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检测(五)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1,2,1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4,5(中),6(中),7(中),12(中),14(难)3.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3(中),8,9(中),10(中),13(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浙江金华月考)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在已知显隐性条件下,自交和测交均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在未知显隐性条件下,自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可以,因为后代表现型与亲代相同;自交子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淘汰隐性个体提高显性基因的频率,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自交和测交均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2016山东烟台月考)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②黄鼠×黄鼠→黄2396∶黑1235。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B.实验①中子代黄鼠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黄鼠均是杂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解析:实验②中黄鼠亲代产生黑色子代,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实验①为测交类型,子代黄鼠都为杂合子;实验②为杂合子自交类型,亲代黄鼠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1,但实际约为2∶1,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3.(2016山西太原检测)果蝇经射线辐射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基因纯合时可以引起胚胎致死(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将经射线辐射后的一只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交配得到F1,将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待测果蝇的变异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PXBXB×X-Y(待测果蝇) ↓F1XBX-×XBY单对交配 ↓F2XBXBXBX-XBYX-YA.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雄果蝇无隐性突变体B.若发生隐性突变,则F2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C.若发生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D.若发生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解析:若不发生突变,则无隐性基因,因此F2中雄果蝇无隐性突变体;题干信息,隐性纯合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因此若发生隐性突变,F2中X-Y部分个体死亡,导致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比例不为3∶1;发生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不死亡,则雌雄比例为1∶1,若完全隐性致死,雌雄比例为2∶1,则若发生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4.(2016辽宁大连月考)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A)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两种解析:由测交的分离比为1∶3可判定玉米的有、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可能的情况为两对基因(假设为A、a,B、b)控制该性状,仅AB类型为有色子粒,基因型为AaBb的有色子粒个体测交,子代4种基因型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有色子粒∶无色子粒为1∶3,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3种。

5.某种生物一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另一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4∶4,若上述两个个体杂交,则其后代中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D)A.31% B.46% C.53% D.69%解析:由题意知,4种雌配子比例分别为1/10Ab、2/10aB、3/10AB、4/10ab,4种雄配子比例分别为1/10Ab、1/10aB、4/10AB、4/10ab,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1/100+2/100+12/100+16/100)=31/100,杂合子的比例为69%。6.(2016河南名校月考)控制植物果实质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质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D)A.aaBBcc B.AaBBccC.AaBbCc D.aaBbCc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果实基因型中显性基因数量越多,果实越重,而且显性基因每增加1个,果实质量增加(210-120)克/6=15(克)。甲与乙杂交,F1的果实重135~165克,F1的果实基因型中显性基因有1~3个。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产生的配子为Abc,其基因决定的重量为75克,含1个显性基因,则乙产生的配子中显性基因有0~2个,即乙只能产生不含显性基因的配子、含1个显性基因的配子和含2个显性基因的配子三类,所以只有aaBbCc符合该条件。7.(2015福建宁德模拟)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B表现为青色,Abb表现为灰色,aa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F1自交得F2,则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D)

A.9/16 B.3/4C.6/7 D.9/14解析:根据题意,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则灰色鼠基因型为AAbb,黄色鼠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青色(AB)∶灰色(Abb)∶黄色(aa)=9∶3∶4,由于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所以理论上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9/14。

8.(2016吉林实验中学模拟)某山村一段时间以来,妇女婚后只生女孩,不生男孩。经查,造成该事件的重要原因是该地水质中含大量重金属元素镉。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下列做法可行的是(C)A.用小白鼠做饮用镉污染水和饮用正常水的实验,观察后代雌雄比例B.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该村居民体内镉含量C.采集污染区男性精子,观察比较含X染色体精子和含Y染色体精子的活力D.观察污染区男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是否发生了结构改变解析:题干要求探究镉元素的作用机理,A、B选用的方法仅仅是验证事实,未涉及作用机理;采集污染区男性精子,观察比较含X染色体精子和含Y染色体精子的活力,可判断镉元素是否可以抑制Y染色体的精子的活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结构改变,不会影响男女比例失调。9.(2015吉林长春质检)人类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下图所示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各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正常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B)A.7的基因组成为aY或AXBB.11的基因组成为AXB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小于1/2D.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有3和4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左边原始生殖细胞只含有一个B基因说明是男性原始生殖细胞,右边的是女性原始生殖细胞,8是精细胞,9是卵细胞,二者结合后发育成既白化又色盲的孩子,基因型是aaXbY,7和8的基因型应一样是aY,9的基因型为aXb,则11的基因型为AXB;这对夫妇都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3/4=9/16;1和2表示形成精细胞的过程,细胞质均等分裂,3表示形成卵细胞的过程,细胞质不均等分裂,4表示形成第二极体的过程,细胞质均等分裂。10.(2015湖北八市联考)某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两个家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查阅文献发现,在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10-5。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C)A.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假如Ⅱ7和Ⅱ8又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则Ⅱ9的基因型为aaXbYC.假如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6×10D.Ⅲ1和Ⅲ2都患乙病,如果他们都能正常结婚生子,则他们与正常女人结婚所生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相同解析: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种病均为无中生有,都是隐性遗传病,因为Ⅱ2为患甲病女患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而乙病无法判断染色体位置;假如Ⅱ7和Ⅱ8又生了一个患乙病女儿,则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9的基因型为aabb;Ⅱ3是Aa的概率为2/3,Ⅱ4是Aa的概率为1×10-5,则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0-5×1/4=16×10-5;由于正常女人关于乙病基因型不确定,因此不能确定Ⅲ1和Ⅲ2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2016江苏南京月考)(10分)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以高茎(D)纯种豌豆和矮茎(d)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解释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的假设是:

(2)孟德尔所进行的三组实验中,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

(3)将F2中所有的高茎豌豆播种后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如果其中某个种子自交后只表现出一种表现型,则该类型种子的基因型是。

解析:正反交可以判断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F2中高茎豌豆DD和Dd分别占1/3和2/3,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高茎,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F2自交后代中矮茎(dd)比例为2/3×1/4=1/6,高茎比例为1-1/6=5/6。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分)(2)F1测交(1分)控制有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该遗传方法是细胞核遗传)(3)高茎∶矮茎=5∶1DD12.(2015四川绵阳一诊)(12分)家蚕是二倍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可能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表达,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基因B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①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定律,若B基因与b基因不存在抑制关系,则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

②若B基因能抑制b基因的表达: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2)家蚕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Zd使雌配子致死,(填“能”或“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若能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组合,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解析:(1)①由题意可知,控制蚕茧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结黄茧蚕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结白茧蚕的基因型是Ab或aa。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中AaBB(2/16)和AABB(1/16)是结黄色茧外,其他全部结白色茧,所占比例为13/16。②若B基因能抑制b基因的表达: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中AB为结黄色茧,其余均为结白色茧,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7/16。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结黄茧蚕,要求至少一方亲本含有B,且不含A,另一亲本含A,但不含B;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由此推导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bb×aaBb。

(2)家蚕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Zd使雌配子致死,要使后代只有雌性,只要亲本中的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W的配子即可,即为ZdW个体,因此亲本基因型组合分别为ZDZD×ZdW或ZDZd×ZdW或ZdZd×ZdW,后代只有雌性。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1)①基因自由组合(1分)AABB或AaBB13/16②7/16Aabb×aaBb(2)能(1分)ZDZD×ZdW或ZDZd×ZdW或ZdZd×ZdW(任写出一种)13.(2015浙江舟山模拟)(14分)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亲本(纯系)子一代实验一白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实验二黄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实验三黄羽雄性×白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实验四白羽雄性×黄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①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

②实验三和实验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为。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浅黑羽(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F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栗羽浅黑羽黑羽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57354710901104554566①依据,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上述实验中F2基因型有种。

③根据F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浅黑羽出现是在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解析:(1)①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当B存在时,y黄色才能显现,实验二子代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雌性都是黄羽,基因型为ZByW,W染色体只能来自母本,ZBy来自其父本,而且雌性子代没有其他类型的性状分离,所以父本为纯合ZByZBy。②正反交是同一相对性状,性别不同的杂交,实验三黄羽雄性×白羽雌性组合,实验四恰好是性别相反的黄羽雌性×白羽雄性;对于实验四,栗羽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ZZ,而且必须还有B和Y,其母本黄羽有B,没有Y,Y只能由父本提供,父本如果有B就不是白色了,因此可以推测亲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为ZbYZbY。(2)①“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可知黑色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F2表现为栗羽∶浅黑羽∶黑羽=(573+547)∶(1090+1104)∶(554+566)≈1∶2∶1,故可推断黑羽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三种性状的雌雄比=(547+1104+566)∶(573+1090+554)=1∶1,说明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②根据题意,黑羽与栗羽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可以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对于等位基因H/h,F2的基因型有3种,F2的ZW的性别决定是2种,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实验中F2基因型有3×2=6种。③由于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因此黑羽与浅黑羽出现是在B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Y基因功能的结果。(3)根据上述实验,通过后代羽色可以尽早地确定鹌鹑的雌雄,分别定向饲养,提高生产效率。以黑羽雌性(hhZBYW)和白羽雄性(hhZbZb)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白羽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图解如下:

亲代:黑羽雌性hhZBYW×hhZbZb白羽雄性

↓子代:白色雌性hhZbW黑色雄性hhZBYZb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ZByZBy②四ZbYZbY(2)①F2栗羽∶浅黑羽∶黑羽≈1∶2∶1(2分)每一性状的雌雄比例相同(2分)②hhZBYZBY或hhZBYW(2分)6(2分)③BY(3)白羽14.(2015山东济南一模)(14分)下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2)的某些基因在亲本细胞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图示中母本高75cm,父本高45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母本产生卵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

(2)上述亲本杂交子代F1的高度是cm,若考虑图中所示全部基因,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55cm的植株有种基因型。

(3)若基因E纯合会导致个体死亡,则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

(4)该种植物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D、d位于1号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且D控制色素的合成,A抑制色素的合成。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aaDD和A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