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4-058-2009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_第1页
DBJ∕T14-058-2009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_第2页
DBJ∕T14-058-2009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_第3页
DBJ∕T14-058-2009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_第4页
DBJ∕T14-058-2009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T140582009        J 114562009 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Operating Regulations for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Glass Curtain Wall and External Window Testing 20090807 发布发布       20091001 实实 施施 DB 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发布 20072007*实施实施 20072007*发布发布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建 设 委 员 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建筑玻璃幕墙与外窗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Operating Regulations for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Glass Curtain Wall and External Window Testing DBJ/T 140582009 J 114562009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09 年 10 月 01 日 2009 济济 南南 3-1 前前   言言 本规程是依据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规定的主 要内容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多次研 讨、论证后编制而成。 本规程共分 8 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可见光透 射比检测方法、中空玻璃露点检测方法、保温性能检测方法、隔热型材性能检测方法等内 容。规程对建筑幕墙、外窗性能检测各分项的适用范围、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表示与评定、检测报告内容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请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如有修改补充,请反馈给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济南市无影山路 29 号,邮编 250031,电话 0531- 85595351,Email:jzjns106 )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参 编 单 位: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检测中心 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山东省建筑节能发展促进中心 主  编: 李明海 卢同和 副 主 编: 宋义仲 张 爽 王金玉 主要起草人:孙洪明 王薇薇 董全文 张玉忠 张 毅 参编人员: 吴美升 许红升 曹 杨 刘维刚 王 琮 陈 文 李明叶 李海滨 李 震 李 迪 金振家 3-2 目目  次次 1 总 则3-4 2 术 语3-5 3 基本规定3-6 3.1 检测机构.3-6 3.2 抽样规定.3-6 4 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3-7 4.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3-7 4.2 仪器设备.3-7 4.3 检测程序.3-9 4.4 检测结果3-11 4.5 检测报告内容.3-12 5 可见光透射比检测方法3-13 5.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3-13 5.2 仪器设备.3-13 5.3 检测程序.3-13 5.4 检测结果.3-14 5.5 检测报告内容.3-15 6 中空玻璃露点检测方法3-16 6.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3-16 6.2 仪器设备.3-16 6.3 检测程序.3-16 6.4 检测结果.3-17 6.5 检测报告内容.3-17 7 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3-19 7.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3-19 7.2 仪器设备.3-19 7.3 检测程序.3-21 7.4 检测结果.3-22 7.5 检测报告内容.3-23 8 隔热型材性能检测方法3-24 8.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3-24 8.2 检测条件.3-24 8.3 纵向剪切强度检测程序.3-24 3-3 8.4 横向拉伸强度检测程序.3-26 8.5 检测报告内容.3-27 3-4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工作水平,保正建筑工程 节能效果,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 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幕墙、 外窗的见证取样检测与评价。 1.0.3 建筑幕墙、外窗的见证取样检测的工作程序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遵守建筑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的有关规定。 3-5 2 术 语 2.0.1 传热系数 表征试件保温性能的指标。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试件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2.0.2 热导率 在稳定传热状态下,通过一定厚度标准板的热流密度除以标准板两表面的温度差,单 位为W/ (m2K)。 2.0.3 总的半球发射率 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密度与相同温度黑体的总的半球发射密度之比。 2.0.4 热流系数 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标定热箱中箱体或试件框两表面温差为1K时的传热量,单位为 W/K 。 2.0.5 安装连接部位 建筑外窗外框与墙体等主体相连接的部位。 2.0.6 隔热型材 以隔热材料连接铝合金型材而制成的具有隔热功能的复合型材。 2.0.7 穿条式 通过开齿、穿条、滚压工序,将条形隔热材料穿入铝合金型材穿条槽内,并使之被铝 合金型材牢固咬合的复合方式。 2.0.8 浇注式 把热态隔热材料注入铝合金型材浇注槽内并固化,切除铝合金型材浇注槽内的临时连 接桥使之断开金属连接,通过隔热材料将铝合金型材断开的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方 式。 3-6 3 基本规定 3.1 检测机构检测机构 3.1.1 开展建筑幕墙玻璃、外窗性能检测的检测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所开展的建筑幕墙玻璃、外窗性能检测项目应通过计量认证; 2 应取得见证取样检测机构资质证书。 3.1.2 检测人员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经培训上岗,具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 2 应有其所在检测机构的聘任证书。 3.2 抽样规定抽样规定 3.2.1 建筑幕墙玻璃性能检测的抽样应按照以下规定: 幕墙玻璃性能检测中,每个单位工程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幕墙玻璃为 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应抽检 4 片玻璃,1 片进行传热系数检测,其余 3 片进行可见光 透射和露点检测。 3.2.2 隔热型材性能检测的抽样应按照以下规定: 1 每项检测应在每批进场产品中抽取 2 根型材,每根于中部和两端各切取 5 个试样, 并做标识。将式样均分三份(每份至少包括 3 个中部试样),每份 10 个试样,分别用于低 温、室温、高温试验。 2 试样长(1001)mm, 拉伸试验试样的长度允许缩短至 18mm。试样两端头应平整。 测量并记录试样长度。 3.2.3 建筑外窗工程检测的抽样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建筑外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 5%,并不少于 3 樘,不足 3 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 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 10%,并不少于 6 樘,不足 6 樘时应全数检查。 2 检验批划分: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门窗及门窗玻璃每 100 樘划分为 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 樘也为一个检验批。对于异型或有特殊要求的外窗,检验批的划分 应根据其特点和数量,由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3-7 4 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4.1 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4.1.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幕墙玻璃传热系数的试验方法; 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的测定。 4.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4132 绝热材料与相关术语 GB/T 8484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13475 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4.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4.2.1 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是在门窗传热系数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对试件框进行改造, 必要时添加试件辅助安装设备来实现的。该设备由热箱、冷箱、试件框和环境空间四部分 组成,如图 4.2.1 所示。 图图 4.2.1 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检测设备建筑幕墙玻璃传热系数检测设备 4.2.2 热箱热箱 1 热箱内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宽高),进深不宜小于2000mm; 2 热箱外壁结构应由均质材料组成,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 m2K /W; 3 热箱内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 4.2.3 冷箱冷箱 1 冷箱内净尺寸应与试件框外边缘尺寸相同,进深以能容纳制冷、加热及气流组织设 备为宜; 3-8 2 冷箱外壁应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 m2K /W,内表面应采用 不吸水、耐腐蚀的材料; 3 冷箱通过安装在冷箱内的蒸发器或引入冷空气进行降温; 4 利用隔风板和风机进行强迫对流,形成沿试件表面自上而下的均匀气流,隔风板与 试件框冷侧表面距离宜能调节; 5 隔风板应采用热阻值不小于1.0 m2K /W的挤塑聚苯板,隔风板面向试件的表面,其 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隔风板的宽度与冷箱内净宽度相同; 6 蒸发器下部应设置排水孔或盛水盘; 4.2.4 试件框试件框 1 试件框外缘尺寸应不小于热箱开口部处的内缘尺寸; 2 试件框应采用不吸湿、均质的保温材料,热阻值不小于7.0 m2K /W ,其密度应为 (2040)kg/m3; 3 安装试件的洞口不应小于820mm1270mm。洞口下部应留有高度不小于600mm、宽 度不小于300mm的平台。平台及洞口周边的面板应采用不吸水、导热系数不大于0.25W /mK的材料。 4.2.5 环境空间环境空间 1 检测装置应放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内,保证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 温差小于1.0K。实验室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0.5K; 2 试验室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应避免太阳光透过窗户进入室 内。试验室墙体及顶棚内表面应进行绝热处理; 3 热箱外壁与周边壁面之间至少应留有500mm的空间。 4.2.6 感温元件的布置感温元件的布置 1 感温元件感温元件 1)感温元件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或其它感温元件,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25K; 2)感温元件为铜-康铜热电偶,铜-康铜热电偶必须使用同批生产、丝径为(0.20.4) mm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 3)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4)铜-康铜热电偶或其它感温元件应定期依据标准方法进行校验。 2 空气温度测点要求如下:空气温度测点要求如下: 1)应在热箱空间内设置两层热电偶作为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 个测点; 2)冷箱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符合GB/T 13475 规定的平面内,与试件安装洞口对应 的面积上均匀布9点; 3)测量空气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均应进行热辐射屏蔽; 4)测量热、冷箱空气温度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3-9 3 表面温度测点要求如下:表面温度测点要求如下: 1)热箱每个外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对应布6个温度测点; 2)试件框热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20个。试件框冷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14个 点; 3)热箱外壁及试件框每个表面温度测点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4)测量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应连同至少100mm长的铜、康铜引线一起,紧贴在被 测表面上。粘贴材料的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与被测表面的值相近。 4 凡是并联的热电偶,各热电偶引线电阻必须相等。各点所代表被测面积应相同。 4.2.7 热箱加热装置热箱加热装置 热箱采用交流稳压电源供加热器加热。检测外窗时,窗洞口平台板至少应高于加热器 顶部50mm。 计量加热功率Q 的功率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得低于0.5级,且应根据被测值大小转换量 程,使仪表示值处于满量程的70%以上。 4.3 检测检测程序程序 4.3.1 试件要求试件要求 1 试件宜为 800mm1250mm 的玻璃板块,数量为 1 块,尺寸允许偏差:2mm; 2 试件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制作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 3 试件应完好:无裂纹、无缺角、无明显变形,周边密封无破损等现象。 4.3.2 检测条件检测条件 1 环境空间的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 0.5K,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小 于 1.0K; 2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19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 0.2K。热箱空 气为自然对流; 3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19-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 0.3K。与试件 冷侧表面距离符合规定平面内的平均风速设定为(3.00.2)m/s。 4.3.3 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 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度。 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 下,测量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 验确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 4.3.4 试件安装试件安装 1 检测洞口的要求 安装试件的洞口尺寸不应小于820mm1270mm。当洞口尺寸大于820mm1270mm 3-10 时,多余部分应用与试件厚度相近,已知热导率值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堵。洞口距热 箱下部内表面应留有不小于600mm 高的平台。 2 玻璃试件的固定 1)当试件洞口较大,填堵泡沫板不宜固定试件时,可采用玻璃试件检测辅助装置,如 图4.3.4-1所示。 a 热室检测辅助装置热室检测辅助装置                 b 冷室检测辅助装置冷室检测辅助装置 图图4.3.4-1 玻璃试件检测辅助装置示意图玻璃试件检测辅助装置示意图 热箱及冷箱两侧分别安装可调节支架,用于固定洞口中的玻璃试件,如图4.3.4-2所 示。可调节支架上共设置三个可调支撑触点,支撑触点应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制作, 如图4.3.4-3所示。 2)支撑触点与试件的接触面应平整,接触面积应尽量小,触点应可拆卸;试件与填堵 膨胀聚苯乙烯板间的缝隙可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条填塞。缝隙较小不易填塞时,可用聚氨酯 发泡填充。用透明胶带将接缝处双面密封。 3-11 图图4.3.4-2 可调节支架固定方式示意图可调节支架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图4.3.4-3 可调节支撑触电示意图可调节支撑触电示意图 4.3.5 检测过程检测过程 1 启动检测装置,检查热电偶工作是否正常。在检测程序中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气 温度; 2 当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控温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 空气温度维持稳定。达到稳定状态后,如果逐时测量得到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th和tc 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和0.3;温差1和2 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 大于0.1K 和0.3K,且上述温度和温差的变化不是单向变化,则表示传热过程已达到稳定过 程; 3 传热过程稳定之后,每隔30min 测量一次参数th 、tc 、1、2、3、Q,共测 六次; 4 测量结束之后,记录热箱内空气相对湿度,试件热侧表面及玻璃夹层结露或结霜状 况。 4.3.6 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记录 1 样品名称及规格尺寸; 2 检测装置的编号及运行情况; 3 检测依据; 4 玻璃的品种及镀膜情况、玻璃及两层玻璃间空气层厚度、间隔层所充气体种类; 5 测试参数:热室空气平均温度、冷箱空气平均温度和气流速度; 6 数据采集:达到稳定条件后电暖气的加热功率、冷热室空气温度及温差、热室内外 表面温差、填充物表面温差; 7 其他参数:填充物热导、填充物面积、冷热室外壁的热流系数; 8 数据整理:传热系数 K 值的计算及结果; 9 检测时间、检测、审核人员签名。 4.4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4.4.1 试件传热系数K值W/ (m2K)按公式(4.4.1)计算: K =                            (4.4.1) 式中: K 试件的传热系数,单位为 W (m2K); )( 32211 ch ttA SMMQ 3-12 Q 加热器加热功率,单位为 W; M1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热箱外壁热流系数,单位为 W/K; M2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单位为 W/K; 1 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2 试件框热、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S 填充板的面积,单位为 m2; 填充板的热导率,单位为 W (m2K); 3 填充板热、冷侧表面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A 试件面积,单位为 m2 ; th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 tc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 如果试件面积小于试件洞口面积时,计算公式中分子项 S3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 充板的热损失。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试件传热系数K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4.4.2 当所检建筑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中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要求 时,该项指标合格;否则该项指标不合格。 4.5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委托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编号、规格、玻璃品种、玻璃及两层玻璃间空气层厚度; 3 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检测类别和检测时间,以及报告日期; 4 检测条件: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h 和空气相对湿度、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c和气流速 度; 5 检测结果:试件传热系数K值,玻璃热侧及夹层有无结露和结霜情况; 6 检测、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7 检测单位。 8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3-13 5 可见光透射比检测方法 5.1 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5.1.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建筑幕墙玻璃及建筑外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的试验方法。 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节能工程用幕墙玻璃和建筑外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的测定。 5.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2680 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 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5.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本方法主要仪器设备为分光光度计,其主要性能指标为: 1 波长范围:(380780)nm; 2 波长准确度:1nm 以内; 3 光度测量准确度:1%以内,重复性 0.5%; 4 谱带半宽度:10nm 以下; 5 波长间隔:10nm。 5.3 检测检测程序程序 5.3.1 试样准备试样准备 试样为 3 块与幕墙、外窗所用玻璃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尺寸为 100mm100mm 的 样品;也可采用用于中空玻璃露点测试的 3 块尺寸为 510mm360mm 的样品,但可见光透 射比测试应先于露点测试。 5.3.2 标样准备标样准备 在光谱透射比测定中,采用与试样相同厚度的空气层作参比标准。 5.3.3 照明和探测的几何条件照明和探测的几何条件 光谱透射比测定中,照明光束的光轴与试样表面法线的夹角不超过 100,照明光束中 任一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不超过 5。采用垂直照明和垂直探测的几何条件,表示为垂直/垂直 (缩写为 0/0)。 5.3.4 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记录 试验结束后应记录样品名称、样品编号、试验编号、检测依据、设备状态、环境条 件、检测结果等内容。 3-14 5.4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5.4.1 可见光透射比用式(5.4.1)计算: (5.4.1) 780 380 780 380 780 380 780 380 )( )()( )( )()( VD VD dVD dVD 式中: 试样的可见光透射比,单位为%; 试样的可见光光谱透射比,单位为%; )( 标准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表 5.4.1; D 65 D 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V 波长间隔,此处为 10nm。 表 5.4.1 列出了标准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与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 65 D D)(V 以及波长间隔相乘的系数表。 表表 5.4.1 系数表系数表 ,nm )(VD,nm )(VD 380 390 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0.0000 0.0005 0.0030 0.0103 0.0352 0.0948 0.2274 0.4192 0.6663 0.9850 1.5189 2.1336 3.3491 6.1393 7.0523 8.7990 9.4427 9.8077 9.4306 8.6891 7.8994 590 600 610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700 710 720 730 740 750 760 770 780 8.3306 5.3542 4.8491 3.1502 2.0812 1.3810 0.8070 0.4612 0.2485 0.1255 0.0536 0.0276 0.0146 0.0057 0.0035 0.0021 0.0008 0.0001 0.0000 0.0000 3-15 =100 780 380 )( V D 5.4.2 可见光透射比检测结果以 3 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每块试样的结果取三次测量值的算 术平均值)表示,工程上有设计要求的,检测结果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 格。 5.5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试样的品种名称、规格尺寸、结构型式; 2 应注明玻璃有无镀膜及镀膜种类; 3 当试样为中空玻璃时,还应注明中空玻璃的密封形式和间隔层所充气体种类; 4 试验环境、日期和试验人员; 5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3-16 6 中空玻璃露点检测方法 6.1 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6.1.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建筑节能工程中幕墙和外窗用中空玻璃露点的试验方法。 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节能工程中幕墙和外窗用中空玻璃露点的测定。 6.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1216  外径千分尺  GB9962   夹层玻璃  GB/T9963  钢化玻璃  GB11614  浮法玻璃  GB17841  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  JC/T486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 6.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6.2.1 露点仪露点仪 测量管的高度为 300mm,测量表面直径为 50mm(见图 6.2.1) ; 图图 6.2.1 露点仪结构图露点仪结构图 6.2.2 温度计温度计 测量范围为(-80 -30),精度为 1。 6.3 检测检测程序程序 6.3.1 试验原理试验原理 3-17 放置露点仪后玻璃表面局部冷却,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内部水气在冷点部位结露,该 温度为露点。 6.3.2 试样及试验条件试样及试验条件 1 幕墙用中空玻璃试样为 3 块幕墙玻璃制品或 3 块与制品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尺 寸为 510mm360mm 的样品,试验在温度(232),相对湿度(30 75)%的条件下进 行。试验前将全部试样在该环境条件下放置一周以上; 2 外窗用中空玻璃试样可直接采用工程现场抽检的建筑外窗上的中空玻璃,检测应在 温度(232),相对湿度(30 75)%的条件下进行。    6.3.3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向露点仪的容器中注入约 25mm 的乙醇或丙酮,再加入干冰,使其温度冷却到等于或 低于-40并在试验中保持该温度。   将试样水平放置,在上表面涂一层乙醇或丙酮,使露点仪与该表面紧密接触,停留时 间按表 6.3.3 的规定。 表表 6.3.3 试样测试时间试样测试时间 原片玻璃厚度/mm接触时间/min 43 54 65 87 1010 移开露点仪,立刻观察玻璃试样的内表面上有无结露或结霜。 6.3.4 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记录 试验结束后应记录样品名称、样品编号、试验编号、检测依据、设备状态、环境条 件、检测结果等内容。 6.4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6.4.1 幕墙节能工程中,若受检的 3 块中空玻璃露点均合格,则判定该组中空玻璃露点合 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4.2 门窗节能工程中,若受检窗中所有的中空玻璃露点均合格,则判定该窗中空玻璃露点 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5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试样的品种名称、规格尺寸、密封形式; 2 应注明玻璃有无镀膜及镀膜种类; 3-18 3 应注明间隔层所充气体种类; 4 试验环境、日期和试验、审核、批准人员签名; 5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3-19 7 外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7.1 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7.1.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本规程规定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外窗(包括天窗)保温性能的分级及检测。 7.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T 4132 绝热材料与相关术语 GB/T 8484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13475 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7.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7.2.1 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由热箱、冷箱、试件框和环境空间四部分组成,如图 7.2.1 所示。 图图 7.2.1 建筑幕墙玻璃保温性能检测设备建筑幕墙玻璃保温性能检测设备 7.2.2 热箱热箱 1 热箱内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宽高),进深不宜小于2000mm。 2 热箱外壁结构应由均质材料组成,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 m2K /W。 3 热箱内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 7.2.3 冷箱冷箱 1 冷箱内净尺寸应与试件框外边缘尺寸相同,进深以能容纳制冷、加热及气流组织设 备为宜。 2 冷箱外壁应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 m2K /W,内表面应采用 不吸水、耐腐蚀的材料。 3 冷箱通过安装在冷箱内的蒸发器或引入冷空气进行降温。 4 利用隔风板和风机进行强迫对流,形成沿试件表面自上而下的均匀气流,隔风板与 3-20 试件框冷侧表面距离宜能调节。 5 隔风板应采用热阻值不小于1.0 m2K /W的挤塑聚苯板,隔风板面向试件的表面,其 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隔风板的宽度与冷箱内净宽度相同。 6 蒸发器下部应设置排水孔或盛水盘。 7.2.4 试件框试件框 1 试件框外缘尺寸应不小于热箱开口部处的内缘尺寸。 2 试件框应采用不吸湿、均质的保温材料,热阻值不小于7.0 m2K /W ,其密度应为 2040 kg/m3。 3 安装外窗试件的洞口不应小于1500mm1500mm。洞口下部应留有高度不小于 600mm、宽度不小于300mm的平台。平台及洞口周边的面板应采用不吸水、导热系数不大 于0.25W /mK的材料。 4 安装外门试件的洞口不宜小于1800mm2100mm。洞口周边的面板应采用不吸水、 导热系数小于0.25 W /mK 的材料。 7.2.5 环境空间环境空间 1 检测装置应放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内,保证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 温差小于 1.0K。实验室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 0.5K; 2 试验室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应避免太阳光透过窗户进入室 内。试验室墙体及顶棚内表面应进行绝热处理; 3 热箱外壁与周边壁面之间至少应留有500mm的空间。 7.2.6 感温元件的布置感温元件的布置 1 感温元件 1)感温元件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或其它感温元件,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25K; 2)感温元件为铜-康铜热电偶,铜-康铜热电偶必须使用同批生产、丝径为 0.2mm0.4mm的铜丝和康铜丝制作。铜丝和康铜丝应有绝缘包皮; 3)铜-康铜热电偶感应头应作绝缘处理; 4)铜-康铜热电偶或其它感温元件应定期依据标准方法进行校验。 2 空气温度测点要求如下: 1)应在热箱空间内设置两层热电偶作为空气温度测点,每层均匀布4 个测点; 2)冷箱空气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符合GB/T 13475 规定的平面内,与试件安装洞口对应 的面积上均匀布9点; 3)测量空气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均应进行热辐射屏蔽; 4)测量热、冷箱空气温度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3 表面温度测点要求如下: 1)热箱每个外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对应布6个温度测点; 3-21 2)试件框热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20个。试件框冷侧表面温度测点不宜少于14个 点; 3)热箱外壁及试件框每个表面温度测点的热电偶可分别并联; 4)测量表面温度的热电偶感应头应连同至少100mm长的铜、康铜引线一起,紧贴在被 测表面上。粘贴材料的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与被测表面的值相近。 4 凡是并联的热电偶,各热电偶引线电阻必须相等。各点所代表被测面积应相同。 7.2.7 热箱加热装置热箱加热装置 热箱采用交流稳压电源供加热器加热。检测外窗时,窗洞口平台板至少应高于加热器 顶部50mm。 计量加热功率Q的功率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得低于0.5级,且应根据被测值大小转换量 程,使仪表示值处于满量程的70%以上。 7.3 检测检测程序程序 7.3.1 试件要求试件要求 被检试件为 1 件。试件的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 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 7.3.2 检测条件检测条件 1 环境空间的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 0.5K,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小 于 1.0K; 2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19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 0.2K。热箱空 气为自然对流; 3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设定范围为(-19-21),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 0.3K。与试件 冷侧表面距离符合规定平面内的平均风速设定为(3.00.2)m/s。 7.3.3 传热系数检测原理传热系数检测原理 本标准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外窗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热箱,模 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度。在对试件 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 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验确 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 7.3.4 试件安装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位置:外表面应位于距试件框冷侧表面50mm 处。试件与试件洞口周边之间 的缝隙宜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条填塞,并密封。试件开启缝应采用透明塑料胶带双面密 封。当试件面积小于试件洞口面积时,应用与试件厚度相近,已知热导率值的聚苯乙烯 泡沫塑料板填堵。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两侧表面粘贴适量的铜康铜热电偶,测量两表 3-22 面的平均温差,计算通过该板的热损失。当进行传热系数检测时,宜在试件热侧表面适当 部位布置热电偶,作为参考温度点。 7.3.5 检测过程检测过程 启动检测装置,检查热电偶工作是否正常。在检测程序中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 度。当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控温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空 气温度维持稳定。达到稳定状态后,如果逐时测量得到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th和tc每 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0.1和0.3;温差1和2 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不大 于0.1K 和0.3K,且上述温度和温差的变化不是单向变化,则表示传热过程已达到稳定过 程。 传热过程稳定之后,每隔30min 测量一次参数th 、tc 、1、2、3、Q,共测六 次。 7.3.6 原始数据记录原始数据记录 1 样品名称及规格型号; 2 检测装置的编号及运行情况; 3 窗户尺寸、面积、开启形式、开启面积、窗框面积比、密封形式及隔热型材的厚 度; 4 玻璃的品种及镀膜情况、玻璃及两层玻璃间空气层厚度、间隔层所充气体种类; 5 测试参数:热室空气平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冷箱空气平均温度和气流速度; 6 数据采集:达到稳定条件后电暖气的加热功率、冷热室空气温度及温差、热室内外 表面温差、填充物表面温差; 7 其他参数:填充物热导、填充物面积、冷热室外壁的热流系数; 8 数据整理:传热系数 K 值的计算及结果; 9 试件热侧表面温度、结露和结霜情况; 10 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审核人。  7.4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7.4.1 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计算建筑外窗传热系数计算 试件传热系数K 值W/ (m2K)按公式7.4.1计算: K =                            (7.4.1) 式中: K 试件的传热系数,单位为 W (m2K); Q 加热器加热功率,单位为 W; )( 32211 ch ttA SMMQ 3-23 M1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热箱外壁热流系数,单位为 W/K; M2 由标定试验确定的试件框热流系数,单位为 W/K; 1 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2 试件框热、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S 填充板的面积,单位为 m2; 填充板的热导率,单位为 W (m2K); 3 填充板热、冷侧表面平均温度之差,单位为 K; A 试件面积,单位为 m2 ; th 热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 tc 冷箱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 如果试件面积小于试件洞口面积时,计算公式中分子项 S3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 充板的热损失。各参数取六次测量的平均值。试件传热系数K 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7.4.2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 建筑外窗传热系数K值分为10级,见表7.4.2。 表表 7.4.2 保温性能分级(传热系数保温性能分级(传热系数 KW/(m2K)) 分级12345 分级指标值K5.55.5K5.05.0K4.54.5K4.04.0K3.5 分级678910 分级指标值3.5K3.03.0K2.52.5K2.02.0K1.5K1.5 7.4.3 当检验批所检外窗传热系数均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中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要求 时,该检验批合格;当检验批中有一个外窗传热系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中对建筑 物所在地区的要求时,该检验批不合格。 7.5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委托和生产单位。 2 样品名称及规格型号、样品编号。 3 外窗的外形尺寸、开启形式、密封形式、开启面积、窗框面积比、玻璃品种、玻璃 及两层玻璃间空气层厚度、隔热型材厚度。 4 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检测类别和检测时间,以及报告日期。 5 检测条件:热箱空气平均温度th 和空气相对湿度、冷箱空气平均温度tc和气流速 度。 6 检测结果:试件传热系数K 值和保温性能等级;试件热侧表面温度、结露和结霜情 况; 3-24 7 测试人、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名。 8 检测单位。 9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8 隔热型材性能检测方法 8.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8.1.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穿条式或浇注式复合铝合金隔热型材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测定。 8.1.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237.6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 6 部分:隔热型材 GB 5237.1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 1 部分:基材 8.2 检测条件检测条件 8.2.1 样品状态调节样品状态调节 进行试验前,试样需在室温(232)、 (5010)%湿度的试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