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 J G 1 5 7 - 1 9 9 5 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 T e n s i o n C o mp r e s s i o n a n d U n i v e r s a t T e s t i n g Ma c h i n e f o r N o n一me t a l l i c 1 9 9 5 一1 1 一0 7 发布 1 9 9 6 一0 6 一0 1 实施 国 家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 J J G 1 5 7 -1 9 9 5 非金属拉力、压力和 , . ,. , . , . , . , . ,. ,. , . 二 . ,. ,. 亡 . . , . 店 ;,勺夕。;?0.。.。-。.尸 . 夕.叭,只,叭,叭,.六,次次功次,.叭u.。.0 万能试验机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e n s i o n C o mp r e s s i o n a n d Un i v e r s a t T e s t i n g J J G 1 5 7 - 1 9 9 5 i i G 1 5 7 - 1 9 8 3 代替 J J G 1 9 9 -1 9 8 0 J J G 5 5 5 - 1 9 8 8 J J G 5 8 8 - 1 9 8 9 、.o. o.口. 口,0 . 0.0 。.0. 0 . 0. 0 M a c hi ne f o r Non- me t a l l i c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1 9 9 5 年 1 1 月 0 7日 批准,并自 1 9 9 6 年0 6 月 0 1日 起施行。 归口单位 : 上海市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 : 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检测技术所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J J G 1 5 7 - 1 9 9 5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 张贵仁 吴鸿贵 参加起草人: 贾莉蓓 沈承良 ( 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所 ) ( 上海市检测技术所) ( 浙江竞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同济大学) J J G 1 5 7 - 1 9 9 5 目录 一概述 ( 1 ) 二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三检定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q ) 附录 1 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 1 0 ) 附录 2 检定结果通知书背面格式 ( 1 1 ) 附录 3 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记录 ( 1 2 ) d 7 G 1 5 7 - 1 9 9 5 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最大试验力不大于 1 0 MN的非金属拉力、 压力和万能试验机 ( 以下简称试验机)的检定。 一概述 试验机主要用于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拉伸、压缩性能的试验,也可用来进行弯 曲、剪切、抗折、剥离等专门性能的试验。 试验机结构应具有力产生系统、测量系统及安全保护系统等。 二技术要求 1 标志 1 . 1 试验机在显见部位应载有永久性的铭牌,铭牌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产品编号、级别、出厂 日 期和厂名。 1 . 2 新制造的试验机应有永久性的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1 . 3 与试验机成套的有关部件和附件应标有可区别的标记或编号。 2 安装 2 . 1 试验机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 2 . 2 工作环境应清洁、干燥、无振动和腐蚀性气体。 3 安全保护系统 3 . 1 试验力达到各测量上限值的 1 0 2 %-1 1 0 %或量程自动转换时达到试验机最大试验 力的 1 0 2 %-1 1 0 %时,力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自动停止施加试验力。 3 . 2 活动夹持器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安全装置应立即动作,自动停止移动。 3 . 3 试验机上的其它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功能正常且不影响试验机性能。 4 加力系统 4 . 1 试验机加、卸试验力应平稳、连续、无冲击和颤动现象。 4 . 2 液压试验机的试验力保持时间应不少于 3 0 s ,期间试验力的示值变动范围应符合 表 1 要求。 4 . 3 活动夹持器移动速度在规定范围应能正确调节,其误差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 业标准 ( 以下简称标准)要求。 4 . 4 试验结果需给出加力时间或加力速度等试验条件的试验机 ,应有加力时间或加力 速度等显示功能。 5 测力系统 5 . 1 试验力的示值准确度按级别应符合表 2要求。 1 J J G 1 5 7 - 1 9 9 5 表 1 试验机类 型3 0 s 内 最大允许变动 值 ( 凡 ) 液压压力试验机 0. 5 液压万 能试验机 0. 2 F N 为相应测量上限值 ( N ) a 表 2 试 验 机 级 别 最大允许值 示值 相对误差 4 示值重复性 相对误差 b 示值进回程 相对误差 况 零点 相对误差 fo 相对 分辨力 a 0士 0. 50. 50. 7 5士 0. 0 50 . 2 5 1士 1. 01 . 01 . 5 0士 0. 1 00 . 5 0 2士 2. 02. 03. 0 0士 0. 2 01 . 0 0 3士 3 03. 04. 5 0 士 0 . 3 0 1 . 5 0 注: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的检定,也可根据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 5 . 2 试验力指示装置应能随时、准确地指示 出施加在试样上的力值。利用从动针或其 它方法应能准确地指示出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试验力。最大试验力在试样断裂时的变动 值不应大于相应测量下限值允许的示值相对误差的1 / 2 0 5 . 3 力的测量与指示装置均应有调零机构,各量程的零点应重合。 5 . 4 在零试验力条件下,液压试验机的工作活塞在有效行程的 1 0 %-6 0 %按工作方向 运行时,零点变化应小于相应测量下限值允许的示值相对误差的 1 / 2 a 5 . 5 电子式试验机工作前应通电预热 ,预热 3 0 m i n 后立即测定零点示值在 巧 m i n内、 标定值示值在 3 0 mi n内的漂移和鉴别力阑,应符合表 3 要求。 56 指针指示部分或记录曲线的宽度应不大于标尺刻线或记录纸刻线宽度,且不小于 相邻刻线间距的 1 / 1 0 0 6 变形测量系统 6 . 1 变形测量系统应有调零装置。能准确保留试样断裂伸长示值或其它相关示值。 62 利用夹持器间距变化测量试样变形时,间距 的定位、复位及变形示值误差应符合 d J G 1 5 7 - 1 9 9 5 相应 标准 的要求 。 表 3 试验机级别 0 123 鉴别力阂 ( F N ) 记录装置0 . 1 0 . 20. 40 . 6 显( 指) 示装置 0. 0 50 . 1 0 . 20 . 3 零点漂移 ( F N ) 士0. 1士 0 . 2士 0. 5士 1 . 0 标 定值漂移 士 0. 1士 0 . 2士 0. 5士 1. 0 6 . 3 利用引伸计直接测量试样变形时,引伸计按级别应符合 J J G 7 6 2 -1 9 9 2国家计量 检定规程要求。 6 . 4 直接测量试样变形的其它装置应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7 记 录装置 7 . 1 记录装置绘制的曲线应光滑连续、宽度一致。 7 . 2 试验力的记录性能和变形记录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8 试样夹持、承压装置及其它附件 8 . 1 拉伸夹持器在任意位置上和加力过程中,其几何中心线与加力轴线应重合 ,同轴 度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8 . 2 用于压缩试验的上、下压板的中心线,应与机架的中心线相重合。下压板上应刻 有清晰的位线,压板的球面支承应灵活。 8 . 3 扩展试验机功能的其它附件 ,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且不影响试验力的准确度。 9 试验机工作时产生的最大允许噪声,应符合表4要求。 表 4 最大试验力 F o / N最大允许噪声/ d B F o 5 N 6 0 5 N F o 1 MN 8 0 其它 试验机的电器设备 、液压设备,应符合 G B 2 6 1 1 / T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1010 J J G 1 5 7 - 1 9 9 5 1 0 . 2 试验机的其它技术要求和功能应符合有关标准。 三检定条件 1 1 试验机在室温 1 0 -3 5 条件下检定。检定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不大于2 C / h ,相 对湿度不大于 8 0 %,工作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应不超出额定电压的士1 0 %a 1 2 标准器和检具 1 2 . 1 标准测力仪 1 2 . 1 . 1 力值相对误差不超出 士 0 . 1 %的专用重力祛码。 注:专用重力祛码的检定证书上,应标明适用的重力加速度范围。 1 2 . 1 . 2 力值相对误差不超出10 . 1 %,力值重复性相对误差不大于0 . 1 %的标准测力 杠杆 。 1 2 . 1 . 3 力值准确度优于被检试验机 3 -5 倍的标准测力仪。 1 2 . 1 . 4 4 级克组珐码。 1 2 . 2 测长量具 1 2 . 2 . 1 分度值 0 . 0 0 1 mm、量程 0 - - 1 m m的千分表及表座。 1 2 . 2 . 2 分度值 0 . 0 1 m m、量程 0 一1 0 m m的 0 级或 1 级百分表及表座。 1 2 . 2 . 3 分度值 0 . 0 2 m m、量程 0 一1 5 0 m m的游标卡尺。 1 2 . 2 . 4 分度值 1 . 0 m m、量程 0 一3 0 0 mm或0 一1 0 0 0 m m的钢直尺。 1 2 . 3 其它计量器具和工具 1 2 . 3 . 1 分度值不大于0 . 0 2 m m / m的框式水平仪。 1 2 . 3 . 2 工 型或 n 型声级计。 1 2 . 3 . 3 电子秒表或最小分度值为 0 . 1 s 的秒表。 1 2 . 3 . 4 准确度不低于 B级,标距 1 0 0 m m的双引伸计。 1 2 . 3 . 5 钢制或铝制的同轴度校验试样 ( 标距不小于 1 0 0 m m,标距部分直径通常为 1 0 mm 或 1 2 m m,标距部分与两头部的同轴度为 阳 . 0 2 mm) . 1 2 . 3 . 6 锥形重锤。 1 2 . 3 . 7 绘图分规。 1 2 . 3 . 8 干湿温度计。 1 2 . 3 . 9 通用量具和工具。 四检定项自 和检定方法 1 3 通过目测和操作 ,检查试验机的标记、安装状况、安全和操作性能,分别符合第 1 -3 条及第 4 . 4 , 5 . 2 , 5 . 3 , 5 . 4 , 5 . 6 , 6 . 1 , 7 . 1 , 8 . 2款要求后 ,再进行其它项 目的 检定 。 1 4 加力系统的检定 J J G 1 5 7 - 1 9 9 5 启动试验机,对试样施加试验机最大试验力,当示值趋于稳定后,用秒表检测试验 力保持时间,记录 3 0 s 内试验力示值的最大变动值,应符合表 1 要求。加、卸试验力 过程中,同时检查第 4 . 1 款应符合要求。 1 5 活动夹持器移动速度的检定 1 5 . 1 活动夹持器移动速度可调的,在调节范围内选择高、中、低不少于 3 种速度;速 度不可调的,按固定速度检定。 1 5 . 2 用测长量具和秒表同时测取活动夹持器的移动距离和经历时间,据此计算实测速 度。当速度不大于 1 m m/ m i n时,使用千分表测取移动距离;当速度为 1 一1 0 mm/ m i n 时,用百分表测取移动距离;当速度大于 1 0 m m/ m i n时,用游标卡尺或钢直尺测取移 动距离。 1 5 . 3 测取的移动距离应大于测长量具分度值的 1 0 0 倍 ,但不要超出夹持器行程范围, 经历时间不少于 3 0 s 。速度相对误差要求小于 士 1 %时, 按 1 %与其的倍率相应扩大移 动距离和经历时间。 1 5 . 4 每种速度检定 3次,并按 ( 1 )式计算的速度误差,应符合技术要求。 W =卫 二- vx 1 0 0 %( 1 ) 式中:W速度相对误差 , %; v 速度的标称值 ,m m/ m i n ; v -3次实测速度的算术平均值,m m / min o 1 6 试验力示值的检定 1 6 . 1 试验力 的检定范围与各级测量范围相对应,且测量下限值宜为测量上限值的 加 %,检定点不少于 5 点,并大致均匀分布。 1 6 . 2 检定前 ,调好标准测力仪和试验机指示装置的零点。对不能平衡的由检具 自重产 生的力值,应经测量,并计人实际试验力内,测量的自重误差不超出 士 0 . 1 %。液压试 验机调零时应升起工作活塞。 1 6 . 3 检定时 ,正确安装和使用标准测力仪 ,加、卸试验力应平稳,以保证准确读数。 1 6 . 4 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带从动针或棘爪按进程检定 3 次。 注: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试验机可以不带棘爪进行检定,但须同时符合第5 . 2款要求。 1 6 . 5 在最小测量范围不带从动针或棘爪进行一次进程和回程检定,分别计算不带从动 针或棘爪的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1 6 . 6 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及不带从动针或棘爪 时的示值相对误差按 ( 2 )一 ( 7 )式计算。 1 6 . 6 . 1 以标准测力仪器产生的真实力值为准 , 在试验机指示装置上读数时: 、,j了、, 2八、 /.、2.、 F , 二 F、 F , m a 二 一凡m in 尸 1 0 0% x 1 0 0% J J G 1 5 7 - 1 9 9 5 一 F , 一F一 二x r 1 0 0 % ( 4 ) 式中: F ; 几次测量中, 力的同 一测量点示值 F的算术平均值, N F 标准测力仪器进程指示的真实力值,N; F ; m a x 同一测量点示值F 的最大值, N ; 只 m ln 同一测量点示值F , 的最 小值, N ; F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回程示值 ,N; F , 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进程示值 ,N o 1 6 . 6 . 2 以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示值为准,在标准测力仪上读数时: 、.尹、月产、户 气长口7 了.、了了、了、 F , 一F 4=- F x 1 0 0% Fm 。一Fm i x1 0 0% F一F _ _ 。 双=一x 1uu / o r 式中:F 几次测量中力的同一测量点真实力值 F的算术平均值,N; F -同 一测量点真实力值 F的 最大值, N ; F m m 同 一测量点真实力值 F的 最小值, N ; F , 标准测力仪回程指示的真实力值,No 1 6 . 7 零点相对误差的检定,可在对标准测力仪预压后或卸除试验力后进行 ,施加的试 验力应不小于试验机最大试验力的 8 0 %,并按 ( 8 )式计算。 F: n f o = 户 -x 1 0 0 % l N ( 8 ) 式中:F ; o卸除试验力后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No 1 6 . 8 力指示装置的相对分辨率按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根据 ( 9 )式进行计算。 。=弄x 1 0 0 % r, ( 9 ) 式中:; 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N; F 。 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 ,N o 注:对于模拟指示装置,分辨力 r由指针或记录线宽度与度盘或记录纸上相邻刻线间距之比来 确定,对于 估读到分度值1 / 1 0的 刻线间 距应不 小于2 . 5 m m 。对于数字式指示装置, 分辨为应是稳 定 数字指示值的最小增量 。分辨 力用 力的单位 表示。 对电子式试验机进行第5 . 5 款的检定 鉴别力5 9 的检定一般在最小量程进行,对试验机增加相等于表 3 规定的力值 ,试 1717 验机的示值、数字显示或记录显示应有显见变化。检定时带与不带从动针或棘爪均应符 6 J J G 1 5 7 - 1 9 9 5 合要求。 1 7 . 2 零点和标定值漂移的检定 试验机经规定时间预热后 ,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最小测量范围分别调准零点 和规定值,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零点漂移和标定值漂移。并按 ( 1 0 )和 1 1 )式计算。 Fn , z =r x 1 0 0% 厂 N ( 1 0 ) 式中:z 零点相对漂移量 , %; F o a 零点漂移值,No _F ,0 - F “ x 一Fn 1 0 09 6 ( 1 1 ) 式中:S 标定值相对漂移量, %; F , 标定值漂移 后的示值, N ; F标定值,N a 1 8 第 6 . 2款变形测量系统的检定 1 8 . 1 试样夹持间距的检定 1 8 . 1 . 1 试样夹持间距有级可调或固 定不变的, 按级检定。 无级可调的在调节范围内大 致均匀选择 3点进行检定,每点检定 2次,以2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定结果。 1 8 . 1 . 2 夹持间距小于 5 0 m m时,用游标卡尺检定;不小于 5 0 m m时,用游标卡尺或 钢直尺检定。 1 8 . 1 . 3 检定时,在试验机上、下夹持器之间夹持一根不易变形的扁平金属带,并施加 相当于试验机最大试验力 1 %左右的力值,然后用测长量具沿上、下夹持器端面中心处 量取夹持间距 , 并按 ( 1 2 )式计算。 L S=L o 一L ( 1 2 ) 式中:与间距误差,m m; L o 夹持间距标称值,mm; L夹持间距测量值,mm o 1 8 . 2 复位误差 1 8 . 2 . 1 使用百分表和 相应工夹具进行。检定时百分表固定安放在试验机机身上, 百分 表测杆垂直作用在活动夹持器的端面,并预压 2 - - 3 m m. 1 8 . 2 . 2 读取百分表初始预压值 ,然后启动活动夹持器远离百分表至极限位置后返回, 再次读取百分表示值,并按 ( 1 3 )式计算复位误差。 XS 二x 一 x0 式中: X S 复位误差, m m ; x 活动夹持器复位后百分表示值,m m; x f) 活动夹持器复位前预压百分表示值,mm. ( 1 3 ) J J G 1 5 7 - 1 9 9 5 .: ., 变形测量装置示值误差的检定 检定在零试验力条件下进行,在变形测量范围大致均匀分布检定 3个点,每点 l8l8 检定 2次,以2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定结果。 . 3 . 2 检足时 ,先 用侧长量 具确足两夹持器 的间距 ,井调 准变形测量装置 的零点。然 ,移动活动夹持器至检定点,再次测出两夹持器的间距,并读取变形测量装置上的示 3 . 3 变形测量装置示值误差按 ( 1 4 )式计算。 K ,=K 一( K, 一K, ) 18后值18 ( 1 4 ) 式中:K ,s 变形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 ,m m; K变形测量装置上读取的变形示值 ,m m K , 活动夹持器移动后的夹持间 距, m m ; K 活动夹持器移动前的夹持间距 ,m m. 1 8 . 4 引伸计或其它变形测量装置,按相应规定要求检定。 1 9 对记录装置性能的检定 ,按相应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2 0 同轴度的检定 2 0 . 1 对最大试验力不大于 5 k N的试验机,使用锥形重锤进行检定;大于5 k N的试验 机,使用 B级双引伸计和同轴度校验试样进行检定。 2 0 . 2 使用锥形垂锤检定同轴度时,应将重锤悬挂在上夹持器中心处,分别移动活动夹 持器至最高和最低工作位置,调节线长使锤尖接近下夹持器端面,然后用绘图分规和游 标卡尺量取锤尖至下夹持器端面中心点的距离,以最大值作为检定结果。 2 0 . 3 使用引伸计检定时,先装好 同轴度校验试样,在试样的对称方 向各装一个引伸 计 ,加最大试验力 1 %的力值后调零 ,增加试验力至最大试验力的 4 %时,读取引伸计 的输出值。反复测量 3 次,在第 3 次退至最大试验力的 1 %处插入引伸计定位销,并将 引伸计转动 9 0 0 调整初始位置,取出定位销,重复上述过程 , 按 ( 1 5 )式计算同轴度。 二 些 竺 鉴些 x 1 0 0 0 6 L ( 1 5 ) 式中: 。 试验机同 轴度, %; Q L m a x 同一次测量中, 同轴度校验试 样变形较大方向上的变形值, m m ; 石 万同一次测量中,变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m m. 注:也可用准确度不低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访客管理信息反馈流程
- 调解员作业指导书
-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班级阅读计划
- 小学语文教研组2025年秋季听课交流计划
- 物业管理固定资产盘点计划
- 退伍军人励志课件
- 追车反诈知识培训课件
- 康复科收治病人流程与管理
- 脑血栓后遗症的中医康复
- 脑梗语言康复训练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2025广东湛江市廉江市政协办公室等7个单位招聘政府雇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制造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中国象棋教学课件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浙江省慈溪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110kV变电站通信系统施工方案与技术要求
- 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在燃气轮机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
- 中班健康:变质食物不能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