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词-副本.ppt_第1页
如何读懂诗词-副本.ppt_第2页
如何读懂诗词-副本.ppt_第3页
如何读懂诗词-副本.ppt_第4页
如何读懂诗词-副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 歌 鉴 赏,如何读懂诗词,怎样算读懂了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个大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 找出能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 能找到“诗眼”。 2.领会深层含义 写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1. 简要赏析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简要分析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使君”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牛刀小试,参考答案: 8上阕表达了诗人刚刚与朋友相见又要分别的伤感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记得”写出相见的美好,“堪惊”“双鬓已星星”写出别后的伤感寂寥。“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9下阕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不辞劳苦、心系边城的使君的形象。他不顾边塞的寒冷横槊赋诗,心系边塞,担心皇帝征调的诏书,一个逸兴遄飞、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的形象跃然纸上。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回顾以前所讲如何读懂诗,1.看标题 2.知人论世:北南宋、李清照、杜甫。 3.看注释 4.抓住诗中意象。 5.明确典故 6.抓表明作者情感的关键字:愁,旅,孤,独,咨嗟,休对,且将,不应等。 7.析章法,抓尾句。起承转合(律诗) 8.看题干,看标题,2005年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_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_ 答案 (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这句话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诗人运用想象,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知人论世,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看注解,2006年全国卷2 听 蜀 僧 浚 弹 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抓住诗中意象,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第一问表现了词人轻轻地寂寞和淡淡的哀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轻似梦的飞花”“丝雨”等意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明确典故,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 陈人杰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鴂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平子:张衡,为寄托其对国事的关怀和忧虑写下了著名的四愁诗庾生:庾信,在北朝期间他时刻怀念故国、故乡,写下了愁赋,描写自己不可逃脱的忧愁 。闻鸡半夜,击楫中流:刘琨、祖逖,这两位爱国者在他们还没有成为著名将领时,中夜闻鸡起舞,以安定中原、匡扶晋室互相勉励。 。重耳:晋文公。他在未为晋君之前飘零十九年,先后流亡在齐、楚、秦等国,所谓“艰难险阻备尝之矣”。这里用“泥涂”来形容当年重耳流亡奔波的艰苦;玄德:刘备,三国时蜀汉的开国之君,这里用重耳、刘备之典,不仅用以形容其飘泊游荡、寄人篱人之种种艰辛,而且用以表现自己报国之心和建业之志。莼边:张翰在洛阳作官,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因之命驾而归,后遂用此典表现对家的怀念和对仕宦的厌倦。菊外:陶渊明,表情感的关键字,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5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阅读答案: 8.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诗意解说1分)。(学生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或“眼前的彤云密布与想象中春回大地的美景互相映衬”并合理分析也可)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情感2分,其中分号前后各1分,加点词语(或近义词)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9.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2分)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2分,析章法,2008年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起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承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转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合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看题干要求,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综合运用,实战演练,07年全国卷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双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 【注】姮娥 :嫦娥。 黑貂裘,用苏秦典。“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 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 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问: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情感? 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 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退居归隐的衷情。(意思对即可),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分)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阅读答案,9(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1分)(如果学生从情与景的关系作答,可酌情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