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doc_第1页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doc_第2页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doc_第3页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doc_第4页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9 页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在安全生产中,常常存在一些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如果调整不当,往往是诱导事故的重要因素。常见的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有:(一)省能心理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和生活中养成了一种心理习惯,总是希望以最小能量(或者说付出)获得最大效果。当然这有其积极的方面,鼓励人们在生产、生活各方面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获,如经济学中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原理”。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握“最小”这个尺度,如果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小”又能获得目标的“较好”,当然应该这样做。但是这个“最小”如果超出了可能范围,目标将发生偏离和变化,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它在安全生产上常是造成事故的心理因素。有了这种心理,就会产生简化作业的行为。如1986年2月某铁厂在维修高炉时,发现蒸气管道上结成一个巨大的冰块,重约0.4吨,妨碍管道的维修。工人企图用撬棍撬掉冰块,但末撬动,如采取其他措施则费时、费力,于是在省能心理支配下,在悬冻的冰块下面进行维修。由于振动和散热影响,冰块突然落下打在工人身上,发生人身事故。省能心理还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例如,一运输工在运输中已发现轨道内一松动铁桩碰了他的车子,但懒于处理;只向别人交待了一下,在他第二次运输作业中因此桩造成翻车事故,恰好伤害了自已。(二)侥幸心理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望总是受到群体效果的影响,在安全事故方面尤其如此。生产中虽有某种危险因素存在,但只要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卫能力,切断事故链,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发生事故,所以就产生了侥幸心理。在研究分析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明知故犯的违章操作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某滑石矿运输工人不懂爆破知识,为了紧急出矿,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进行爆破作业,结果发生事故,当场被炸死。(三)逆反心理某些条件下,某些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1985年,某厂一工人出于好奇和无知,用火柴点燃乙炔发生器浮筒上的出气口,试试能否点火,结果发生爆炸,自身死亡。(四)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如汽车司机争开飞车,争相超车,以致酿成事故的为数不少。开玩笑过程中导致事故纯属凑兴心理造成的危害。(五)群体心理社会是个大群体,工厂、车间也是群体,工人所在班组则是更小的群体。群体内无论大小,都有群体自己的标准,也叫规范。这个规范有正式规定的,如小组安全检查制度等,也有不成文;没有明确规定的标淮,人们通过模仿、暗示、服从等心理因素互相制约。有人违反这个标准,就受到群体的压力和“制裁”。群体中往往有非正式的“领袖”,他的言行常被别人效法,因而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群体规范和“领袖”是符合目标期望的,就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产生消极效果。若使安全作业规程真正成为群体规范,且有“领袖”的积极履行,就会使规程得到贯彻。许多情况下,违反规程的行为无人反对,或有人带头违反规程,这个群体的安全状况就不会好。应该利用群体心理,形成良好的规范,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对于安全规程和安全教育,不同的工人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教育效果差别显著。如果能对“领袖“做好工作使之产生积极的行为,就会影响其他人也积极遵守规程。这就是抓典型的作用。群体中总有一种内聚力,这种内聚力给予成员的影响常常大于家庭、教师和父母。例如,青少年有问题不愿找父母谈,而愿找群体内同辈成员谈。工人不愿找领导谈,而在同辈中无所顾忌。利用这种心理状态,在群体中培养安全骨干,使其精心诱导,便可以产生积极效果。(六)注意与不注意注意与不注意是人的一种心理因素,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具有明确的意识状态和选择特征。人在对客观事物注意时,在大脑中集中反映该事物并形成清晰的影像和判断,而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加以抑制。不注意存在于注意状态之中,他们具有同时性。也就是说,你对某事物注意,同时将对其它事物不注意。有的心理学家把注意看成是能力,是意识的凝视点。1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和不注意总是十分频繁地反复交替出现。人失误发生的内在条件是意识水平(警觉度)的降低。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的脑计算机)的失误依意识水平而有显著的差异。大脑在睡眠时全无意识,可靠性为0;意识活泼明快时,大脑充分运转,处理过量的信息往往也不会发生错误,可靠性为0.999999。大脑的意识水平可分为5个等级。0状态时,脑计算机不工作,失去意识。状态I是醉酒、困倦时的状态,脑计算机只是硬件的结合,软件几乎不工作,是不注意状态,容易出错误。状态和是正常意识状态,是家庭生活中的轻松状态,心不在焉、不能预测和创造;是明快意识,前脑叶的软件可做高效率的工作,几乎不出错。状态时是过分紧张和激动状态,大脑活动力虽强,但注意力凝结在一点上,信息处理系统不工作,容易出错。过分喜悦也属于这一状态。2注意、不注意与安全在事故分折中常把原因归结为操作者马虎,不注意等。所以,在防止事故的方法上常常采用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小心谨慎,或召开班前会、班后会、事故分折会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在生产中也可见到这种情况,领导者在一次事故发生后,唯恐再发生事故,于是亲自下生产岗位检查督促,大会讲,小会提,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但是事故偏偏接连发生,真所谓祸不单行,令人无法捉摸。例如1984年某矿截至4月初连续发生四起死亡事故。领导机关召集所属各矿安全事故分析会,查找事故原因,改进安全状况;就在会议结束那一天,偏偏又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又如20世纪90年代某矿务局的一个矿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死亡50多人的特大事故。事故发生后,矿务局领导千方百计抓安全工作,但过了几天另一矿井又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并且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该矿井又连续多次爆炸。这些事故都不能归结为不注意造成的。上述事例说明事故的发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是不以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人若总是聚精会神地工作,当然可以防止由于不注意而产生的失误。但试验研究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自始至终地集中注意力。除玩忽职守者外,不注意不是故意的。不注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意识状态的结果,不是原因。因此,提倡注意安全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够。单纯依靠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主要杠杆是不科学的。对于“不注意”这种自然生理现象,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综上所述:人从生理上、心理上不可能始终集中注意力于一点;不注意的发生是必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不可避免。不注意就存在于注意之中。自动化程度越高,监视仪表等工作人员容易发生不注意。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措施如下:a.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b.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如电路接通或断开、阀门开放等采用“指示唱呼”,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c.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避免误解。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严格地说,在同一时刻,注意不能分配,即“一心不能二用”。但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分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例如司机开车,不仅要注意前面的路面,而且还要不时用限睛的余光扫视后视镜或周围的景物,同时耳朵还得听着机器转动是否常等等。这时,注意就不仅只专注一种事物,而是多种事物。能否合理分配注意是有条件的,在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中,每一种活动都是熟悉的,且其中的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时,才能做到注意的分配。一个初学开车的司机、一个初上车床的工人,往往是眼睛死盯在对象上,不敢懈怠,因而很难做到有余力将注意分配在其他事物上。能否做到注意分配,还依赖于活动的复杂性程度。一般在进行两种智力活动时较困难;在同时进行智力和运动活动时,智力活动的效率会降低得多些。注意的分配能力因人而异。其关键是能否通过艰苦练习,形成大脑皮层上各种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使活动程式化、习惯化、系统(列)化。对活动越熟练,越能灵活自如。有些职业,如司机、警察、教师、演员等,应通过练习,学会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时刻关注周围的情况变化,以使自己工作起来游刃有余。()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这里强调“主动”转移,如果是被动的转移,则属于注意的分散。注意有完全转移和不完全转移之分。完全转移是注意的时序变化;即起始注意现象,而后注意现象;不完全转移其实也就是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a.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如果从易到难,则转移指标下降;b.目的性,如果工作要求转移,则注意的转换相对较快,也较容易;c.人的态度,例如对后继工作没兴趣,则注意的转移就困难;d.训练,经过训练的人,在使注意转移时,可以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注意还有其他一些品质,如选择特性、集中特性等。注意的品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且其中的每一项品质也都有一个“度”(即适度)的问题。只有将注意放在一个合理的“度”上;才能发挥它对完成工作的积极作用,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