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pptx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pptx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pptx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pptx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第一讲 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指引,思维导图,-5-,一,二,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为 横波 ,实线N为 纵波 。,-6-,一,二,(2)分层,(3)岩石圈 构成:地壳与 软流层 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 E 。 特别提醒地壳与岩石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的厚度比地壳大。,-7-,一,二,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圈层是 大气圈 ,由 气体 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 (2)B圈层是 生物圈 ,是 生物 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 圈占有A 大气 圈的底部、C 水 圈的全部及D 岩石 圈的上部,是最活跃的一个圈层。 (3)C圈层是 水圈 ,由 陆地水 、 大气水 、生物水等组成,C圈层的特点是 连续但不规则 。,-8-,一,二,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存在形式:矿物有气态、液态和 固态 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 矿物 组成。 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9-,一,二,-10-,一,二,特别提醒(1)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含有化石。但具有层理构造不一定是沉积岩。 (2)花岗岩和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3)岩浆岩既可地表形成也可地下形成,沉积岩主要在地表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下形成。,-11-,一,二,2.地壳的物质循环 (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放射性物质衰变 。 (2)地壳物质循环图,-1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地球内部圈层 【典题示例】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壳,是地幔,是地核 B.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为地壳和地幔,为外核;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1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方法提升地球内部圈层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各层结构及特征如下图。,-1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图甲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A B.、C C.、B D.、I (2)图乙中岩石与图甲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 B.大理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为变质岩,为岩浆,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为沉积物,为风化物。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第(2)题,珊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1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方法提升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常见示意图 (1)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1),-1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2、图3)。,-2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判断箭头含义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指向岩浆的箭头高温熔化(或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2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分清岩石类型巧判岩层新老关系 (1)岩浆岩地层如果是侵入岩,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沉积岩地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23-,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第12题。,-24-,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层和层属于地壳 C.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答案,解析,-25-,2011年6月4日,南美洲普耶韦火山开始喷发,喷发时间持续了几个月。据监测,大多数时间火山灰(图中浅灰色部分)向东南方向飘去,火山灰几乎覆盖了整座山。据此完成第3题。 3.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覆盖在地表的火山灰可转化为(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答案,解析,-26-,(2018浙江4月选考,2223)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