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5.ppt_第1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5.ppt_第2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5.ppt_第3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5.ppt_第4页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学案5 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方略 高考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知识”的“知”,字从矢从口,矢亦声。“矢”指“射箭”,“口”指“说话”。“矢”与“口”联合起来表示“说话像射箭,说对话像箭中靶心”。“知”字的本义就是说得很准,即一语中的。“不知”或“未知”就是指话没有说准,就好像射箭没有击中靶心。箭有没有射准,可以由报靶员证实;话有没有说准,可以由公众检验。例如,18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声称他知道了哈雷彗星的行为规律,并预报说这颗彗星将于1759年重新出现。后来,在1759年1月21日,人们果然又一次看到了这颗彗星。哈雷说得很准,这就是“知”。 由“知”字的含义,我们会得到不少启迪。,A用比喻的方式表述事物,形象有余,而本质属性概括不足。B用否定的方式表述事物,只能表述大体,而本质属性概括不足。C只表达了彗星本质属性的一部分。,1.关于“知”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的本义是说对话就像射箭射中靶心一样。 B.说话没有把事物说准,就是不“知”的表现。 C.哈雷把彗星预测得很准,说明这就是“知”。 D.“知”的本义就是把事物说得很准,一语中的。,D,2.这段文字的写作意图是( ) A.启迪人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事物说准确。 B.启迪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准确地表达事物 C.启示人们知道的事物就说,不知道的就不说。 D.启示人们不信谣、传谣、造谣,变无知为有知。,B,A“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牵强附会。C文中只涉及把事物说准确,而没有涉及“知道的事物就说”。D“信谣、传谣、造谣,变无知为有知”主观臆断。,1.认真品读原文,用铅笔轻轻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 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2.借助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 通过第一遍阅读,考生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多数考生是很难在读完第一遍之后迅速概括出以上要点,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因此,要树立读不懂原文不做题的思想,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争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 作答范围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答质量的高低。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考生都能比较正确地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围之后,要找出该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不要急于从题支中选择答案。一定要先作出模糊答案,再拿这个答案与题支核对,从而选取相应的答案。,1.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是论述类文章阅读题中经常出现的干扰因素,也是考生在阅读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题支中关于程度、范围方面的字眼,仔细与原文中的相关信息核对。 2.混淆判断程度。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经常见到或然判断、实然判断、必然判断间的混淆。因此,做题时要注意捕捉与之相关的词语,不要在判断程度上迷失了方向。 3.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这也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因此,做题时要注意事物的主流与支流、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4.张冠李戴。这种干扰常常把甲事物说成是乙事物,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因此,做题时需要百倍提防,谨慎择取。 5.因果颠倒。这种干扰的特点是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做题时,如遇因果关系的字眼,就要仔细审核一番,以免上当。 6.误划类别。这种干扰的特点是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做题时,注意与原文仔细核对类别。 7.牵强附会。试题中有些说法似是而非,牵强附会,考生小有疏忽,就会坠入陷阱,因此一定要注意防范。 8.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提出这种说法。这种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