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阳明病辨证并治.ppt_第1页
课件:阳明病辨证并治.ppt_第2页
课件:阳明病辨证并治.ppt_第3页
课件:阳明病辨证并治.ppt_第4页
课件:阳明病辨证并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并治,概 说,一、阳明: 1.阳明的含义:“两阳合明,谓之阳明”。 是阳气极盛之意,又称盛阳。 2.阳明的功能: 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胃为水谷之海,司纳主降,腐熟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人体摄入水谷,通过胃肠的消化功能活动,吸收营养,排除糟粕,化生营卫,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长。,二、阳明病: 1.定义:阳明病为病邪侵袭阳明,导致胃肠功能失常,邪气从阳化热,形成里热里实的病变。常为外感病程中阳气亢旺、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多属里热实证。 2.病因病机:阳明病,可由外邪侵入阳明而发,亦可从太阳病、少阳病转属而来。形成阳明病者,多素体阳气偏亢,邪入阳明,易于化热化燥,形成里热里实之证,以胃肠宿食粪便留滞,阻滞腑气通降为主要病变者,为典型的阳明病,仲景称之为“胃家实”。,3.分类:,4.治法方药:以清、下两法为主。,5.预后:阳明病正盛邪实,多为里热实证,治疗及时,或清或下,可立转危局,愈于阳明。若失治误治,津液内竭,则死于竭阴。若攻下过早或过猛,损伤中阳,又会导致下利滑泻之变,转为太阴病。,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胃家:指胃、大肠、小肠,二、阳明病传变 【原文】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1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词解】 1不更衣:古人登厕,托言更衣。不更衣,即不大便。,2019/8/6,11,可编辑,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原文】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1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词解】 1汗出就濈濈 (音辑辑) 然:汗出连绵不绝貌。,伤寒转系阳明的主要证候,【原文】 伤寒转系1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阳明病外证 【原文】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释义】 指阳明病表现于外的证候。,三、阳明病脉证,身热里热外蒸(热势高亢,伴汗出,热不为汗衰) 汗自出里热逼津外泄(汗出连绵不断,必伴身热) 不恶寒外无表证,里热独盛 反恶寒热由内发,内外俱热,阳明初感外邪的见证及辨证要点,【原文】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3) 阳明初感外邪,卫阳被郁不伸,亦会出现恶寒。但其恶寒的程度轻微,时间短暂,且无头项强痛等太阳表证,与病在太阳者不同。阳明初感恶寒的另一特点是,外邪很快入里化热,里热炽盛,恶寒消失,即见汗出恶热之本证。故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原文】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4) 【释义】 阳明在五行居中主土,为水谷之海,气化主燥。若胃阳素盛,燥化太过,邪初袭阳明,虽恶寒,但易从燥化热,速入胃肠,致成胃家实。故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无所复传”是说邪入阳明,从燥化热,因燥成实,邪即留中不去,必待下之而后愈。胃家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