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ppt_第1页
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ppt_第2页
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ppt_第3页
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ppt_第4页
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5年)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2006年)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其局限性。作答时要注意鉴赏术语的使用。,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2008年)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09年)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11年)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1世纪教育网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1)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