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_第1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_第2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_第3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_第4页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屋面和地面工程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变电工程土建分册)宣贯培训第 5 章 屋面和地面工程 第一节 基层 第十二节 自流平面层 第二节 卷材防水 第十三节 涂料面层 第三节 涂膜防水 第十四节 塑胶面层 第四节 屋面排汽 第十五节 砖面层 第五节 屋面保温 第十六节 花岗岩面层 第六节 保护层 第十七节 活动地板 第七节 细部构造 第十八节 散水 第八节 瓦屋面 第十九节 台阶 第九节 金属板屋面 第二十节 坡道 第十节 玻璃顶屋面 第二十一节 雨篷 第十一节 地面基层第一节 基 层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与屋面保温层、防水层相关的找坡层、找平层、隔汽层、隔离层的施工及验

2、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屋面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1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清理结构层(1)应清理结构层、保温层上面的松散杂物,凸出基层表面的硬物应剔平扫净。(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板缝嵌填混凝土前板缝内应清理干净,并应保持湿润;当板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嵌填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填缝高度宜低于板面1020mm,且应振捣密实和浇水养护;板端缝应按设计要求增加防裂的构造措施。第一节 基 层2.2.2 洒水湿润 抹找坡层前,宜对基层洒水湿润。2.2.3 找平层和找坡层(1)突出屋面的管道、支架等根部,应用细石混凝土堵实

3、和固定。(2)对不易与找平层结合的基层应做界面处理。(3)找坡层和找平层所用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到计量准确和机械搅拌。(4)找坡应按屋面排水方向和设计坡度要求进行,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5)找坡材料应分层铺设和适当压实,表面宜平整和粗糙,并应适时浇水养护。找平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压实抹平,水泥终凝前完成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并应及时取出分隔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6)找坡层和找平层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2.2.4 隔汽层和隔离层2.2.4.1 隔汽层(1)隔汽层施工前,基层应进行清理,宜进行找平处理。(2)屋面周边隔汽层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

4、不得小于150mm。 (3)采用卷材做隔汽层时,卷材宜空铺,卷材搭接缝应满粘,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采用涂膜做隔汽层时,涂料涂刷应均匀,涂层不得有堆积、起泡和露底现象。第一节 基 层(4)穿过隔汽层的管道周围应进行密封处理。(5)当严寒及寒冷地区屋面结构冷凝界面内侧实际具有的蒸汽渗透阻小于所需值,或其他地区室内湿气有可能透过屋面结构层进入保温层时,应设置隔汽层。2.2.4.2 隔离层(1)块体材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2)隔离层可采用干铺塑料膜、土工布、卷材或铺抹低强度等级砂浆。(3)隔离层铺设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粒、硬块等杂物清扫干净,防止

5、铺贴时损伤隔离层。隔离层采用干铺隔离材料一层,搭接宽度100mm,做到连片平整。防水层带高密度聚乙烯膜者,可不另设隔离层。(4)隔离层材料强度低,在隔离层继续施工时,要注意对隔离层加强保护。混凝土运输不能直接在隔离层表面进行,应采取垫板等措施。绑扎钢筋时不得扎破表面,浇捣混凝土时更不能振酥隔离层。GB50207-2012 4.4.5塑料膜、土工布、卷材应铺设平整,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不得有皱折。三、工艺标准(1)找坡层、找平层、隔汽层、隔离层材料质量、配合比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找平层应平整、压光,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得有拌和不匀、蜂

6、窝现象。隔汽层、隔离层表面外观不得有破损和漏铺现象。(3)结构找坡不应小于5%,材料找坡不应少于3%,或满足设计要求。(4)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且整齐平顺,圆弧半径100mm(沥青防水卷材 100150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20mm)。(5)找坡层表面平整度7mm;找平层表面平整度5mm。(6)铺设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大于3m,缝宽为20mm,或符合设计要求。(GB50207-2012 4.2.4 找平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的宽度宜为5mm20mm)(7)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汽管应

7、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8)卷材隔汽层铺设平整、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应严密,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等缺陷;涂膜隔汽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布均匀,不得有堆积、起泡和露底等缺陷。(9)当设计无要求时,塑料膜的厚度不应小于0.4mm,土工布应采用聚酯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应小于200g/m2,卷材厚度不应小于2mm。塑料膜、土工布、卷材平整及搭接铺设平整,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不得有皱折。 第一节 基 层四、工艺示范图5-1-2 屋面基层找平层工艺示范 图5-1-3屋面基层找坡层、隔离层工艺示范 第一节 基 层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卷材

8、防水层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21;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22。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基层处理 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起砂等缺陷。基层表面应平整、洁净、均匀一致。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有套管的管道部位,应高于基层表面不少于20mm。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2.2.2 涂布基层处理剂 涂布与所选防水卷材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对阴角、管道根部等复杂部位,应用油漆刷蘸底胶先

9、均匀涂刷一遍,再用长把滚刷进行大面涂布。涂布应均匀。2.2.3 铺贴卷材(1)应根据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按卷材铺贴方向弹基准线,卷材铺贴施工应沿弹好线的位置进行。(2)在铺贴卷材前,应对阴阳角、排水口、管道等薄弱部位做加强层处理。(3)应用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时,涂刷胶粘剂,预先量好卷材尺寸(扣除搭接宽度),在卷材铺贴面弹出标准线。当基层与卷材表面胶粘剂达到要求干燥度后,可开始铺贴。大面积铺贴采用滚铺法,将卷材一端粘贴固定在起始部位后,沿弹好的标准线滚铺卷材,每隔1m对准标准线粘贴一下,一张卷材铺完立即排除粘结层之间的空气,用松软、干净的长把滚刷从卷材一端开始,沿卷材横向用力滚压一遍

10、。对平直的卷材接缝,采用热风单缝自动焊机进行焊接,对人员不易接触的部位,并且接缝留置在立面时也可采用胶贴接方法。变截面不便于焊机施焊的部位,卷材的接缝采用热风焊枪进行手工焊接,卷材的搭接缝应焊接(粘结)牢固,封闭严密。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4)应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细部附加层采用“抬铺法”施工,将已裁剪好的卷材片有热焰胶的一面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基层上,并压实、粘牢。火焰加热器的喷嘴应处在成卷卷材与基层夹角中心线上,距粘贴面300mm左右处。“滚铺法”先铺贴起始端,施工时使火焰对准卷材与基面交接处,同时加热卷材底面与基层面,当卷材底面呈熔融状即进行粘铺

11、,至卷材端头剩余约300mm时,将卷材端头翻放在隔热板上再行熔烤后,将端部卷材铺牢、压实。上层卷材盖过下层卷材不应小于150mm。(5)应用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时,细部附加层采用“抬铺法”施工,将已裁剪好的卷材片隔离纸掀开,即可粘贴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基层上,并压实、粘牢。将卷材置于起始位置,对好长短方向搭接缝,先隔离纸朝下滚展卷材500mm左右,将已展开的部分隔离纸剥开,慢慢放下卷材平铺在基层上,推压卷材,粘好起始端。卷材与基层粘贴密实,并随时控制好卷材的平整、顺直和搭接缝宽度。粘结搭接缝时,应掀开搭接部位卷材,宜用扁头热风枪加热卷材底面胶粘剂,加热后随即粘贴、排汽、辊压,溢出的自粘胶随即

12、刮平封口。搭接缝粘贴密实后,所有接缝口均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小于10mm。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6)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结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热熔法和焊接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7)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卷材搭接应顺水流方向;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上下层卷材接缝应错开不得小于卷材宽度1/3,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应小于500mm。2.2.4 卷材收头处理(1)应用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卷材收头时,可采用专用的接缝胶粘剂及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也可焊接处理。(2)应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时,卷材收头可用垫铁压紧、射钉固定,并

13、用密封材料填实封严。(GB50345-2012 5.4.8 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三、工艺标准(1)找坡层、找平层、隔汽层、隔离层材料质量、配合比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3)防水卷材及其配套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防水卷材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5)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汽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6)铺贴方向正确,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

14、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搭接缝应错开,不得留在天沟或檐沟底部。(7)卷材长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50mm;采用两层以上防水时, (GB50207-2012 6.2.3)严禁垂直粘贴。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四、工艺示范图5-2-3 屋面卷材防水工艺示范 第二节 卷 材 防 水第三节 涂 膜 防 水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工程中涂膜防水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涂膜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3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基层处理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干净,应无孔隙、起砂和裂缝。基层的干燥程度应根据所选用的防水涂料

15、特性确定;当采用溶剂型、热熔型和反应固化型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2.2.2 防水涂料搅拌 双组分或多组分防水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应采用电动机具搅拌均匀,已配制的涂料应及时使用。配料时,可加入适量的缓凝剂或促凝剂调节固化时间,但不得混合已固化的涂料。第三节 涂 膜 防 水2.2.3 铺设胎体(涂膜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 涂膜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布边铺胎体;胎体应铺贴平整,应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粘结牢固。在胎体上涂布涂料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并应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最上面的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0mm。2.2.4 大面积涂布(1)涂膜施工应先做好细部处理,再进行大面积涂布。(

16、2)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膜应薄涂多遍,不得流淌和堆积。每遍防水涂层涂布完成后均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要先修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遍涂层涂布。(3)防水涂料应多遍均匀涂布,涂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涂膜防水层完成后,进行表观质量的检查,并做好淋水、蓄水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保护层的施工。三、工艺标准(1)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防水层性能: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3)防水构造:涂膜防水层在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4)防水层的厚度: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最小厚度不应小

17、于设计厚度的80%。 (5)涂膜施工:涂膜防水层与基层结合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6)涂膜防水层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7)胎体增强材料搭接宽度长边50mm,短边70mm。第三节 涂 膜 防 水四、工艺示范图 5 3 2 屋面涂膜防水层工艺示范 第三节 涂 膜 防 水第四节 屋 面 排 汽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排汽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屋面排汽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54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纵横排汽通道设置 排汽屋面的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汽孔相通。2.2.

18、2 排汽管设置 排汽出口应埋设排汽管,排汽管应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及排汽道的管壁四周均应打孔,以保证排汽道的畅通。排汽出口也可设在檐口下或屋面排汽道交叉处。第四节 屋 面 排 汽2.2.3 防水层(1)排汽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应检查排汽道是否被堵塞,并加以清扫,然后宜在排汽道上粘贴一层1mm厚的自粘条或塑料薄膜,宽度约200mm,在排汽道上对中贴好,完成后才可铺贴防水卷材(或涂刷防水涂料)。防水层施工时不得刺破自粘条,以免胶粘剂(或涂料)流入排汽道,造成堵塞或排汽不畅。排汽孔应做防水处理。(2)排汽屋面还可利用空铺、条粘、点粘第一层卷材,或第一层为打孔卷材铺贴防水层的方法使其下面形成连通排

19、汽通道,再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排汽孔。在檐口、屋脊和屋面转角处及突出屋面的连接处,当采用热玛蹄脂时,应涂刷冷底子油。(3)排汽管防水卷材附加层应上翻250mm。三、 工艺标准 (1)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汽道,排汽道间距宜为6m纵横设置,通常应与保温层上的找平层的分隔缝重合,在保温层中预留槽做排汽道时,其宽度一般为2040mm;在保温层中埋置打孔细管(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做排汽道时,管径25mm。(纵横3m、缝宽20mm)(2)排汽孔设置在排汽道纵横交叉点,即屋面面积每36m2,设置1个排汽孔。(3)排汽管应安装牢固,位置应正确,封闭应严密。卷材应满涂胶粘结,其宽度不得小于800mm。(伸出墙面

20、的管道立面和平面均不小于250mm)GB50345-20124.4.5 找平层设置的分隔缝可兼做排汽道,排汽道的宽度宜为40mm;排汽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汽孔,排汽孔应做防水处理。12J5-1图集A16节点详图中要求排汽管直径50mm。四、工艺示范 第四节 屋 面 排 汽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板块材料、喷涂硬泡聚氨酯、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板块材料保温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51,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52,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53。2.2

21、 关键工序控制2.2.1 板块材料保温层2.2.1.1 基层处理 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2.2.1.2 分层铺设(1)相邻板块应错缝拼接,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2)采用干铺法施工时,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3)采用粘结法施工时,胶粘剂应与保温材料相容,板状保温材料应贴严、粘牢,在胶粘剂固化前不得上人踩踏。(4)采用机械固定法施工时,固定件应固定在结构层上,固定件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2.2.2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2.2.2.1 基层处理 基层应平整、干燥、干净。2.2.2.2 试验喷嘴与施工基面间距

22、(1)施工前应对喷涂设备进行调试,并应喷涂试块进行材料性能检测。(2)喷涂时喷嘴与施工基面的间距应由试验确定。2.2.2.3 分遍喷涂(1)喷涂硬泡聚氨酯的配比应准确计量,发泡厚度应均匀一致。(2)一个作业面应分遍喷涂完成,每遍喷涂厚度不宜大于 15mm,硬泡聚氨酯喷涂后20min内严禁上人。(3)喷涂作业时,应采取防止污染的遮挡措施。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2.2.3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2.2.3.1 配合比设计 泡沫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拌制时应计量准确,并应搅拌均匀。2.2.3.2 基层处理 基层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浮尘和积水。2.2.3.3 设定浇筑面

23、标高线 泡沫混凝土应按设计的厚度设定浇筑面标高线,找坡时宜采取挡板辅助措施。2.2.3.4 分层浇筑(1)泡沫混凝土的浇筑出料口离基层的高度不宜超过1m,泵送时应采取低压泵送。(2)泡沫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00mm,终凝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三、工艺标准3.1 板状材料保温层(1)屋面热桥部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偏差应不限,负偏差应为5%且不得大于4mm。(3)块状保温材料铺设应紧贴基层,应铺平垫稳,拼缝应严密,

24、粘贴牢固。(4)固定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垫片应与保温层表面齐平。(5)板状材料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板状材料保温层拼缝高低差为2mm。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3.2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1)屋面热桥部位,喷涂硬泡聚氨酯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偏差不限,不得有负偏差。(3)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喷涂应分遍喷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找坡正确。(4)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3.3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1)现浇泡沫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配

25、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负偏差应为5%且不得大于5mm。(3)现浇泡沫混凝土应分层施工,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找坡正确。(4)现浇泡沫混凝土不得有贯通性裂缝,以及疏松、起砂、起皮现象。(5)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四、工艺示范 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图5-5-4 屋面板状材料保温层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五节 屋 面 保 温图5-5-4 屋面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工艺示范图5-5-5 屋面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工艺示范第六节 保 护 层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保温层

26、、防水层相关保护层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块体材料保护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61,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62,浅色涂料保护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63。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块体材料保护层2.2.1.1 施工准备(1)板块保护层的结合层宜采用砂或水泥砂浆。(2)上人屋面的块体保护层,块体材料应按照楼地面工程质量要求选用,结合层应选用1:2水泥砂浆。2.2.1.2 排水坡度放线 板块铺砌前应根据排水坡度要求挂线,以满足排水要求,保护层铺砌的块体应横平竖直。2.2.1.3 结合层施工(1)在砂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砂结合层应洒水压实,并用刮尺刮平

27、,以满足块体铺设的平整度要求。(2)采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时,应先在防水层上做隔离层,预制块体应先浸水湿润并阴干。如板块尺寸较大,可采用铺灰法铺砌,即先在隔离层上将水泥砂浆摊开,然后摆放预制块体;如板块尺寸较小,可将水泥砂浆刮在预制板块的粘结面上再进行摆铺。第六节 保 护 层2.2.1.4 块体铺砌(1)在砂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块体应对接铺砌,块体铺砌完成后,应适当洒水并轻轻拍平、压实,以免产生翘角现象。(2)在水泥砂浆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每块预制块体摆铺完后应立即挤压密实、平整,使块体与结合层之间不留空隙。2.2.1.5 缝隙处理(1)在砂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板缝先用砂填至一半的高度,然后用1

28、:2水泥砂浆勾成凹缝,为防止砂流失,在保护层四周500mm范围内,应改用低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做结合层。(2)在水泥砂浆结合层上铺砌块体时,铺砌工作应在水泥砂浆凝结前完成,块体间预留10mm的缝隙,铺砌12天后用1:2水泥砂浆勾成凹缝。第六节 保 护 层2.2.2 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2.2.1 铺设隔离层 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铺设前,应在防水层上做隔离层。2.2.2.2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施工(1)细石混凝土铺设不宜留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时间规定时,应对接槎进行处理。(2)保护层施工前,应根据结构情况每隔46m用木板条或泡沫条设置纵横分格缝,铺设水泥砂浆时,应随铺随拍实,并用

29、刮尺找平,随即用直径为810mm的钢筋或麻绳压出表面分格缝,间距不大于1m。终凝前,用铁抹子压光保护层。2.2.2.3 抹平压光(1)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表面应抹平压光,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2)保护层表面应平整,不能出现抹子抹压的痕迹和凹凸不平的现象。第六节 保 护 层GB50207-20124.5.2 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0m,分隔缝宽度宜为20mm。4.5.3 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设表面分隔缝,分格面积宜为1m2.4.5.4 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压光,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

30、分格缝的宽度宜为1020mm.2.2.3 浅色涂料保护层2.2.3.1 施工准备 浅色涂料应与卷材、涂膜相容,材料用量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涂刷工具、操作方法和要求与防水涂料施工相同。2.2.3.2 防水层表面处理(1)浅色涂料应在防水层养护完毕后进行,一般卷材防水层应养护2天以上,涂膜防水层应养护7天以上。(2)涂刷前,应清除防水层表面的浮灰,浮灰用柔软、干净的棉布、扫帚擦扫干净。2.2.3.3 涂料涂刷(1)浅色涂料应多遍涂刷,当防水层为涂膜时,应在涂膜固化后进行。(2)二遍涂刷时,第二遍涂刷的方向应与第一遍垂直。(3)涂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流淌和堆积,涂层应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第六节

31、保 护 层三、工艺标准(1)保护层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保护层强度、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块体材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缝内应用密封材料填嵌密实。(3)采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缝宽为20mm;水泥砂浆保护层分格面积宜为1m2;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3m,缝宽为20mm,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4)块体材料保护层表面应干净,接缝应平整,周边应顺直,镶嵌应正确,应无空鼓现象。(5)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6)浅色涂料应与防水层粘结牢固,厚薄

32、应均匀,不得漏涂。(7)块体材料、水泥砂浆表面平整度4.0mm、细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5.0mm;块体材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缝格平直3.0mm;块体材料接缝高低差1.5mm;块体材料板块间隙宽度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设计厚度的 10%,且5mm。第六节 保 护 层四、工艺示范 第六节 保 护 层 图5-6-4 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工艺示范 图5-6-5 浅色涂料保护层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六节 保 护 层图5-6-6 块体材料保护层工艺示范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工程中细部构造(檐口、天沟、女儿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

33、面出入口、设施基座、屋面上人孔推拉式盖板)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细部构造檐口、天沟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71,女儿墙、水落口工艺流程图见图572,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屋面出入口工艺流程图见图573,伸出屋面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74,设施基座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75,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变形缝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76,屋面上人孔推拉式盖板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77。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檐口和天沟2.2.1.1 防水层(1)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2)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3)

34、铺贴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2.2.1.2 天沟需设置附加层 沟内卷材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2.2.1.3 天沟金属压条、密封材料(1)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2)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2.2.1.4 滴水槽或滴水板 檐口下端应抹出鹰嘴和滴水槽。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2.2.2 女儿墙和水落口2.2.2.1 防水层(1)女儿墙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2)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

35、3)砖墙上的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压顶下,压顶应做防水处理。2.2.2.2 金属压条、密封材料(1)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严。(2)砖墙上的卷材收头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高度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2.2.2.3 水落斗安装(1)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2)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3)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2.2.2.4 密封材料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第七节

36、细 部 构 造2.2.3 屋面出入口 防水层关键工序控制如下:(1)屋面出入口1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现象。(2)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压顶圈下,泛水处应增设附加防水层。(3)屋面出入口泛水距屋面高度不应小于250mm。2.2.4 伸出屋面管道2.2.4.1 找平层 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2.2.4.2 防水附加层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2.2.4.3 金属箍、密封材料(1)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2)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并

37、用密封材料封严。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GB50345-2012 4.11.19 1.管道周围的找平层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2.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2.2.5 设施基座2.2.5.1 防水附加层 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防水层下应增设卷材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2.2.5.2 防水层(1)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2)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2.2.6 变形缝2.2.6.1 不燃保温材料 变形缝内应预填不燃保温材

38、料。2.2.6.2 防水层 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墙体上部,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2.2.6.3 卷材封盖 变形缝上部应采用防水卷材封盖,并放置衬垫材料,再在其上干铺一层卷材。2.2.6.4 混凝土盖板(高低跨变形缝为金属盖板)(1)等高变形缝顶部宜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2)高低跨变形缝在立墙泛水处,应采用有足够变形能力的材料和构造作密封处理。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2.2.7 屋面上人孔推拉式盖板2.2.7.1 施工准备推拉式盖板应采用1.5mm厚耐候不锈钢板,U形导轨采用30mm30mm2mm厚铝合金槽盒。 2.2.7.2 预埋件安装(1)沿U形导轨两侧混凝土翻边预埋3个8mm4

39、00mm螺栓,预埋螺栓锚入混凝土100mm。(2)扶手栏杆底座应固定牢固,底座与混凝土屋面整体浇筑,并设置100mm100mm10mm栏杆预埋件。2.2.7.3 导轨安装(1)U形导轨底部设置与预埋螺栓对应的预留孔312mm400mm。(2)U形导轨长度宜为上人孔外包尺寸的两倍。(3)U形导轨沿上人孔翻边敷设,U形导轨预留孔与预埋螺栓位置对应,另一端与出屋面立杆铆钉连接固定。(4)U形导轨敷设平整度偏差不超过导轨长度的0.1%。 (5)U形导轨及盖板边缘应打磨光滑,不得有毛刺。2.2.7.4 盖板安装(1)盖板底部设置与U形导轨槽匹配的滑轮。(2)推拉式盖板端部设置防撞碰头,底部设置盖板拉手。

40、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三、工艺标准3.1 檐口和天沟(1)檐口、天沟的防水构造、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檐口端部滴水槽深度和宽度为10mm,鹰嘴宽度为50mm,厚度为1015mm。(3)檐口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屋面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烧结瓦、混凝土瓦、沥青瓦屋面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烧结瓦、混凝土瓦屋面的瓦头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5070mm;沥青瓦屋面的瓦头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1020mm,伸入沥青瓦下宽度不应小于80mm,向下延伸长度不应小于60mm;金属板屋面檐口挑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

41、m。(4)檐沟外侧高于屋面结构板时,应设置溢水口。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3.2 女儿墙和水落口(1)女儿墙和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2)女儿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做成鹰嘴或滴水槽,滴水槽深度和宽度为10mm,鹰嘴宽度为50mm,厚度为1015mm。 (3)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4)水落口周围坡度及附加层铺设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5)防水层及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尺寸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3.3 屋面出入口(1)屋面出入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2)屋面出入口

42、防水性能:屋面出入口处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3)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及附加层铺设: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压顶圈下。(4)屋面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及附加层铺设:屋面水平出入口防水层收头应压在混凝土踏步下,附加层铺设和护墙应符合设计要求。(5)屋面出入口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3.4 伸出屋面管道(1)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2)伸出屋面管道根部防水性能伸出屋面管道根部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3)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排水坡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伸出屋面管道的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

43、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管道泛水处的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3.5 设施基座(1)设施基座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2)设施基座的防水性能:设施基座处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3)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的构造措施: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4)设施基座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的构造措施:设施基座下部应增设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3.6 变形缝(1)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2)变形缝防水性能:变形缝处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3)变形缝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

44、不应小于250mm。(4)防水层铺贴: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3.7 屋面上人孔推拉式盖板(1)推拉式盖板表面应平整,底部应设置拉手。(2)推拉式盖板的两侧导轨应与上人孔翻边预埋轨道槽连接顺畅,导轨采用地脚螺栓固定。(3)推拉式盖板应选择刚度符合室外风压要求,防止产生变形。(4)上人孔屋面出口处设置出入口扶手,扶手高度不小于1.05m。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四、工艺示范 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四、工艺示范 第七节 细 部 构 造 图5-7-12 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工艺示范(一) 图5-7-13 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工艺示范(二) 图5-7-14屋面设施基座工艺示范四、工艺示范 第七

45、节 细 部 构 造第八节 瓦 屋 面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屋面烧结瓦、混凝土瓦、沥青瓦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 烧结瓦、混凝土瓦屋面施工工艺流程程图见图581, 沥青瓦屋面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82。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烧结瓦和混凝土瓦屋面2.2.1.1 清理基层(1)瓦屋面采用的木质基层、顺水条、挂瓦条应防腐、防火及防蛀处理,金属顺水条、挂瓦条应防锈蚀处理。(2)屋面木基层应铺钉牢固、表面平整;钢筋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2.2.1.2 防水垫层 防水垫层宜自下而上平行屋脊铺设;防水垫层应铺设平整,下道工序施工时,不得损坏已铺设

46、完成的防水垫层。2.2.1.3 持钉层(1)屋面无保温层时,木基层或钢筋混凝土基层可视为持钉层;钢筋混凝土基层不平整时,宜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2)屋面有保温层时,保温层上应按设计要求做细石混凝土持钉层,内配钢筋网应骑跨屋脊,并应绷直与屋脊和檐口、檐沟部位的预埋锚筋连牢;预埋锚筋穿过防水层或防水垫层时,破损处应进行局部密封处理。(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持钉层可不设分格缝;持钉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预留30mm宽的缝隙。2.2.1.4 顺水条 顺水条应铺钉牢固、平整。第八节 瓦 屋 面2.2.1.5 挂瓦条 钉挂瓦条时应拉通线,挂瓦条的间距应根据瓦片尺寸和屋面坡长经计算确定,挂

47、瓦条应铺钉牢固、平整,上棱应成一直线。2.2.1.6 铺瓦(1)瓦片应铺成整齐的行列,并应彼此紧密搭接,应做到瓦榫落槽、瓦脚挂牢、瓦头排齐,且无翘角和张口现象,檐口应成一直线。(2)脊瓦搭盖间距应均匀,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的缝隙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屋脊或斜脊应顺直。沿山墙一行瓦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做出批水线。(3)屋脊两坡最上面的一根挂瓦条,应保证脊瓦在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不小于40mm。2.2.2 沥青瓦屋面 沥青瓦关键工序控制如下:(1)铺设沥青瓦前,应在基层上弹出水平及垂直基准线,并应按线铺设。(2)檐口部位宜先铺设金属滴水板或双层檐口瓦,并应将其固定在基层上,再铺设防水垫层和起始瓦片。

48、第八节 瓦 屋 面(3)沥青瓦应自檐口向上铺设,起始层瓦应由瓦片经切除垂片部分后制得,且起始层瓦沿檐口应平行铺设并伸出檐口10mm,再用沥青基胶结材料和基层粘结;第一层瓦应与起始层瓦叠合,但瓦切口应向下指向檐口;第二层瓦应压在第一层瓦上且露出瓦切口,但不得超过切口长度。相邻两层沥青瓦的拼缝及切口应均匀错开。(4)檐口、屋脊等屋面边沿部位的沥青瓦之间、起始层沥青瓦与基层之间,应采用沥青基胶结材料满粘牢固。(5)在沥青瓦上钉固定钉时,应将钉垂直钉入持钉层内;固定钉穿入细石混凝土持钉层的深度不应小于20mm,穿入木质持钉层的深度不应小于15mm,固定钉的钉帽不得外露在沥青瓦表面。(6)每片脊瓦应用两

49、个固定钉固定,脊瓦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并应搭盖住两坡面沥青瓦每边不小于150mm;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应小于脊瓦面积的1/2。 (7)沥青瓦屋面与立墙或伸出屋面的管道的交接处应做泛水,在其周边与立面250mm的范围内应铺设附加层,然后在其表面用沥青基胶结材料满粘一层沥青瓦片。(8)铺设沥青瓦屋面的天沟应顺直,瓦片应粘结牢固,搭接缝应密封严密,排水应通畅。第八节 瓦 屋 面三、工艺标准3.1 烧结瓦和混凝土瓦(1)瓦材及防水垫层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烧结瓦、混凝土瓦屋面不得有渗漏现象。(3)瓦片必须铺装牢固。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应按设计要

50、求采取固定加强措施。(4)挂瓦条应分档均匀,铺钉平整、牢固,瓦面平整,行列整齐,搭接紧密,檐口平直。(5)脊瓦应搭盖正确,间距均匀,封固严密;屋脊和斜脊应顺直,无起伏现象。(6)泛水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顺直整齐,结合严密,无渗漏。(7)瓦屋面檐口挑出墙面的长度300mm,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40mm,脊瓦下端距坡面瓦的高度80mm,瓦头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 5070mm,天沟、檐沟的防水层伸入瓦内宽度150mm,瓦头挑出封檐口的长度5070mm,突出屋面结构的侧面瓦伸入泛水宽度50mm。第八节 瓦 屋 面3.2 沥青瓦铺装(1)沥青瓦材及防水垫层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

51、规定。(2)沥青瓦屋面不得有渗漏现象。(3)沥青瓦铺装应搭接正确,瓦片外露部分不得超过切口长度,每张瓦片不得少于4个固定钉,在大风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每张瓦片不得少于6 个固定钉。(4)沥青瓦所用固定钉应垂直钉入持钉层,钉帽不得外露,沥青瓦与基层粘结牢固,瓦面平整,檐口平直。(5)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小于150mm,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应小于脊瓦面积的1/2,沥青瓦挑出檐口长度1020mm,金属泛水板与沥青瓦的搭盖宽度100mm,金属泛水板与突出屋面墙体的搭接高度250mm,金属滴水板伸入沥青瓦下的宽度80mm。第八节 瓦 屋 面四、工艺示范 第八节 瓦 屋 面 图5-8

52、-4沥青瓦工艺示范 图5-8-3烧结瓦和混凝土瓦工艺示范第九节 金 属 板 屋 面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金属板屋面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金属板屋面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91。2.2 关键工序控制2.2.1 施工准备(1)金属板屋面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和支承结构验收合格后进行。金属板屋面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深化排板图设计。(2)金属板铺设时,应根据金属板板型技术要求和深化设计排板图进行。2.2.2 放线 金属板屋面施工测量应与主体结构测量相配合,其误差应及时调整,不得积累;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金属板的安装定位基准点进行校核。第九节 金 属 板 屋 面2.2

53、.3 安装金属屋面系统(1)金属板的长度应根据屋面排水坡度、板型连接构造、环境温差及吊装运输条件等综合确定。(2)金属板的横向搭接方向宜顺主导风向;当在多维曲面上雨水可能翻越金属板板肋横流时,金属板的纵向搭接应顺流水方向。(3)金属板铺设过程中应对金属板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当天就位的金属板材应及时连接固定。(4)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滑,板面不应有施工残留物;檐口线、屋脊线应顺直,不得有起伏不平现象。(5)金属板屋面施工完毕,应进行雨后观察、整体或局部淋水试验,檐沟、天沟应进行蓄水试验。(6)金属板屋面完工后,应避免屋面受物体冲击,并不宜对金属面板进行焊接、开孔作业,严禁任意上人或堆放物件。三、工

54、艺标准(1)金属板材及辅助材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金属板材的连接和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3)金属板材安装应固定可靠、牢固,防腐涂料涂刷和密封材料敷设应完好,连接件(锚固件)位置、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4)连接压型金属板的自攻螺钉、铆钉、射钉规格尺寸及间距、边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5)屋面内层板搭接长度80mm;当屋面坡度10%时,屋面外层板搭接长度250mm、当屋面坡度10%时,屋面外层板搭接长度200mm。 (6)压型金属板屋面造型和立面分格应满足设计要求。(7)压型金属板屋面应防水可靠

55、,不得出现渗漏。第九节 金 属 板 屋 面(8)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滑;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压型金属板安装咬口锁边连接应严密、连续、平整,不得扭曲和裂口。(10)压型金属板的紧固件连接应采用带防水垫圈的自攻螺钉,固定点应设在波峰上;所有自攻螺钉外露部位均密封处理。(11)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的纵向和横向搭接应符合设计要求。(12)金属板的屋脊、檐口、泛水直线段应顺直,曲线段应顺畅。(13)檐口与屋脊的平行度允许偏差15mm;金属板对屋脊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单坡长度的1/800,且25mm;金属板咬缝的平整度允许偏差10mm;檐口相邻两板的端部错位允许偏差6mm;压型金属板卷边板件最大波浪高允

56、许偏差4mm。(14)金属板材挑出墙面长度200mm,金属板材伸入天沟、檐沟长度100mm,金属泛水板突出屋面墙体的搭接高度250mm,金属泛水板、变形缝盖板与金属板的搭接宽度200mm,金属屋脊盖板在两坡面金属板上的搭接宽度250mm。第九节 金 属 板 屋 面四、工艺示范 第九节 金 属 板 屋 面图5-9-2金属板屋面工艺示范第十节 玻 璃 顶 屋 面一、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变电站建(构)筑物玻璃顶屋面的施工及验收。二、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图玻璃采光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101。2.2 关键工序控制1.2.1 放线应根据采光顶分格测量,确定采光顶各分格点的空间定位。1.2.2 支撑

57、结构安装(1)框支承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应按顺序安装,采光顶框架组件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不同金属材料的接触面应采用隔离材料。(2)框支承玻璃采光顶的周边封堵收口、屋脊处压边收口、支座处封口处理,均应铺设平整且可靠固定。(3)框支承玻璃采光顶的天沟、排水槽、通气槽及雨水排出口等细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4)框支承玻璃采光顶装饰压板应顺流水方向设置,表面应平整,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十节 玻 璃 顶 屋 面(5)点支承玻璃采光顶的钢桁架及网架结构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6)点支承玻璃采光顶应采用不锈钢驳接组件装配,爪件安装前应精确定出其安装位置。2.2.3 框架组件安装(1)明框玻璃组

58、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与构件槽口的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2)玻璃四周密封胶条的材质、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镶嵌应平整、密实,胶条的长度宜大于边框内槽口长度1.5%2.0%,胶条在转角处应斜面断开,并应用粘结剂粘结牢固。3)组件中的导气孔及排水孔组装时应保持孔道通畅。4)明框玻璃组件应拼装严密,框缝密封应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2)隐框及半隐框玻璃组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玻璃及框料粘结表面的尘埃、油渍和其他污物,应分别使用带溶剂的擦布和干擦布清除干净,并应在清洁1h内嵌填密封胶。2)所用的结构粘结材料应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第十节 玻 璃 顶 屋

59、面3)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嵌填饱满,并应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嵌填。4)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胶缝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出现气泡。5)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期间,组件不得长期处于单独受力状态。2.2.4 玻璃安装玻璃宜采用机械吸盘安装,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2.2.5 玻璃接缝封胶(1)玻璃接缝应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2)不宜在夜晚,雨天嵌填密封胶,嵌填温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嵌填密封胶的基面应清洁、干燥。(3)中空玻璃钻孔周边应采取多道密封措施。(4)密封胶的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胶缝应平整光滑、缝边顺直。三、工艺标准(1)采光顶玻璃及其配套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

60、要求。(2)玻璃采光顶不得有渗漏现象。(3)硅酮耐候密封胶的打注应密实、连续、饱满,粘结应牢固,不得有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4)玻璃采光顶铺装应平整、顺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玻璃采光顶的冷凝水收集和排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6)明框玻璃采光顶的外露金属框或压条应横平竖直,压条安装应牢固;隐框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分格拼缝应横平竖直,均匀一致。(7)点支承玻璃采光顶的支承装置应安装牢固,配合应严密;支承装置不得与玻璃直接接触。(8)采光顶玻璃的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应一致,宽窄应均匀,应光滑顺直。(9)明框玻璃采光顶、隐框玻璃采光顶、点支承玻璃采光顶铺装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规范要求。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