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耳穴.ppt_第1页
课件:耳穴.ppt_第2页
课件:耳穴.ppt_第3页
课件:耳穴.ppt_第4页
课件:耳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针,耳 针,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它方法刺激耳穴,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小针”、“微针”或“耳底神针”等。,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 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 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概 述,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 1993年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一、耳廓的表面解剖: 1耳垂 耳垂: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垂前沟: 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2耳轮 耳轮: 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耳轮尾: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3对耳轮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4耳舟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5三角窝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6耳甲 耳甲: 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 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7耳屏 耳屏: 耳廓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上屏尖: 耳屏游离缘上隆起部。 下屏尖: 耳屏游离缘下隆起部。 耳屏前沟: 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8对耳屏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对屏尖: 对耳屏游离缘隆起部。 屏间切迹: 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9外耳门 外耳门: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三)耳根 上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 下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 屏,屏尖切际,对耳屏,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舟,耳轮脚棘,轮屏切际,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 耳垂和对耳屏; 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 耳屏四周; 盆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三角窝; 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耳甲艇; 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 耳甲腔; 消化道相应的耳穴 耳轮脚周围; 上肢相应的耳穴 耳舟; 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 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耳穴的命名规律 1、根据解剖学名称命名 2、根据特设功能命名,四、主治规律 1、对应于解剖名称。 2、结合中医藏象和经络学说。 3、特殊功能。,五、刺激方法 1、急性病以毫针刺法或刺血法为主。 2、慢性病刺激方法多样,以贴丸法最为简便,应用广泛。,六、耳穴部位、主治 (一)耳轮穴位 1耳中 部位在耳轮脚处。 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小儿遗尿,咯血。 2直肠 部位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 3尿道 部位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 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三、耳穴部位、主治 (一)耳轮穴位 4外生殖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 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痒。 5肛门 部位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 主治 痔疮,肛裂。 6耳尖 部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7结节 部位在耳轮结节处。 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8轮1 部位在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9轮2 部位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10.轮3 部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11.轮4 部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二)耳舟穴位 1指 部位在耳舟上方处。 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 2腕 部位 平耳轮结节的耳舟部。 主治腕部疼痛。 3风溪(又名荨麻疹点、过敏区) 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耳舟上,指与腕两区之间。 主治: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痤疮及皮肤瘙痒症等。,4肘 部位在腕与肩之间。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5肩 部位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6锁骨 部位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三)对耳轮穴位 1跟 部位在对轮上脚前上部。 主治足跟痛。 2趾 部位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 主治甲沟炎,趾部疼痛。 3踝 部位在趾、跟下方处,对耳轮上脚上1/3处。 主治踝关节扭伤。,(三)对耳轮穴位 4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下肢功能 障碍。 5髋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 痛。,(三)对耳轮穴位 6坐骨神经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8臀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 3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臀筋膜炎。,(三)对耳轮穴位 7交感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主治与主治 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 2、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对内脏有镇痛解痉作用: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 3、对血管舒缩有调节作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 4、对腺体有抑制作用:止汗、止涎、止酸。,9腹 部位 腰骶椎内侧。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肥胖。 10腰骶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上2/5。 主治腰骶部疼痛。 11胸 部位在胸椎内侧。 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腺炎。 12胸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中2/5处。 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13颈 部位在颈椎内侧。 主治落枕,颈项肿痛。 14颈椎 部位在对耳轮体部下1/5处。 主治落枕,颈椎综合征。,(四)三角窝穴位 1 角窝上(降压点) 部位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 主治高血压、血管性头痛。 2内生殖器 部位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遗精,早泄。,3角窝中(喘点、肝炎点) 部位在三角窝中1/3处 主治哮喘。急慢性肝炎。 5盆腔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 主治盆腔炎、前列腺炎。,4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功能与主治 1、安神:失眠,多梦、戒烟综合征。 2、镇痛:痛证。 3、消炎:各种炎症,尤其是妇科炎症。 4、降压:高血压。 5、抗过敏:过敏性疾病。,(五)耳屏穴位 1上屏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 主治咽炎,鼻炎。 2下屏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 主治鼻炎,鼻塞。 3外耳 部位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五)耳屏穴位 4屏尖 部位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 主治发热,牙痛。 5外鼻 部位在耳屏外侧面中部。 主治鼻部痤疮,鼻炎。,(五)耳屏穴位 6肾上腺 部位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与 功能主治 1、升压止血:低血压,出血性疾病, 如月经过多、便血、鼻衄。 2、三抗一退:抗风湿、抗感染、 抗过敏、退热。 3、解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7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主治急慢性咽炎,失音,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8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 主治感冒,鼻炎,副鼻窦炎,鼻衄。,(六)对耳屏穴位 1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 主治前头痛、头晕 失眠、神经衰弱 鼻炎、副鼻窦炎、牙痛、近视眼 2颞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主治偏头痛、嗜睡。 3枕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 主治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 晕车、晕船 脑膜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 皮层性视力障碍、近视眼、白内障等。,(六)对耳屏穴位 4皮质下 部位在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 1、神志病:失眠、多梦、记忆力减 退、癔病性瘫痪、焦虑、抑郁。 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性头痛 顽固性炎症、消化不良、呃逆、胃炎等。 4、痛症、假性近视等。,(六)对耳屏穴位 5 对屏尖 部位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主治咳嗽、哮喘、呼吸困难 腮腺炎 睾丸炎、副睾炎。,6缘中 部位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 主治脑炎及脑震荡后遗 症、大脑发育不全 内耳性眩晕 脑垂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侏儒症、尿崩症、月经过 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7脑干 部位在轮屏切迹处, 主治头痛、眩晕 智力发育障碍 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等。,(七)耳甲穴位 1口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 主治口腔溃疡、舌炎、牙周炎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2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食道痉挛性狭窄、食道 炎、吞咽困难 呼吸不畅、胸闷 梅核气 3贲门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 主治贲门疾患:如贲门痉挛、呕吐、恶心、纳呆 胸闷不适,(七)耳甲穴位 4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治疗各种胃病: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 和降胃气:治疗胃气上逆之症。呃逆、呕吐、恶心。 前头痛、牙痛等病症。 5十二指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上方的后1/3处。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幽门痉挛。 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腹胀、泄泻、小儿厌食症。,6小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上方的中1/3处。 主治调理肠道功能。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十二指肠溃疡。 咽痛、口疮。 降心火、疗心疾。用于心动过速、心烦、心律不齐、冠心病。 7大肠 部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上方的中1/3处。 主治痢疾、腹泻、便秘、肠功能紊乱。 皮肤瘙痒、痤疮。 咳嗽、气喘、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8阑尾 部位在大肠区与小肠区之间。 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 9艇角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 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10膀胱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 主治膀胱炎,遗尿症,尿潴 留。 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11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性功能减退、阳萎、遗精、痛经、月经失调、闭经。 耳鸣、耳聋、听力减退、脱发。 脑髓不足引起的健忘、头痛、头晕、失眠、大脑发育不全等。 脊椎退行变;腰痛、类风性关节炎。 慢性腹泻、夜尿过多、遗尿等。,12输尿管 部位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 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13胰胆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上部。 主治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急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消化不良。 偏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14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胃脘胀痛、嗳气、吞酸 眩晕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手足抽搐及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关节疼痛。 眼病。如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近视等。 15艇中 部位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 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腮腺炎。,16脾 部位在耳甲腔的后上部。 主治胃脘部疼痛、腹胀、腹泻等各种消化系统病症 便血、呕血、衄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脱肛、子宫脱垂等。 17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紊乱(过速、过缓、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等 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精神病、失眠、多梦 口腔炎、咽炎、失语等,18气管 部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咽喉炎 感冒 19肺 部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痛、感冒 鼻炎、咽喉炎 盗汗、自汗 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 便秘、小便不利、水肿等,20三焦 部位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 耳聋、耳鸣 上肢痹证等 各种内脏器官的病症:冠心病、胸闷、胁肋疼痛、消化不良、贫血,21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功能与主治 1、调节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 2、“三抗”: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神经性皮炎、各种炎症等。,21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功能与主治 3、吸收代谢功能障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4、利湿消肿:水肿、减肥。,(八)耳垂穴位 耳垂部可分为九个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最低点划四条水平线,将耳垂横向三等分,再在第二条水平线上作两条垂线,将耳垂纵向三等分,共分九个区。,(八)耳垂穴位 1牙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上部。 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低血压。 2舌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上部。 主治口腔炎、舌炎、舌部溃疡。 3颌 部位在耳垂正面后上部。 主治牙痛、牙周炎、牙龈炎。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三叉神经痛。,(八)耳垂穴位 4垂前 部位在耳垂正面前中部。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 5眼 部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 主治急性结膜炎、视网膜炎、麦粒肿、假性近视、电光性眼炎等。 6内耳 部位在耳垂正面后中部。 主治中耳炎、内耳性眩晕及耳聋、耳鸣等。,7面颊 部位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主治面神经炎、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痤疮、黄褐斑及面部美容。 8扁桃体 部位在耳垂正面下部。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阳性反应点定义:当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四肢躯干发生疾病时,在耳廓上与机体相对应部位上,出现各种不同的阳性反应点,如颜色、形态改变,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疼痛敏感、低电阻、组织化学及微量元素变化等,这些在耳穴上的阳性反应均称阳性反应点。,二、耳 穴 常 用 诊 断,耳穴诊断方法,变色 血管充盈 丘疹 脱屑 变形,视诊五大特征,耳穴望诊法,耳穴触诊法,指摸法 探触法 压痕法,疼痛敏感、低痛阈,耳穴压痛法,低电阻,耳穴电测法,声响法 仪表法 氖灯法 数码照相机微机处理,一、望诊法 1. 望诊的方法 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观察,辨认耳廓表皮、皮内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二、耳 穴 常 用 诊 断,2019/8/6,53,可编辑,1 变色 1)红色反应有淡红、鲜红、绎红、暗红之分。,2)白色反应有淡白、黄白、灰白或外白中间点红和片红之分,白色反应多见慢性病,如慢性器质性疾病,退行性病变。,3)灰色反应: 有淡灰、暗灰、深灰和灰黑之分。,灰色反应多见慢性病,亦可见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耳穴与疾病相关的穴位会见暗灰色结节,似蝇屎状,压之褪色。,4)青紫色反应: 青紫色反应,多见于血瘀症,若青紫色固定不移,久不变色,多为血液循环障碍,或慢性器质性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耳廓对耳轮上脚可见青紫色血管充盈。(风心病图),6) 深褐色反应: 多见疾病病愈后,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呈现色素加深,色素沉着。 例如: 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皮肤粗糙、纹理加深、色素沉着。十二指肠溃疡病愈后,可见十二指肠穴呈现褐色反应,耳穴皮肤呈瘢痕样反应。痔疮手术后,肛门穴皮肤粗糙不平,可见深褐色反应。,2、变 形 慢性病、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退形性病变、外伤骨折、肿瘤等,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出现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变形以隆起、凹陷、水肿及皮肤形态改变为主,亦可见皮肤色泽加深,粗糙及增厚,同时,可见皮肤皱褶,亦称耳折征,变形反应对耳穴视诊及触诊均有重要意义。,1)隆起,2)凹陷: 可见点状、片状或条状、线形凹陷,线形凹陷亦称耳折征、耳穴沟。,3)皮肤粗糙: 纹理加深,伴色素沉着,常见皮肤病。,4)丘 疹 耳穴丘疹常见点状、水疱样和脂溢性丘疹,丘疹可呈单个点状,也可呈多个簇集状,丘疹高出于皮肤伴有颜色改变,如红色丘疹、白色丘疹、褐色丘疹或白色丘疹中间有红色,或多个丘疹伴褐色似鸡皮疙瘩。,4) 脱 屑 耳廓部位多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鳞状脱屑,脱屑可见于耳廓某区或某部位、某一耳穴,亦可见全耳脱屑。脱的屑有的容易擦掉,有的不易擦去,不同部位脱屑,不同性质脱屑,诊断疾病不同。,三角窝处脱屑 多见妇科病、带症 过敏区脱屑 多见过敏性皮肤病 相应部位鳞状脱屑 多见牛皮癣、盘状红斑狼疮、鱼鳞癣 食道、贲门穴区脱屑 多见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 大肠区、乙状结肠区脱屑 多见便秘 肺区鳞状脱屑,不易擦去 多见结核病 全耳皮肤干燥脱屑,裂纹状 多见维生素缺乏,皮肤干燥症 全耳皮肤脱屑,肺区脱屑 多见皮肤瘙痒症 全耳皮肤脂溢性脱屑 多见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 全耳皮肤色红脱屑,对耳轮、肝胆区增厚、增宽变形 多见高血脂,5)血管充盈 根据耳廓血管的变化,进行耳穴诊断,是一种最新型的耳穴诊断方法之一,特别是应用于耳穴视诊及耳穴触诊中,当机体患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可见血管充盈。血管充盈的部位、范围,血管的颜色与疾病的部位、病程、病情有密切关系,触诊时血管的软硬度均有确切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血管充盈的部位及数量多少,是单一的还是多个的,是呈放射状,还是呈扇形分布的,与疾病的定位有关。,视诊规律总原则,急性色泽多发红, 血管条状树枝形。 慢性色暗与发白, 变形明显凹肿隆。 丘疹点或簇集状,气管炎或瘙痒症。 脱屑易擦为炎症,三角窝处妇科病。 肺区片红鳞屑状,多见顽癣结核病。 过敏全耳肺脱屑,脂溢代谢皮肤病。 手术切除留癍痕,多呈条状月牙形。 肿瘤多呈结节状,暗灰肿痛见癌肿。,(二)触诊法,触诊法是用手指指腹触摸耳穴以发现形态改变的一种耳诊法。 1. 触诊的方法 (1)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触扪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触扪,辨别耳廓表皮,内皮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 (2)在望诊后发现可疑的阳性反应物,可用中指顶起该反应物所在部位仔细观察,再用拇指进行触诊,上下触摸,体会反应物的性质、范围,并且两耳对照观察,作出正确判断。 (3)发现皮下有结节、隆起、条状等反应物时,要辨认结节之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整齐清楚否、有无压痛等。,1. 触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及其性质 (1)类型 隆起 点状隆起、片状隆起、条片状隆起、圆形结节、软骨增生。 凹陷 点状凹陷、片状凹陷、线状凹陷。 水肿 可见凹陷性水肿、水纹波动感。 质地改变 耳廓局部质地变硬或变软,变厚或变薄。 (2)性质 结节状隆起,或点片状暗灰色,多见于肿瘤;条索状隆起或珠状隆起,多见于颈椎病。,2. 触诊的注意事项 (1)发现阳性反应物,进行综合分析,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综合辩证,可根据脏象学说,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参考经验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区别阳性反应物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3)其他注意事项参考望诊法。,(三)压痛法 1. 压痛方法 (1)医者两眼平视,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然后用右手持探棒,用力均匀,逐穴压迫耳穴,测其痛感,寻打压痛点。 (2)临床上探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症状、体征在某些穴(区)做重点探险查;另一种方法为普遍探查法。重点探查某穴时,可用同样压力测其他几个对照穴,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普遍探查时,一般先探查内脏区即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舟、对耳轮、耳垂、耳屏,后再探查耳背,由上向下探查。 (3)找到压痛点后可以给一定的压力,压一个压痕,为治疗打下基础。,2. 压痛法的类型及性质 (1)类型 度(+) 呼痛,但能忍受。 度(+) 呼痛,同时出现皱眉、眨眼等轻微的痛觉反应。 度(+) 不能忍受的剧痛,同时出现躲闪、出汗等较强的痛反应。,(2)性质 (+)压痛点,则通常出现在与病变位置对应的代表区内。 耳穴的压痛敏感现象,以症状发作时明显,与患病脏器同侧的相应耳穴反应尤甚。 病程短者,压痛反应较明显;病程长者,耳廓压痛敏感程度明显减低。,压痛法的注意事项 (1)压痛法应用时,压力一定要均匀。 (2)压痛点又是治疗点,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才能提高疗效。 (3)要使病人精神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对于痛觉敏感者,用力宜轻,否则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点。 (4)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暗示。,三、耳针施术方法,(一) 毫针刺法 1. 探测敏感点和消毒 所探得的耳穴,以探棒轻轻压一下,使之成为一个充血的压痕,便于准确针刺。然后用碘酒、乙醇进行常规消毒。 2. 体位和进针 (1)体位 一般均采用坐位, 针具可选用26-30号的0.3-1寸的毫针为宜,但最常用的是28号0.5寸长的毫针。,(2)进针 进针时,医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 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在有压痕的敏感点处进针即可。进针的方法有两种: 速刺法 一手持针,另一手拇食指固定耳廓,中指顶住耳背,对准选定耳穴的敏感点,快速刺入穴内,进针要稳、准、快。 慢刺法 一手持针,另一手固定耳廓,对准选定耳穴之敏感点,一边前后搓捻针,一边用力下压,使针随捻针刺入穴内,3. 针刺角度和深度 (1)角度: 直刺 指针体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用于暴露充分无遮挡的穴位。 斜刺 指针体秘皮肤呈45-60度角刺入。用于穴位被遮挡,暴露不充分,或治疗需要透刺别的穴位处。 横刺 指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沿皮刺入。用于治疗需要透刺别的穴位(如枕穴透刺额穴)。,(2)深度:针刺的深度分为刺入皮层、刺入软骨、刺过软骨不透对侧皮肤三种。 横刺不刺入软骨。 针刺越深,往往感应越强,所以刺入的深度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针感反应来定。 一般年龄小、体质弱者宜浅刺,年壮、体强者宜刺深;针感反应强烈者宜浅刺,反应迟钝者宜深刺。,4、 刺激强度和手法 刺激强度分三种: 强刺激又称泻法,常用于病人体质较强壮的急性病、热证、实证、瘀血、疼痛等; 轻刺激法又称补法,用于体裁质较差的慢性病、虚证者。 临床常用的是中强度刺激,又称平补平泻法。 常用的针刺法有三种: (1)捻转法: 常用于一般慢性病。 (2)单刺法: 适用于年迈体弱,久病及儿童患者。,5、 针刺的感应 针刺入耳穴后,患者多会出现痛胀的感觉,有的还出现麻、酸、触电和热、凉感,针感有的呈线状向远处传导。这些感觉局限的、传导的,都称为“得气”。 6、 留针 留针时间约15-60min,普通仅20-30min。慢性病、疼痛性病患者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儿童、年迈者不宜多留。在留针期间内,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min再运用手法给予刺激1次。,7. 起针 左手托住耳背,左右手起针,起针方法有两种。 (1) 快速起针法:迅速地将毫针垂直拔出,该出痛感小,故一般采用本法起针。 (2) 捻转起针法:在起针时再给患者加强1次刺激,借以提高疗效,多用于疗效欠佳病人。 起针以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