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及膳食指南.ppt_第1页
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及膳食指南.ppt_第2页
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及膳食指南.ppt_第3页
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及膳食指南.ppt_第4页
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及膳食指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 参考摄入量(DRIs),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 2. 掌握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本内容; 3. 了解中国居民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参考摄入量; 4. 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3,自从20世纪中叶各国营养学家就开始根据相关知识,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以预防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过多的危险。自开始提出“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以来,RDA作为一种膳食质量标准,对于指导食物的生产和消费,对于保障居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于1955年首次制定了“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开始建议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作为计划食物供应和评价膳食质量的依据,且进行过多次修订。,4,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营养素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90年代初期逐渐开展了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RDA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并在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术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新概念。 中国营养学会及时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于1998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及秘书组,着手制定工作。经过专家委员会专家们两年的共同努力,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经过两年的努力制定出来的。与以往我国制定的“推荐营养素供给量“相比,它综合了近年国内外营养学与多个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到预防营养缺乏病和有利于慢性病预防的双重需要,同时针对群众使用营养素补充剂逐渐增多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兼顾到了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平衡协调。,6,DRIs是在旧标准的营养素平均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同时,“制订中国居民DRIs委员会”(简称“DRIs”委员会)决定采用以下分类和词汇:,7,几个名词,能量;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8,(一)平均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 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订 RNI 的基础。,9,(二)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 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 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以 EAR 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 EAR 的标准差,则 RNI 定为 EAR加两个标准差,即 RNI = EAR2SD( SD:标准差)。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 SD 时,一般设 EAR 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 RNI= 1.2 EAR 。,10,(三)适宜摄入量 (Adequate Intake AI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 EAR,因而不能求得 RNI时,可设定 AI 来代替 RNI 。 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 4 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 AI 值。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制定时不仅考虑到预防营养素缺乏的需要,而且也纳入了减少某些疾病风险的概念。根据营养“适宜”的某些指标制定的 AI值一般都超过 EAR,也有可能超过 RNI。,11,(四)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以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当摄入量超过 UL而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UL 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可耐受”指这一剂量在生物学上大体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 RNI 或 AI是没有明确的益处的。 鉴于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需要制定 ULS 来指导安全消费。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值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 UL 依据这些来源而不是总摄入量来制定。对许多营养素来说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所以未定 UL 并不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12,13,美国RDAs和DRIs,美国国家研究院 (NRC) 于1941年首次制订了美国的 RDAs,1989 年美国第10 版RDAs发表,各版RDAs 成为不同时期人群营养方面的权威性指导文件。 FNB 讨论修改RDAs(1992):要求对推荐值提出更具体说明及详细使用指导,对某些营养素和人群组已积累了足够的新知识支持更新和扩展RDAs,RDA是否包含了营养素促进健康的观点。,14,中国RDAs的发展,1938年,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特组织营养委员会制订了“中国人民最低营养需要量”,提出了成人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1.5g,及应注意钙、磷、铁、碘及A、B、C、D的摄取以防缺乏。 1952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编著“营养素需要量表(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纳入了钙、铁 和5种维生素的需要量。 195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修改为“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RDA)”。后在1962年、1976年、1981多次修订RDA。 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对RDAs作了最近一次修订, 这次修订对年龄分组、宏量营养素的供能以及某些微量营养素的建议值作了一些调整或说明。,15,DRIs与RDA的概念不同,1. 制订DRIs不仅考虑到消除营养缺乏病的需要,而且对某些营养素还考虑到降低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的需要。 2. 有资料表明过多摄入营养素有危害健康的风险时则制订了最高可耐受摄入量。 3. 有些食物成分可能不符合传统的营养素的概念,但如有充分资料说明对健康有益也将制订其推荐摄入量。,16,DRIs的应用,制定DRIs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要。 以往只有RDAs,各种用途如制定人群食物供应计划,评价个体和群体的食物消费资料,确定食品援助计划目标,制订营养教育计划,以及指导食品加工和营养标签等都参考同一套推荐值。这样针对性不强,特别是评估过量摄入的危险性很不理想。 DRIs包含多项内容,可以针对个体或群体不同的应用目的提供更适宜的参考数据,17,应用DRIs评价个体的摄入量要直接、比较一个人的摄入量和需要量是很困难的: 1. 这个特定个体的需要量是不知道的; 2. 几乎不可能测定一个人真正的日常摄入量,因每天的摄入量不同,而且测定摄入量会有误差。 3、由于其日常摄入量几乎无法获得,只好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摄入量是高于还是低于其需要量。,18,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的危险性,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量的各种必需营养成分。 当一个人群的平均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人群中有半数个体的需要量可以得到满足; 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摄入量在RNI和UL之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一般不会发生缺乏也不会中毒。 摄入量超过UL水平再继续增加,则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随之增加。,19,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20,“民以食为天”,膳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更逐步明确,膳食构成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膳食指南由此应运而生。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DC)根据营养学原则,针对各国各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合理膳食基本要求。它引导民众合理选择并搭配食物,达到平衡、合理膳食,减少疾病,促进全民健康。,21,(P88),一、膳食指南的变迁 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有10条: 保持健康体重;每日有体力活动;按“金字塔”指南选择食物;每日选择多种谷类,尤其是全谷;每日选择多种水果与蔬菜;保证食物安全;选择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而总脂肪适度的膳食;选择饮料与食物使糖摄入量适度;选择制备少盐食物;如饮酒精饮料,宜适量。 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包括9部分: 在所需热量内保证充足的营养素;体重控制;体育锻炼;鼓励的食品品种;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钾;酒精饮料;食品安全,22,二、美国最新膳食指南简介,新版的美国指南指出:几乎三分之二美国人超重或肥胖,因此呼吁:注意运动和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它启示,要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关注食品安全来预防慢性疾病。,23,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给居民提供最根本、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于2006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机构和企业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于2007年9月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24,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25,居民膳食指南,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26,居民膳食指南(P89-90),1.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食物成分 2. 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3. 食物多样化才能摄入更多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 4.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证 5. 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27,居民膳食指南,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 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8,(p91-94),1. 蔬菜的营养特点 2. 深色蔬菜 3. 如何选择蔬菜 4. 合理烹调蔬菜 5. 水果的营养特点 6. 蔬菜与水果不能相互替换 7. 不要用加工的水果制品替代新鲜水果 8. 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膳食成分 9. 薯类营养特点 10. 如何吃薯类,29,居民膳食指南,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 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 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30,(94-97),1. 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2. 奶及奶制品的常见品种 3. 我国居民需增加饮奶量 4. 饮奶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5. 饮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 6. 脱脂奶或低脂奶适用人群 7. 每日所需饮奶量 8. 乳糖不耐受者怎样喝奶 9. 刚挤出来的牛奶不可直接饮用 10. 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11. 鼓励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12. 喝豆浆必须煮透,31,居民膳食指南,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我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32,P97-100,1. 鱼类的营养价值 2. 其他水产动物的营养价值 3. 禽类的营养价值 4. 蛋类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 5. 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6. 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 7. 合理烹调鱼、禽、蛋和瘦肉 8. 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33,居民膳食指南,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平衡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 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