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7/27,1,第五章 近现代佛学研究之复兴,2019/7/27,2,中国佛学的发展到了清末,由于诸多原因,已显示下坡趋势;其时,虽有祩宏等四大高僧出来振臂一呼,但其衰落气象依然。然而,此时西方却悄然兴起一股佛学热。于是,在近现代的中国知识界与佛教界一些人士重新检讨以往的历史,力图振兴佛学研究。这当中,有佛教组织内部的高僧,也有社会上的知名思想家。尽管他们的目标或意图不同,但其诸多努力却在客观上推进了近代中国佛学的复兴。,2019/7/27,3,一、杨文会与佛教的弘扬,2019/7/27,4,杨文会(1837-1911),号仁山,居士。安徽石埭人。早岁业儒,音韵、历算、天文、堪舆,无所不窥,且好庄老、列子之学。后转修性延命,始钻研佛典。再过二年,迁居金陵,主管建筑工程,与王梅叔等同好,共议摹捐,创办“金陵刻经处”,自任校勘。,2019/7/27,5,(一)重兴释迦真实教义,2019/7/27,6,杨文会两度赴欧洲游学,受到欧洲佛学研究风气之熏染,归来时又受日本南条文雄之启发,遂坚定了佛学研究的信心。他说:,2019/7/27,7,统地球大势论之,能通行而无悖者,莫如佛教。美洲阿尔格曾发生此议,立佛教学会,从之者十余万人。然其所知,仅佛教粗迹,于精微奥妙处,未之知也。故高明特达之士,仍不见信。今欲重兴释迦真实教义,当从印度入手,然后遍及全球,庶几支那声名文物,为各国所器重。,2019/7/27,8,(二)佛教思想的弘扬,2019/7/27,9,从思想之弘扬方面看,杨文会居士主要是秉持华严理事圆融之义,而在践履上则笃行弥陀净土教门,他认为: 以一切佛法,入念佛一门,即念佛一门,即华严经融摄无碍之旨。,2019/7/27,10,(三)谭嗣同对佛教术语的新解,2019/7/27,11,清末重视佛学并受其影响的人物,其学理的倾向各自不一。但其主要倾向则可以说是徘徊于华严与唯识之间。,2019/7/27,12,1、谭嗣同用“以太”释“刹那”,谭氏认为以“以太”为基础的“微生灭”系俗谛,而以太的不生不灭则是真谛。“微生灭”即佛教所谓“刹那”。合真俗二谛则“不生不灭出于微生灭”。他说: 生与死相授之际,微之又微至于无可微,密之又密,至于无可密。夫是以融化为一,而成乎不生不灭,而所以成之之微生灭固不容掩焉矣。,2019/7/27,13,2、谭嗣同用“以太”解“相分”,谭嗣同又说,“以太者,亦唯识之相分。”所谓“相分”表示认识对象,“见分”表示呈现此对象性样态的认识活动,贯穿三者的整体叫作“自证分”。唯识学认种子识即第八阿赖耶识为诸法即万象之依持,却又明确地讲表示诸功能的“种子”是第八识“相分”,则谭嗣同认为以太是“相分”,毫无出人意表的地方。,2019/7/27,14,二、章太炎“增益执”、“损减执”之说,2019/7/27,15,章太炎先生对唯识之学亦瞩目良多。章太炎先生,将关于本体的各种“倒见”,归结为“增益执”与“损减执”的说法,颇有新意。,2019/7/27,16,1、反对“增益执”,“增益执”在哲学史上亦屡见不鲜。影响较大的有三种:首先是“唯我论”。章太炎评述曰: 说神我者,以为实有丈夫,不生不灭,其说因于我见而起。乃不知所谓我者,舍阿赖耶识而外,更无他物。此识是真,此我是幻,执此幻者以为本体,是第一倒见也。,2019/7/27,17,其次是“唯物论”。章太炎认为: 说物质者,欧洲以为实有阿屯,印度以为实有钵罗摩怒,执为极细,而从此细者剖之,则其细至于无穷。名家所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者,彼不能辞其过矣。执为无原(无原,即非延长,谓其本无形式,非粗非细),离于色、声、香、味、触等感觉所取之外,惟其中心力存。此虽胜于极细之说,然未,2019/7/27,18,见有离于五尘之力,亦未见有离力之五尘。力与五尘,互相依住,则不得不谓之缘生。既言缘生,其非本质可知。然则此力,此五尘者,依于何事而显现?亦曰心之相分,依于见分而能显现耳。此心是真,此质是幻,执此幻者以为本体,是第二倒见也。,2019/7/27,19,第三是“有神论”。这种论调由知识内容方面的障碍而引发。他说: 不能退而自观其心,以知三界惟心所现,从而求之于外;于其外者,则又与之以神之名,以为亦有人格。此心是真,此神是幻,执此幻者以为本体,是第三倒见也。,2019/7/27,20,2、主张“损减执”,与“增益执”相对的,是“损减执”。章太炎说: 损减执者,不知五尘、法尘同是相分,此诸相分同是依识而起。由有此识,而有见分、相分依之而起,如依一牛上起两角。,2019/7/27,21,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2019/7/27,22,熊十力(1885-1968),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湖北黄冈人。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义军。民国初年,参预桂军北伐,深感革命党人,“绝无在身心上作工夫者,如何拨乱反正?”又自觉非事功之材。不能领袖群伦,遂有志学之转向。,2019/7/27,23,(一)“唯识学”新解,2019/7/27,24,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底本奠定于1923年于北京大学授唯识学概论之讲义。1932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了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分明宗、唯识、转变、功能、成色、明心六章,九万余字。此著是将真谛、玄奘等人由印度传播而来的唯识之学,予以“中国化”之奠基性作品。,2019/7/27,25,1、实证本体,实证本体的方法为“性智”。熊十力说: 性智者,即是真的自己底觉悟这种觉悟虽不离感官经验,要是不滞于感官经验而恒自在离系的。他元是自明自觉,虚灵无碍,圆满无缺,虽寂寞无形,而秩然众理已毕具,能为一切知识底根源的。量智,是思量和推度,或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等等的作用故,故说名量智,亦名理智。,2019/7/27,26,2、心物关系,关于心物或心境之关系,熊氏说: 唯识的旨趣,是把境来从属于心,即显心运用于一切境而为其主宰的,是独立的,是不役于境的。 只是不承认有离心独存的外境,却非不承认有境。因为心是对境而彰名的,才说心,便有境,若无境,即心之名也不立了。实则心和境,本是具有内在矛盾的发展底整体。,2019/7/27,27,3、心与境各自有独立意义,虽则离心无境,境和心却各自有独立的涵义。他说: 境的方面,是有和心相反的趋势。心的方面,是有自由的、向上的、任持自性、不为境缚的主宰力。,2019/7/27,28,为什么人人都朦昧着,认为一切的境都离我的心而独在?对此问题,熊十力笼统地说: 实则日星高明,不离我的视觉,大地博厚,不离我的触觉,乃至具有心识的人类等,繁然并处,不离我的情思。可见一切的境,都是和心同体的。因为是同体的,没有一彼一此的分界,没有一内一外的隔碍。才有感,必有应。才有应,必有感。正如人的一身,由多方面的机能互相涵摄,成为一体,是同样的道理。,2019/7/27,29,(二)本心与习心,2019/7/27,30,熊十力认为,心有“本心”(本来的心)和“习心”(妄执的心)之分别。本心是绝对的、真实的,心物同体之“心”即此本心。至于妄执的心,便是取境的识,不得说为实在。,2019/7/27,31,1、“习心”的本质,习心是缘生而无自体的。熊氏说: 缘字的意义,本是一种凭藉的意思。生字的意义,是现起的意思。如甲凭藉乙丙等而现起,即说乙丙等,于甲作缘。若是把乙丙等这些缘都拆除了,即甲也不可得。由此应说甲的相状,就是乙丙等许多的缘,互相藉待而现起的,这就叫做缘生。,2019/7/27,32,2、妄执的心,关于妄执的心。熊十力说: 这个心就是许多的缘互相藉待而现起的一种相貌,当然不是有自体的,不是实在的。若把众多的缘一一拆除,这个心在何处呢?实际上可以说他是毕竟空、无所有的。,2019/7/27,33,3、妄执心无独立性,新唯识论对“四缘”做了这样的概括: 由识的现起,是他本身具有内在的自动的力故,遂立因缘。由识的现起,是有所缘境,为所仗托故,遂立所缘缘。除前三种缘之外,尚有许多的关系,如官能及作意等等,对于识的现起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关系,即识亦不得现起,所以立增上缘。,2019/7/27,34,(三)本体与境界,2019/7/27,35,1、本体的含义,在熊氏看来,“本体”一词涵概各种各样的意思。 (1)本体是备万理、含万德、肇万端,所以是绝对无待的; (2)本体是幽隐、无形相的,同时又是全而圆满无缺、不可剖割的;,2019/7/27,36,(3)本体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本体是显现为无量无边的功用,因此说是变易的,而本体的自性,恒是清净的、刚健的、无滞碍的,因此说是不变易的。 (4)本体能显现为万殊的功 能,但又不能超脱于万殊的功能而别为主宰者、创造者,所以它是无能而无所不能。,2019/7/27,37,2、“翕辟成变”,恒转中包含着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法则,如“翕辟”和“生灭”。熊氏说: 辟,只是一种动势。翕,也只是一种动势。不可说翕辟各有自体,亦不可说先之以翕,而后之以辟也。,2019/7/27,38,翕、辟约略近于物、心。他说: 翕的势用是凝聚的,是有成为形质的趋势的,即依翕故,假说为物,亦云物行。辟的势用是刚健的,是运行于翕之中,而能转翕从已的,即依辟故,假说为心,亦云心行。,2019/7/27,39,以一般所说的心理现象后于有机物、无机物而产生,来非难“翕物、辟心”之说,熊氏认为这是很大的误解。他说: 如难者之意,直以物为本原而已,不知凡有必始于无,凡可象者,必以虚寂为极。泥象者,不能于象而悟虚寂,滞有者,不能于有而,2019/7/27,40,证无。从真理的观点来看,所谓一切物,都是依着真实即本体显现之迹象,而假说为物,若克就物底自身而言,却是空,是无所有的,但不妨依真实的显现,假名为物罢了。譬如冰是水的显现,故离水,别无有冰的自身。应说自身是空,是无所有的。一切物是真实的显现,亦复如是。”,2019/7/27,41,3、即用显体,本体与功能,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颇为基本的概念。熊氏的观点,可以“即用显体”概括之。他说: 用之为言,即于体之流行而说为用,即于体之显现而说为用。因为体以其至无、而显现万有,以其至寂而流行无有滞碍。离流行,不可觅至寂的,故必于流行而识至寂。离显现万有,不可觅至无的,故必于万有而识至无。,2019/7/27,42,4、心物同体,按熊十力的观点,心有本心与习心之差别,本心即本体,是心境一如、心物同体的,习心是本心发用后,在外驰不反的情况下形成的。而本体不能用量智,只能用性智去觉悟。实际上是本体自己觉悟自己。 “所谓物者,只是收凝的势用即翕之所诈现,并非有实在的物质。”,2019/7/27,43,5、发明本心,最终,境界的高低,要由他发明本心的工夫来决定。熊氏说: 本心亦云性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管理规约范本及应用指南
-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 新员工入职培训英语基础词汇大全
- 二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教程
- 餐饮行业岗位职责及人手配置方案
- 消防工程项目管理岗位职责详解
- 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5知识重点解析
-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修标准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实操方案
- 工程咨询服务项目工程咨询报告
- 蔬菜生产技术教案
-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电子防滑器检修标准
-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
- DB33-T1238-2021《智慧灯杆技术标准》
-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 GB∕T 12237-2021 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
- GB∕T 1727-2021 漆膜一般制备法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解决问题
- 小学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课堂PPT)
- 基尔霍夫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