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mail: Tel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任课教师: 袁 华教授,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价键理论、分子轨道与杂化轨道理论 3.共价键的形成与断裂及键参数的含义 4.有机化学酸碱理论 5.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有机化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本章重点内容,1806年,柏则里(Berzelius)首先提出“有机化学”名词. 生命力学说.(Organic Chemistry) 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有机化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 1828年, F.Whler在实验室由公认的无机物氰酸铵(NH4OCN)经热分解人工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NH2CONH2),突破了生命力学说的约束,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此后许多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许多其它有机化合物.,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有机合成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初开始建立了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染料、药物和炸药为主的有机化学工业. 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了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特别是生产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合成树脂和塑料为主的有机合成材料工业.,有机化学与国民经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CH,二.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学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凯库勒(A.Kekul, 1829-1896).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肖莱马(K.Schorlemer, 1834-1892).,有机化学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凯库勒(A.Kekul, 1829-1896).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肖莱马(K.Schorlemer, 1834-1892).,有机化学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凯库勒(A.Kekul, 1829-1896).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肖莱马(K.Schorlemer, 1834-1892).,教材封面,Carbon and hydrogen,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森林碳汇,碳源,有机化学(研究含碳化合物) 成为独立学科的原因,有机化合物用途广泛,遍及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需要系统研究其性质、理论及合成方法与应用. 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性质有着显著的差异,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研究.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在性质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其结构的化学键差异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多为共价键而无机物则多为离子键。这就导致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特点.,组成元素少(C,H等) ,但种类繁多. 目前有机物的数目大于1400万个,并以40万个/年的速度递增,原因是: A. 碳元素的结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 1s22s22p2 B. 碳原子相互结合能力很强(碳链和碳环) C.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存在: (1)石墨 (2)金刚石 (3)富勒烯C60/C70,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石墨的晶体结构(sp2),金刚石的晶体结构(sp3),足球烯(富勒烯)(sp2-sp3):,D. 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CH4 CH3Cl . CCl4 C金刚石 E.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碳链的增加和 减少 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除了上述C原子的特殊结构以外,有机化合物中还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例1:乙醇和二甲醚 CH3CH2-OH CH3-O-CH3 例2:丁烷和异丁烷 CH3CH2CH2CH3 CH3CHCH3 CH3 碳化合物含有的碳原子数和原子种类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也越多.,F. 有机化合物结构上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一.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导致的异构现象.例如:丁烷和异丁烷 此外,有机化合物还可由于构型(顺、反;Z、E;R、S)和构象不同而造成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序(构造),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构型),化学键的结合状态(构象)以及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态(共振)等各项内容在内的总称.,二. 构造异构现象,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丁烷与异丁烷) (1-丁烯与2-丁烯) (二甲醚与乙醇),(乙烷的重叠式与交叉式) (顺-2-丁烯与反-2-丁烯),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构造(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间的连接次序; 构型(configuration): 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原子和 基团在空间的排布; 构象(conformation): 一定构型的分子中,由于单键的旋转而导致原子和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 构型是固定的,而构象一般是瞬间的。构型的变化须破坏化学键,而构象的变化则不会发生键的断裂。,易燃烧:生成CO2和H2O,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熔点低,一般 400C,而无机物一般熔点、沸点较高。 大多数有机物不溶或难溶于水:有机物多为非极性化合物。 反应较慢且较复杂:无机反应一般为离子反应,往往可瞬间完成且产物简单;而有机反应一般为分子间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故反应需要时间。同时,有机反应的副反应较多,一般产率达不到100%。,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小结:,组成元素少,但种类多,数目大(C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 易燃.生成CO2和H2O 熔沸点、热稳定性低. 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反应速度慢、时间长,往往伴随副反应. 以上特点是由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的共价键决定的,因此有机化学也是研究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的科学.,碳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1S22S22P2,电负性居中,不易获得或失去价电子, 易形成共价键. (1) 路易斯结构式: 用共用电子的点来表示共价 键的结构式. (2) 凯库勒结构式: 用一根短线代表一个共价键.,路易斯结构式,凯库勒结构式,1.3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形成理论,C + 4H C H,H ,H,H,C,H,H,H,H,原子轨道原子中每个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都可以用一个单电子的波函数(x,y,z)来描述. 称为原子轨道,因此电子云形状也可以表达为轨道的形状. (1)共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在成键原子之间的 重叠(交盖)或电子(自旋相反)配对的结果。 (2)共价键的饱和性一个未成对的电子配对成键后就不能与其它未成对电子偶合. (3)共价键的方向性(最大重叠原理):两个电子的原子轨道的重叠部分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一 、量子化学的价键理论(定域理论):,方向性决定分子空间构型,因而影响分子性质.,(1)当原子组成分子时,形成共价键的电子运动于整个分子区域. (2) 分子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即分子轨道,用波函数 来描述;(薛定谔方程的解) (3)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LCAO) ,形成的轨道数与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数相等. 1=1 + 2 (符号相同,即:波相相同.成键轨道) 2=1 - 2 (符号不同,即:波相相反.反键轨道),二 、分子轨道理论(离域理论),(4)每个分子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5)电子总是首先进入能量低的分子轨道.,2个氢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组成2个氢分子轨道,成键轨道1=1 + 2,反键轨道2=1 - 2,(6)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最大重叠原理):,2p,1s,y,x,1s,2p,y,x,(a)x轴方向结合成键,(b)非x轴方向重叠较小不能形成键,对称性匹配(位相相同)。 最大重叠(成键的方向性)。 能量相近(杂化轨道)。 如何使原子轨道的能量相近呢?,分子轨道形成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碳原子在和其它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吸收能量,2S轨道中的一个电子跃迁到空的2Pz轨道(激发态),这样外层能量相近的1个2S和3个2P轨道进行混合后重新分布,组成能量和数目相等的新轨道(4个;电子云分布不对称)-即杂化轨道。,三 、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2p 2s 1s ,一个2s电子激发至能量较高的2pz空轨道只需要402 kJ/mol.,能 量,2p 2s 1s , ,基态,激发态,sp3杂化态,碳原子2s电子的激发和sp3杂化, 这四个sp3杂化轨道的能量是相等的,每一轨道相等于1/4 s成分,3/4 p成分. C采取sp3杂化轨道与4个H原子的s原子轨道形成4个 sp3-s型的C-H键(CH4)比形成CH2要稳定的多.(4144-402)kJ/mol。形成CH4 时仍有约1254 kJ/mol能量释放出。所以这个体系CH4比形成两个共价键的CH2稳定的多。 4144-402=1254kJ/mol; 4142=828kJ/mol,sp3杂化轨道的图形,(1)键长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不同化合物中同一类型的共价键也可能稍有不同,平均键长) (2)键角(方向性)任何一个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它原子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能 气态原子A和气态原子B结合成气态A-B分子所放出的能量,也就是气态分子A-B离解成A和B两个原子(气态)时所吸收的能量.(泛指多原子分子中几个同类型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离解能一个共价键离解所需的能量. (指离解特定共价键的键能,例如甲烷中四个C-H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1.4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参数,(4)键的极性和元素的电负性 等性双原子分子HH,ClCl等的成键电子云对称分布于两个原子之间,分子的偶极矩为,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 下列化合物有极性(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 H(+) Cl(-) (极性共价键) H3C(+) Cl(-) (极性共价键),部分负电荷(-),部分正电荷(+),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导致成键电子云分布发生偏转,且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电负性一个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偶极矩正电中心或负电中心的电荷与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 (方向性:正到负,一般用符号 表示。 qd (D,德拜) 在双原子组成的分子中,键的极性就是分子的极 性,键的偶极矩就是分子的偶极矩。 在多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的偶极矩是分子中各个键的偶极矩的向量和。,HCl CH3Cl HCCH,=1.03D,=1.87D,=0,键参数的含义, 键长及键能:反映键的强度,即分子的稳定性. 键长越短,键能越强,分子越稳定. 键角:反映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的偶极距及键的极性:反映键的断裂能力,与反应活性相关.,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成键越稳定,断裂越困难。,(1)均裂: 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子的断裂方式.产生活泼的自由基(游离基). A:B A + B 例如: Cl : Cl (光照) Cl + Cl CH4 + Cl CH3 + H : Cl 有自由基参与的反应叫自由基反应.,1.5 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 (自由基与正、负离子的形成),(2)异裂: 共价键断裂时,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的一个原子上的断裂方式.结果产生正 、负离子(有正或负离子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型反应). A:B A+ + B- 例如: (CH3)3C : Cl (CH3)3C+ + Cl- (3)协同反应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发生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活性中间体,没有明显分步的共价键均裂或异裂.例如:D-A双烯加成反应.,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叫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叫碱.在有机化学中的酸碱一般指此类.酸给出质子后即形成了该酸的共轭碱,碱则反之。,1.6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1) 布伦斯特(Bronsted)质子酸碱理论,强酸的共轭碱必是弱碱(如:HCl和Cl-) 弱酸(CH3COOH)的共轭碱是强碱(CH3COO -) 酸碱的概念是相对的:如HSO4-(既是酸,也是碱),凡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都叫做酸, 凡是能给予电子对的都叫做碱. 酸和碱又可分别称为电子对的受体和给体.,(2)路易斯(Lewis)电子酸碱理论, B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1; Al 的核外电子排布: 1s22s22p3s23p1 BF3(酸) + : NH3 (碱) F3B-NH3 sp3 AlCl3 (酸) + : Cl- (碱) Cl3Al-Cl = AlCl4-,缺电子化合物: 共价性高,有空轨道.能接受外来电子对,是Lewis酸,路易斯(L)酸:能接受外来电子对,具有亲电性.在反应时, 有亲近另一分子的负电荷中心的倾向,又叫亲电试剂. 路易斯(L) 碱:能给予电子对,具有亲核性. 在反应时, 有亲近另一分子的正电荷中心的倾向,又叫亲核试剂(“核”作为正电荷的同义语). 如:,(3)亲电性与亲电试剂;亲核性与亲核试剂,HO - + CH3I CH3OH + I-,+,-,(1) 酸的强弱 HA + H2O H3O+ + A- Keq = H3O+ A-/HAH2O 在稀水溶液中的酸性常数Ka : Ka=KeqH2O=H3O+ A-/HA 一般以pKa值(pKa = -lgKa )来表示酸的强弱; pKa值越低酸性越强.,(4)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反应,有机化学中酸碱的强弱一般指布伦斯特酸碱.,B碱,(2) 碱的强弱 同理碱强度以 pKb表示,也常用其共轭酸的 pKa 值来表示. 共轭酸强则其共轭碱是个弱碱.,(3)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反应,利用各化合物的pKa值来预测酸碱反应的进行,例: CH3COOH + OH- CH3COO- + H-OH 乙酸(pKa=4.72) 共轭碱(强) 共轭碱(弱) 水(pKa=15.74) 乙酸的酸性比水强 质子的转移总是由弱碱转移到强碱 反应向右进行.,B酸,(1) 开链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链分类,(2) 碳环族化合物(化合物由碳原子构成碳环) A:脂环族化合物: B:芳香族化合物: (3) 杂环化合物:,按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容易发生某些特征反应的原子或原子团及特征化学键结构进行分类: 原子 (如卤素原子) 原子团 (如:羟基 -OH 、醛基-CHO 、羰基C=O 、 羧基 -COOH 、硝基-NO2,氨基-NH2 、腈基-CN等) 某些特征化学键结构 (如双键 C=C 、 叁键- CC - )等分类.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按官能团分类为研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系统方便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主线.,二. 按官能团分类,有机化学教材的主线: 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将有机化合物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醚、酚和醌、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胺和腈、重氮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等.,1.8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当代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与生命及物理科学的结合。,有机化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有机化学的重要任务是发现新现象(如新反应、新化合物、新性质等)和认识新规律(如反应机理、结构与物性的关系等)。因此有机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自然界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一般为: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结晶、蒸馏、升华、萃取、层析等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红外、 核磁 、质谱等),有机化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实际情况是: 1.石油、煤炭、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日渐枯竭的、主要依赖的、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的能源; 2.矿物资源没有得到环境友好的利用,制约了化学与冶金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大量生物再生资源浪费,缺乏战略与基础研究。 能源与环境资源问题,低碳经济,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追求绿色GDP.,未来五十年内的化学研究重点是有机化学与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研究热点包括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例如:,光解水制和H2和O2(氢作为经济的原料); CO2作为原料用于化工生产; 药物合成与应用中的超分子催化反应; 复合高分子材料替代大多数金属与合金(航天); 化工原料由石油烃转移到再生生物资源(生物质能源); 由活体植物生产化工产品(彩棉)(化学的回归) 这些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 也是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合成、工业分析、食品科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选矿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是大学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的重要基础。,紧扣主线,理清脉络,掌握结构,理解性质. (1)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以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分类为各章知识体系的连接线,根据官能团结构特点分别掌握烃类(烷、烯、炔、脂环烃、芳烃、卤代烃)、醇和醚、酚和醌、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胺和腈、重氮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的性质和应用及转化关系。 (2)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在理顺有机化学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去理解不同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如何学好有机化学,(3)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脉络: a.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b.理解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的形成机理及反应特点. c.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在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中的反应过程. d.有机三大反应-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 、 格氏反应(Grignard)、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的应用.,课堂练习,一、判断正误: 键能和键的离解能是同一概念( ).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轨道中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反键轨道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 ). 甲烷分子s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