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描写方法2虚实13.1.19.ppt_第1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法2虚实13.1.19.ppt_第2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法2虚实13.1.19.ppt_第3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法2虚实13.1.19.ppt_第4页
诗歌鉴赏.描写方法2虚实13.1.1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实,古典诗词中的 虚和实,2013.1.19,(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 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 以抒怀。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200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问:本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赏析(5分),(10年江苏卷),2005年全国卷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什么是诗歌的虚和实?,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未来之景,过去之景,梦中之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辨识虚景1:,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异地之景,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安史叛乱,甫携家逃至鄜州,复趋灵武,企为平叛效力。然甫一启程,即被俘,旋解往长安。,虚和实各指什么?,实,虚,眼前景、事,想象景、事,虚由实生, 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虚实 关系,由诗词中的“实” 探求隐含信息“虚”,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是写了什么样的景,抒了什么样的情?说了什么样的理?试从虚和实的角度加以分析。6 分,实,虚,眼前景、事,想象景、事,心中情、理,虚由实生, 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虚实 关系,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唐 韩畅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仔细比较即可发现,畅当的诗虽然诗境也很开阔,气势也很雄浑,但只是停留在对登高所见的实景描写上,四句只表现了王之涣前两句的内容,缺少了王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也难以唤起读者神驰千里心骛八极的艺术想象,因此,最终诗史留名独步千古的就只能是王之涣而不是畅当了。,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实,虚,眼前景、事,想象景、事,心中情、理,诗歌,(1)具体的虚和实,根据诗中句子作答(2)虚实相生,某种虚景与某种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答题的基本程式:,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野花”、“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2005年全国卷1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达了作者当时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一二句实写,表现离家的孤苦,三四句虚写,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问:本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赏析(5分),虚实结合。(1分) 一、二两句实写临别时凄风苦雨的景色,三、四两句想象魏二别后在潇湘月下听猿啼的凄凉情景。(2分)二者互相映衬,渲染离别的哀伤,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10年江苏卷),(1)具体的虚和实,根据诗中句子作答(2)虚实相生,某种虚景与某种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答题的基本程式:,200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 。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 戚)”,是沙漠 ;“安西 ”,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 ,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今日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 。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 ,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 ,这是寓虚于实 ;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 ,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一 、二句实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俯仰所见,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映照,衬托出悲凉景色。 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 ,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表达诗人盼望收复边镇 ,恢复往日的繁荣的强烈的愿望,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全国卷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 “水无情”实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虚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解析】:回答本题应该利用好题干“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本词怀古咏史,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得是六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水无情”实写落日中长江的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而是历史长河,而六朝帝王之所以被历史淘汰,正是因为他们荒淫无道,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无情一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身上,“空有”一词道出了作者惟恐今人重蹈覆辙的担忧。,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参考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