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2,内容安排,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3,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2、商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3、农村中出现富农经济。,4,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上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制度。建立的两个条件:资本和劳动力 2、地理大发现圈地运动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剥夺广大农民是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条件的过程。,5,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6,2、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流通形式不同。 商品流通:W(商品)G(货币)W 资本流通:GWG 买卖的顺序不同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7,流通的目的与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消费、 使用价值,目的,内容,商品与商品交换,8,G-W - G,目的,内容,货币与货币交换,更大价值、 为卖而买,资 本 流 通,9,流通的界限不同。,WGW,GWG,有限,无限,10,流通的经济实质与关系不同。,W-G-W,关系,经济实质,两极同量异质,商品交换关系,商品流通,11,G-W - G,经济实质,关系,两极同质异量,剥削关系,资本流通,12,3、资本,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在运动中实现增殖,是一个历史范畴。,13,4、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的总公式: 由于GWG这个公式反映了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14,(3)剩余价值的来源,G = G G,15,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a.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16,b.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过程。,17,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 a.等价交换; b.不等价交换。,18,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生产领域 商品本身已包含剩余价值,要找出剩余价值的来源,就必须对生产领域进行分析。 生产领域中是什么了创造价值 是劳动! 分析劳动就首先要分析劳动力。 是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19,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1,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价值, 由三部分组成:,22,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庭成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教育和训练费用。,23,(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a、其价值随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b、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其所处的环境、时间不同,其价值有较大的不同。,24,4.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a、是价值的源泉; b、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的使用能够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 d、是资本积累的源泉。,25,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资本家只有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才能占有剩余价值; 货币只有带来了剩余价值才能成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6,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一切社会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27,在不同的社会,由于社会形式、所有制不同,劳动过程会有不同的特点。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第一,劳动力的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第三,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一般劳动与特殊劳动过程的统一体。,28,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必然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29,例题:价值形成过程,皮革厂生产1双皮鞋耗费的牛皮价值10元,鞋钉、鞋绳、机器损耗等5元,工人工资1小时1元,制鞋工人1小时生产1双皮鞋,新创造价值1元,则 1双皮鞋的成本:10+5+1(工资)=16 1双鞋的价值:10+5+1(工人抽象劳动新创造价值)=16 假定一个工人劳动力的日价值是6元,每天劳动6小时,生产6双皮鞋。则 6双皮鞋的成本:16*6=96 6双鞋的价值:16*6=96 产品的价值等于预付的资本,30,2.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31,例题:价值增值过程,接上例,若资本家支付给工人1天的工资6元,让工人劳动12小时,则工人能治制造出12双鞋. 12双皮鞋的价值是: (10+5)*12+12*1=192 按照价值出卖,这12双鞋资本家可得到192元,12双皮鞋的成本:(10+5)*12+6=186 192186=6元 这6元是资本家支付了日工资以后,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而迫使工人创造的。,3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6小时,6小时,全部劳动时间,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33,、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 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34,三、 资本的本质,1、资本 形式上:货币、厂房、机器等物 这些物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被用做剥削工人的手段,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便转化为资本。,35,定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本质: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剥削关系; 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和增殖性。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36,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其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被称为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被称为可变资本(V)。,37,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资本的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38,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39,四、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公式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m= m/ v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剩余价值率也称为资本主义的剥削率。,40,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在可变资本量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用公式来表示:mmv表示。 在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可变资本量的多少。,41,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工作日 工作日含义:雇佣工人在一天内劳动的时间叫一个工作日,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组成。 工作日是一个变量,可长可短,但有上限和下限。,42,工作日的界限,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两个因素的限制: a、生理上的限制。工人在一天内必须有吃饭、睡眠等时间,以便劳动能力的恢复,这是生理上所必需的时间; b、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料理家务、抚育子女、学习文化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数量,要由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来决定。,43,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劳资的力量对比及其斗争。 资本家总是竭力延长工作日。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力,保护劳动力不受过度的摧残,要求缩短工作日,并为此同资产阶级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44,2、绝对剩余价值: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 100%,6小时,6小时,6小时,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M= 150%,45,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M= 100%,必要时,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9小时,M= 300%,6小时,6小时,46,2、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惟一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其提供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它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相对剩余价值生产,48,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a、个别资本家如果首先采用新技术,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够获得比其他资本家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49,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首先是个别现象。 当某个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后,其他资本家也会竞相改进和采用新的技术。 所有资本家都开始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时候,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得到普遍得到提高。,50,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会缩短,商品的价值量就会普遍下降, 商品的价值量的普遍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下降,劳动力价值就下降,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也就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对延长,最后,所有资本家就都只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51,图示: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其他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普遍下降,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52,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再次,二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53,三、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生产和实现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绝对规律。,54,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二是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三是剩余价值规律还会导致各种经济危机以及其它各种社会危机的爆发。,55,1、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第一,劳动不会在出卖之前独立存在; 第二,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第三,劳动如果是商品,就会违背价值规律。,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56,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因为,在市场上工人可以出卖给资本家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劳动力在被使用以后,其使用价值换回了其自身价值,这种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工资。,57,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从支付时间和方式看,先有劳动,后有工资; 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生的惟一手段; 从工资的数量上看,与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熟练程度成正比。,58,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它是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现在,工资的现象把两者的区别给抹煞了,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这就混淆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之间的区分和对立,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59,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计时工资的含义:是按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的工资,如月工资、周工资和日工资等。 考察计时工资的实际状况,不能只看工资额的多少,必须把工资额、工作日长度同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每小时的价格联系起来考虑。,1、计时工资,60,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的含义: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并无本质差别。 3、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比较 适应条件、领域、种类不同 存在条件的限制不同(法制、道德、科技等) 历史发展不同,61,4、 计件工资更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剥削 可以通过产品的质量监督劳动的质量; 可以直接控制劳动强度; 计件工资为资本主义的家庭劳动奠定了基础,既可节省开支,又可扩大剥削对象。 是形成层层剥削的基础。 加强了工人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工人的团结。因为为挣得更多的工资,工人之间会在技术、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等方面展开竞争,使相互之间产生隔阂。,62,5、“血汗工资制” “血汗工资制”的特点是对工人的劳动组织和工作效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定,把工人劳动过程中的所谓多余动作去掉,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劳动方法,然后按照这种方法给工人规定产量定额和计件工资标准,从而把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到极限,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可以捞到更多的好处。,63,泰罗的生铁搬运实验,把铁块装到铁路货车上,日平均生产率12.5吨,日工资1.15美元。 泰罗达到日装运48吨的目标,提高生产率300,日工资1.88美元。,64,铁锹试验与标准化原理,最佳铁锹装21磅,搬运铁块12.5吨/日升到50吨 设计了一种有标号的两种纸卡 一种说明工人在工具房所领的工具和该在什么地方干活 另一张说明他前一天工作的情况,也就是一份他干活的证明书,上面还记载前一天的收入。 白色纸卡:一切正常 黄色纸卡:意味着要加油了,否则调离工,65,血拼式工业竞争力的终结,血拼式工业竞争力就是无限制地将优势资源用到极端。如 劳动者权益损失:一些加工企业的员工工资一二十年没有增长,而且,超时加班、欠发工资现象严重。 税费减免:无节制的税收优惠愈演愈烈,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国家利益流失。 付出环境成本: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 血拼式竞争不仅对中国工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其他国家也难以承受。,66,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1、名义工资:以货币表现的工资或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是名义工资、货币工资。 2、实际工资:工人以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也称为实物工资。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联系与差别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商品价格,67,、工资的国民差异,在调研了全球71个大城市的商品及服务价格、薪酬和购买力之后,瑞士银行北京时间2008-2-26晨公布了全球价格及收入研究报告。,68,新酬差异,调查发现,在14种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中,西欧及北美城市的时薪平均为15欧元(约合153元人民币),而东欧及亚洲城市的平均时薪为3至4欧元(约合30至40元人民币)。 全球薪酬指数,哥本哈根排名第一,之后依次是奥斯陆、苏黎世、日内瓦及纽约。上海位居第59位,北京排名第65位。,69,购买力差异,该报告以“购买一个巨无霸汉堡包所需的工时”反映价格与薪酬的关系,用来评定雇员收入的购买力。 全球平均,每工作35分钟可购买1个巨无霸汉堡包。 购买巨无霸汉堡包所需工时 东京10分钟 美国城市13分钟 北欧城市15-20分钟 香港17分钟 台北20分钟 北京44分钟 在购买力方面,苏黎世最高。上海排在第58位,北京依然排在第65位。,70,生活成本差异,报告中的生活成本是依据122种商品及服务的价格计算出的。 上海和北京的生活成本仍然维持相对较低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货币仍然能够抗拒升值的压力。 在全球71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排名中,香港排名第27位,上海第60位,北京第62位。,71,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 2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2,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相对剩余价值是同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相联系的。 8、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9、工人名义工资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价值的提高。 10、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73,二、选择题,、(考研2009年多选题22)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构成包括( )。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74,2(考研2008年单选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75,3. 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直接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 B.直接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 C.直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直接表现为必要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 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 C.前者转移价值慢,后者转移价值快 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76,5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7,7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78,8.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cv cvm vm cm,79,9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80,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 二者有共同的本质,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则不是 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则不是,81,11超额剩余价值( ) 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是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82,12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采用的办法有( ) 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今天幼师面试题及答案
- 司法助理考试题及答案
- 广西模拟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材料研发方向试题及答案
- 瑞众保险笔试题及答案
- 广告拓展市场的成功案例试题及答案
- 定西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学习路径试题及答案
- 深度解读纺织品行业的重要指标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创新设计方向试题及答案
- 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多酚组分与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4.3.1)-3.3我国储粮生态区的分布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包装的学问》课件
- 车辆采购、维修服务投标方案
- 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课件(30张PPT)
- 浅析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