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本课话题勇敢面对一、从课本中积累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二、从生活中积累美丽的舞者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那是她谱写的战胜命运的赞歌;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那是她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她用绝美的舞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她用不屈的奋斗维护了崇高的尊严。直面人生,正视苦难,她就是邰丽华,她的名字更叫坚强。三、从名言中积累1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要懂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要创造就要克服困难,不能贪图好环境、好条件。徐特立2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泽东3在创业时期中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若畏缩退避,即等于自绝其前进。邹韬奋4人生充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一、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作家、学者。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他善于用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弊。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著有文论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其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性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比较严密的逻辑。其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基蒂福伊尔等。二、背景回放1窗的作者钱钟书曾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2门是美国作家莫利写的一篇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性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这是一篇轻松有趣、形象感和哲理度均把握得很到位的“美文”。在西方社会中,很适合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人士的“高级精神消遣”。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搅动(jio) (2)琐碎(su) (3)镶嵌(xing)(4)隔膜(m) (5)飒爽(s) (6)揪心(ji)(7)驯服(xn) (8)鸟窠(k) (9)接踵(zhng)(10)寒暄(xun) (11)斟酌(zhn) (12)静谧(m)(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缪 (2)塞2语境辨析法(3)当太阳笼(lng)罩在树林的时候,挂在树上的笼(lng)子里的鸟儿与那些自由的鸟儿们唱和起来。二、写准字形(1) (2)(3) (4)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音容宛在: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2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3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4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5接踵而来:比喻相继不绝。踵,脚跟。接踵,脚步紧相连接。6光天化日:光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7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8羲皇上人: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羲皇,指伏羲氏。辨析正误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但有些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却干着猎杀珍稀动物的勾当,让人气愤。辨析:“休戚相关”一般用于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不用于事物与事物、人与事物之间。(二)易混辨析1直接vs直截填一填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座谈会上大胆预言: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会消失!有消费者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儿童家电实际就是在普通家电产品上,更换了一款略微卡通的外衣而已。辨一辨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发生关系的。直截:不拐弯抹角。也作“直捷”。2.琢磨vs捉摸填一填不要对照一些不正当的宣传,自己给自己下诊断,那样你真可能给自己“琢磨”出来病的。美国“环球战略网”日前刊登文章称,中国歼11B战斗机是美国空军“难以捉摸的对手”。辨一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重在对人的脾性、用意的猜测。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思索,考虑。1窗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作者认为窗子代表着“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强调人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2门门中作者认为“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认为人生就是由不断地开门和关门组成的。“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它不因人的意愿而改变。窗门窗一、阅读窗第12段,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提示:视野狭小,看见的东西就觉得越发珍贵。相反,视野开阔,看见的东西就不觉稀奇了。“物以稀为贵”,作者从侧面说明了任何事物只有加以衬托和限制,才会显得珍贵。2如何理解“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提示:我们进门,表示有所追求和询问,体现的是人的一种欲望;入窗是一种“不礼貌的追求”,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占领,是一种享受心理的体现。3“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点明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窗子和门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这两个器物的实用性上,即让人进出,而是“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让我们安坐了享受”大自然的美。二、阅读窗第34段,回答问题。4“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这句话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提示: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发出“窗是房屋的眼睛”的说法。用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窗对于屋内与屋外的人的意义。5 “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凯罗晚歌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请问“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提示:“一半”具体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门三、阅读门第14段,回答问题。6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开门”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四、阅读门第59段,回答问题。7第5段为什么要交代开门的各种方式?提示:不同职业的人开门方式不同,并不仅仅因为人的个性不同所致,而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开门只是一个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的意义。本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8怎样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个句子的含意?提示:“牧放的马群”表面是说受人管束,没有自由,只有群体,没有隐私的马群。实际上是说人和动物不同,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隐秘需求,需要自己独立的天地。1联想丰富,蕴涵深远在窗这篇随笔中,钱钟书以其善于观察感知的双眼,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引,勾连古今中外,娓娓道来,表达出他对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的诸多人生感悟。文章通过门与窗的一系列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窗户这一意象的理性思考。在作者的眼里,窗户象征着占有、接纳和享受,是人类基于物质层面后的更高的精神需求,它启发人回归自我,审视人生。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也因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门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开门和关门是最为平常普通的动作。但是美国作家莫利正是从这极平常的不被注意的动作中发现了隐蔽其中的奥秘。这是一篇意蕴丰厚、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作者在“门”这一寻常事物上寄寓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在“开门”和“关门”这样寻常的动作中表达了自己把握人生的智慧。2以小见大,见解独到窗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启人心智。本文的议论语言读起来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门全文运用象征手法,以门喻人生的奥秘,从开门和关门中体味人生,小中见大,阐释了生活的哲理,读罢给人无限启迪,让人感慨万千,而作者探幽发微的功底和曲尽其妙的运笔更让人击节叹赏。小小的一扇门原来蕴涵了无限奥秘,普通的开门和关门原来浓缩了人生。如何运用联想手法运用联想写文章时有3种方式:1相似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性质或形式上与之相类似的另一种事物。它反映了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我们常以风暴比喻革命形势,以冬天的腊梅比喻坚强的意志,这均属于相似联想。2对比联想。对比联想就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反的事物,即指具有明显相反特点的联想。它不仅使文章所塑造的形象更鲜明,也使文章主题在对比中得以彰显。本课中钱钟书的窗多处运用了这种方法。3纵向联想。所谓纵向联想,也就是由一个事物作为联想的起点,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再由另一事物出发,想到与它相关的第三个事物依此类推,这样连续展开一连串的联想。莫利的门就多处运用了这种方法。“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朦胧清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加以描绘。答: 参考示例: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晚上可以看到月亮清冷的倒影,随着粼粼的波光时碎时离。还有阵阵如烟的薄雾笼罩江面。在这样寒冷的夜晚,不时有一团一团稍浓一些的雾团随冷风迎面飘过来,不禁让人倍感孤独 看着窗外的风。 风是可以看的吗?应该可以吧,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都市里的人群像躁动的浪涛,不会因为每个人,或者说是伴着浪花沉浮的沙砾而短暂停留。而我们,会不会在飘到下一个入海口时,就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的确,叶子飘落有可能是因为秋的枯黄,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水里的沙、天上的云、落下的雪,轻得连声音都没有。那么,作为人间的一员,生老病死会不会也像落雪一样无声无息?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于是,人就把过往堆叠,淡淡地蒙上一层记忆的色彩,飘出一阵阵怀恋的气息。无论是童年吹泡泡的花园,少年匆匆踏过的街市,中年时经历过的繁华,老年时模糊的视线只要是出现过的,往往会有美丽的记忆色彩,温柔地笼罩着。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上很多岁的人,但是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可以读懂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记忆的功劳。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过的音乐,感动过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但是联想起来,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而我们的思想,其实,也是这一点点喜欢、一点点讨厌、一点点感动留下的回忆,慢慢磨出每个人特有的美丽形态。佳作赏析这是一篇善用联想的哲思美文,作者由窗外的风不留痕迹地吹过,展开了广泛而又丰富的联想,想到过往的风景、人事、青春,都如窗外的风一样,不留任何痕迹的一去不复返了。文章化抽象为形象,赋景物予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所以,当我们被岁月的浪涛,翻覆得晕头转向,却还留有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就是因为有这些宝贵的能量,我们才会不管眼前的风浪,注视着初晴的光。即使只有微微的曙色,还是勇往直前。而现在的我们,回忆起以前的自己,即使是几分钟之前的,大概也会微微笑,嘴角微微扬,头轻轻地摇。可见,记忆会让我们越来越成熟,却绝对不会让我们忘掉过去,迷失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奇妙的线牵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