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 辣椒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4732017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17 - 09 - 30 发布2017 - 12 - 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黄淮学院、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正阳 县园艺站、上蔡县蔬菜技术指导站、汝南县梁祝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俊、赵红星、王勇、李艳、孟祥锋、魏小春、姜国霞。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潘正茂、廖书荣、李金玲、王志勇、申爱民、田士林、吴剑南、王震、陈 建华、赵国丽、江琳、梁宝萍、周华迪、徐得富。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1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辣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茬次安排、品种、育苗、定植、田 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清洁田园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鲜食辣椒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15.3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5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 NY/T 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21182012蔬菜育苗基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 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门椒 在辣椒植株上,第一个分杈根部上面 0.5 cm 处,所结的那个辣椒。 3.3 对椒 在辣椒植株上,第一个分叉上的两个枝条向上生长,长到一定长度又分叉,在分叉处又各结出一个 辣椒。 4产地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基地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宜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点 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2 5茬次安排 茬次安排见表1。 表1茬次安排 栽培茬次播种期定植期始收期 日光温室冬春茬12 月上旬2 月上旬4 月中旬 塑料大棚早春茬1 月上旬3 月中旬5 月中旬 露地春茬2 月上旬4 月中下旬6 月上旬 塑料大棚晚秋茬6 月上旬7 月上旬8 月下旬 日光温室秋冬茬7 月上旬8 月上旬10 月上旬 6品种 应根据不同茬次,选择适合该茬次的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不得使用转基因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中2级以上要求。 7育苗 7.1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选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冬季采用日光温室 育苗,夏秋季采用遮阳、防雨、防虫棚育苗,春季采用塑料大棚育苗。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有条件的可 购买商品苗,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7.2穴盘育苗基质 基质配方,3 份草炭加 1 份蛭石、1 份珍珠岩或使用配制好的育苗商品基质。 7.3播种 蔬菜育苗基质应符合 NY/T 21182012 的规定。将基质加水搅拌,掌握用手轻握成团,指缝间有水 渗出且不下滴即可,盖薄膜闷 10 h。穴盘以 50 孔或 72 孔为宜,播种深度在 0.7 cm1.0 cm,播后覆 盖,播种后穴盘上覆盖地膜保湿。 7.4苗期管理 7.4.1温度 冬季育苗要加温,夏季要降温,适宜的温度范围,如播种齐苗,白天28 30 ,夜间18 20 ;齐苗第1真叶展开,白天25 27 ,夜间13 15 ;第1真叶展开定植前7 d,白天 25 30 ,夜间15 18 ;定植前7 d定植,白天22 25 ,夜间10 13 。 7.4.2光照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3 采用透光性强,无滴效果好的棚膜覆盖,以利于增加光照,达到增光保温的目的。早春育苗在保证 秧苗不受冷害的前提下,宜早揭晚盖覆盖物。 7.4.3水分 苗期不旱不浇水,若缺水可在晴天浇水,一次浇透,严禁浇大水。 7.4.4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 A 表 A.1、表 A.2。苗期应注意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应覆盖防虫网减少 病虫害发生。农药使用应按照 NY/T 393 的规定执行。 7.4.5壮苗要求 株高 18 cm20 cm,8 叶 1 心,茎粗 0.4 cm 以上,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8定植 8.1整地施肥 应提前10 d15 d深犁晒田,深耕土地20 cm左右,耙平整碎土块,每667 m 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4000 kg50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生物菌肥60 kg,结合深翻施入土壤。肥料 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采用宽窄行地膜覆盖定植,按照宽行70 cm,窄行50 cm大小进行做畦。 8.2棚室消毒 定植前15 d20 d整修好大棚,视土壤墒情及时扣棚膜和防虫网。夏秋季栽培宜在顶膜上加盖遮阳 网,定植前棚室进行消毒。 8.3定植时间 地表下 10cm 地温应稳定在 12 以上。春季日光温室栽培定植时间约在 2 月上旬,塑料大棚栽培 定植时间约在 3 月中旬; 春季露地栽培定植时间约在 4 月中下旬, 若遇晚霜冻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防 晚霜;秋冬茬栽培定植时间约在 8 月上旬,夏季温度过高应覆盖遮阳网降温。 8.4定植方法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无雨时间定植。取苗时应保持营养土坨完整;破膜孔宜封严;定植深度坨高于 畦面为宜。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封严定植孔;若土壤过干,可在第二天浇水后或缓苗后再封孔。 有条件的可用肥水一体化。 8.5定植密度 保护地定植按株距40 cm45 cm挖穴,露地定植按株距30 cm35 cm挖穴,一般保护地每667 m 2 定植2500株2800株,露地每667 m 2 定植32003700株。 9田间管理 9.1光照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4 白天宜让苗多见阳光,冬春阴冷天气较多,大棚内光照弱,每天应清除棚膜表面灰尘和杂物,增加 光照强度。 9.2温度 冬春茬缓苗期宜维持白天28 30 ,夜间18 20 。缓苗后,白天25 28 ,夜间不 低于15 16 。11月上旬左右,当室内最低气温低于15 时,应及时在下午气温转低时覆盖棉被, 内门垂挂棉被帘,以保证夜间温度正常。气温继续下降,可在室内设置空中保温幕,温室前沿外面,围 靠草帘加强保温效果。 9.3浇水 定植后 5 d7 d 及时浇灌水 1 次。缓苗后至结果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辣椒膨果期,要加 强浇水,宜轻浇、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膨大。 9.4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控制氮肥,与普通栽培相比,无 机氮的使用量要减半。定植缓苗后至开花结果前视植株长势追施 1 次促苗肥,每 667 m 2施三元复合肥 (12-8-20)13 kg,可兑水浇施或结合灌水沟施。结果初期重施 1 次促果肥,每 667 m 2施三元复合肥 (12-8-20)30 kg 或腐植酸肥 40 kg50 kg。盛果期每采收 12 次结合灌水追施 1 次壮果肥,每 667 m 2施三元复合肥(12-8-20)15 kg。结合病虫害防治,追施叶面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 9.5植株调整 在门椒结果前后,适时打去门椒以下弱小侧枝,在对椒采收以后,摘除以下主茎上的老黄叶片。对 设施内的应进行吊蔓。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辣椒生育期,分 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科学、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10.2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排灌,防止积水;及 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株,保持田园清洁。 10.3物理防治 采用银灰色地膜驱蚜虫;覆盖防虫网,进行避蚜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各类 有翅成虫;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悬挂蓝板诱杀蓟马、潜叶蝇等;安装光诱、性诱捕虫器捕杀。 10.4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利用天敌,防治虫害。采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植物源农药(藜芦碱、苦参碱、印楝 素等)和生物源农药(新植霉素、苏云杆菌等)防治病虫害。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5 10.5化学防治 10.5.1药剂使用原则 农药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 各种药剂应合理搭配、交替使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10.5.2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11采收与包装 11.1采收 当果实达到商品成熟时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采收过程中 应防止物理损伤、微生物及化学物品等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655 的要求。 11.2包装 包装应符合 NY/T 658 的规定。 12清洁田园 采收罢园后,将地膜、残枝、病叶清理干净。把清理出来的东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 洁。 13生产档案 对绿色食品辣椒生产过程,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A.1绿色食品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1。 表 A.1绿色食品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农药名称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 d 猝倒病(苗期) 立枯病(苗期) 72.2%霜霉盐酸盐 30%噁霉灵水剂 90 g180 g 每 667 m 主要防治对象农药名称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 d 猝倒病(苗期) 立枯病(苗期) 72.2%霜霉盐酸盐 30%噁霉灵水剂 90 g180 g 每 667 m 2 2 800 倍液喷雾 40 g60 g 每 667 m 800 倍液喷雾 40 g60 g 每 667 m 2 2 1500 倍液喷雾 7 7 灰霉病 50%腐霉利粉剂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20%嘧霉胺悬浮剂 60 g80 g 每 667 m 1500 倍液喷雾 7 7 灰霉病 50%腐霉利粉剂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20%嘧霉胺悬浮剂 60 g80 g 每 667 m 2 2 1500 倍液喷雾 100 g140 g 每 667 m 1500 倍液喷雾 100 g140 g 每 667 m 2 2 800 倍液喷雾 125 g187.5 g 每 667 m 800 倍液喷雾 125 g187.5 g 每 667 m 2 2 800 倍液喷雾 10 3 7 病毒病 20%盐酸吗啉呱乙酸铜 8%宁南霉素水剂 0.3%丁子香酚 2%氨基寡糖素 167 g250g 每 667 m 800 倍液喷雾 10 3 7 病毒病 20%盐酸吗啉呱乙酸铜 8%宁南霉素水剂 0.3%丁子香酚 2%氨基寡糖素 167 g250g 每 667 m 2 2 500 倍液喷雾 42 g63 g 每 667 m 500 倍液喷雾 42 g63 g 每 667 m 2 2 300500 倍液喷雾 90 g120 g 每 667 m 300500 倍液喷雾 90 g120 g 每 667 m 2 2 500600 倍液喷雾 160 g230 g 每 667 m 500600 倍液喷雾 160 g230 g 每 667 m 2 2 500 倍液喷雾 7 5 5 7 疫病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35 g40 g 每 667 m 500 倍液喷雾 7 5 5 7 疫病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35 g40 g 每 667 m 2 2 1500 倍液喷雾 133 g180 g 每 667 m 1500 倍液喷雾 133 g180 g 每 667 m 2 2 600800 倍液喷雾 170 g200 g 每 667 m 600800 倍液喷雾 170 g200 g 每 667 m 2 2 600 倍液喷雾 7 5 7 根腐病 枯萎病 30%甲霜恶霉灵水剂 50%氯溴异氰尿酸 240 g320 g 每 667 m 600 倍液喷雾 7 5 7 根腐病 枯萎病 30%甲霜恶霉灵水剂 50%氯溴异氰尿酸 240 g320 g 每 667 m 2 2 600800 倍液灌根 40 g 每 667 m 600800 倍液灌根 40 g 每 667 m 2 2 1000 倍液灌根 7 10 炭疽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40 g60 g 每 667 m 1000 倍液灌根 7 10 炭疽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40 g60 g 每 667 m 2 2 10001500 倍液喷雾 30 g40 g 每 667 m 10001500 倍液喷雾 30 g40 g 每 667 m 2 2 15002000 倍液喷雾 25 g50 g 每 667 m 15002000 倍液喷雾 25 g50 g 每 667 m 2 2 15002000 倍液喷雾 10 10 10 细菌性疮痂病 细菌性角斑病 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 20%噻菌铜可湿性粉剂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93 g124 g 每 667 m 15002000 倍液喷雾 10 10 10 细菌性疮痂病 细菌性角斑病 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 20%噻菌铜可湿性粉剂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93 g124 g 每 667 m 2 2 500600 倍液喷雾 83.3 g166.6 g 每 667 m 500600 倍液喷雾 83.3 g166.6 g 每 667 m 2 2 400500 倍液喷雾 80 g110 g 每 667 m 400500 倍液喷雾 80 g110 g 每 667 m 2 2 8001000 倍液喷雾 7 7 7 细菌性叶斑病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80 g110 g 每 667 m 8001000 倍液喷雾 7 7 7 细菌性叶斑病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80 g110 g 每 667 m 2 2 8001000 倍液喷雾 150 g200 g 每 667 m 8001000 倍液喷雾 150 g200 g 每 667 m 2 2 600 倍液喷雾 7 7 根结线虫病10%噻唑磷颗粒剂每 667 m 600 倍液喷雾 7 7 根结线虫病10%噻唑磷颗粒剂每 667 m 2 2 1 kg1.5 kg 定植前穴施301 kg1.5 kg 定植前穴施30 注:表中所列的使用浓度仅适用于该药剂,同类药剂含量不同、剂型不同,其使用浓度则不同,故表中未列出的 药剂请参考产品说明书使用 表中所列的使用浓度仅适用于该药剂,同类药剂含量不同、剂型不同,其使用浓度则不同,故表中未列出的 药剂请参考产品说明书使用。 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DB41/T 14732017 7 A.2绿色食品辣椒主要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2。 表 A.2绿色食品辣椒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农药名称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蚜虫 白粉虱 蓟马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金吉尔AB 3%啶虫脒乳油 10 g20 g每667 m 主要防治对象农药名称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蚜虫 白粉虱 蓟马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金吉尔AB 3%啶虫脒乳油 10 g20 g每667 m 2 2 15002000倍液喷雾 25 g50 g每667 m 15002000倍液喷雾 25 g50 g每667 m 2 2 1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