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ppt_第1页
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ppt_第2页
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ppt_第3页
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ppt_第4页
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什么?如何教? 围绕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的几点问题,首都师范大学 赵亚夫 2006.10.27 深圳,一、教什么了解公民教育的价值,对公民教育的几种理解 公民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理念 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基本定位 两个课程标准的特点 给教师们的几点建议,1、对公民教育的几种理解,公民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公民教育是公民社会的基本标志 国家的现代化不能没有公民教育 从历史上看公民教育的基本形式 (1)以传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为中心的宪法学习; (2)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公民常识学习; (3)以社会性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研究学习。,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形态,独立的政治课程 独立的道德课程 独立的公民课程,以及历史、地理课程等 综合的社会科课程 (1)社会 (2)历史与社会 (3)各种社会问题研究,2、公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价值理念,价值:养成能够广泛参与和公民身份一致的社会活动、积极且自觉的社会人。这样的社会人既是民主社会的促进者,也是社会福利和个体幸福的创造者,因此其所接受的专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与人格平等的基本原则。 理念(1)培养民主社会有自觉的公民。公民教育虽然基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认知水准,但是若不能理解所生活世界的社会结构和参与原则,权利与义务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真正服务于公民对安全、健康、幸福和福利的需要。因此,民主在基础教育中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概念,民主原则、民主程序、民主习惯,不仅对养成公民的政治信仰至关重要,而且在公民参与社会并在其中学会相互信任、建立共同利益观念等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2)积极参与社会,促进社会性发展。公正、和谐的社会需要积极的、有准备和有才能的公民。这一目标又为公民教育在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式和方法规定了特殊任务,诸如培养作用于个人社会性发展的质疑、反思、创新等公民品质。(3)做有行动能力的公民。公民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公民的行动能力。参与社会、履行对公共社会的义务、主动认知且积极维护和完善民主社会赋予个人的一切权利、个性独立且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批评能力,则是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教育内容。 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1期,3、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基本定位,着眼于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文素养;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式学习;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二)大力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强调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注重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两个课程标准的特点,(一)课程结构: 历史与社会 人类文明的进程 我们的社会生活 (本国历史与文化) (社区、经济/政治/文化) (世界历史与文化) (区域与环境) 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4、两课程标准的特点,(二)课程结构 主题: 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传承的文化 我们生活的世界 逻辑: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社 会是怎样的 内容与方法:怎么办;为什么;是什么,5、给教师们的几点建议,两个课程标准各有特点,不必强调哪个更好现在依然是探索时期,宽容、科学的态度是推进课程发展的关键。 抓住历史与社会的关键问题做行动能力的人。 了解综合课程的主要特征综合视野、综合方法、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 知道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教学任务围绕合格公民的养成。,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教学任务,四个基本理念:民主、文化、福利、自我实现 四个支柱:安全、健康、公正、平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洪景泉的观点: 公民基本知识的提供:如公共性、市场经济。 民主理念的阐扬:如权利救济、人权保障。 法治精神的强调:如民法与生活、依法行政。 平等原则的提倡:如性别平等、多元文化。 自由经济的坚持:如市场均衡、机会成本。 社会关怀的促进:如群己关系、公共伦理。 公共参与的实践:如志愿服务、公民德行等。,二、如何教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理解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标 完善教学设计 学会教学反思,1、理解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性质和理念 统整课程标准 细致分析“内容标准” 充分研读教科书 以标准统领教学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念与内容脱节;(2)标准与教科书脱节;(3)教科书与社会需求脱节。,2、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决定课程的方向 教学目的个宏观的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目的索定“学习主题” 教学目的于课程实施的作用: 第一次生成(标准);第二生成(教科书);第三生成(教学设计);第四生成(课堂教学),3、确定教学目标,叙述性知识、规范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一切知识皆源于事实、方法和理论;一切知识皆源于实验、观察和理论;一切知识皆源于经验、习惯和认识。 叙述性知识:事实、复制、拥有(做的理由-知道) 规范性知识;重复、照旧、符号、类型(做的习惯) 方法性知识:程序、法则、生成(做的技艺) 价值性知识;实体、本质、通则 (做的态度-理解),历史与社会的核心能力,判断能力: 能够根据文本、影像等资料对事实和现象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能够多角度、多方面探究社会问题,以求自我判断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 能够恰当地运用概念,对事实进行评价。 能够辨析和说明资料的可信度,并通过文字表现自我判断的内容和形式。 能够分辨不同句型、文本对同一事物的相同判断,以及同一句型、文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判断。,理解能力:,能够解释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找到佐证或范例;类比;为事实的正当性及合理性辩护。 能够归纳、概括社会现象的特征、规律,综合得出结论。 能够表达清楚一个丰富的具体内容彼此像联系的知识网络。 能够把一个概念、原则、结论、规律、主题思想运用到新的事物、事件、场合中去,并产生新的思想和概念。 能够通过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网络得到修改和扩展。,反思能力:,能够感知丰富的事实,并懂得如何把部分是事实放到整体中去思考。 能够将感觉(外部经验)通过想象、推理和证明转化为有意义的自我认识(内部经验)。 能够通过反复的质疑、思维和推论等心理活动,返观自己的学习活动,内省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多重感受(诸如好恶、爱憎、反思、忏悔等)。 能够以求真、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反复思考事实,逐步养成对历史文化的反省精神。,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与他们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知道善于处理是群己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表白自己的意见,知道语言、文字在社交活动和自我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参与程序和技能,等。,4、完善教学设计课例分析,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对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社会生活史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打入冷宫。同样,在我的教学中,也常常忽略社会生活内容,似乎觉得吃穿住用行这些过于大众化的东西没有什么好讲的。正如李大钊所说:“历史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所以,历史老师应该重视社会生活史的教学。 我们常常困惑,年级越高课堂越显死沉。教材内容是有限的,然后让学生的思维向教材之外扩展,如何改变常规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活”起来,是我设计课堂的出发点。 课堂设计6个环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和探究能力。(3)通过“旧闻播报”、学习成果汇报、“设身处地”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听众沟通的能力。(4)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同古代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教学目标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火车轮船的传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人使中国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为代价。(3)认识工业文明的传人改造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4)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5)认识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引起精神领域的变化。(5)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并体会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促进中国社会在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等。 难点: 分析变化表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物质文明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潜移默化中渗透物质决定意识的初步的唯物史观;理解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旧闻播报”。两则新闻(太空旅行和烹饪机器人)。师:“那么,100前的中国社会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学生活动:以新闻播音员的身份生动的说新闻)。 视频欣赏:“19世界末20初的中国社会”。师:“那时的中国社会生活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小组合作学习(1)分为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个小组,并归学生分发资料。(2)用10分之时间,教师指导:交流;整合信息;汇报。 情景纠纷 设身处地 有话大家说(博克流言版)。,值得讨论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