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纲、考题管窥文言文复习.ppt_第1页
从考纲、考题管窥文言文复习.ppt_第2页
从考纲、考题管窥文言文复习.ppt_第3页
从考纲、考题管窥文言文复习.ppt_第4页
从考纲、考题管窥文言文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皖江四市高考研讨会,从考纲、考题管窥 高考文言文复习 马鞍山市当涂二中陈宏宝 2010年3月12日,一、文言文考什么,二、近期文言文考查选材的特点,三、文言文几点复习建议,、鉴赏评价 这部分侧重于对古诗词的鉴赏,在文言考查时涉及得极少。,文言文考什么?,1、理解 B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关键词: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归纳概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2009年全国各省市, 20062009年安徽省文言文考题,2006-2009年安徽省自主命题后 安徽卷实词考查一览表,一、实词考查基本上是要求选出“不正确”项; 二、考查范围是以中学学过的为主,教材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三、选文虽是教材之外的,但却是给出的确定实词含义所根据的条件,说明高考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原来的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意,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安徽卷考查的实词及义项都是教材上出现过的,以本为本,触类旁通,在实词复习中尤其要落到实处。,近期文言文实词考查的一些特点,2009年各省市涉及 虚词考查一览表,20062009年安徽自主命题后 虚词考查一览表,三、虚词考查形式基本上是加点的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四、考查方式有:1、采用与中学课文中的句子作比较的方式,2、采用考题选文中两个句子作比较的方式。,一、近年来有些省市不再单独设置虚词考查,却并不意味虚词不需要重视,因为在翻译、阅读理解时,虚词意义、作用仍不可小视,安徽近几年一直在考;,二、考点内容包括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但考得频率高的依次是“以”、“而”“其”“之”,而像“若”、“也”“乎”“与”考得极少;从近四年安徽考题看,“其”考了三次,“而”“以”“之”考了两次,“何”“所”“焉”“于”“与”“则”“者”考了一次,“且”“乃”“乎”“若”“为”“也”“因”一次未考,未考的虚词要给予关注;本人作一大胆预测:像“乃”“乎”等未考实词真有可能考上。,考查中关于这类现象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积累性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是指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如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换”“补”“删”“调”要进行具体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考查,从分值看,年“广东卷”“浙江卷”是6分,“天津卷”“重庆卷”是8分,“福建卷”“湖南卷”是9分,全国卷,安徽等其余省皆为10分。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让考生翻译,也将其作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如高考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中“其”应译成“恐怕、大概”之类揣测的语气词得分,“李将军之谓也”译成“说的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得分,如果译成“这是李将军说的”不得分。,安徽自主命题后高考卷例析,、文言文综合阅读,()“筛选信息”以全国各省市卷为例,()“归纳概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以安徽卷为例,由此可见:此类题型常见形式“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或“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组”。 解此类题,要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 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 第三,弄清标准,找到每句话在原文的出处,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的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第四,特别要注意将备选答案中相关内容,逐条与相关部分比较,看选项的表达与原文是否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甚至“无中生有”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特别小心。题干常常设计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有把握的。,二、文言文复习不能不关注“选什么?”,年全国各省市及近四年安徽高考卷统计归类:,启示:,、从“固定”走向“灵活”,文言文考查选材内容从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了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正史人物传记、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叙事说理散文、写景抒情文、赠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纷纷入选。其原因,我想除了主动追求变化,是否与史书适合考试的人物几乎选尽有关? 、文言文的主题以“教化”为主,只能选择正面的,人文性较强且能体现人文关怀的。 、字数在字之间。 4、文言文阅读取材,开始关注地方特色。2009年江苏考的书沈通明事就是其本土文人小品。安徽是否与兄弟省市趋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