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敦:王敦,王导的堂兄。():周,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 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 南北之望/望尘莫及,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3 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参考答案】 1.C(A.兴起,出/被任用;B.径直/直爽; C.和;D.声望、名望 /远视 )(3分) 2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分) 3.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3分),【参考译文】 当初,王敦起兵作乱,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王氏家族成员。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请罪。适逢周进宫,王导对周说:“伯仁(周的字),我全家100多口人,就靠你了。”周头也不回,径直进宫去了。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出来时,王导还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和他说话。周出宫后回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王敦后来得志当权,询问王导:“周和戴若思是南北有名望的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王敦便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发现周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情意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眼泪直流,非常悲伤。,二、(2017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_,【参考答案】 1.A(A.在这时;B.脸上戴着/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推崇/还)(3分) 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分) 3.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一点给1分,共3分),【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三、(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_,【参考答案】 1.C(A.书本/写;B.如果/好像;C.停止;D.坐着/占据)(3分)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分) 3.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地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四、(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3.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参考答案】 1.A(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3分)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分) 3.示例: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3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国十天后,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一、备考要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以文言短文为主,一般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所有知识点均与课内所学的知识相关,备考要点也基本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大致相同,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备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课内知识的整理积累。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篇课内文言文,记忆背诵规定的篇目并整理有关的文,言知识,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为课外延伸打下扎实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积累,想阅读课外文言文就成了“天方夜谭”。 2. 多阅读课外文言文。这不仅能有效扩展文言知识,而且能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使考生能够更好地增强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3. 多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训练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以便在做文言文的题目时能够灵活应变。,二、答题指要 做课外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从所有的阅读材料中获取有帮助的提示信息:(1)文言文的标题、出处;(2)文章后面的注解;(3)题目。题目中的问题已经暗示了文章大概是写什么的,带着这个“大概”去阅读文言短文,结合注解,更能快速读懂文章。大略读懂文章,就可以开始做题了。,文言词汇选择题 【例1】 (2018广东)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例2】(2017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例3】(2016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解题方法: 1.代入法。用“代入法”解决“实词意思勾连”题,即将选项中课内古文词语的意思代入勾连的课外古文词语,对比异同,反之亦可,以此判断正确的选项。如2017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A项课内古文加点词“是时”是“这时”的意思,代入课外句子“是时西边用兵” ,句子可解释为“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通顺明白,基本可断定这两个句中的“是时”意思一样。 B项加点词“面”,课内句中解释为“当面”,,代入课外句子中则文意不通。“常被发面铜具”中的“面”应作动词用,意思是“戴面具”。 2.词性法。如2016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A项“手不释书”和“即书诗四句”两句中的“书”词性明显不一样,一为名词一为动词,据此可断定两词意思不一样。 3.排除法。通过前面两种方法将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再从余下的选项中选择答案。,文言断句题 【例1】 (2018广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例2】(2017广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例3】(2016广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例4】(2015广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解题方法: 1. 借助语意断句。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需断开的地方,就是我们现代汉语句子中需加标点的地方(注意句尾不用加“/”,超过题目要求断开处数不得分)。如2016年广东题“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此句应该翻译为:“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 所以,此句断句为“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2. 借助句子成分断句。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一般在主语前、宾语后断开。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主语)填其室(宾语) / 未尝稍降辞色。” 3. 借助标志词语断句。 (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 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噫、惟、斯、呜呼、若夫等。如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焉、与(欤)、耶(邪)等。如马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时间词前后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然而”等。如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5)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4. 借助结构句式断句。 (1)借助文言语法中的一些固定结构断句: 判断句式:“者,也”。如论语:“是知也。”,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如论语:“不亦乐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如庄子:“见笑于大方之家。” 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借助结构相似的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不少对偶句、排比句,可考虑在这些句子间断开。有些文章有大量的骈句,这些句子句式整齐、结构对称、以四字句、六字句居多,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辅助断句。 如(2016广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其中“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即由三个结构相似的四字句组成: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又如(2017广东):“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其中 “登辅弼” “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几个短句结构一样,都是动词后带宾语,找到几个动词,就可以顺利断句。,内容理解分析题 【例】(2015广东)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解题方法:一是要善于找文章中关键的词句。读懂文章大意后,要善于找出文中具有概括性的句子或议论句,这些句子往往概括了主要内容或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这些句子有助于遵循文本原意,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二是要学会以文解文。答题时,要从文章中去搜索相关词句来答题,不要主观臆断,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也要用文中相关词句来转化组合。这样,既可以防止答题偏离作者原意,也避免了答题不全面。,人物评价题 【例】 (2014广东)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解题方法:,这个考点主要有两种设题方向:一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品格特点;二是对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可从三方面入手: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正面描写;抓住文中对周围人的反应等侧面描写;采纳文中评价性的句子。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再来组织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跟作者相一致,,也可以与作者的看法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注意:设置问题时,出题者可能不会直接问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让你作出评价,而是换一种问法,注意分析题目,回归考点。,阅读启示题 【例】(2013广东)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解题方法: 这个考点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需要自己作出理性的分析思考。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直接指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或作者的思想情感;仔细分析议论抒情的句子,将句中的道理解析出来;可以从人物的行为和性格上得到启示,探究做法是否合理;联系现实,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或生活规律。,【第一类:学习聪敏篇】 (一)(9分)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逵曾就范宣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节选自历代名画记),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善鼓琴/善射 B.时称词美书精/不以千里称也 C.以为亡用之事/国恒亡 D.器度巧绝/猿则百叫无绝,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所 听 褒 贬/辄 加 详 研/积 思 三 年/刻 像 乃 成。 3.联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3分) 聪悟博学;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二)李生论善学者(9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或谓君不善学/或重于泰山 B.吾悉能志之/非志无以成学 C. 王生益愠/增益其所不能 D. 岂善学者应有邪/以咨诹善道,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然/迨 年 事 蹉 跎/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 3.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结合文章,你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王生是一个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人。“善学者”能做到学思结合;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第二类:帝王政事篇】 (一)剖身藏珠(9分)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上:指唐太宗。贾(g)胡:胡商。赇(qi):贿赂。抵:触犯。徇:顺从。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身亡所寄 B.昔鲁哀公谓孔子曰/初,权谓吕蒙曰 C.又有甚者/甚善 D.亦犹是也/斯是陋室,B,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上 曰/然/朕 与 公 辈 宜 戮 力 相 辅/庶 免 为 人 所 笑 也! 3. 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3分)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使国家灭亡;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二)(9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节选自贞观政要),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臣本同治乱/险躁不能治性 B.独全其家/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卒令不闻其过/及鲁肃过浔阳 D.寻亦诛死/寻病终,D,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若 君 自 贤/臣 不 匡 正/欲 不 危 亡/不 可 得 也。 3.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尽心辅佐。,(三)(9分)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被服以立/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C至于鄙/肉食者鄙 D卒得反国/一兵一卒,B,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由 宋 君 观 之/人 君 之 所 以 离 国 家 失 社 稷 者/谄 谀 者 众 也。 3结合文章,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3分) “谄谀者众”。,【第三类:嘉言懿行篇】 (一)(9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 B. 吾始困时/教然后知困 C. 知时有利不利也/四时俱备 D. 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 幽 囚 受 辱/鲍 叔 不 以 我 为 无 耻/知 我 不 羞 小 节/而 耻 功 名 不 显 于 天 下 也。 3. 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大仁大义、知人识人的贤士。,(二)(9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还次蒲州驿次弟 B驿吏白以嘉贞强饮三大白 C具以实对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则天甚异之渔人甚异之,D,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循 宪 召 与 相 见/咨 以 其 事 积 时 凝 滞 者/嘉 贞 随 机 应 之/莫 不 豁 然。 3.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嘉贞才能出众的特点?(3分) 机智应答张循宪的询问。(或“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所写奏章文辞条理出人意料。(或“及命表又出意外”),【第四类:为官勤政篇】 (一)(9分)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九十七),【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支为一堵。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吾在是/当是时 B. 水决不能败城/受任于败军之际 C.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年且九十 D. 当效命/当奖率三军,D,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河 决 曹 村/泛 于 梁 山 泊/溢 于 南 清 河/汇 于 城 下。 3. 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二)(9分)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 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来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释】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穷里:隐蔽的里巷。豫:事先准备。调:治办,办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此皆良实 B.广汉将吏到家/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C.又素闻广汉名/可以调素琴 D.即开户出/故外户而不闭,D,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广 汉 为 人 强 力/天 性 精 于 吏 职/见 吏 民/或 夜 不 寝 至 旦。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3分)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第五类:成语故事篇】 (一)物各有短长(9分) 甘茂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茂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茂矣。”,(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有删节) 【注释】甘茂:战国秦武王时丞相。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骐骥、:古代骏马的名称。小狸:小野猫。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甘茂使于齐/生于忧患 B. 甘茂使于齐/因使唐雎使于秦 C. 曾不如小狸/曾益其所不能 D. 说千乘之君/诣太守,说如此,B,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 干 将 为 利/名 闻 天 下/匠 以 治 木/不 如 斤 斧。 3. 对于船夫的言论,甘茂的观点是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观点: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 启示: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二) 大鼠(9分)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关闭。 逡巡:从容,不慌不忙。 啻:仅;止。 龁:咬。,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众咸谓猫怯/咸来问讯 B. 怒奔之/虽乘奔御风 C. 猫即疾下/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何异鼠乎/渔人甚异之,A,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 口 龁 首 领/辗 转 争 持/猫 声 呜 呜/鼠 声 啾 啾。 3. 选文中描述的大鼠极其凶悍,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老鼠体型很大,横行宫里,鼠害肆虐;(2)大鼠一次次吃掉了企图捕食它的民间佳猫;(3)大鼠不等狮猫来吃它便多次主动进攻狮猫,不依不饶,极其凶悍。,【第六类:奇人轶事篇】 (一)涸辙之鲋(9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 贷粟:借粮。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中道:道路中间。波臣:水里的小人物。激:引。吾失吾常与:我失去平常所需的(水)。处:安身之地。然:乃,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子何为者耶子非鱼 C.周顾视元方入门不顾 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诺/我 将 得 邑 金/将 贷 子 三 百 金/可 乎? 3.庄周为什么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3分) 因为监河侯说等收了租金再借钱给庄周,这不能解庄周的燃眉之急。于是庄周借助远水救不了近“鱼”的“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的行为。,(二)张良奇遇(9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潢合同范本模板
- 国际家电品牌本土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水泥可调单价合同范本
- 2025年英语六级阅读理解押题试卷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 护栏销售安装合同范本
- 与安踏合作合同范本
- 公开招聘护理人员试题及答案
- 分体空调维修合同范本
- 禁止养猫合同范本
- 水电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托管老师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长沙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待灭菌物品的装载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解读
- 辽宁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十年真题考点
- 2025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健康体检超声检查质量控制专家建议(2025版)》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信号分立器件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幼儿园2025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知识测试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