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旗渠精神体会2篇_第1页
学习红旗渠精神体会2篇_第2页
学习红旗渠精神体会2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红旗渠精神体会2篇)(篇一)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我们在团区委的组织下参观了林县红旗渠,感受颇多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大客车驶入河南境内,放眼望去,整齐的梯田随处可见,此刻,立即抹去心头略显灰蒙的“印象”。来到林州境内,一条黄色的巨龙盘踞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红旗渠的故事也曾听说过,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遥远,而那天,当大家来到红旗渠后,面对眼前的壮丽奇观,一幕幕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创业艰辛,大家无不感慨万千:几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以一颗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的千古伟业。悠悠十年风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山石险峰却无怨无悔,在这千里长渠上,又洒下了多少林县儿女的鲜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东流!不由得,我对老一辈的林县劳动人民又多了几份敬畏之情。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人间一大奇迹。在参观红旗渠的同时,我们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我们的先辈在几十年前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作为一名后生,感觉骨子里也流淌着英雄先辈们的热血,我更应该继承好这份红旗渠精神,带着一种乐观,坚韧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与实践中,更进一步,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红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我决心,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更要结合我的工作赋予其更多新的内涵。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通过这次红旗渠之行我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如果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必须众人一心、协作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一行,对我们来说,精神上是一种鼓舞,灵魂上是一次洗礼,责任上是一次强化。我们应该自觉传承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红旗渠参观有感大步向前奔林县,兴菁势比太行山,青年洞前忆苦甜,年轻无悔天地间。团旗不忘党旗指,干事创业移山志,赴汤蹈火勤为先,红旗精神永相传。旗帜高举谱新篇,渠似天河润心田,学以致用人胜天,习思指引勇向前!(篇二)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进修班,来到太行山脉的红旗渠畔,从过去对红旗渠的简单了解,到亲身感受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人间天河”,心灵受到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这两天我们一行实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过了“红飘带”、“水长城”,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听取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辅导讲座,还观看了话剧红旗渠,真切感受到林州人民不畏艰难,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迈情怀,受益匪浅。从1960年2月10日动员令发布到1969年7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林县人民用十年光阴,开山劈路、跨坎架桥。削平了1250山头,钻凿了21个隧洞,动用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终于建成了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显示出太行儿女的信心和勇气。红旗渠灌溉区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全长172.1千米,干渠和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千米;支渠51条,总长524.1千米;斗渠290条,总长697.3千米,农渠4281条,总长2488千米;沿渠兴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类建筑物12408座。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辉煌的壮举背后,是一段段辛酸而又感人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林州人不畏艰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正如红旗渠纪念馆的结束语中所说,红旗渠,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来说,都不啻为中国治水史、新中国当代建筑史上的经典,是中国当代建筑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到了一个字“新”,那就是“新时代”、“新历史”、“新理论”、“新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也赋予了红旗渠新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以及脚踏实地、亲民爱民的情怀。两个时代的精神一渠共通,一水相连,是传承与弘扬。 周恩来总理曾经对外国友人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事实上,过去很多的国际友人在感受过红旗渠的伟大之后,深深的受到震撼。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说:“红旗渠真是人间奇迹”;西班牙工程学会前主席费尔南德斯率说:“红旗渠是珍宝,是历史上最稀有的工程”;索马里共和国前副总统说:“红旗渠是当代世界的奇迹”。作为学校国际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也更希望能将红旗渠的新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国际友人,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学校第16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对照学校五路并举的发展路径,每一个战略方向上都需要国际教育的积极作为。例如,现有的航空工程、机械工程等全英文授课专业在留学生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从留学生的口碑和社会的反响能明显感受到各方面对我校这些特色品牌专业的认可。因此,依据不同学科的基础、特色和优势,打造既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又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国际教育品牌,增强“留学南航”品牌影响力,将使我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又例如,近年来,我们有诸多的南航留学生校友在中国工作,并被当地政府授予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等荣誉。他们在介绍自己时都会说毕业于南航,利益于南航文化的熏陶,也痴迷于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更坚定了我们倾力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才,把坚持传承和发展南航优秀文化融入国际教育的全过程,在世界舞台上唱响南航精神、彰显南航价值和南航力量的信心。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和践行校十六次党代会的精神和要求,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让更多的国际学生近距离的感受红旗渠精神和中国的时代精神,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南航文化走进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架起更多的文化交流桥梁。文章定制服务电话:4000-121-85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