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2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2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2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2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2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本讲内容为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往往作为高考试题的载体,运用高初中地理知识来解释区域地理事象的分布特点、成因等。如2018全国卷T36;2017全国卷T37等。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等高线图及图文材料,分析海陆分布、地形等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综合思维:结合某区域的图文资料,分析世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知识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D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E德雷克海峡2.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3.世界的地形(1)世界主要地形区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主要高原亚洲: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南美洲: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主要平原亚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图兰平原等;欧洲: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等;北美洲:中央大平原;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等。主要盆地:刚果盆地、巴黎盆地、大自流盆地等。(2)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大洲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中部高,四周低非洲以高原为主;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欧洲以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部低南极洲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北美洲西部为高大山脉,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古老低缓的高原山地南美洲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大洋洲大陆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考法1以某区域图切入,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状况(2018济南一模)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据此完成12题。1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A经济腹地广阔 B港阔水深避风C地理位置优越 D地形平坦开阔2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1C2.C第1题,“南大门”强调的是位置优势,故C正确。从经纬度可知,该图是巴尔干半岛的希腊,A、D明显不符合事实,B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无关。第2题,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路线经过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规律方法_区域定位技巧 1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脑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其他经纬线根据这几条推算即可。例如,重要经线有0、90E、120E、60W、90W、120W等;重要纬线有0、2326N、6634N、2326S、6634S等。2相对定位法“辅助定位”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与岛屿。3区域轮廓定位法“特征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抓住它们突出的特点帮助我们进行定位。如美国本土略呈长方形,印度像由三个不等边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埃及形似梯形,法国呈六边形,英国轮廓像一只正在吃青草的兔子等。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如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4地理景观定位“典物定位”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利用这些景观也可准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1)自然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貌景观,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动物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成为确定地理位置的依据,如北美的五大湖、日本的富士山、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绿洲等。(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考法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考查主要地形的成因及影响(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示意图中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据此完成34题。图图3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A富士山区 B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 D墨累达令盆地4与图中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A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B草地产草量C流水侵蚀力度 D岩石风蚀程度3B4.D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处左侧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在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岩石风化程度增强。考法3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地形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018年4月21日在圆满完成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持任务后,“雪龙”号科考船停靠在中国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为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南极地区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 ()A跨经度最广B地处高纬度C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D受海洋影响大6南极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B是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C产生烈风酷寒D加剧烈风酷寒5C6.D第5题,经度、纬度和海洋的影响不属于题干要求的地形特征,南极大陆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被称为冰雪大陆。第6题,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是纬度高,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是受干燥的大气(极地高气压和极地东风)控制,烈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极地高气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冰雪覆盖的地表可以减小风与地面的摩擦进而加大风速,可以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知识点二| 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气温(1)气温的时间变化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日较差小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海洋上8月北半球大陆上1月,海洋上2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大陆上1月,海洋上2月南半球大陆上7月,海洋上8月(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地形同纬度地区,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洋流同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低2.降水(1)形成条件(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影响因素表现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大气环流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洋流因素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地形因素海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位置年降水量成因特征赤道附近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全年多雨两极附近降水少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全年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多雨大陆西岸降水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全年少雨中纬度内陆降水少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全年少雨大陆东岸降水多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夏季多雨大陆西岸降水多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常年湿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降水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多雨考法1通过等温线分布图,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019保定模拟)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a的值可能是()A10 B0 C10 D20 2造成图中0 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B2.C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下图为某区域简图,图中P月等温线和Q月等温线分别是该区域的最冷月等温线或最热月等温线。读图回答(1)(3)题。(1)图示信息表明()AQ月甲气温低于乙地BQ月为该区域最冷月C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东部D甲地地势比周边低(2)图中P月等温线对应的温度及月份最可能是()A5 一月 B6 七月C6 一月 D5 七月(3)图中乙地()AQ月陆风转海风比P月早B典型植被为常绿硬叶林CP月陆风转海风比Q月早DP月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多于Q月(1)D(2)B(3)A第(1)题,根据山地海拔高、气温低的特点,可推测出图示区域南侧气温低于北侧,即位于南半球,C项错;根据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可推测出Q月对应最热月,P月对应最冷月,B项错;甲地位于P月等温线南侧(气温低于m 的一侧),但外围等温线为m ,说明甲地气温比周边高,地势应低于四周,D项正确;Q月甲地位于气温高于n 的一侧,其气温高于乙地,A项错。第(2)题,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且P月对应最冷月,则P月可能为七月;结合图示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区域最冷月气温应大于0 。第(3)题,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项错;冬季降水少于夏季,故P月(冬季)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少于Q月(夏季),D项错;Q月(夏季)日出比P月(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加之太阳高度角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更多,陆地升温更快,所以陆风转海风的时间更早,故A项正确、C项错。考法2结合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及成因(2019聊城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海多,内陆少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东部多,西部少D东部沿海南北差异较大4影响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洋流C地形 D大气环流3C4.B第3题,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该地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沿海岸线延伸,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寒流流经,使大陆沿岸的降水减少。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教师用书独具)(2019武汉调研)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此次航行过程中()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2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洋流 B潮汐C海雾 D海冰3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1B2.D3.C第1题,甲乙段要逆行于千岛寒流;丙丁段位于高纬度,但此时为极昼时期,不易看到极光;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为夏季,浮冰很少见;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照射在北冰洋水面上,水汽容易蒸发而出现大雾。第2题,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其周围海面上分布有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对海运船只影响最大。第3题,依题意,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可大大缩短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海运距离,则必然影响亚欧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还是东亚与南亚、西亚、北非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因此相对于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受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影响最大。(2019深圳市调研)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某地年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45题。4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 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 D北美洲西岸5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纬度 D海陆分布4A5.D第4题,由定义可知,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季风等气候的降水年较差较大。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自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年较差小,所以判断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第5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是主要因素。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