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讲课实用X.ppt_第1页
涉江采芙蓉讲课实用X.ppt_第2页
涉江采芙蓉讲课实用X.ppt_第3页
涉江采芙蓉讲课实用X.ppt_第4页
涉江采芙蓉讲课实用X.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为后世推崇。,文选封面,文选书影,涉江采芙蓉,新课导入,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及其时代背景。 2、从四个层次解读诗歌。 3、把握诗歌意象,准确说出作者情感。 4、学会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知识导读,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为唐宋诗歌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被称为“风余”和“诗母”) 。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知识导读,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失志无成和伤时之感。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相思离别之情。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这一社会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解读诗歌的四个层次:,1、 诵读疏通感受 2、 意象意境情感 3、 手法效果情感 4、 背景特点价值,第一步:诵读疏通感受,诵读,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疏通,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生。,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涉江采芙蓉诗意图,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那 些意象来表现情感? 3、抒情主人公是谁?,整体感知,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诗歌赏析,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_、_之感。起首句,营造了_、_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_、_,也有表达了_.,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 ,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 “她”!,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 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 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 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 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 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 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 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自主学习情感探讨,中国人的情感传统,3.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_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_和所表达感情的_。,3.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 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 。 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_,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_洋溢转变为下面的_作铺垫。,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_、_、_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_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_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_,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_的感情。因_之深才_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_、_;二是含蓄_,_。,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悬想(对写)”: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 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写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我荡一叶小舟,穿行在碧波荡漾的湖泽之上,但见湖面碧衣红裙,河岸芳草凄凄,耳边回荡着莲歌阵阵和姐妹们的嬉笑声。多么叫人心醉!我看见了一朵最美的芙蓉,我要摘下它送给我最思念的爱人,可是他在哪里呢?此刻的他远在天涯!(这时插入悬想,空间转换到远方的爱人身边),我的心儿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没有欢愉的场景,只有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我们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虽然心意相通情真意切,但相思却不能相见,就这样分隔两地。我们恐怕要在这样的忧伤中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吧!,我的心儿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没有欢愉的场景,只有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我们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虽然心意相通情真意切,但相思却不能相见,就这样分隔两地。我们恐怕要在这样的忧伤中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吧!,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汉末文人,这个群体背井离乡、仕途失意、才华横溢,他们才是涉江采芙蓉的真实作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制度中,我们只有漂泊在外,永远没有衣锦还乡的日子,注定人生的抱负不能施展,这就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命运。这就变成了对整个时代和人生的反思。只有这个时代这样遭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哲学思考。,涉江采芙蓉的真实意图似乎还是表现东汉末年这些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我们解读这首由汉末文人创作的诗歌的时候,对含蓄蕴藉的文人诗风,对婉转曲折的诗意美有了更深的理解。,所思之人: 君臣关系? 夫妻关系? 友人(同为逐臣)?,人类共同感情:相思离别 不能相守的伤痛,3.依景情,析手法,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诗歌鉴赏的方法,1.读顺畅,通大意;,2.找诗眼,抓主旨;,3.依景情,析手法;,4.找意象,品意境。,2.找诗眼,抓主旨;,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