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法原理终点误差.ppt_第1页
酸碱滴定法原理终点误差.ppt_第2页
酸碱滴定法原理终点误差.ppt_第3页
酸碱滴定法原理终点误差.ppt_第4页
酸碱滴定法原理终点误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强酸碱的滴定 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3.强碱滴定多元弱酸、混合酸,5.8 终点误差,书写终点误差计算公式理论方法, 写出滴定终点ep时溶液的质子条件。根据质子条件导出误差浓度的表达式。 根据终点误差的定义,应用上面的表达式,逐步推导整理得到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书写终点误差计算公式的简单方法 写出sp时溶液的质子条件。明确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根据下面公式写出终点误差计算通式。,碱滴酸:,酸滴碱:,注意:这是化学计量关系为1:1时的情况,如果不是1:1还要在分母中乘以一个系数。,解释通式书写方法的原因 假设滴定终点在化学计量点之后,此时溶液中过量NaOH的瞬时浓度为CE, 写此时PBE为 H+ ep +CE= OHep 过量NaOH的浓度CE可以表示为, CE = OHepH+ ep,假设滴定终点在化学计量点之前,此时H+离子浓度过量,但是此时CE为负值,所以,PBE还是 H+ ep +CE= OH ep,所以误差的表达式不变,CE = OH epH+ ep,5.8.1强碱滴强酸(NaOHHCl),根据终点误差的意义,设终点误差为Et,我们可以得到,消去Vep,因此,一般形式,与通式相比,正好符合通式形式。 说明: OHep和H+ ep用pH值求出,,用 代替,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如果是不足引起误差,公式形式一样Et + 在sp之后; Et 在sp之前; Et = 0 在sp,终点误差公式的林邦形式,则 H+ ep = H+sp10pH =,代入一般形式,Kt =,林邦形式,设pH = pHeppHsp,则,则,P148 5-3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形式:,林邦形式:,总结:碱滴酸是,酸滴碱就是,说明: pH = pHeppHsp;pHep= pKHin;pHsp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组成计算,P148 5-34,用 代替,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例题:p148 例26,由于在上面已解释了通式书写方法的原因,在这里就直接用通式书写终点误差一般形式 sp时为NaAc溶液,书写质子条件时弱酸解离体系用溶液组成NaAc分子式中的相关项作参考水准,就是Ac,写PBE为 HAc + H+ = OH- 根据通式写终点误差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精确式,弱酸滴定化学计量点时为碱性,所以一般忽略H+,一般形式简化式 P148,说明:OHep和H+ ep用pH值求出;,就是HAc的分布分数,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用,代替,,5.8.2强碱滴一元弱酸(NaOHHAc),终点误差公式的林邦形式,设pH = pHeppHsp,则 H+ ep = H+sp10pH =,10pH,10pH =,10pH 式(1),根据终点误差简化式,式(2),并将式(1)代入式(2),10pH=,又因为 Kt =,说明: pH = pHeppHsp;pHep= pKHin;pHsp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组成计算,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 与强酸滴定稍有区别,因为,例题:P149(例27,弱酸林邦公式,也可用一般形式。 例28,弱酸准确滴定条件),先写质子条件:H+ + 2H2C2O4 + HC2O4 = OH 根据通式写终点误差公式一般形式,注意因为化学计量关系为1:2,所以分母中要多乘以2,Et =,滴定终点pH值为9.0,因此忽略H+ 和H2C2O4两项,则得到,Et =,推到这里可以看出,其实是把C2O42按一元弱碱处理了。以上是一般形式,也可以用林邦公式。参照一元弱酸滴定终点溶液组成,直接写出林邦公式,,一元弱酸滴定特例,例题:北大二版P117(例3.22二元弱酸中两个H+不能分步滴定) 计算0.1molL-1 NaOH滴定0.05molL-1 H2C2O4至酚酞变色(pH=9.0)的终点误差(H2C2O4pKa1=1.25,pKa2=4.29),Et =,要注意C2O42按一元弱碱处理,那么Kt =,Cep =,= 0.025 OH =,= 2.2106,H+ =,= 4.5109 pHsp = 8.35,pH = pHeppHsp = 9.08.35= 0.65,Et =,=,= 0.02%,因题目未给sp时pH值, 所以要先计算此值,强酸滴一元弱碱,设弱碱为B,则终点误差公式为,一般形式:,Et =,林邦形式:,Et =,Kt =,根据通式的方法写终点误差公式一般形式,第一个sp溶液组成为NaHA,写此时质子条件 PBE: H+ + H2A = OH + A2 按照通式写终点误差公式一般形式,一般形式精确式,在sp附近,OH和H+的浓度都很小,因此可以忽略,一般形式简化式,说明:OHep和H+ ep用pH值求出,和,就是两个形体的分布分数。,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指可以分步滴定的多元弱酸中间计量点,不是最终计量点,5.8.3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NaOHH2A),终点误差公式的林邦形式,根据简化式,式I,因为HA的酸式和碱式解离都很微弱,近似处理HA epCep1 又因为 H+ ep = H+sp110pH =,10pH ,将两个条件代入式I可得到,说明: pH = pHeppHsp;pHep= pKHIn;pHsp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组成计算 Et只取决于pH、Ka1和Ka2,与Kt和Cep没有关系。 多元酸第二个sp公式类似,不过要多除以2,并注意ka下标。因为滴定2个H+,化学计量关系为1:2,公式如下,强碱滴定多元弱酸,第二终点,(NaOH滴定H3A),第一终点,例题:P151(例30多元弱酸,第一sp第二sp一般形式,p152林邦公式方法),例37,用强碱滴定二元弱酸H2B,如果检测终点 pH=0.3,要求滴定误差0.5%,通过计算Ka1/Ka2比值,说明多元酸准确分步滴定的界限。,解:根据终点误差公式,结论:此题可看出为什么Ka1/Ka2105作为分步滴定条件,例题:三版P114,(例37解释二元弱酸分步滴定的条件),设两弱酸分别为HB和HA,可以分别滴定,并且HB的酸性大于HA的酸性,推导第一个滴定终点的误差公式。 先写sp时质子条件:HB + H+ = OH + A 根据通式写终点误差公式的一般形式:,Et =,一般形式精确式,对于弱酸弱碱溶液,一般忽略H+和OH,则,Et=,一般形式简化式,终点误差林邦公式的推导,5.8.4两混合弱酸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所以 Et =,林邦形式,说明: pH = pHeppHsp;pHep= pKHIn;pHsp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组成计算,和,根据被测溶液体积变化计算。,Et =,进行简化处理 HAC(HA)sp BC(B )sp 也可写成C(HB)sp,又因为 H+ ep = H+sp10pH =,10pH,用典型的一个例子来考察,一元弱酸的滴定。,Et =,三个影响因素:, pH 指示剂的选择 pH = pKHinpHsp ,指示剂选择的越合适,误差越小。 Kt 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弱酸:Kt =,弱酸酸性 Ka Kt Et,弱碱:Kt=,弱碱碱性 Kb Kt Et,总结:以上三个因素,影响比较大的是Kt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若反应完全程度高,pH即使大一些也无妨。, 被测物浓度,注意特例,二元酸第一sp,5.8.5 终点误差的影响因素,用0.1000 mol / L NaOH 滴定 0.1000 mol / L HB , 若允许误差Et % = 0.1 %, 求滴定突跃范围。 (Ka =1.0 10 6),Et % = 0.1 %,由误差公式求得pH 0.45,pHsp = 9.35,滴定突跃 = 9.35 0.45,pH突跃范围: 8.90 9.80,解:,例题1,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0.1mol/LHCI和 0.2mol/LHCIO(Pka=7.52),问: 1.滴定HCI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2.滴定HCI至化学计量点时,HCIO反应的百分数. 3.如以甲基红做指示剂(PKHIn=5.1),计算终点误差.,滴定HCl 化学计量点溶液组成是NaCl+HClO,因此可以按一元弱酸计算pH值,H+ =,= 104.26 pH = 4.26,可以用溴酚蓝 ,变色点4.1。从要求掌握的中选,可以用甲基橙 ,变色点3.4,变色范围3.1-4.4,可以滴到黄色。,例题2, 溶液中HClO会发生解离反应,方程式为 HClO = H+ + ClO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