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学案配套课件.ppt_第1页
送别诗学案配套课件.ppt_第2页
送别诗学案配套课件.ppt_第3页
送别诗学案配套课件.ppt_第4页
送别诗学案配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送别诗鉴赏,(第一步)找意象: 黄昏、微雨、江水、钟声、静立的树木、 雨水打湿的船帆、淋湿了翅膀的鸟儿,(01全国)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这首诗的景情关系。,(第二步) 分析景色特点: 色调暗淡 阴沉压抑,(第三步)由景到情: 渲染了悲凉空寂的氛围,表达了 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这首诗第二句和第四句所写景色是否相同? 抒发感情是否一致?,答案:这首诗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第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第四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10年全国)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1)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一二句。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离情?,(10年全国)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一二句。,答:第一句借景抒情。描写了在橘柚飘香的清秋时节,诗人与友人在江边的高楼把酒赋诗。可是景色再美也无法抹去离别的愁情,这一句是以优雅温馨的景色反衬离别的凄苦、不舍。 第二句寓情于景。送友人上船时,凄凄风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凉不仅是身体感觉更是心理感受,此景渲染了悲凉凄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10年全国)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离情?,答:想象。诗人以“忆”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分别之后,远在潇湘之地的友人在清冷的月色之下难以入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孤独愁苦既是友人的感受,更是诗人自己心意的表达,这两句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问:诗人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首联写送别朋友出秦川,直接写“送”,表达留恋之情; 颔联想象朋友将去的荆州风光,反衬别后自己的孤独, 突出不舍; 颈联想象朋友将行的途中情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 孤独寂寞的关切,表达对别后朋友的牵挂; 尾联感叹一别再难见,直接表达不舍之情。,(07江苏)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