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课件.ppt_第1页
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课件.ppt_第2页
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课件.ppt_第3页
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课件.ppt_第4页
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环境,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五、常见的天气系统,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三节,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 大气的组成,(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2、大气垂直分布,对流层特征:,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厚度达10-12km;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km。,2、对流运动显著,3、云雨现象复杂多变,存在上升运动; 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0.6/100m),逆温现象,概念:,影响:,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1、对流受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质量下降 2、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 3、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到交通等,平流层特征,1、气温随高度增高,2、平流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臭氧层,平流层,3、适合飞机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特征,2、60km以上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极光,2000-3000km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1、气压很低,密度很小,高层大气,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高层大气,记一记,温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现象等,思考: 1.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雨、雪、冰、雹、霜、露、雾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所以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对流层也称为天气层,活动,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造成的,(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复习: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思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吸收、散射、反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特点:选择性,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所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最弱,参与成分:,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特点:,云层、尘埃,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因此,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云多,反射强,影响因素:,云层的密度、厚度、颗粒大小,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一般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内蒙古大草原蔚蓝的天空,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天池的日落,桂林龙胜梯田的日出,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得愈少。,4.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纬度因素),大气中云雾越多,尘埃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4. 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纬度因素),海拔:,天气状况:,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地面热,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2大气的垂直分布,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较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