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件.pptx_第1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件.pptx_第2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件.pptx_第3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件.pptx_第4页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4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 14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抓住标题,初判题材,读懂诗歌。 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这两首诗的标题都揭示了诗中的主要事件和诗人的情感。主要事件拜访友人,只是身份各异,一位是王侯列卿,姓名与官职明确;另一位只知道身份是隐者。情感不同结果都是“不遇”,会产生失落惆怅之感。之后要联系具体诗句及事件的结局来具体分析。可联系学过的诗歌寻隐者不遇(贾岛)和游园不值(叶绍翁)等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此读懂了诗歌标题,领悟全诗就不难了。,典题文本,(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赏析】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首句即扣标题中的“休暇日”,作者在官场忙碌劳累九天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一日的清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寻访王侍御,没想到不遇而还,“空”字写出作者不遇王侍御后的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回家后想,以前一直奇怪王侍御的诗歌给人清冷的感觉,原来因为他一直住在寒风侵袭、大雪满山的地方。结句暗示了王侍御诗歌风格的成因,侧面写出了对他的诗风、人格的赞美之情。全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波折,乘兴而去,怅惘而归,转而悟出了友人诗歌风格成因,也不虚此行吧。,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诗歌首句便揭示隐者的居住环境,城郊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位隐者,住处用柴门做成,远处传来悲哀的猿啼声。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偏僻荒凉与住处的简陋。江边白石铺成的小路,只有打鱼砍柴的人经过,让人想到隐者的“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隐逸生活,最后写自己访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大雨淋湿衣服,侧面写出作者对隐者的情深与执着。,对点解题,1.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解析 本题赏析人物形象。题干已明确形象是“隐者”,第一步即省略。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即可写出答案。 答案 城中识者甚少,居室偏僻简陋,混迹渔樵行列。,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解析 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答案 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析 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答案 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