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件公开课用.ppt_第1页
文言文复习课件公开课用.ppt_第2页
文言文复习课件公开课用.ppt_第3页
文言文复习课件公开课用.ppt_第4页
文言文复习课件公开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制作:鲁桥一中 刘 廷,1.理解文言字词,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识别通假字;归纳文言词语解释的方法; 2.掌握文言句子的几种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准确流畅的答题训练。 3.培养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学习目标(新课标要求):,【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济宁市2009年中考试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 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 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济宁市2010年中考试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济宁市2011年中考试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贤于材人远矣 贤:_ 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得为众人而已耶? 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 的过程。(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宋昭公出亡(1),至于鄙(2),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3)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济宁市2012年中考试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谄谀者众也 谄谀 8.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9.(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 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考查方式:课内课外文言语段对照阅读 题目设计及分数配置: 第一道题:词语解释-2至3题-4分 第二道题:句子翻译-2题-4分 第三道题:阅读理解-1题-约4分 第四道题:拓展延伸-1题-约2分,解释词语类 ( 近四年考题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 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 _,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贤于材人远矣 贤:_ 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_,(1)四境之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3)谄谀者众也 谄谀,常常犯错误,割裂,约定同行,退休回家,胜过,超过,劳神,费心思,全国范围内,偏爱,奉承拍马,解释词语类:,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句子翻译类 (近四年中考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宜尔子孙承承兮。,得为众人而已耶? 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终得以重振国家。,句子翻译类:,“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甲)文写邹忌以 说理的方法委婉进谏;(乙)文则认为宋昭 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阅读理解类 (近四年中考题),【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 ;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 的过程。,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设喻(类比),谄谀者众也,阅读理解类:,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拓展延伸类:,从近三年的出题情况看,这类题目没有出现,但之前的考试中是必考题目。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是: 1、紧扣短文主旨; 2、符合题目要求,比如联系实际等; 3、表达要明确流畅。,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翻译 :_ (2)孔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