新使左右耳等响,这时右耳的等响级常下降,如降到60分贝,适应量为80-60=20分贝。,三、知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与感觉的关系: 1.联系都是反映、有感才有知 2.区别不同心理过程:整合和解释、知识经验,三、知觉,(三)种类: 1.感觉器官视知觉、听知觉等 2.事物特性空间(大小、形状、方位和深度)、时间、运动、社会 3.反映结果正确知觉、错觉,Eleanor Gibson & Richard Walk,1960,用视崖研究幼儿的深度知觉,错觉,三、知觉,勒萊爾幻覺:哪條紅線更長? 兩條紅線完全等長。,三个正方形,這些是完全的正方形嗎?,三、知觉,(四)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完备性 知觉的选择性:信息选择 知觉的理解性:经验加工 知觉的恒常性:映象保持不变(大小、颜色、形状),有个婴儿,你看到了吗?,我能一眼看出圖中的樹下有一男一女兩個頭像!呵呵,沒錯。再仔細看看這些樹支是如何組成這幅更多神奇男女奇特的圖片的吧。,虛幻:愛情的背後果真是婚姻的葬禮嗎?,隱藏的拿破侖:你能發現站立的拿破侖像嗎?這幅圖形背景幻覺圖出現於拿破侖逝世后不久。,(五)感知觉的发展趋势,视觉的发生与发展 视觉最初发生在胎儿中晚期,显现在出生以后,婴儿一出生就有对光的感受性,能辨别光和暗,对弱光比较容易适应。 1012天能注视两三步远的烛光。 15天能辨别颜色。 视敏度在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6个月时就基本达到了成人的水平。,三、知觉,听觉的发生与发展 过去一般认为出现在一周左右;现在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 最新成果表明,5、6个月的胎儿已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可以听到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1个月的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五)感知觉的发展趋势,三、知觉,味觉的发生与发展 出生后几天的婴儿已拒绝吃苦味的药物 库司矛的实验:用蔗糖、奎宁、食盐和酒石酸等四种物质分别放到出生36天的新生儿口中,发现发现盐、奎宁和酒石酸使婴儿做怪脸,糖则引起吸吮动作。 鲍威的观察:新生儿偏好甜味的刺激,与淡的牛奶比,更倾向于甜的糖水。,(五)感知觉的发展趋势,三、知觉,嗅觉的发生与发展 威尔斯等发现:28周的早产儿就能对嗅觉刺激作出反应。 麦克法论发现:出生6天的新生儿就能凭借嗅觉将自己母亲与其他哺乳的母亲区分开。 库司矛等发现:假如某些很臭的气体进入新生儿的鼻孔内,他就会紧闭眼皮、扭动脸,头臂都动,惊醒,除去臭味又睡着。,(五)感知觉的发展趋势,三、知觉,触觉的发生与发展 触觉的最早表现在胎儿期,第49天时就有了初步的触觉反应。 2个月的胎儿可对头发丝的刺激产生反应。 45个月的胎儿已具有了非常明显的触觉反应。 新生儿对温度的细微变化和触摸非常敏感。,(五)感知觉的发展趋势,三、知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提出具体的观察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记录和整理观察的过程和结果,加强观察训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六)观察力的培养,三、知觉,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三、知觉,四、记忆,四、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四、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种类,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四、记忆,记忆的基本环节,编码(识记):有意和无意、机械和意义,保持:遗忘,提取:再认和回忆,影响遗忘的因素,四、记忆,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四、记忆,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材料的性质:有意义 vs 无意义 有兴趣 vs 无兴趣,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学习程度:过度学习,影响遗忘的因素,四、记忆,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 分步复习,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观参加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恰当安排复习材料,记忆力的发展趋势,胎儿末期(8个月)就有了(听觉)记忆。 4个月时能把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区别开。 12个月以后再现和模仿能力迅速发展。 3岁时再认和回忆能力大大提高。 小学时期意义识记和有意识记开始占优势地位。 16、17岁记忆的发展趋于成熟。,四、记忆,四、记忆,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合理安排课程,保证课间休息,适当调节教学进度,四、记忆,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提高学生对记忆意义的认识,四、记忆,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个体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合理的安排记忆材料,适当运用记忆术,五、想象,什么是表象,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例如,你最欣赏的一个舞蹈,记忆表象和创造表象,五、想象,什么是想象,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如,人、千手观音、千手观音,五、想象,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创造想象: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梦,睡眠和梦,睡眠时间表,脑电波 频率 813次/秒 1430次/秒 47次/秒 0.53次/秒 振幅 20100微伏 520微伏 100150微伏 20200微伏,波:正常成人只有在深睡时才可记录到这种波; 波: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到此波; 和波统称慢波,清醒的正常人身上一般记录不到波和波; 波:是正常成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在清醒并闭眼时出现; 波: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区出现,睁眼或进行思考时出现的范围较广, 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睡眠和梦,睡眠时间表,睡眠包括五个阶段,四个深度阶段,一个快速眼动阶段。 第一阶段:只有少量波或没有波 第二阶段:1316Hz的短节律反应,比波略高 第三和第四阶段:更深睡眠阶段, 波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阶段,脑电图记录回到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通常有梦出现,睡眠和梦,睡眠失调,失眠症,嗜眠症,睡眠窒息,梦的剥夺,睡眠剥夺,想象力的发展趋势,从再造想象占主导向创造想象发展,小班幼儿想象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行业品牌推广策略计划
- 2024年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金融行业保安工作的综合分析与建议计划
- 深度剖析前后端分离架构试题及答案
- 数据分析在仓库中的应用计划
- 2024年湖南省数据局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进阶试题及答案工具
- 个人能力评估与提升的月度方案计划
- 2025年软考设计师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软件设计师考试核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住家护工聘用合同协议书
-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说课)
- 人教版PEP英语3-6年级全部单词默写表格以及背诵版本
- 2024年新课标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一起长大的玩具》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2024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创新驱动发展题库
- 汽车租赁价格动态调整策略研究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专题04语法填空
- DZ∕T 0270-2014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