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强化山楂茶饮料的工艺研究.pdf_第1页
微波强化山楂茶饮料的工艺研究.pdf_第2页
微波强化山楂茶饮料的工艺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e l : 03 51 - 4 6 0 6 0 8 6 E - m a i h n c p j g 1 6 3 t o m 试 验 研 究 微波强化山楂茶饮料的工艺研究 高振红 向振红 ( 青岛农业大学 海都学院,山东 莱阳2 6 5 2 0 0 ) S h i y a n Y a n j i u 摘要:山楂茶饮料是一种保健功能性复合饮料,采用常规水浴法浸提山楂与茶的功能性物质,并得到浸提工艺 参数,通过微波强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山楂与茶的浸提方法和条件,最后采用壳聚糖澄清技术对山楂茶汁进 行澄清。结果显示 ,浸提绿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 1 : 8 0 ,在微波功率 4 0 0 W条件下处理 2 m i n 于 8 O 水浴锅中浸提 1 0 mi n ;山楂汁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 1 : 3 ,在微波功率 6 0 0 W条件下处理 2 mi n 。于 9 O水 浴锅 中浸提 9 0m i n ;饮料最佳调配为 :绿茶汁 5 7 、山楂 汁 3 8 、白砂 糖 5 。 关键词 :山楂 ;绿茶 ;浸提 ;澄清 中图分类号 :T S 2 7 5 5 文献标志码 :A 绿 茶 是 历史 最 早 的茶 类 ,具 有 抗 衰 老 、抗 菌 、 降血脂 、瘦 身 减脂 、防 龋 齿 、改 善 消 化 不 良情 况 、 醒 脑提神 、利尿解 乏 等作 用 。 山楂 ,又名 红果 ,是 人 们喜食 的一种 水果 ,也 是 一种 常用 中药 。山楂 味 酸 甘 ,性 微 温而无 毒 ,有 开 胃消食 、化 滞 消积 、活 血 化瘀 、收 敛 止泻 的功 效 ,是重 要 的消 导 药【 ” 。本 文 以绿 茶 、山楂 为 主要原 料进 行浸 提研 究 ,以期 为 t h楂茶饮 料 的制 取工 艺提 供理 论依 据 。 1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材 料 与仪器 绿 茶( 崂 山 茶 )、 山楂 、 白砂 糖 、维 生 素 C、 l 壳 聚糖溶 液2 1 。 电 热 恒 温 水 浴 锅 ,龙 口 市 先 科 仪 器 公 司 ; F A2 1 0 4型 电子 分 析 天平 ,上 海 精 密 科 学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天平 仪 器 厂 ;D8 5 2 3 CT L 一 2 H型 电脑 型 高 级 微 波 炉 ,广 东 格 兰 仕 集 团有 限 公 司 ;REF 一1 0 3型 手 持糖量 计 ,成 都泰 华光 学公 司 ;紫外 一可见 分 光光 度计 ,上 海 光谱 仪器 有 限公 司 ;J YT 一 5型架 盘 药物 天平 ,常 熟市 金羊砝 码 仪器 有 限公 司 。 1 2试 验方 法 1 2 1 山楂 茶 饮 料 工 艺 流 程 山楂 一 清 洗一 切 片 一 添 加 维 生 素 c浸 提 一 过 滤 一 澄 清 一 过 滤 茶 叶一 加 水 浸 提 一 过 滤一 加 糖 调 配 一 装 瓶 灭 菌 一 成 品 。 1 2 2绿 茶 汁浸 提 工 艺参 数 的确 定 以 A 茶 水 比( 1 : 6 0、 1 : 8 0、 1 : 1 0 0 )、B 浸 提 时 固 间( 5 rai n、 1 0 mi n、 1 5 mi n )、 C浸 提 温 度( 7 5 、 8 0 、8 5 ) 3个 因 素 3个 水 平 作 ( 3 4 ) 正 交 试 验 ,对绿茶 汁 的感 官指 标进行 综 合评 分 。 1 2 3 山楂 汁提 取 工 艺 参 数 的 确 定 以 A 料 水 比( 1 : 3、 l : 4、 1 : 5 )、 B 浸 提 时 间 ( 8 o mi n、 9 0 mi n、 1 0 0 mi n )、C 浸 提 温 度( 8 0 o C、 9 0 、 1 0 0 o C) 3个 因素 3个 水 平 作 I J 9 ( 3 4 ) 正 交 试 验 ,对 浸 提液 的感 官指 标进 行综 合评 分嘲。 1 2 4微 波 辅 助 水 浴 浸 提 法 ( 1 )绿 茶 汁 的浸 提 。用常 规 水浴 法确 定 的最 佳 条 件 浸 提 之 前 ,先 用 微 波 功率 4 0 0 W 处 理 2 mi n、 3 rai n、4 rai n,对 其 茶 汁进 行 感 官 评定 并 与 常规 法 浸 提 的进 行 比较 。 ( 2 ) 山楂 汁 的浸 提 。用 常规 水浴 法确 定 的最 佳 条 件 浸 提 之 前 ,先 用 微 波 功 率 6 0 0 W 处 理 1 mi n、 2 mi n、3 mi n,对 其 山楂 汁进 行感 官评 定 并 与 常 规 法浸 提 的进行 比较 。 1 2 5 山楂 汁澄 清工 艺参数 的 确定 以 A壳 聚糖 溶 液加 人 量 、露澄清 时 间 、c澄 清 温 度 3个 因 素 3个 水 平 作 I J 9 ( 3 4 1 正 交 试 验 ,对 澄 清 液进 行综 合评 分 。正 交试 验 因素水 平见 表 1 。 1 2 6 山 楂 茶 饮 料 的 调 配 用 以上 确定 的最佳 方 法 、最佳 浸 提工 艺最 佳 澄 清 工艺 提取 绿 茶 汁和 山楂 汁 ,加 上 白砂糖 调 配 山楂 茶饮 料 。以绿 茶 汁 含量 A、山楂 汁 含 量 、白砂 糖 含 量 c,作 I J 9 ( 3 4 ) 正 交 试 验 ,将 3 0个 人 分 成 3组 , 分别 对 色泽 、香 味 、滋味 进行 评定 打 分 ,去掉 最 高 分 和最低 分 ,取 其 平 均分 ,从 而 确定 最佳 配 方 。正 农 产品 N- v I5 3 l 固 试 验 研 究 S h iy a n Y a n jiu 交 试验 因素水平 见表 2 。 表 1 正交试验 因素水平 2结 果 与 分 析 2 1 绿 茶汁 的浸提 以茶 水 比 A、浸提 时 间 、浸 体 温度 c为 因 素 作 L 9 ( 3 4 ) 正 交 试 验 ,得 到 最佳 工 艺条 件 A , 即 茶 水 比 1 : 8 0 、 浸 提 时 间 1 0 mi n、浸 提 温 度 8 0 , 主次 因素为 A G。 2 2山楂 汁的提 取 以:F - I - 比 A、浸 提 时间 、浸提 温度 C为 因素 作 L 9 ( 3 4 ) 正 交 试 验 ,得 到 最 佳 工 艺 条 件 A。 曰: c : ,即 料 水 比 1 : 3、 浸 提 时 间 9 0 mi n、 浸 提 温 度 9 0 , 主 次 因素 为 A C 曰。 2 3 微 波辅助 水浴浸 提法 2 3 1绿 茶 汁 的 浸 提 微波处 理时 间太短 对茶 汁 的色泽 、香气 和 滋味 影 响不 明显 ,时间 太长 茶 叶会发 糊 ,浸 提 2 rai n后 再放入水 浴 中浸提所 得 到茶 汁的色 泽 、香气 和滋 味 都有 明显 改善 。对 两种不 同浸 提方 法所 得茶 汤进行 感 官评定 ,结果 表 明两种 浸提 方法 得到茶 汤 的香气 与滋味 品质正 常 ,其 中以微波辅 助 水浴 浸提茶 汤 的 香 气 品质 较好 ,茶 香 浓郁 ,清香 持 久 ,滋 味 醇厚 ; 常规 浸提法 茶汤栗 香持 久 ,滋味 较醇 厚 、稍 爽 、微 涩 。说 明微波辅 助水 浴浸 提法 有助 于茶 汤风 味 的改 善与提 高 。 2 3 2 山楂 汁浸 提 微 波处理 时间越 长可 溶性 固型 物含量 越 高 ,但 吸光度 也会越 高 ,且 时间太 长 山楂容 易发 糊 ,影 响 最后 山楂 汁 的 口感 和香 气 。微 波处 理 2 mi n后 ,再 放入水 浴 中浸 提所 得到 山楂 汁 品质最好 。对两种 不 同浸提 方法所 得 山楂 汁 进行感 官评 定 ,结果 表 明先 进行微 波处理 浸提 山楂 汁 的品质较 好 。说 明微波辅 f 5 4 I农 产品 加 工 栏 日主糟人: 硼谢平 助浸水 浴提 法有助 于 山楂汁 品质 的改 善 与提高 。 2 4山楂 汁的澄 清 以 A壳 聚糖溶 液加 入量 、日澄 清 时 间 、c澄清 温 度 3个 因素 3个 水 平 作 I ( 3 4 ) i E交 试 验 ,山 楂 汁 澄 清工艺 条件 优化 的正交试 验结 果见 表 3。 表 3 山楂汁澄清工艺条件优化的正交试验结果 注:由于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基本无变化,因此以透光率 ( 6 2 5 n m )为评分标准,满分为 1 0 0 分,透光率越高分数越高。 由表 3得 出 ,最 佳 工 艺 条 件 为 A C 。 , 即每 1 0 0 mL加 入 1 5 mL的 1 壳 聚 糖溶 液 ,在 4 0温 度条件 下澄 清 4 0 mi n,主 次 因素 为 B A C。 2 5山楂茶 饮料 的调配 以绿茶 汁用 量 A、山楂 汁用 量 、白砂 糖用 量 C为 因素作 I J 9 ( 3 4 ) 正 交试验 ,确定 山楂茶 饮料 的调配 比例参 数 。复合茶饮 料配 比正交试 验结果见表 4 。 表 4 复合茶饮料配比正交试验结果 注:感官评定分色、香 、味三项,满分为 1 0 0分,其中香、 味各占4 O 分,以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风味和山楂汁的酸甜柔和滋 味为最佳 ; 色泽占2 0 分,以颜色鲜亮,无肉眼可见杂质为佳。 ( 下 转 第 5 6页) 固 试 验 研 究 S h iy a n Y a n jiu 肠 菌 群( 9 5 8 3 ) ( 9 2 6 7 ) 酸 度 斑 点( 7 5 9 0 ) ( 6 8 3 1 ) 灰 分 黏 度( 9 5 6 4 ) 二 氧 化 硫 ( 9 2 1 2 ) 细 度( 8 0 9 6 ) 电 导 率( 7 0 8 3 ) 水 分 ( 3 1 4 4 ) 白 度 ( 8 - 3 3 ) 。 1 2 3 4 5 6 7 8 9 l 0 1 1 1 2 1 3 自 一 2 0 0 6年 ; 一 2 0 0 7年 ; E l 一 2 0 0 8年 1 一黏度( 恩氏黏度) ;2 一酸度;3 一 二氧化硫;4一 细度;5 一 斑点 ;6一水分 ;7一灰分 ;8一白度 ;9一电导率;1 0一菌落 总数 ; 1 1一霉菌及酵母菌 ;1 2一大肠菌群 ;1 3一平均数 图 1 2 0 0 6年 一2 0 0 8年各检项优级率比较 栏 目i持人:刘闯平 受当地 企业贮 藏能 力 、鲜薯 自身特 点 和气候 条件 的 限制 ,所有加 工企 业 因原 料 紧缺 问题 而不能 常年进 行 生产 ,每 年加 工 期 仅 为 3个 月 一4个 月 。此 外 , 定西 市精 淀粉加 工企业 所 用加 工原 料主要 来 自市场 收购 的低 价外薯 、小 薯 、破薯 等 ,并 且 直接堆 放在 露天环 境 ,受冻 害较严 重 ,原料 质 量无法 保证 ,最 终影 响 了精 淀粉 的 白度 、斑点 、纯度 等 品质 。 4 3加工 工艺 影 响定西 市淀 粉加 工企业 难 以达标 ,最 深层 次 的原 因主要是 大部 分淀 粉加工 企业 底子 薄 ,当初 引 进 的淀粉 加工 生产线 都 是 由几 家企 业 的设 备 拼凑起 来 的生产 线 ,设 备简 陋 ,工艺 落后 ,出品率低( 淀 粉提 取 率 只有 8 8 ),质量 难 以达 标 ,同时造 成 资 源浪 费和环境 污染 ,加 剧 了小 农业 与 大生产 之 间的 矛 盾 ,制约着 定西 市马 铃薯优 势 加工产 业 的进一 步 发展 。 4影 响 定 西 市 马 铃 薯 精 淀 粉 质 量 的 主 要 因 素 5结 语 4 1 加工用 水 水质 是马铃 薯淀 粉制 备 中影 响淀粉 品质 的主要 因素 。定 西市 马铃薯精 淀 粉加 _T企 业在 生产 过程 中 大 多数使用 自来水 ,但 偶 尔也有 使用 江河 水 和井水 的企业 ,后 者水 中含有 杂质 和微 生物 ,其 纯度 相对 较低 ,对淀粉 品质影 响 很大 ,它 将直接 影 响成 品淀 粉 的 纯 度( 电 导 率 ) 、色 泽 、黏 度 、灰 分 和 细 菌 、大 肠菌 群等 的数量 和指标 ,从 而导致不合格 品 的产生 。 4 2 加 工原料 定西市 淀粉加 _丁企业普 遍 没有原 料 基地 ,由于 影 响定 西 市马 铃薯 精 淀 粉 品质 的 因素有 许 多 , 但 主要 是加 工用水 、加 工原 料 、加工 工 艺等 3个 方 面 ,对 这些 影响 因素进 行严 格 把关 ,即可 为提 高马 铃 薯精 淀粉 加工 品质奠 定 良好 的基础 ,从 而保证 所 加 工 的马铃薯 产 品具 有 良好 的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 1 l 张琦琦 ,孙鑫淼,石瑛 ,等 马铃薯淀粉制备条件对 淀粉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 J 1 中国马铃薯,2 0 0 9 ,2 3 ( 1 ) : 1 5 1 8 ( 上 接 第 5 4页) 由 表 4可 知 ,最 佳 配 比 为 4 , c , , 即 绿 茶 汁 5 7 、 山 楂 汁 3 8 、 白 砂 糖5 , 主 次 因 素 为 A CB。 该产 品亮橙 黄色 ,具 有鲜 亮 的色泽 ;保 持 了茶 叶原有 的浓 郁风 味 ,有典 型 的茶 叶清香 风味 和 山楂 酸甜 的 口感 ;外观 清澈 透 明 ,无 肉眼可见 的外 来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